书城心理学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20056500000012

第12章 需求心理学(11)

相反,在人类社会,男人是审美主体,所以主动——总想找一个“我爱的女人”;女人是审美客体,所以被动——总在等一个“爱我的男人”。在包办婚姻的时代,提亲不是女方家到男方家,而是男方家到女方家。即便自由恋爱,也正如刘三姐所唱“山中只见藤缠树,世间哪见树缠藤”。男人娶女人,娶是主动的;女人嫁男人,嫁是被动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动物社会取决于雌性和雄性在营养传承中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取决于男人和女人在财富传承中的地位。然而,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在获取财富上的差别越来越小。如此,在恋爱过程中,既有男方先看好女方,也有女方先看好男方。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2年4月8日报道:女性“下嫁”比例首次超过“高攀”。如今,男人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有点娘们的味道,女人显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点爷们的劲头。有女人已经宣称:娶一个男人回家的时代来临了!

这一点也不夸张。男人买房,男娶女嫁;女人买房,女娶男嫁。随着女人经济地位的提高,房产商开始把目光转向女人。长沙某楼盘的一则广告为“懂生活的女人都有一套”。长沙的i尚国际的广告为:“买房不再靠男人,妇女要顶半边天。”

显然,在求偶心态上,因为有房,女人会变得主动——终于,可以找一个“我爱的男人”了;因为无房,男人会变得被动——算了,就找一个“爱我的女人”吧。然而,心理结构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男人住进女人的房子,会感到浑身的不舒服。

如今,最理想的心理结构依然为:男人因为“我爱她”而“她爱我”,女人因为“他爱我”而“我爱他”。因为,男人只珍惜“我爱的”,不珍惜“爱我的”;而女人既珍惜“我爱的”,又珍惜“爱我的”。

二.为什么在家只喝“二锅头”,在外就喝“人头马”——利益需求

有个暴发户,在饭局上就喜欢喝“人头马”,与人推杯换盏,“感情深,一口闷”。可是,一回到家就抱怨:“这马尿,真难喝!”若在家,他只喜欢喝“二锅头”。

“二锅头”一瓶十几块,“人头马”一瓶上千元。“二锅头”喝的是口味,满足享受需求;“人头马”喝的是价钱,满足地位需求。前者是“器官人”的需求,后者是“工具人”的需求。

一个人,为什么一分为二为“器官人”和“工具人”?

动物的器官和人类的工具彼此一一对应。鱼类通过“鱼鳔”的充气和排气进行水中沉浮,潜艇通过“水仓”的充水和排水实现水中沉浮。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工具”是动物的“器官”的模仿、改造和升华。长矛是利齿的仿制,盾牌是盔甲的盗用,而坦克是利齿和盔甲混合后的升级版本。

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前者是器官和工具的合二为一,后者是器官和工具的一分为二。如此,人分为器官人和工具人。人拥有两个利益平台——营养平台(以器官为载体,以维持营养运行为终极目的)和财富平台(以工具为载体,以维持财富运行为终极目的)。

营养平台是器官人(作为动物的人)的平台,追求先天或体内的利益,以器官、基因、营养、本能和体力等要素为核心,受制于趋乐避苦行为动力机制。比如,喝二锅头,口感好,是一种器官性需求——享受需求。财富平台是工具人(作为人类的人)的平台,追求后天或体外的利益,以工具、知识、财富、技能和权力等要素为核心,受制于趋乐避苦行为动力机制。比如,喝人头马,价钱高,是一种财富性需求——地位需求。

对营养平台利益或弊害的评判,依赖感性认知——趋乐避苦行为动力机制,利益是快乐,弊害是痛苦。吃饱了,是快乐;挨饿了,是痛苦。对财富平台利益和弊害的评判,依赖理性认知——趋利避害行为动力机制,利益是利益,弊害是弊害。赚钱了,是利益;赔钱了,是弊害。

人,既是一个营养平台,又是一个财富平台,前者追求12种快乐需求;后者追求12种利益需求。任何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主要用来满足营养平台的运行,交换价值主要用来满足财富平台的运行。

一套房子可以满足两个平台的运行。有的人追求房子的使用价值,比如刚需族,他们买跌不买涨——满足存活需求(一种快乐需求);有的人追求房子的交换价值,比如投资客,他们买涨不买跌——满足财富需求(一种利益需求)。

拥有使用价值的房子满足器官性、营养性需求——存活需求。相反,拥有交换价值的房子满足工具性、财富性需求——财富需求。如此,对刚需族来说,房子的使用价值(满足存活需求)是目的,交换价值(满足财富需求)是手段,用来维持营养平台的运行;对投资客来说,房子的交换价值是目的,使用价值是手段,用来维持财富平台的运行。刚需族关注房子的凉和热、暖和冷——趋乐避苦;投资客关注房子的涨和跌、赚和赔——趋利避害。

当满足营养平台的快乐需求时,器官、基因、营养、本能和体力等要素是目的,工具、知识、财富、技能和权力等要素是手段;相反,当满足财富平台的利益需求时,工具、知识、财富、技能和体力等要素是目的,器官、基因、营养、本能和体力等要素是手段。

对暴发户来说,“二锅头”喝的是使用价值——人与物发生了生理学意义上的关系,“人头马”喝的是交换价值——人与物发生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关系。

快乐需求分为六种生理需求和六种心理需求。

利益需求分为六种生存需求和六种发展需求。

§§§第一节

为什么中国人善卖“硬性产品”,美国人善卖“软性

产品” ——生存需求

中国畅销世界的是有形产品,“海尔”的电器,“振华”的设备,以及许许多多贴牌产品……美国畅销世界的是无形产品,在全世界,个人软件用“微软”,商业软件用“甲骨文”,卡通看“迪士尼”,电影看“好莱坞”……一部《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收入达18.45亿美元,然而,整个中国的电影票房收入2010年才突破15亿美元。

2005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各国人均财富排行榜,财富划分为三类:自然财富、人造财富和无形财富。中国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其中,自然财富占24%,人造财富占31%,无形财富占45%。美国人均财富为51.2万美元,其中,自然财富占3%,人造财富占15%,无形财富占82%。按人均财富,美国是中国的54倍。然而,按人均自然财富,美国是中国的7倍;按人均人造财富,美国是中国的26倍;按人均无形财富,美国是中国的100倍。

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50大品牌”,美国占32个,苹果以57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榜首。苹果,一半是美国人的软性产品,一半是中国人的硬性产品——由中国的富士康等企业代工。

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富的占有方式:中国人注重财富的“硬性占有界面”,比如箱柜、围墙和房子等;美国人注重财富的“软性占有界面”,比如合约、专利和制度等。

1790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制定了《版权法》和《专利法》,标志着软性占有界面的建立。而中国于1984年和1990年才分别颁布《专利法》和《版权法》。虽然,清朝于1905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专利法》和《版权法》,然而,不久便倒台了,之后便是连年的战乱。

中国有两个国粹:围墙和秘方。美国人的家围着矮栅栏,中国人的家围着高砖墙。一个家庭有一道围墙,一个城市有一道围墙,一个国家有一道围墙——长城。中国“祖传秘方”标志着中国的软性财富一直被如此保护:被锁在柜子里。

过去,西方人掠夺中国人的硬性财富;现在,中国人“掠夺”西方人的软性财富。

为什么出要用“小斗”,进要用“大斗”

——效益需求

出用“小斗”,进用“大斗”,是中国农民追求“所得大于所费”最为简单的方法。工商业,低价买,高价卖;金融业,低率储,高率贷。香港新鸿基地产公司的效益原则为:在每平方英尺房屋上投入1美元建构科技基础建设如网络、电话及视讯系统,然后在每平方英尺房价上产出6美元,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为1∶6。央视广告标王有一个幽默的效益原则:先往央视开进几辆“捷达”,再从央视开出几辆“大奔”。

人类拥有两个利益平台:营养平台和财富平台。营养平台是人作为动物的平台,建立在器官之上求取营养的“所得等于所费”;财富平台是人作为人类的平台,建立在工具之上求取财富的“所得大于所费”。

效益,是所得和所费(收入和支出、产出和投入)之比。所得大于所费为正效益,所得小于所费为负效益,所得等于所费为零效益。正效益为利益,负效益为弊害,零效益介于两者之间——对营养平台来说是利益,对财富平台来说是弊害。营养平台的利益是先天的或体内的,评判依赖感性认知——“趋乐避苦”行为动力机制,利益是快乐,弊害是痛苦。吃饱了,是快乐;挨饿了,是痛苦。财富平台的利益是后天的或体外的,评判依赖理性认知——“趋利避害”行为动力机制,利益是利益,弊害是弊害。赚钱了,是利益;赔钱了,是弊害。

效益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追求所得大于所失的欲望。效益需求是所有利益人需求的起点和终点。

效益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利避害。

为什么品质得“贵族”的,价格要“平民”的

有个牧师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穷人想了想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

曾经,克拉希国际公司的一则饮料广告说:“贵族的饮料,平民的价格。”在消费中,所得主要表现为品质,所费主要表现为价格。品质的相近概念为:功能、性能和质量等。品质(所得)和价格(所费)是效益的两端。所得大于所费,人们称之为:物美价廉,物超所值——正效益;所费大于所得,人们称之为:质次价高,物无所值——负效益;所得等于所费,人们称之为:物有所值——零效益。

买卖靠吆喝。吆喝,是对品质的喧嚷。奔驰CLK级敞篷跑车如此吆喝:多看一眼离不开,少看一眼舍不得——2006年最佳汽车广告语。北京中远房地产凯晨广场广告很会吆喝,一下子扯到了公元前3000年。

画面:十二栋雄伟的建筑

主题:站在巅峰的行列

正文:

英格兰巨石阵——公元前3000年,

埃及胡夫金字塔——公元前2670年,

希腊巴特农神庙——公元前447年,

希腊万神殿——公元27年,

罗马竞技场——公元72年,

墨西哥羽蛇神金字塔——公元800年,

俄国弗拉基米尔宫——公元1108年,

意大利比萨斜塔——公元1173年,

法国卢浮宫——公元1546年,

澳洲悉尼歌剧院——公元1971年,

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公元1973年,

中国凯晨广场——公元2006年。

建筑只有两个命运,要么被视为人类文明,予以保留;要么被视为垃圾,拆除掉,并且,这个命运是从它的诞生开始就注定了的,无一例外。

……

北京中远房地产凯晨广场以产品寿命为广告诉求,涉及一个累年效益问题。因为任何积累,意味着所得大于所费。所以,任何产品,寿命越长,效益越高;寿命越短,效益越低。效益可以分为一年效益和累年效益(比如十年效益、百年效益等)。一年效益是一年所得和所费之比,累年效益是累年所得和所费之比。产品寿命,特别是房产寿命,直接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累年效益。

英国的平均建筑寿命是132年,中国的平均建筑寿命只是英国的一个零头——30年!

为什么穷人喜欢用“时间”换金钱,富人喜欢用“金钱”换时间

根据2006年美国《福布斯》网站的统计,《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每分钟收入143美元,导演斯皮尔伯格每分钟收入632美元,当然,他们远逊于比尔·盖茨——以每分钟收入6659美元雄居排行榜首位。当然,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的每分钟收入不到1美元,甚至1美分。

排行榜显示了时间和收入之比。时间是营养平台上的投入(所费),收入是财富平台上的产出(所得)。营养平台和财富平台之间彼此互相转化。营养平台的投入(所费)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财富平台的投入(所费)——体力、脑力的投入;财富平台的产出(所得)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营养平台的产出(所得)——体力、脑力的产出。

在财富平台中,没钱人,只投入营养,不投入财富;有钱人,既投入营养,又投入财富。无论穷人或富人,都要在财富平台中投入“营养”(体力、脑力)。一边是“营养投入”,一边是“财富产出”。

“营养投入”的过程,总表现为时间;“财富产出”的结果,总表现为金钱。如此,时间,等于金钱;金钱,等于时间。

世界上,人分为两种:第一种人喜欢用时间换取金钱,第二种人喜欢用金钱换取时间。

第一种人是雇员,多半是穷人——喜欢以“时间所费”换取“金钱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