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关键8招教出好小孩
20058900000030

第30章 信任和自尊能提供孩子成长的空间。

一家两个念中学的孩子,表现得主动进取,不但肯做家事、暑假有自己的安排,对未来也有努力的方向和信心。家中父母说:"我的两个孩子都表现得主动进取,令我们相当感到安慰。"朋友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把孩子带得这么好?"他们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说:"给孩子主动进取的机会。"他们相顾一笑。朋友接着问:"可否说说看,跟大家分享心得。"于是,开始了养儿育女的讨论。"我觉得以身作则最重要。大人生活没有章法,孩子就跟着没有章法;大人主动进取,行事乐观,孩子就受到熏陶。"孩子的父亲快人快语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孩子的母亲接着说:"我们遵守几个教育子女的原则,那是引发孩子顺利成长的原因。""你能说说看吗?"朋友追问下去。"我们让孩子一起做出决定。无论是做家事或户外活动安排,一起做决定使孩子有自信,从而孕育主动的态度。""你们能信任他们的判断力?""一开始,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选择,像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怎么布置家里。我们一起做决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接受他们的意见,这能使他们主动。"母亲想了想,接着说:"当然我们也有否决权,但非不得已不轻易使用,而且用它时要说明理由。""你们怎么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是教育子女的原则。有几次我心里不大赞同,但只要他们决定做的事,在不违法、没有危险、不影响身心健康之下,我们尽量不去干预。"她的脸庞表现出耐心与宽容。"还有什么妙方?"孩子的母亲接着说:"给孩子鼓励,不是物质奖励,而是给子女鼓励,这能令他们成功顺利。要紧的是,为孩子制造一些成功的机会,然后称赞他的表现和成就;无论是在收拾玩具、打扫房间、学校功课等方面,都要协助他,制造成功的机会,然后鼓励他,欣赏他。孩子的主动进取是经由大人的鼓励而表现出来的。""还有什么法宝?""把孩子的兴趣带起来。"孩子的信心十足的说,"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必须大人有兴致带他们去接触各类事物和活动,读书和求知也是一样。孩子一旦有兴趣,父母就该帮助他得偿所愿,主动进取的态度自然就发展起来。"孩子的主动性,决定于他的自尊是否健康。自尊健康的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有较好的自我观念,也能维持快乐开朗的生活态度。孩子的自尊或自我观念,是搜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形成的,尤其是父母和师长的教养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果对孩子采取批评、冷嘲热讽和暴力对待,孩子的意识里就形成一个不好的我:长期的失败、挫折、受到排挤或鄙视,也会形成不好的自我观念。

这些都会造成不健康的自尊,成为压抑其主动性和学习力的原因。健康的自尊来自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孩子表现好的,要及时欣赏和肯定;不对的要平心静气,教他正确的作法,这样孩子的自尊就会比较健康,而主动性也会自然流露出来。父母亲整天为孩子看功课,如果采取挑错误、指正错误的熊度教孩子,孩子的主动学习就会渐渐消失,例如你说"这篇文章字迹潦草、错别字太多,要用功改正"、"又算错了,现在把它改正过来"、"你背得不够熟练,再去背几次"......这种话说多了,孩子的挫折感加深,信心动摇,主动性就受到压抑。然而并非不要改正孩子的错误,而是在改正错误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欣赏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父母亲无论如何,必须练就好眼光,看出孩子身上的许多优点。例如你说"这篇文章立论很好,是一篇好文章。我看到两个错别字,改正过来就很棒了"、"你数学思考和解题方式都很犀利,至于计算上的错误,只要多练习就能克服"、"你能为别人设想,我很高兴"、"你制作的母亲节卡片,精致、用色大方"......像这类的语言,有利于孩子信心的建立,从而养成他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不过要注意的是,欣赏和赞美不可以无中生有,要真的发现值得欣赏的行为或表现,才可以说,不可一味灌迷汤,更不宜赞美与孩子年龄或身心发展不相称的事。透过培养健康的自尊,引发孩子自动自发,其要点有:

1、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他,赞美他。

2、一件事情做错了,通常只是其中一个零件或一个小部分错了;要先肯定对的部分,再纠正错的部分。

3、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4、避免用批评、贬抑和体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好的方法是平心静气,把错误说清楚,并告诉他正确的答案或方式。

孩子的主动性一旦被培养起来,心智的成长就有动力,他会成为一个能不断学习,适应力强而乐观的人。敞开心胸、发挥耐心接纳孩子天生好奇的本性美国一位科学教育学者罗维在十一岁时,跟着科学班去参观普林斯顿大学。他在喷水池前碰到当代第一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动,有好几分钟,然后转过头来问罗维:"你能这样做吗?能看出一滴滴的水珠吗?"罗维模仿爱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动。忽然间,喷水池的水柱似乎凝住了,成为一滴滴的小水珠。两个人站在那儿有好一会儿,练习频闪观察术。爱因斯坦要离开时说:"千万别忘记,科学只不过是跟这差不多的探索和乐趣。"随后将近半个世纪,罗维致力于把爱因斯坦这句话,转告给全世界的大人和儿童:"儿童本来是天生的科学家,直觉渴望研究周围的世界。你不需要许多科学术语或昂贵的实验仪器,只需跟他们一起寻根究底就行了。"求知的态度,不是来自记诵和阅读,而是来自好奇、观察和思考的乐趣。它使我们变得清醒、理性,并发展出求真的态度和喜悦。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聆听他们的发问。你未必能提供问题的答案,但你的聆听和好奇,就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和观察天赋。

2、跟孩子说,让我们一起看看。眼前的事,当然可以看个究竟;非眼前的事,则可以想想看,例如"鸟儿晚上睡在哪里呢?"或许可以透过想象和讨论,再找机会观察。

3、多指点、多给他时间思考,不要塞给他现成的答案。

4、注意弹性思考。孩子跟你讨论问题时,避免脱口就说"对"或"很好"。孩子天生具备好奇的本性,只要你保持聆听,带他观察,探索个中就理,从而得到乐趣,那么科学的态度就会发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