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20056500000014

第14章 需求心理学(13)

当然,与营养链相比,财富链更为复杂。在财富链中,既有私财、私权,又有公财、公权。“财”是对物的控制,“权”是对人的控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在“商本位”的美国,以私财、私权为核心构建财富链——“私财”(私权)控制着“公权”(公财)。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的联盟,控制着美元的发行。美国各个层级的官员,比如总统、州长、市长、议员和法官等都是选举出来的,选举资金来自个人或企业的捐款。美国的各种商会——利益集团,每年花费10亿美元向官员和议员实施游说。如此,在美国,钱即权,有钱就有权。

在“官本位”的中国,以公财、公权为核心构建财富链——“公权”(公财)控制着“私财”(私权)。在中国,土地是公有的,银行是公有的。不是要“地”就是要“钱”的经商活动都被置于官员的控制之下,并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国有的大型垄断企业更是让官商成为一体。

书籍,为什么有人喜欢“看而不买”,有人喜欢“买而不看”

——占有需求

占有和占用,既是统一的又是分离的。喜欢借书的人,往往看而不买,只占用不占有——满足知识需求;喜欢买书的人,往往买而不看,只占有不占用——满足占有需求。对书籍如同对房子,房客只占用不占有——满足存活需求,房主只占有不占用——满足占有需求。

私企,少数人占有、多数人占用;国企,多数人占有、少数人占用。比尔·盖茨裸捐了,但还是世界首富。因为他只是把580亿美元从左边一个裤兜转移到右边一个——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580亿美元的占有权(所有权)没有变,只是占用权(使用权)变了。美国法律规定,私人慈善基金会每年必须将资产中的5%用于慈善事业。如此,基金会的财富:未来,多数人占用;现在,少数人占有。

人类的财富平台拥有一个区分财富在个体和个体之间分割的“工具占有界面”,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性占有界面”,比如房子、田埂和围栏等,一类是“软性占有界面”,比如合约、专利和制度等。藏在箱子里的金钱有一个硬性占有界面,放在银行里的金钱有一个软性占有界面。

占有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以占有界面对财富实施分割的欲望。

占有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有避无(趋利避害)。

为什么男人出“守财奴”,女人出“购物狂”

当占有和占用统一的时候,占有需求是一种手段性需求,比如,占有一本书,可以阅读,满足目的性需求——知识需求;占有一套房子,可以睡觉,满足目的性需求——存活需求;占有一辆汽车,可以远行,满足目的性需求——便捷需求。

不妨欣赏北京当代万国城房产的一则平面广告。

主题:踏垫放在电梯口?

副题:这是我的私家电梯厅。

正文:专属感,在任何时候都体现着不凡的价值。一种殊荣,一种便利,一种不为所动的幽雅……营造现代生活中的专属,更需要独具匠心的巧思。

当代万国城一梯一户的设计,智能IC卡的管理,让到家的电梯只为主人而开。电梯厅就是家与外界连接的开始,置身于属于自己的空间,你又怎会放弃想要布置它的权利。

电梯只是一个上上下下的地方。满足占有需求只是满足便捷需求的手段。

当占有和占用分离的时候,占有需求是一种目的性需求。看了一本好书之后,很多人还想买下它;但是,买下了一本好书之后,很少人还想看它。因为当书整整齐齐地摆满书柜的时候,看着就舒心。

出生于1929年的伊梅尔达,曾经是菲律宾第一夫人。1986年2月,马科斯政权被推翻后,伊梅尔达随丈夫流亡美国。于是,人们在总统府发现伊梅尔达竟有3000多双鞋子,大多没穿过。伊梅尔达有收藏各种奢侈品的嗜好,拥有2000副手套、1700个小提包、5000条短裤、200双袜子和数百套法国名师亲手为她定制的时装。

对伊梅尔达来说,占有,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目的。据说,美国纽约一家高级鞋店曾在门口打出了一条横幅广告以招揽生意:每个人都有一点“伊梅尔达”。如今,“伊梅尔达”不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符号,代表着痴迷的占有情结——为购物而购物、为占有而占有,具体表现为“购物狂”、“收藏狂”。

香港海港城的一则广告生动地描述了一种“购物狂”形象。

心情好时买鞋,心情不好时买鞋;

经济好时买鞋,经济低迷时买鞋;

红色暴雨买鞋,伤风感冒买鞋;

宴会前买鞋,瘦身后买鞋;

不够高时买鞋,不够睡时买鞋;

想买鞋时买鞋,不想买鞋时,买鞋。

超过100家名店,叫恋鞋的不能自拔。

一个海港,只有一个海港城。

有一种社会现象:男人堆里,容易出现“守财奴”;女人堆里,容易出现“购物狂”。为什么?因为历来,男人挣钱,女人花钱。如此,男人在赚钱的过程中,易于把“财富需求”作为目的,成为“守财奴”;女人在花钱的过程中,易于把“占有需求”作为目的,成为“购物狂”。

“守财奴”,是一种搂钱的疯狂;“购物狂”,是一种撒钱的疯狂。

为什么男人喜欢说:你是我的;女人喜欢说:我是你的

男人喜欢对女人说“你是我的”,女人喜欢对男人说“我是你的”。在婚姻中,男人和女人彼此互相占有。然而,为什么男人成了占有主体,女人成了占有客体?

在人类社会,既有对“物”的占有,又有对“人”的占有,彼此互动。对“物”的占有往往决定了对“人”的占有。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男人是主角,女人是配角。所以,在婚姻中,男人是主体,女人是从体。男人对财富的占有,决定了男人对女人的占有。如此,男人娶女人,女人嫁男人。

当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上,家庭(或婚姻),是个体和个体之间彼此占有的一种形式。房子,是家庭的硬性占有界面;爱情,是家庭的软性占有界面。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拥有一个基本特征:擅长构筑巢穴。因为动物的巢穴正如人类的房子,为家庭——雄性和雌性、上辈和下辈之间的彼此占有,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稳定的工具占有界面。

深圳苹果园房产的一则广告向人们提示了没有房子的尴尬。

主题:25岁,变一变

副题:苹果园,25岁置业新主张

正文:

树都长在马路上,和我无关;

花开在别人的围墙里,和我无关;

福利彩票有人中奖,和我无关;

钱存进了房东的账号里,和我无关;

看上的女孩子不敢带她回家,因为同屋的兄弟说,

这和他非常有关。

25岁,不该这样被动生活。

哥儿几个凑合着住在一起,还都一起认识了同一个女孩子,关系还挺暧昧,这下子就糟糕了。因为硬性占有界面(房子)的模糊导致了软性占有界面(爱情)的模糊——一个经常到这间屋子里来玩的女孩到底是来找谁的?尴尬,是因为混居——没有独立的硬性占有界面。

如此,男人对“物”的占有决定了对“人”的占有。

趣味链接

为什么美国人想占有“月亮”,西班牙人想占有“太阳”

2010年,一位名叫安吉拉斯·杜兰的西班牙女子自称是太阳的主人。她曾向西班牙一位公证人注册,将太阳登记为她的财产,所有使用太阳的人都必须给她付费。

似乎,杜兰的举动只是给世人增添了一个笑料。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杜兰的这一招是向美国人丹尼斯·霍普学的。1980年,霍普发现联合国1967年制定的《外层空间条约》有个漏洞:所有联合国成员都签署并同意外太空天体的主权不为任何一个国家所有,但是对个人却无此规定。于是,霍普宣称自己为月球、太阳系除地球外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的土地拥有者。之后,霍普开卖月球土地,赚了几千万美元。

那么,霍普和杜兰能占有月亮、太阳吗?说来话长。

动物的营养平台拥有一个区分营养在个体和个体之间分割的“器官占有界面”。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体内营养的器官占有界面,比如皮肤、盔甲和外壳等;一类是对体外营养的器官占有界面,比如巡游、怒吼和搏斗等。在领域内,动物的巡游,是对过路者一种温和的宣示;怒吼,是对觊觎者一种严厉的警告;搏斗,是对入侵者一种强烈的抗拒。如此,动物的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器官——巡游、怒吼和搏斗等来确认彼此的领域。

同样,人类的财富平台拥有一个区分财富在个体和个体之间分割的“工具占有界面”。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性占有界面”,比如房子、田埂和围栏等,一类是“软性占有界面”,比如认同、合约和制度等。

对动物来说,占有和占用必须合一。占有,一定是占用;占用,一定是占有。然而,对人类来说,占有和占用可以分离。占有,未必是占用;占用,未必是拥有。对房子,房主只占有不占用;房客只占用不占有。如此,对人类来说,占有是一种独立的需求。

对人类来说,既有“器官占有界面”,又有“工具占有界面”。买了一辆汽车,停在马路边,以制度实施占有;停在车库里,以房子实施占有;开在马路上,以器官既实施占有,又实施占用。买了一套房子,居住,既以工具实施占有,又以器官实施占用;空置,只以制度实施占有,不以器官实施占用。

“器官占有界面”和“工具占有界面”(“硬性占有界面”和“软性占有界面”),既可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就目前而言,任何个人尚无法通过“器官占有界面”或“硬性占有界面”对月亮和太阳实施占有,然而,却可以通过“软性占有界面”——认同实施占有。

当年,丹尼斯·霍普向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所有权声明。不但没有人反对,而且美国旧金山土地管理部门还批准了霍普的登记。于是,霍普在美国395号公路旁建了一栋漂亮建筑,号称“月球大使馆”,自称“月球头人”,开始销售月球土地:每英亩19.99美元,外加1.51美元“月球土地税”,并附有一份“月球护照”和“月球地产证”等。

霍普称全球已经有350万人通过他拥有了月球土地,包括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和吉米·卡特。购买者大多把“月球护照”和“月球地产证”作为一种独特的结婚礼物、生日礼物或圣诞礼物送人。花点小钱买个象征性的礼物,何乐而不为!

霍普让人瞧着眼热,于是有了杜兰的模仿。确实,只要有人认可,人们可以占有任何东西包括月亮和太阳。只是,杜兰有所不知,“月球土地”和“太阳阳光”是两回事儿,前者没有人占用,后者人人占用。晒太阳还得给钱,谁干!

对任何无主的东西,占用即占有——既是人类的原则,也是动物的原则。

为什么有人喜欢花明天的钱,有人喜欢花昨天的钱

——安定需求

两个异国老太太在唠嗑,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大房子,晚年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如此,人分为两种:一种人喜欢今天花明天的钱——借着钱花,一种人喜欢今天花昨天的钱——存着钱花。

借着钱花的人,对明天比较乐观,于是用明天的钱满足今天的享受需求;存着钱花的人,对明天比较悲观,于是用昨天的钱满足今天的安定需求——只有手上拿着大把的钞票,晚上才能睡个安稳觉。

人作为动物,需要确保营养平台的平稳运行,由此产生了安全需求;人作为人类,需要确保财富平台的平稳运行,由此产生了安定需求。开汽车,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满足安全需求;坐飞机,买张保险单,是为了满足安定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安全需求是“保命不保钱”,安定需求是“保钱不保命”。如果效益需求所追求的所得大于所费是短期的——从日升到日落,那么安定需求所追求的所得大于所费是长期的——从摇篮到坟墓。

安定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追求长期所得和所费比值的欲望。

安定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安避难(趋利避害)。

为什么美国人爱“花钱”,中国人爱“存钱”

美国人爱花钱,中国人爱存钱。根据统计,2007年,美国个人储蓄率为3.3%,中国个人储蓄率为36.2%,后者是前者的10倍多。

美国人之所以爱花钱——低储蓄,高消费,是因为美国是高福利国家,满足安定需求主要依赖社会福利;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高储蓄,低消费,是因为中国是低福利国家,满足安定需求主要依赖家庭储蓄。根据统计,社会保险基金占全民财富的比例,中国为2%,美国为20%,后者是前者的10倍。所以,中国人时刻都得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或事故准备着。在中国,富人和穷人之间可能只隔着一场疾病。一人生病,全家回到解放前。

有人把2008年的金融危机归结为美国人的过度花钱和中国人的过度存钱——美国人所花的钱一部分来自中国人所存的钱。虽然这一结论值得怀疑。然而,无论如何,过度花钱常常导致“人还在,钱没了”,过度存钱往往导致“人没了,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