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20070100000025

第25章 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意义(3)

参政党思想建设目标的第二个可能选择,就是要按照西方政党制度的标准,按照西方竞争型民主制度来指导思想建设,把民主党派建设成在野党甚至是反对党。不可否认,这种心理期待在极少人身上还是存在的。比如说有人提出要八党派联合成为一个“次执政党”或者说“准反对党”,也有人提出要与中共轮流执政等等。这种心理期待和思维模式同样违背了参政党思想建设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意味着必须重新设计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作为一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在书斋里设计出来的,也不是靠想象和人为来推行的,而是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认为,政治制度的创新过程是一个成长过程,它依赖于诸多的条件因素。因此,不管是中共还是各民主党派都不可能把我们已经逐渐走上成熟的政治文化推倒重来,也不可能在脑袋里设想出一种政治制度或者从西方某个国家复制一种政治制度,让它在我们现有的经济基础上落地生根。此外,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政治格局的稳定,而政治格局的核心是政党制度的稳定。改变政党制度就意味着破坏稳定和发展,这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吴邦国委员长在最近几年的两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都一再强调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是来自人大的声音,说明我们国家缺乏竞争性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

参政党思想建设目标的第三个可能选择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也就是不建设,参政党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这样做的后果实际上就是把参政党建设成花瓶党。这种思想不管是在参政党成员中还是在中共党员中可能都有一定的市场,但这种观点既不合法,也不合情,是非常有害的。从法律上说,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这是宪法规定了的,参政党的权利与义务是宪法保障的,如果让我们的参政党无所作为,只做一个政治花瓶,就是违反宪法,违背宪法就是违背国家意志,违背民心民意。此外,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不仅是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同时也是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通过自己的贡献而获得的,并不是被恩赐的,因此,也不是被摆设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成绩,怎么能说参政党是花瓶和摆设呢?又怎么能把参政党建设成为一个花瓶或者摆设呢?从未来政治发展来看,我们现在正致力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的一个关键内容政党和政党制度文明。执政党与参政党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体两面,如果只有执政党紧紧跟随时代潮流向前走,而让参政党做一个花瓶,这既不利于多党合作的大局,也是对民主政治的损害。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政治素质、组织活力、业务能力的情况下,更好地履行政党职能,完善政党形象,实现政治抱负。

三、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根本目标

既然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不是为了作为执政党而存在,不是为了作为在野党或者反对党而存在,也不是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那么参政党思想建设唯一的方向,就是按照宪法所规定的、按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规范的、按照参政党的章程所要求的目标,把参政党的建设成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参政党,思想建设要为之提供思想保障,为之凝聚精神力量,这才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根本目标。可见,思想建设作为参政党建设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建设的目标与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具有某种同构性,它们回答都是把参政党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党的问题。那么,参政党应该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党呢?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应该为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什么样的思想保障呢?

如前所述,思想建设的目标设定要以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目标为参照,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参政党章程中对自身建设目标的规定。民革的章程规定:“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党员政治素质,发展党内民主,巩固党内团结,促进党内和谐,增强组织活力,进一步把本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民盟的章程规定:“把民盟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积极参政议政、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建的章程规定:“把本会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进的章程规定:“努力把本会建成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农工党的章程规定:“把本党建设成为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经得起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的参政党”;致公党的章程规定:“努力把中国致公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党”;九三的章程规定:“把我社建成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台盟的章程规定:“努力把本盟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党”。从参政党的这些章程规定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要把本党建设成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这应该是思想建设目标设定必须首先考虑的内容。参政党思想建设就是要把参政党及其成员的思想统一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上来,提高参政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认识和本领。

具体而言,参政党的思想建设要把参政党及其成员的思想统一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上来,提高参政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认识和本领,从思想上看,需要这样一些素质:首先是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参政党及其成员对中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政治认同上。也就是说,参政党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必须在现有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框架内发挥作用,必须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参政党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是理论素质。参政党要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本领,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必须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要求参政党能有理论的武器。第三是良好的精神风貌,包括开拓创新的精神、旺盛的组织活力,强大的组织凝聚力等。这些基本素质是参政党更好地履行政党职能、实现政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是参政党思想素质的重要表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提升政党形象和政党素质,参政党也应该相应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政党间的合作共事一方面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是指各自的性质、优势和特色不同,有必要相互合作,另外一方面,政党合作又必须在政治目标、文化水平、理论素养、共事能力上基本一致,从而才有可能对话,有可能相互合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思想的保证,思想保证是什么?综合以上论述,参政党所需要的思想保证就是:立场坚定、积极主动、充满活力、服务大局。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目标既不是把自己建设成为在野党、花瓶党,也不是把自己建设成为共产党,而是要把自己建设成为立场坚定、积极主动、充满活力、服务大局、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第三节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任务

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目标是参政党思想建设所期望的成果,或者说,是参政党思想建设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思想建设的目标是预先设定的,必须要达到的标准。要完成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任务。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任务是指参政党思想建设指定担负的责任,是参政党思想建设为实现目标而必须去做的事宜,即要“达到参政党思想建设目标”必须先“完成思想建设的任务”,而“完成了思想建设的任务”也就“达到了思想建设的目标”。可见,“思想建设的任务”范围比“思想建设的目标”大,因为要“达到目标”往往需要做一些与“目标”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又有必要性的事,这些事情也包含在“任务”范畴之内。

为了完成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目标,1999年5月11日通过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指出,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在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自觉地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按照参政党党章的规定,结合参政党应有的观念系统和政治系统,我们把这一根本任务进行分解,可以从增强政治认同、提高参政党意识和增强政党活力三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和把握。

一、增强政治认同

思想建设的核心是不断增强广大成员对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共识,培养广大成员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历史,也是双方不断增强政治认同和政治共识的历史。

什么是政治认同?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总要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以确立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做某一个国家的公民,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某一政治信念的追随者,并自觉以其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叫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对政治体系的稳固和良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认同和共识包括四个层次:其一,对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比如对国家性质、国家基本制度、政党制度、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等方面的理解和判断。其二,对政策和法律的认同,比如对政策和法律的权威性的认识问题。其三,对政治信仰和政治伦理的认同,比如什么是执政党的先进性,什么是社会公平和公正等等。其四,对政治人物的认同,比如如何评价国家领导人及各省市和县乡领导干部等等。具体到参政党,其政治认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对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政治追求、基本路线和政策策略是否认可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定位是否肯定的问题。如果参政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示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表示肯定,那么,执政党和参政党无论有多少分歧和差别,多党合作都能进行。相反,如果在这一些根本目标问题和根本原则问题上存在分歧,参政党就不成其为参政党,也不可能和共产党走到一起,多党合作就难以进行。因此,增强政治认同就成为参政党思想建设要解决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为什么要增强政治认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培养参政党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为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政党要完成自身目标都必须依靠自己成员的积极参与,而政治参与是以政治认同、政治信念等为心理基础的。参政党成员如果对自己的组织没有归属感,对自己从事的政治活动没有认同感,他就不可能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不可能认真参加自己党派的活动。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主党派在组织上相对松散,对成员的约束力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通过提高政治认同来凝聚力量,团结广大成员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框架内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