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20063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谋略就学李鸿章

李鸿章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

可以肯定地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他的人生层面太多,心理太复杂,背的黑锅太重,后人对他的褒贬,显然是过于凶猛。

所幸,现在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骂他是“汉奸卖国贼”的人少了些。

这位中堂大人曾跟别人说自己是个“裱糊匠”,一生只是在粉饰大清朝这间破屋子,这话太过谦了。李鸿章留下的绝不只是一间破屋子,他还留给后人很多扎扎实实的财富和一份永不言退的精神。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而悲李鸿章之遇也。”这话是很贴切的。

与同僚们一样,李鸿章也是父母所生,师长所教,在皇帝手下当官,和一大群精明的同僚共事,他的一生也被时代包围,被社会包围,被人情世故包围,被忠诚和责任包围,既摆脱不了这些,也斗不过它们。可李鸿章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向自己设定的目标,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退却。所以他总是比别人走得快、走得远,总是站在人群的最前面。

李鸿章很猛,发了脾气就骂人,有时候生起气来还拿拐棍打人;李鸿章很厉害,和他谈判的洋人个个怕他,最后不得不妥协;李鸿章很孤僻,一生没结过党,在和他比肩的达官显贵里,也几乎没什么朋友;李鸿章很傲气,他看不起皇上,看不起太后,看不起洋人,看不起同僚,甚至看不起大清国的老百姓。

李鸿章倒霉透顶,替朝廷打仗,结果成了“刽子手”、“替罪羊”。他一生办了好多大事:建海军,结果舰队覆没了;办洋务,结果洋务失败了;搞外交,结果到他这儿,外交被改了个名字,叫“议和”。不管做什么事,总有人明里、暗里算计他,给他使绊子,让他当“替罪羊”。

背黑锅背到死,死后还得接着挨骂。

李鸿章做人有三大信条:

他觉得正确的事,会坚持到底;

他觉得有意义的事,会努力到底;

他觉得这是他应该负的责任,就一定担当到底。

从这一点来说,李鸿章的性格特点倒很值得现代人学习与借鉴。至于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仍然难以作出中肯的评价,因为这个人实在太“个性”了,他身上的愤青味儿,比“愤青”还浓。

“评价李鸿章”的权利还是留给读者吧。

恨李鸿章的人,尽可以指着鼻子骂他,一点儿也不必客气。

喜欢李鸿章的人,千万别为他喝彩,因为这个傲气十足的倔老头儿,不屑于接受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