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好想跟你说一段我的故事……
你知道吗?我已经等了你好久好久……
你知道吗?我在丽江,等你带我走,或者陪我留下……
你知道吗?我希望你听得懂:When you touch me,you wi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
她漂亮迷人,她风情万种,她聪明能干,她在丽江独孤求爱……
她叫小秋——丽江云知秋客栈的老板娘,正在招聘老板……
初见小秋,她就让我猜她是哪里人。
“给你十次机会,猜对了让你……”
我没有猜中,错失了她香艳的奖赏。
从小到大,小秋生活在好几个地方,会说多种方言,最后,连自己都弄不清是哪里人了。她想从别人的猜测中找到答案——如是我猜。
这个号称“丽江狐狸精”的女孩子实在令人难以琢磨。
1
无论名字还是她的笑脸,在丽江都是通行证。
小秋原名冯雅超,1986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妈妈是老师,爸爸大专毕业后做过司机、工人,后来专事进出口贸易,足迹遍布四方。
5岁半,小秋在南昌上了小学。1998年,12岁的她随父母去了广州,转学到了天河区的113中学读初一,随后又在暨南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
小时候,小秋成绩很好,人又可爱漂亮,喜欢被表扬。
但转到广州后,她成绩开始下滑,并且遭到了当地同学的疏远与排斥。一个石牌村的同学经常称她为“北姑”、“捞妹”。这让惯于鲜花与宠爱的小秋有点受不了,她整天不开心,压抑着过日子。
转学到广州时,小秋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一直到高中,她都活得十分张扬。理科成绩很糟糕,属于倒数的状态,唯独文科一直很出色,偏爱文学的她,念过一遍就能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次恋爱,是在广州113中学读初二的时候。那时,小秋正遭受着本地同学的排斥,朋友很少,唯独当数学课代表的男生对她格外照顾。小秋说,那时她剪的是短发,也不漂亮,但还是吸引了男生的注意。每天放学,数学课代表和她一起回家,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因为恋爱,数学课代表的成绩开始下滑,班主任知道后,大骂小秋招蜂引蝶。男生的妈妈知道自己儿子因为恋爱而影响成绩后,也找到小秋的妈妈投诉。
就这样,初恋无疾而终。
真正喜欢一个男生,是在高中阶段。这时小秋已经学会讲广州话了,也开始留起了长发。原本外向的她,更加“招蜂引蝶”了。
男友是邻班的,大她三四岁。
“那个男生很安静,很成熟。”
“兄妹恋”刚刚持续了一个月,深陷爱河内心炽热的小秋,突然遭遇了一盆冷水。
有一天,男友对她说了一句话:我的梦醒了。
自此,这个男生没有再和小秋说过话。
小秋说,那时她性格招摇,男友班上的女生都很讨厌她,常常在他面前说小秋的坏话。很久以后,她才知道,男友班上的女生当时造谣说,小秋跟其他男人出去“开房”了。
从那以后,整个高中阶段留给她的,只有这段伤心的感情经历。
高三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可以移民到澳洲。
为了让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受到更好的教育,2003年2月,父母通过技术移民,带她到了澳洲。
在悉尼,小秋先是读了一年的语言班,然后又上了两年高中。高中毕业后,她以80分的成绩考上了悉尼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这所大学的本科是三年制的,小秋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
到了澳洲,“整个人都是空的”。小秋开始变得内向,拘谨,胆怯,连去邮局寄信都不敢独自前往。当时的状态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
读语言学校时,她遇到一个来自黑龙江的帅哥,她的初夜给了这个澳洲新移民。因为她从小练习跆拳道,对身体有所伤害,初试云雨,黑龙江帅哥没有看到出红,言语之间不承认她是处女,这让小秋十分沮丧。一场刚要点燃的异国情缘,刚刚开始,就颓然收场了。
通过技术移民到澳洲后,全家只有10万元,经济上并不宽裕。迫于生计,爸爸去了一家华文报社做翻译,每天忙忙碌碌,把英文的稿子译成中文。在国内当老师的妈妈,一时失业在家,每天以泪洗面。小秋说,中国人到外国久了,如果境况不是太好的话,心理都会扭曲的。
妈妈每天哭泣时,总是对小秋说:都是为了你。
因为父母要让自己受到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移民之后受了这么多委屈,妈妈哭泣时小秋心底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但是时间久了,她就开始麻木了。心想:都是为了我,那我又该怎么办啊。
困窘之下,爸爸妈妈不停地商量回国的事情,但却要把小秋一个人留在澳洲。因为国内工资太低,澳洲消费水平又很高,爸爸妈妈已经无力支付小秋的学费。
在这种天不助人的残酷条件下,小秋做好了打工和申请救济的准备。
2
后来,爸爸妈妈并没有回国。爸爸做起了生意,妈妈又读了大学,继续当老师。
这时她似乎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父母之所以最后选择留下,是因为他们又有条件留下了。小秋说,父母的留下,并不完全是为了她。
在澳洲读高中时,小秋开始忙于勤工俭学,在一个广东人开的中国菜馆里打工,每天端5小时的盘子,可以赚到45澳元。
在广东餐馆里的工作,累得很,赚得少。于是,每个周六,她还要做另一个兼职,那就是在一家学校里教小朋友学中文,周日则回到餐馆干活。她从17岁开始教课,一直教了三四年,每天可以赚到90澳元。这段经历,让小秋对职业有了认识。
此时,15公里之外的一个学校,也要小秋过去教书,校长甚至都要亲自开车来接她。
校长来接她时,总会趁机摸摸她的胳膊,问她为什么这么黑啊。小秋知道校长是在干什么,嘴里回答着“近期晒太阳太多了”,心里却在想,仅仅从他这里赚45澳元,就要牺牲掉一条胳膊,如果按照父母的要求,混出个样子来,当个女强人,又得付出多少啊。
两个月的工作,小秋赚了5000澳元,兑换成人民币后,她买了机票,回国玩了三个月。能够自己挣钱花了,她开始真切地感到了自由与开心。
在端盘子的小妹中,小秋是唯一能讲广东话的人,华人食客更乐意接受她的服务,因此,她比别的服务员要忙很多。端盘子是个纯粹的体力活,一个托盘上摆着8只碟子,上面有肠粉什么的,很重,很累。
打工让她有了一点钱,外出旅行也有了自主性。
除了高中毕业回过一次老家,小秋还曾参加旅游团到过丽江。
2006年1月,她第一次旅行,从昆明经大理,一路到了丽江。初到丽江,住在七星二街,下午5点钟导游带他们进了古城,晚上9点钟却又匆匆离开了。
小秋说,到了丽江古城,她被丽江之美惊呆了。看到水边挂着的红灯笼,她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回到丽江,住上个一年半载。第二天,她随旅游团去了玉龙雪山,之后就重回澳洲上大学。
丽江之行,行色匆匆,但却给她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新回到澳洲,又要面对现实了。
在澳洲,小秋不喜欢外国人,同学中只有一个中国人。孤寂之下,她创建了一个QQ群,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中国留学生,整天与这些朋友吃吃喝喝。有一次,一个云南籍的女留学生跟她回家,当时已经是深夜了,爸爸冲她们骂道:你们知道什么人才回来这么晚吗?只有妓女!
父亲的粗暴,深深伤害了小秋。
谈到父亲,她伤心难平。她说自己从小就经常被爸爸打,他一不高兴,随便捞起什么都往她身上打。
这次,自己带同学回家,竟然遭到如此斥骂,小秋着实伤透了心,一气之下索性搬出去住了。
从家里到学校要两小时的路程,小秋离家后先是住进了云南籍的同学家。几天后,认识了一个北京来的男生,他们迅速坠入爱河,小秋便搬进了北京男生的家里。相识之初,这个北京男友对小秋疼爱有加,开车时即便刹车都要先用手挡在她身前,唯恐她受到意外伤害。
小秋说,北京男友住在悉尼富人区。他和另外一些有钱的中国留学生都围绕在一个怪阿姨身边,这个怪阿姨则利用他们来赚钱。
怪阿姨讨厌小秋,在北京男生面前造她的谣,企图挑拨他们分手。在怪阿姨的刁难下,小秋无法忍受,男友便带她一起搬离了富人区。
读大学时,小秋一直是半工半读,北京男友承担了他们两人的房租和吃饭问题。
跟他在一起,小秋才知道什么叫上流社会,什么是名牌。那时,北京男友的妈妈也送了她一个名牌包。
但是,危机也潜伏在财富里。
小秋说,这个北京的富二代,其实并不珍惜她,经常在外边乱搞,甚至同时有两个女孩子发短信称他为老公,这让她几近崩溃。
那段时间,小秋只有在周六才回父母家中一趟,吃一顿饭立即走人。
19岁到23岁之间,小秋的全部心思都放在这样一个男生身上了。但她一直耿耿于怀的是,自己身在国外,朋友少,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对她不好,连北京男友也对她不好。
3
大三未修完学分,小秋就跑去旅行社实习了,一个星期工作五天,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
她先是在餐厅当迎宾小姐,每天面对客人无数次地重复那句:“先生您好,想吃点什么?”
那段时间,小秋一心想当导游。她听说导游是个很赚钱的行业。另外,她心里惦记着丽江,希望尽快赚钱去丽江。
2007年12月到2008年2月,是南半球的暑假,小秋带着6万元人民币回国了。
途经香港、广州时,她疯狂地购买名牌,很快就花掉了3万元。
说起自己对名牌的迷恋,小秋讲了一件曾经让她不悦的往事:在澳洲做导游赚钱后,她为自己买了块卡地亚手表,北京男友不解地质问她:
“你买这么贵的手表干什么,也不想想你的家庭条件,你的父母是干什么的?!”
自己辛苦赚钱买块手表,却遭到富二代男友的质疑与诘问,着实令她受了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