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20056500000019

第19章 需求心理学(18)

明星,特别是影星、歌星和球星等,不同于一般名人。他们的器官(脸蛋、嗓子、四肢等)就是他们的工具。明星,特别是当红的明星,意味着他本身就是一种最为新颖的生产工具。所以,他们在银幕上或银幕下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都能引发一股时尚的潮流。

为什么有人喜欢“与上比”,有人喜欢“与下比”

——成功需求

人们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有权,还有比你更有权的;你没有钱,还有比你更没有钱的。然而,有的人总是喜欢“与上比”,一比很失意;有的人总是喜欢“与下比”,一比很得意。喜欢“与上比”的人,成功的标准设得高;喜欢“与下比”的人,成功的标准设得低。

只想“与上比”的拉里·埃里森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老板,然而,他总想扳倒世界第一大软件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像拉里·埃里森这样“只想当第一,不想当第二”的人实在太少。

一个个体的成功或失败,在营养链中,取决于能否保持在物种金字塔中的位置——作为猎者不被饿死,作为猎物不被咬死;在财富链中,取决于能否改变在职业金字塔中的位置——从低层到高层的不断攀升。在营养链中,成或败即生或死;在职业中,成或败即升或降——升为少数人,降为多数人。

人们会对个人在财富链中所处的位置做出动态(过程)评价或静态(结果)评价,评价的概念,前者是“成功”,后者是“地位”。成功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获得对其财富链中所处的位置做出动态评判的欲望。

成功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成避败(趋利避弊)。

为什么当官的喜欢“单赢”,经商的喜欢“双赢”

清晨,在非洲草原上,狮子和羚羊从睡梦中醒来。一头狮子对自己说:“今天,我必须奔跑得更快一些,这样我才能既跑在同伴的前面,又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不至于被饿死。”一头羚羊对自己说:“今天,我必须奔跑得更快一些,这样我才能既跑在同伴的前面,又摆脱跑得最快的狮子,不至于被吃掉。”

成功和失败不仅表现在狮子和羚羊之间——种间竞争,而且表现在狮子和狮子、羚羊和羚羊之间——种内竞争。无论种间竞争或种内竞争,似乎只能是“单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面对一只羚羊,两头狮子可以“双赢”。一见羚羊,两头狮子左右夹击,羚羊逃无可逃。然而,面对一头狮子,两只羚羊也可能“双赢”。一见狮子,两只羚羊一只往东,一只往西,弄得狮子左右为难,稍一犹豫,两只羚羊便逃之夭夭。

或竞争,或合作,两者泾渭分明。然而,有时竞争中包含着合作,合作中包含着竞争,既有可能“单赢”,又有可能“双赢”。对人类来说,单赢或双赢,只是两种思想、两种策略、两种追求。

当官的,倾向于“单赢思维”,因为权力作为一种利益常常是“单向性”的,常常只能独享。《礼记·仿记》:“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中国有句谚语“一山不容二虎”。如此,官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历朝历代,为了一个王位,亲父亲子、亲兄亲弟之间常常互相残杀。

经商的,倾向于“双赢思维”,因为财富作为一种利益往往是“双向性”的,常常可以分享。人们常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零售商家喜欢扎堆,形成美食一条街或时装一条街。卖家对买家,并不是价格抬得越高越好;同样,买家对卖家,并不是价格压得越低越好。

当然,权力也可以分享,比如民主;财富也可以独享,比如垄断。单赢或双赢,既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方式——短视或远见,也取决于社会的思维方式——官本位社会倾向于“独赢”,商本位社会倾向于“双赢”。

可惜的是,在官本位的中国,人们常常以 “单赢思维”来从商。中国商人喜欢打价格战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互相杀价,总想把竞争对手置于死地,然后垄断价格。然而,结局往往是双输。相反,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之间从来不打价格战。

当然,“单赢思维”在中国商人中近来有所改观。这几年,茅台酒和五粮液不是互相拆台而是互相捧场——你提一次价,我提一次价……结果,一骑绝尘,把别的酒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事实证明,“单赢”只是小赢,“双赢”才是大赢。

为什么三个日本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

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有中国谚语为证: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日本人偏爱“窝外斗”,中国人偏爱“窝里斗”。

“窝”是一个集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

19世纪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分裂走向了统一,日本人开始“窝外斗”。日本于1874年侵略我国台湾省,1875年入侵朝鲜,1879年吞并琉球。此后,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分别击败昔日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最后,在“二战”中,侵略了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

然而,19世纪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统一走向了分裂,中国人开始“窝里斗”。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912年,清朝灭亡,中国全面分裂,军阀割据,国共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然而,当年的蒋介石却嚷嚷着:“攘外必先安内。”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偏爱“窝外斗”,中国人偏爱“窝里斗”呢?

日本人的“窝外斗”,与家庭的长子继承制紧密相关:财富只能由长子一人继承,次子必须另谋出路,比如,当武士。武士精神一是对内忠诚,二是对外勇敢。当武士被所依附的主公抛弃时,便成为居无定所的浪人。浪人喜欢到海外走私、劫掠,成为危害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日本的武士和欧洲的骑士,都是长子继承制下的产物,擅长“窝外斗”。

中国人的“窝里斗”,与家庭的诸子继承制紧密相关:无论长子或次子、嫡出或庶出,财富一律均分。当然,谁都想多分一点、不想少分一点,于是你争我夺,展开了“窝里斗”。

这种基本格局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而且表现在经济领域。日本的企业家倾向于“窝外斗”——与内让利,与外争利。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松下电器公司管理部门向松下幸之助提出了生产和职工各减一半的应急方案。然而,松下幸之助只同意生产减半,不同意职工减半。他决定:半日开工,半日休息,职工一个也不解雇,并且支付全日工资。于是,大为感动的全体员工奋力推销产品,抢占市场。结果,当年产品不但没有滞销而且创造了历年最高销售纪录。松下幸之助因此被誉为“企业管理之神”。

如今,日本企业普遍采用松下幸之助创造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为此,在日本企业,雇主和雇员彼此善待,员工常常“从一而终”,早出晚归,对企业相当忠诚,贪污、受贿、浪费现象极少。

然而,中国的企业家倾向于“窝里斗”——与内争利,与外让利。

日本的基尼系数是0.25以下,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52以上。前者的贫富差距很小,2008年世界排名第二;后者的贫富差距很大,世界排名从2009年的第94位,一落而为2010年的第116位。工资占GDP的比例,日本为53%(美国为58%),中国为8%(非洲为20%)——全球最低。

趣味链接

为什么只想成为“少数人”,不想成为“多数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英国人的财富模式中发现了“二八定律”——20%的富人控制着80%的财富。

人类社会财富链金字塔和动物社会营养链金字塔,在结构上基本相同:20%的雇主控制着80%的雇员;20%的猎者控制着80%的猎物。猎者和雇主总是少数,猎物和雇员总是多数,如此,20%的少数控制着80%的多数。在营养链或财富链中,总是由低端的多数向高端的少数分别传递和集中营养或财富。

在动物社会,不仅在(物种和物种之间)传递营养而且在(个体和个体之间)传递基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二八定律”。

据生物学家的观察,雌象海豹85%的交配机会只被4%的强壮雄象海豹所垄断,而其余96%的可怜家伙,只能分享15%的残羹剩饭。像海豹一样,主要生活在南非的海岛猫鼬也实行一妻多夫制。在一个有着30只左右成年海岛猫鼬的家族中,80%的后代是一只雌性海岛猫鼬生下的,它是这个家族的王后,另外的20%是由等级较低的雌性海岛猫鼬所生。在许多实行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的动物社会,20%的雄性或雌性占据着80%的雌性或雄性。

如此,20%的少数是成功者,80%的多数是失败者。

当然,营养链和财富链不同:营养链是由物种在体内传递和集中营养,物种(个体)在财富链中的位置是先天的,不可改变;财富链是由职业在体外传递和集中财富,职业(个体)在财富链中的位置是后天的,可以改变——从而,产生了成功需求。

当然,20%的少数和80%的多数只是一种约数。根据联合国下属机构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2006年发布的一则报告,世界上最为富裕的2%人口拥有世界50%的财富,而比较贫穷的50%人口拥有世界1%的财富。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是:如果10个人一共拥有100美元,那么其中1人拥有99美元,而其他9人才拥有1美元。

二八结构是普遍现象:20%的富人,控制着80%的财富;20%的学者,集中了80%的智慧;20%的官僚,掌握着80%的权力;20%的名人,充斥着80%的新闻;20%的明星,创造了80%的票房。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20%的人用头脑赚钱,80%的人用手脚赚钱;20%的人只要事情不违法就干,80%的人只有事情合法了才干;而面对半杯水,20%的人总是看到有水的一半——乐观、积极,80%的人老是看着没有水的一半——悲观、消极。

财富链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少数人在塔顶,多数人在塔基;少数人是社会宠儿,多数人是社会弃儿;少数人决定命运,多数人服从命运。股市,是少数人的提款机,多数人的割肉机。在大学,多数人陪着少数人成才;在企业,多数人帮着少数人发财。银行,把多数人的储蓄变成少数人的资本;政府,把多数人的命运变成少数人的权力。

只想成为少数人,不想成为多数人。因为少数人是成功者,多数人是失败者。

约会,为什么有时需要“早到”,有时需要“晚到”

——地位需求

约会,无论恋人、商人或政客,有时需要“早到”,有时需要“晚到”。如果“求人”,应该早到——恭候;如果“人求”,可以晚到——摆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老是晚到,以便让罗斯福和丘吉尔起立迎接,因为后面两位需要前面一位对日宣战。早到,是为了降低自己的地位,提高别人的地位。晚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降低别人的地位。当然,“抑己扬人”往往是为了退一步、进两步。

动物的物种在营养链中的位置是先天的,取决于所掌握的器官;人类的职业在财富链中的位置是后天的,取决于所掌握的工具。处于低等位置的人们追求高等位置,就追求的过程而论被定义为“成功需求”,就追求的结果而论被定义为“地位需求”。“成功”是人们对财富链中所处位置所做的动态(过程)评价,“地位”是人们对财富链中所处位置所做的静态(结果)评价。

地位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获得对其财富链中所处位置做出静态评价的欲望。

地位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高避低(趋利避害)。

为什么只想当“人上人”,不想当“人下人”

中国清朝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个品级有正从之别。不同等级的官员穿戴不同的服饰,文官用飞禽为纹饰,武官以走兽为纹饰。文官的纹饰: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雉,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雪雁,五品为白鸥,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鸳鸯,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的纹饰: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花豹,四品为老虎,五品为狗熊,六品为小虎,七品为犀牛,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中国清朝官员的服饰似乎证明:物种在动物中的地位和职业与在人类中的地位等同,物种是动物先天的职业,职业是人类后天的物种。物种构成了营养链,职业构成了财富链。在财富链中,人分为“人上人”和“人下人”,前者是坐轿的,后者是抬轿的;前者是猎者,后者是猎物。人们,只想当“人上人”,不想当“人下人”。因为财富总是从“人下人”向“人上人”传递和集中。

为了显示“人上人”的地位,人们喜欢“摆谱儿”。不妨欣赏中国香港礼顿山豪宅的一则电视广告。

情景:一扇缓缓开启的大门

字幕:

一般门,分隔了内和外;

这扇门,分开了高与低。

独白:

为何贵族需要戴假发?

为何筹备舞会是日常工作?

为何运动也需要穿戴整齐?

为何茶叙晚会于六时开始?

为何狩猎竟成地位象征?

一般人根本无从做答。

阶级,为何从来没有消失?

一个贵族的诞生——礼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