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让孩子懂一点钱生钱的基本方法
人们参与最早、最多,也是最认可的理财方式莫过于储蓄了,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人很适合。但在我看来,今天的储蓄收益率仅仅成为一种存钱方式而已,通货膨胀率已经大于了储蓄收益率,我们已经看不到正向收益率了。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假设100元的年储蓄收益率是2.5%,而通货膨胀率是5%,也就是说,一年前100元钱的东西现在需要105元了,而你100元放在银行一年后是102.5元,你的资金总体算下来是贬值了。
适当时候,让孩子了解有关储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有些年轻人工作后成了“月光族”,不仅每月都花光工资,甚至还可能向父母要钱,更别说去考虑储蓄收益率了。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但如果现在不适时教给他们这些,学校也不教给他们,难道将来再去责怪他们“月月光”和“啃老”吗?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领着格格去银行看电子屏幕让她了解不同年限的储蓄收益率,简单告诉她那些理财产品和储蓄产品谁的回报会更高,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多大。
有关储蓄技巧,大家可以参照这三种方法:存单储蓄法、阶梯储蓄法、分散储蓄法。巧妙运用储蓄技巧就会帮助你提高储蓄能力和收益,慢慢地再把这些知识教给自己的孩子。如果钱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别的用途,自身对其他投资产品也不了解,我更建议大家去参与银行固定周期高端理财产品,其特点是安全、收益率比储蓄高,但有时间限制和起存金额要求。
与储蓄相反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贷款,财商高的人和财商低的人在对待储蓄和贷款这两件事上态度完全相反。财商低的人会把钱放到银行里,让银行给低回报利息,他们关注的是银行利息的高低;而财商高的人却想方设法获得银行贷款,他们用贷款去做收益率更高的事情,他们关注的是银行贷款利息和投资收益之间成本高低。银行通过中间服务用别人的钱获得利息差额。
在对待储蓄上,财商高的人留的就是基本生活费用储蓄,而选择更多的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或者参与风险大、收益高的投资产品;财商低的人都把自己的钱放到银行里,甚至都不考虑改变储蓄方式和方法来提高收益率。
在对待负债上,财商低的人几乎从不贷款投资,而在消费上,却愿意贷款买房、买车,在他看来这是购办资产;财商高的人却用贷款的钱去投资赚更多的钱,再用赚来多余的钱去买房、买车。前者是用努力工作偿还贷款,而后者是用贷款为他工作赚钱。
财商高的人和财商低的人对待储蓄和负债的态度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7.告诉孩子1元钱其实可以周转成12元
有一个问题几乎时刻萦绕在每一个商人心中,那就是怎样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资金周转快的生意多赚钱”。
过去,最有效的赚钱手段是卖高价——提高利润率。今天,最显著的赚钱手段已变成卖低价——提高周转率。过去利润高但是最终赚钱少,因为卖得少;今天利润低但是最终赚钱多,因为卖得多。
“转=赚”,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商业特征。
“赚=转”,是这个时代快速获得财富的法宝。
简单地说,1万元的资金一年周转50次,这一年你做了50万元的生意,如果每次资金投资收益率(毛利润)是10%的话,一年下来,那就是赚了5万元,就这1万元而言,年投资收益率是500%。
在资金周转率上,有的人就会把资金周转得游刃而余,他们手中的1元钱顶别人的2元钱、3元钱。有个老板曾笑谈自己的一个亿顶别人的两个亿。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资金周转周期短,别人的产品半年卖出去,他一个季度就会卖出去。也就是说他的资金一个季度周转一次,别人的半年才周转一次,这就是他的优势。钱周转得越快,生钱越快,来的钱也就越多。
有一次,格格问我:“爸爸,为什么我储蓄在妈妈这里的钱比银行的利息高?”我跟她说:“你储存在妈妈这里的钱,你妈妈每个月都周转一次,也就是用了你的钱赚了一次钱,相当于你的钱一年借给了妈妈十二次,所以给你的利息高。”女儿笑呵呵地说:“要是妈妈每周都用我的钱周转一次就好了!”
也许有人会犹豫,这样教小孩子会不会把他们培养得很势利,见钱眼开,整天想着让自己的钱生更多的钱?或许我们不必这样僵化认识,实际上,教育是个综合工程,并不能简单地说,教给孩子资金周转的知识,就等于孩子会变成见钱眼开的人。
8.儿童基金定投和保险,缺一不可
财富的积累就像滚雪球,这是巴菲特经典的投资理念。而滚雪球最重要的就是发现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对于孩子来说,基金定投或许就是最合适的“雪和长坡”。
(1)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可以培养孩子对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观念。对于孩子来讲,定期定额的优势在于无论投资的趋势是上涨还是下跌,或是出现频繁波动,只要是长期持有,并且选择了正确的基金产品,基金定投就能显示出独特的投资优势。而且,基金定投的门槛较低,一般只要100元。
如果以100元为起存的初始金额,月投资额为100元,孩子从5岁开始投资,投资期限为20年,按照10%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计算,20年总共24100元的投资本金,20年以后,一共获得76670元的投资回报。当孩子25岁的时候,也正是大学刚毕业步入社会的时候,这些钱对于他的个人生活和创业都是一笔最好的资金。
我们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为孩子选择一份这样的基金定投产品,月投资金额可大可小。甚至可以引导孩子把压岁钱做成一个存折,然后再从存折里每月划拨这笔基金定投。或者是孩子在家里劳动创收或者投资创收出来的钱,每个月划出来作为基金定投。最后的结果是积少成多,鸡生蛋、蛋生鸡般的复利长期回报。同时你和孩子计算这个投资回报多少的同时,孩子也会学到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关注和参与,并且也培养了孩子的投资意识和兴趣,这种多重收获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2)儿童保险必不可少
好多家长感觉抚养一个孩子的主要压力来自于教育基金和医疗费用。因此,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该购买一份准备教育金和保障型的保险。
各大保险公司都有针对儿童的少儿教育型保险,而且不少险种都配有保障、分红和投资等多种功能。“近几年内,儿童教育保险由于具备了保费豁免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保费豁免是指一旦家长在缴费期间发生意外无力继续缴费,作为保险公司来讲,可以免除剩余的保费,而且保单的各种保证功能还继续有效。这就保证了孩子后期的教育不会因意外情况而受到影响。
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主要是解决孩子的医疗费用和提供意外保障的功能。一般来说,对于每一个儿童,每年缴纳几十元的保费就可以得到意外保险、意外门急诊医疗保险、意外医疗住院补贴等综合保障,相当划算。如果家庭的经济情况允许,还可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作为补充。
从格格3岁开始,我陆续给她做了好几份保险产品,其中不乏具有投资性质的险种。在我看来,一是有附属风险保障,二是在最低投资收益基础上可能有更高的投资回报。格格看到这些保单也曾经问过妈妈,这对她有什么好处,妻子甚至把每个保单的好处念给她听,这都是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的保险理财意识,我想这对她的启蒙理财教育也有好处。
有些家长担心,让儿童参与这样的理财,会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财迷”?特别是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开展关于财商教育的课程。好多家长不知怎么对待,甚至排斥,持有反对意见。而事实是,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对于儿童财商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用说培养理财的能力。而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究其原因,虽然与学科设置、社会变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却又不能不说与从小没有得到财商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我们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但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中重视财商教育这一环,对于孩子将来顺利地实现经济独立更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本章介绍的“现金流”“主动收入”“被动收入”“资产”“负债”等这些财商知识,对于孩子来讲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但是父母理解起来相对就容易得多。不过,也许有的家长仍会感到迷茫,觉得这些理论知识要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尤其是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家长读者肯定已经意识到,理论话语对孩子没有用,搞不好还会引起孩子的抵触,而应该结合自家情况,设计一些活动、游戏,而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就需要家长朋友继续开动脑筋,结合本书作者的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提高财商了。
我们所有人,成年人和孩子,其实都向往着独立与自由。而经历了现实诸多磨炼的家长更加明白,独立与自由,离不开经济基础。在本章作者还探讨了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种思路,值得引起读者的重视。
我们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不正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更自由、更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