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快教孩子学理财
20060400000014

第14章 家有天“财”宝贝(1)

本章会与大家探讨四个家庭对孩子财商教育的问题,希望大家在故事中对财商教育有更好的认识,找到更适合的财商教育方法,因为家庭财商教育本来就是生活的体现,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卷面上的考分。

1.我培养女儿财商教育的日记

谁天生都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的作用。格格在5岁的时候,她伯父第一次见面给了她钱,她并没有把钱看作好东西,随意丢在自己的屋子里,是她妈妈帮她收了起来。后来,格格和我们一起出去消费,发现钱能够买到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还可以去游乐园,她慢慢地开始意识到钱的好处。一年夏天,我伯父家的姐姐第一次来我们家,背着我和妻子给了女儿一些钱,女儿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我们,自己把钱藏了起来。后来,她妈妈帮她整理东西时发现了这些钱,才知道是我伯父家的姐姐送给她的。这时,我意识到女儿已经知道钱的好处了,小家伙想把钱留住,以备自己以后用。从这天起,我就决定要对她进行财商教育了。下面是培养女儿财商教育的一段日记:

2006年9月28日

我最近发现,格格从开始对钱的不在意、不关心,到现在对钱那么在乎,甚至有些吝啬,我感觉女儿应该接受一些财商教育了。这之前,我发现了她对钱的态度的转变:

1.最开始对别人给她的钱根本不在乎,别人给她的钱都交给妈妈。

2.后来她发现钱可以买到玩具、零食等,就开始关注钱了。一次她的姑姑给了她几百元钱,她竟然藏了起来,没有告诉我们,事后我们发现,她才告诉是谁给的。

3.你要用她的钱很难,有时她自己要买东西,用我们的钱可以,用她的就不行了。

我决定和妻子一起对她进行理财教育,就先从她手里的钱开始吧!

我对女儿说:“格格,你把你的钱存在爸爸这里吧!爸爸就是你的银行,存在这里会有利息,就是你的钱在我这里可以生小钱。”女儿半信半疑地问妈妈,妻子告诉她是这样的。女儿把她的6个100元拿了过来。为了更形象些,我找了一个不用的存折,并且把户名改成了女儿的名字。像在银行里存款一样,日期写上2006年9月28日,存入栏里写上600元,结余栏里写上600元。

女儿存完钱,拿存折给妈妈看,觉得这样很好玩。不一会儿过来要取100元,我问她干吗取钱,她竟然跟我说:“我要看看能不能取出来钱呀!”这小家伙,是来检验我这个“银行”的。我一样很认真地写上取款日期,支出栏里写上100元,结余栏里写上500元。小家伙拿着钱跑到妈妈面前晃了一圈,又来到我面前,还要存上,我仍然很认真地给她存上了。为了防止她接着玩下去,我对她说“银行”今天要关门了,既不能取钱也不能存钱了。就这样,我用银行存钱的办法,把女儿的钱存在了我这里,实现教育孩子理财的第一步。

2006年9月30日

为了进一步促进女儿对钱存在银行的认识,我和妻子故意想出了一个计策。晚饭后,妻子对女儿说:“妈妈明天要用300元钱,爸爸那里也没有,看看能不能借你的钱用一下。”格格还是很痛快的,答应了妈妈的要求,拿着她的存折来到我面前,要提取300元现金。我打开她的存折,跟她说:“你的钱涨利息了,也就是生小钱了。”格格用很惊讶的眼神和口气问:“真的吗?”我告诉她:“存了这两天,利息为2元。”我很认真地写上日期,在存入利息栏里写上利息2元,结余栏里写上602元,同时也把她提款300元的程序操作了一遍。女儿把钱给了妻子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意料。

女儿找到她的零钱储蓄罐,拿到了我的面前。我问她要干什么,她很认真,也很兴奋地说:“爸爸,我要把我所有的钱都存在你这里。”我问:“为什么?”格格答道:“可以有利息呀!还会生小钱。”真是立竿见影。

我和格格忙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把她储蓄罐里的钱整理好,一共有34.5元。接下来我按照银行的存款程序把这34.5元存进银行,把结余额为336.5元的存折交给了格格,然后她很神秘地藏起她的存折。

2006年10月1日

今天是国庆节,妻子领着女儿玩了一天,晚上回来后,妻子把昨天借女儿的300元还给女儿,女儿又不知从家里哪儿翻出来1.5元,这样女儿的存折上就有了638元,我和妻子私下说,今后家里的零钱会有人打理了。下一步对女儿的理财教育是关于她怎样支配自己的存款了,哪些钱要我们来支付,哪些钱是由她自己来支付。我们定下了哪些情况下的花费要女儿自己支付,而且一定要她支付:

1.买玩具;

2.过生日;

3.任性消费(比如就是要吃肯德基或者想去饭店)。

存完钱,妻子故意让女儿把存折拿过来,妻子惊讶地说:“格格有这么多钱了,今后自己有钱花了。”女儿也很自豪地说:“我有钱了,而且还有利息呢!还会变更多的钱呢!”妻子也很认真地对她说:“那这样好了,今后爸爸负责你学习的费用,妈妈负责你的日常生活费用,买玩具或者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花你自己的钱了,好吧?”格格想了想,觉得自己有钱了,就很自豪地答应了这个约定。

2006年10月5日

晚上我回到家里,女儿很不情愿地来到我面前,要求提取现金20元。我问她要干什么?她说是还妈妈的钱。“买玩具了吗?”“没有。”“那干什么了?”“我吃肯德基了,妈妈让我花自己的钱。”妻子过来和我说,前几天刚领女儿吃过肯德基,今天路过肯德基还要吃,怎么劝都不行。妻子最后还是同意了女儿的要求,但是要花自己的钱。格格为了吃肯德基,最终决定花自己的钱。我很认真地从存折里划出20元给她。格格拿着钱,很不情愿地走到妻子面前,狠狠地把钱扔给妻子,并且气呼呼地说:“还你的钱!”格格的样子看起来很生气,也很可爱,毕竟这是人生第一次花自己的钱。妻子也很生气地说:“格格,你要是这样,以后再要什么我也不会帮你的!”后面又是一通语言教育。我没有过问,只是感觉对小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就能解决的,要慢慢来,财商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家里给女儿创造赚钱的机会,创造奖励的机会。

2006年10月10日

妻子边洗衣服边看电视,女儿边玩边看电视。我走到女儿面前说:“格格,爸爸和你商量一个事,好不好?”

“什么事?”

“妈妈洗衣服累不累?”

“累呀!”

“那你怎么不帮妈妈呢?”

“我现在小,干不了。”

“你小不要紧,你可以洗小的东西呀!”

实际上,在这之前,女儿曾经有一次帮妻子洗过袜子,其实那也是边玩边洗。

“要不这样吧,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以后家里的袜子归你洗吧!你的要自己洗,洗爸爸、妈妈、叔叔的给你钱,洗1双两毛钱,你赚的钱爸爸给你存在银行里,将来你可以买玩具,也可以买你想要的东西,你说好不好呢?”

格格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问我:“洗1双两毛,5双多少钱呢?10双多少钱?”我很认真地回答了她,然后她就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马上让妻子把今天的袜子交给女儿洗,一共6双袜子,有一双是她自己的。小家伙坐在妻子旁边,妻子教她怎么洗,最后还是在妻子又洗了一遍的情况下才洗完了所有的袜子。洗完后,格格就跟我算账了,妻子的两双,我的3双,我给了女儿6毛钱,妻子给了她4毛钱。这是女儿人生中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收入,这1元钱对于她可能就是一个游戏,但是我和妻子却感到了这1元钱的价值。女儿会慢慢懂得靠双手劳动换来收入。对于这种对女儿的理财教育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确?会不会有负面作用呢?我想,只能以后慢慢反映出来,但总体上,我相信利会大于弊。

2007年1月11日

格格昨天向她妈妈要个玩具,妻子没有直接同意她的要求,而是告诉她买玩具要自己付钱,格格同意了。第二天早晨,格格仍然没有忘记她的玩具,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不要忘了给我买玩具!”妻子故意装作没有听见。女儿急忙补充说:“妈妈,我用自己的钱。”妻子说:“那可以。”女儿接着说:“我的钱在爸爸那里,爸爸还没有起床,你先替我垫上,晚上我再给你,可以吗?”妻子说:“可以呀,但是你要记住的。”

晚上回来后,看见女儿兴高采烈地玩着新玩具,我顺便问了一句,“新玩具是妈妈给买的吗?”女儿头也不抬地说:“是的。”妻子在旁边听到后,立刻对女儿说:“爸爸回来了,把买玩具的钱还给我吧!”女儿嘟囔了一句,我也没听清,感觉反正是很不情愿的样子,拿出我给她的那个存折,对我说:“爸爸,我要提8块钱。”我问她干什么用,她小嘴一撅说:“还妈妈给我买玩具的钱。”我顿时明白了,我故意装作糊涂,“天黑了,银行已经关门了,爸爸的“银行”也已经关门了,想想其他办法吧?”我顺便问了一句,“这几天洗袜子了吗?现在洗8双袜子就可以赚到8块钱了(为了激发她的积极性,我已经把洗每双袜子的价钱提高到1元了),你还是洗袜子吧!”女儿不是很痛快地答道:“那好吧,吃完饭我就去给你们洗袜子。”

2007年1月21日

说句实话,对女儿的这种教育我也犹豫过,我害怕将来有一天我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会被金钱冲淡。从本质上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付出才有回报,劳动才有收获。而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很难用语言来调动她的积极性,即使你给她钱,有时还要哄着她。激励是双性的,既要有物质的,又要有鼓励赞赏的。反过来,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新生代,的确有一部分很自私,对于亲情看得比较淡。但我想,日常的生活教育会有助于这种理财教育。

前不久,女儿的一个举动让我和妻子感动了好久。有一次,我在看电视,当时电视里演的是一个病重的母亲和女儿谈话的镜头,格格过来见我看得很专注,也跟着看,并且问我:“爸爸,他们怎么了?”我告诉她电视里的妈妈老了、病了,女儿在照顾她。她问我:“那你将来也会老吗?”我告诉她所有的人都会老的,爸爸当然也会老。女儿突然抱住我的头,说:“爸爸不会老!妈妈也不会老!我不让你们老!”并且流下了眼泪。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一个6周岁的孩子说的话。我急忙搂着她,并且用手抚摸她的头,赶紧跟她说:“爸爸不会老,妈妈不会老,格格也不会老。”这件事情过后我和妻子提起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女儿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虽然我们对她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但是她将来决不会因为钱而冲淡了亲情。

通过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我明显感觉到女儿对待钱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后来,我们基本把家里几项和钱有关的小业务交给女儿。比如,将平时去楼下商场买东西的任务交给了她,报酬是可以买一个喜欢的零食;每次家里卖废旧物品时让格格和收废品的交易,报酬是卖这些废品的钱归她所有,但这些废品的收集、整理由她负责。格格把得到的这些钱交给我,存到“银行”里,我会在存折上记录。

女儿从漠视钱的作用到认识钱的力量,从吝啬钱再到创造钱和会花钱,从家务劳动收入到用创意和服务创造财富,财商之门逐渐被打开,也验证了人的财商是可以训练提高的。女儿的“生意”在家里做得有声有色,我在享受女儿服务和产品的同时,仿佛也看到了未来一颗财富之星。

财商教育要早开始,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他吸收积极正确的知识,就不会被消极错误的知识占领。同时也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儿女的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财商教育也不例外。财商教育没有速成的最好方法,也不像考试那样,有分数标准,家长只有潜移默化地引导方能有效。

2.与网友交流对孩子的财商教育

我在某论坛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我们不仅要补钙,更要补财商。帖子发出不久后被论坛版主设为推荐帖,短短两个月点击量达到7万多,回帖交流达到1000多个。下面这段对话是我和一位网友的交流记录。这位网友在女儿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在财商教育这方面她是个成功的母亲。

网友:我女儿4岁时到商店买东西,会跟店员还价。店员说出价钱后,我女儿一律说贵,让便宜些吧,店员觉得太好玩了,一律减价5毛,卖给我女儿。回头我们家长再给补上。女儿5岁时去买春联,她在前面和小商贩讲价钱,我老公在后面付钱。9岁做的第一笔生意是在批发市场,买了10元钱的工艺品小玩意儿,卖给同学,一个能赚两三毛钱吧,她说赚钱是为了还我的10元投资款。上初中后,女儿就经常卖给同学笔、本、小包等小商品,经营范围扩大了。上高一,开了自己真正意义的实体店,还作了市场调查,到各个不同档次的商店观察顾客群,给自己的店定位,算是有计划的经营,还写了一篇调查报告。

我:你女儿太厉害了,有了这样的经验,对以后的创业是有很大帮助的。接受财商教育的孩子和不接受的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