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创业者跟投资人的关系。创业者跟投资人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在最初创业的时候,投资人给公司投了钱,创业者后来却觉得不值得,等企业做得不错了,就心痛被投资人白白分享了利益。这种不良的心态会派生出其他的举动,例如想能不能多得一点利益或者对投资人有所隐瞒甚至是损害等,我觉得这些都不要做。创业之初的投资人是帮助你得到一个机会,相当于救了你的命,假如他们当初不投钱,你筹资不够项目就根本做不成,也就没有今后的成功了。千万不要后悔自己当初作出的决策,今天之所以会觉得当时作的决策是错的,那是因为现在的客观环境改变了,自己学到了一些新东西,价值也相应的提升了;但是在最开始作决策的那一刻,并不具备现在的条件,那是当时你能作出的最好的选择。只有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包袱全都放下,只去想谁能够帮助公司成功,内心才能没有那种煎熬。我觉得公司最终能够成功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等到公司成功之后,下一步再去增加自己的价值,那时候去谈个人的利益就比较简单了。
从天使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对此要有包容之心,同时管理团队又能有感恩之心,那么双方的长期合作才会好。心态正常了,就容易长期合作下去,也会减少不诚信的现象;很多时候不诚信就是由于心理不平衡,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公司离失败就不远了。
我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
——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的第二人生
“我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不会在乎外在的评价和眼光。”作为曾经占据中国饮用水市场半壁江山乐百氏集团的董事长何伯权,一语带过当年自己将乐百氏卖给达能的事情,低调的何伯权鲜在国内露面,大部分时间都在加拿大陪伴家人。
直到最近两年,人们因为7天连锁酒店、爱康国宾、诺亚财富、久久丫、OFFICEBOX、万乘金融等重新认识了何伯权,因为他都是这些在相关领域领先企业的天使投资人,而其中7天连锁酒店和诺亚财富已成功上市。
对于在投资上取得的不俗业绩,年过五十的何伯权表示,天使投资是自己40~50岁这段时间的事业,这既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又是理财的一种工具,而自己50岁之后的基本方向是做公益,“做天使投资的时候我想培养和帮助一些新的企业,现在则希望去帮助一些新的公益组织,它们跟创业一样,也需要有方向、结构和目标”。
多重经历积淀深厚内功
何伯权1960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老公安,母亲是工人。父亲对何伯权从小要求非常严格和严谨,事事都很讲究原则,不能有任何差错。
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下,提前上了几年学的何伯权15岁就高中毕业了,此时他父亲已是某区的区长,正值“文化大革命”的末期,他主动报名去了当地的小榄公社体验农村生活。在农村一待就是三年,何伯权有一年半时间在务农,有一年半当小学老师。他感受到了最真实的农村生活,“让我体会了人与人之间全方位的互相帮助和关心,有一种善良友好的氛围”。何伯权觉得,这段生活造就了自己日后与人为善和信任他人的做事风格。
18岁那年,何伯权回到了城里,去了一家卖皮鞋的商店工作,拿着每个月38块的工资做了两年销售员;再之后又去了当地政府做了两年秘书;1982年,何伯权作为第三梯队培养对象被送到了中山电视大学进行大专进修,学习党政管理专业;1984年,大专毕业继续回到政府工作,之后又被派到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学院培训了9个月。
前后两段进修培训经历对何伯权之后的学习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回忆那段学习经历时,只用了一个字形容:苦。“没有老师讲课,只能在电视上学习课程内容,没有人指引和给出学习内容的方向与建议,基本是自学,但要和全国其他学校一样参与统考。”何伯权说,那时自己是班里的劳动委员,不怕吃苦。
结束在北京的培训后,何伯权继续回到当地政府做秘书,并同时兼任镇里的团委副书记,可是并不愿意就此一直待在政府里。“父亲是一个非常讲究原则和清正廉明的人,那时经常有乡亲拿着东西求父亲办事,但他经常拿着东西追到路口都不要,乡亲们都非常尴尬和不好意思。”何伯权说,这个场景一直深深留在自己的脑海里。也许是不愿意充当那个尴尬的主角,他早就打定了主意,不愿意去政府而更喜欢市场环境,希望去企业。
1987年,小榄镇医药管理局下属的小榄药厂重新组建管理班子,要求管技术的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何伯权因为自己的进修大专文凭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技术副厂长,实现了自己离开政府、进入企业的愿望。
小榄镇是中山市最大的二级镇,每年的经济总量占到整个市的30%~40%,而小榄药厂则是镇重点企业,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5000万元的规模。当时药厂有一部分业务是承接广州乐百氏公司的口服液加工,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何伯权和之后享誉全国的乐百氏公司有了联系,并在其后创办了自己的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
回忆起创办乐百氏之前的这些经历,何伯权认为,“虽然转了多个职业和生活经历,中间有很多跳跃和变化,但其实是一种统一的积累,没有一点对过去的浪费,所有过去的这些多重经历都成了财富,积累练就了自己后来扎实的基本功。”
创办乐百氏:一家地方小厂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故事
1989年,小榄镇政府等多方出资95万元让何伯权投资办厂,时年29岁的他一眼就看中了广州乐百氏公司的牌子,与四个年轻人很快组建了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
当年的广州乐百氏公司是由广州太阳神保健品公司出来的人创办,那时的太阳神口服液可以说享誉全国,而乐百氏公司的口服液的目标客户是小孩,却因为口感不受小孩欢迎业务一直不见起色。
何伯权从中看到了机会,当年在市场上有一个非常受小孩欢迎的乳酸菌饮品——益力多,这个产品今天仍然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那时内地的人到深圳或珠海这些经济特区大部分都会买益力多。何伯权找到了切入点,他结合乐百氏的保健配方,加上益力多的口味,打造出“保健品+酸奶”的模式,通过租用广州乐百氏品牌的方式创办了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
广州乐百氏公司一方面靠收何伯权的品牌使用费,一方面也由口服液市场逐渐进入饮用水市场,这也为何伯权1997年收购广州乐百氏公司进入国内主流饮料市场奠定了基础。1999年乐百氏的销售额已达20亿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成为全国知名的食品饮料品牌,这在10年前创业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
2000年,当乐百氏经历了高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娃哈哈的中国饮料市场第二大品牌时,何伯权想到了退出。这年3月,何伯权和达能最终签订“合资”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由达能控股,由乐百氏集团经营管理,除非乐百氏方面要求,达能不派员参与管理。达能将这次合资视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合资公司作为达能在中国的重点企业将获得巨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强大的资金支持。乐百氏集团仍拥有“乐百氏”商标所有权,合资公司以有偿许可的方式使用。
而在“合资”后,乐百氏又经历了4年销售额年均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此后销售业绩开始一路大幅滑坡。何伯权把握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在乐百氏的品牌价值处于最巅峰时期卖给了达能,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达能为此支付了23.8亿元的真金白银。
“我继续做乐百氏,很难再走上另一个高峰,继续和娃哈哈打又怎样?只是第一、第二的区别。人不可能永远处于最好的状态,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经历,要有第二人生,而且越早开始越好,那样你的学习能力会更强,而不是凭经验去做事。”何伯权对于外界质疑他出售乐百氏的行为颇不理解,“如果说人生就是为了拼得你死我活,天天挣钱而失去了时间和健康,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时虽然还没想清楚下一步去做什么,但我很清楚当时的生活要先停下来,停下来的人生还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要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至今,何伯权也没披露在出售乐百氏的过程中具体获得了多少资金回报,但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按其1998年在集团拥有的净资产计算,他的财产为8500万美元。无论如何,何伯权在40岁时实现了财富自由的愿望,而这第一桶金,也成为他开启新事业的资本。
投资,从久久丫开始
2002年,何伯权彻底离开一手创办的乐百氏,开始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去西藏旅行,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游历。之后,何伯权去了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的课题是“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到2003年年中,访问学者的期限快要到了,他还没有决定好要做什么事情。他决定回国,看看之前乐百氏的老同事都在忙什么。
2003年,何伯权返回国内,约了些老同事吃饭。就因为这顿饭,何伯权有了第一次天使投资的经历:顾青是他在乐百氏引进的第一拨大学生,先当副总秘书,后来又去乐百氏湖北分区做营销经理。当时的顾青正在国内建厂做鸭脖子生意,也就是后来在全国连锁分店开到了上千家的久久丫,何伯权给顾青50万元用于建厂和扩张。“投资久久丫完全是随意的,只是帮忙,但我发现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对创业的年轻人很有帮助,毕竟我对做企业很熟悉,对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很了解。”
何伯权开始专注于天使投资。2003年9月,他注册成立了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新公司开张,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九钻网。这个项目是因为何伯权在哈佛时看到美国蓝色尼罗河(www.bluenile.com)这家网上销售钻石的公司的成功,觉得这种模式在国内也同样可行。虽然九钻网在2005年又从KPCB(凯鹏华盈)等几家VC手中融资1000万美元,但何伯权今天回忆起这个项目,还是坦承这是自己第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
之后,何伯权又投资了OFFICEBOX、爱康国宾、诺亚财富、7天连锁酒店等,这些项目大多集中在与消费者有关的新兴领域,一般在国外均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国内则属于尚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市场。随着诺亚财富和7天连锁酒店在2009年相继上市,何伯权在自己的天使投资之路上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尝到了成功退出的滋味。
何伯权投资风格
一、投资比较专一,只投自己熟悉的消费领域相关产业,慢慢培养项目成功;二、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有成功的先例而在国内还没有成功样板;三、对于一个项目进去的更早,基本上从概念建立和模式构想的时候就开始介入,一般不是别人提一个方案进行投资,更多是自己觉得某个项目好就去找一个合作伙伴来当CEO和投资;四、CEO也必须要投钱进来双方成为真正的共同体;五、介入项目比较深;六、注重创业企业的原则、底线和价值观,即企业基本的诚信、遵守合约的精神。
蔡文胜
只要用户规模够大,自然能找到商业模式
我的投资速度一般很快,很多项目我还没签订合同钱都已经打给对方了,我能理解创业者“谈好了,但是好几个月后才拿到钱”的那种心情,而且往往会因此错过市场机会。
首先,我更愿意做投资回报比较高的事情,做互联网就比传统贸易回报要高得多;其次,我比较喜欢自由一点的生意,我做过服装、房地产等生意,发现要跟很多方面打交道沟通关系,而做互联网只要有创意就能去实现,更自由。
中国有太多做得不错的个人网站根本没人知道,根本没有获得投资的机会,因而特别需要天使投资去帮助他们,只有天使投资的概念深入人心,有更多人参与,才能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制度,挖掘更草根、更普遍的创业机会,中国的创业和创新才能发挥更大能量,不能只靠几家VC在几个大城市发现项目。
我个人认为,一个项目投资之后半年到一年半是磨合期,能不能做成三年是一个阶段和节点,小成是三年,大成是七年。
我曾经和其他天使投资人也讨论过,要形成这种规范:某个人如果不诚信,那么在所有地方都会失去信任,就很难再获得其他人的投资,这种惩罚机制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
天使投资人在有能力和办法的情况下,要尽量帮助创业者,双方的关系有点像既是朋友又是老师,亦师亦友,这是最好的角度和方式。天使投资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是创始人,这个定位不会好。
早期的项目一开始就定商业模式都是瞎扯,腾讯今天很牛,开始有商业模式吗?当时谁也看不到,百度和阿里巴巴最早的规划跟现在做的也不一样,只要你的网站能做到足够多的用户规模,自然而然会找到商业模式。
微心得
中国不缺创新,缺的是发现草根和底层创新的人
我觉得,个人利用自己的闲钱投资早期项目就是天使投资。美国已经有几十万的天使投资人了,爸爸给儿子投资也算是天使投资,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比如马化腾最开始也是向家里人借钱。这两年经过李开复、薛蛮子、徐小平等人积极推广,慢慢把天使投资的概念普及开来了,但国内比较规范的天使投资还不多,规范的操作也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