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20070100000041

第41章 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现状与对策(4)

(五)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参政党思想建设提供了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媒介。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为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提高了更加便捷的工具和更加有效的平台,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充分利用,是能够大大提高思想建设的效率与绩效的。

二、当前参政党思想建设面临的挑战

机遇和挑战总是相依相伴,我们看到参政党思想建设面临的机遇,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参政党思想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抵御政治全球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增强对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认同度。

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还不仅仅是一个抓住机遇的问题,同时还是面对挑战的问题。这种挑战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将会错综复杂。统一战线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任务更加突出,也更加繁重。这是当前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所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全球化的加深在增加我们改革成功的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改革的风险成本,使得改革伴随的利益调整产生更大的痛苦,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发展,也进一步深化。加入WTO后,许多尚不成熟的企业和弱势行业,都会受到强烈震荡。处理不好,将会在一时期内造成失业人员增多,社会贫富悬殊拉大。这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们现代化必须要克服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它还是影响我们参政党成员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变数,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比如说关于两极分化、关于反腐败、关于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成员建设现代中国的信心,影响他们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因此,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不仅要引导自身为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同时也要引导我们的成员正确看待改革中的问题,并在改革中解决问题,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其次,参政党的思想建设要抵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政治全球化的影响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当前国际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将有新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将经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实现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必将利用其经济上的强大,试图建立西方“一统天下”的国际秩序,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力图实现政治全球化。美国更是视我国为潜在的对手,力图迟滞我国的崛起和强大,其基本策略就是“西化”、“分化”。政党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的性质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和发展方向。西方国家在推行“西化”图谋时,首先把矛头指向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西化”的重点就是要改变我国的政党制度,企图用西方多党制、议会制取代我国多党合作制,推翻共产党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在考验着参政党的政治素质,考验着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成果。尽管“分化”在参政党成员中并不能产生作用,但“西化”却容易在极少数参政党成员中产生消极影响。因为“西化”的重点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而培养对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感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抵御“西化”的影响,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是当前参政党思想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不会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的因素已经相当淡化了,但是,在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的斗争却是一个相当普遍与尖锐的事实。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谓“第三次民主浪潮”波及拉丁美洲和非洲开始,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无论是和平演变理论还是克林顿、布莱尔等人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新自由主义),以及本世纪的“颜色革命”,以至于最近的“茉莉花革命”,都可以看到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子,而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战争实现霸权主义的梦想,为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创造尽可能有利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英国的布莱尔和德国的施罗德都毫不隐讳地宣布,他们的新“第三条道路”就是要使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并决定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就我国加入WTO提交给国会的说明中也指出,“我们就是要通过此方法,来瓦解中国的国有企业,最终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这些情况说明,国际政治斗争的形势是错综复杂的,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严峻的,有时是十分激烈的。

我国加入WTO后,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将进一步增强。同时,西方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也必将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党制、两院制、三权分立等必将会影响一些参政党成员对多党合作制度的认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会对某些成员产生腐蚀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形势,树立忧患意识,正确把握新的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并加强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把我们的民主党派引导到多党合作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来。

(二)社会开放性、多样性带来了新课题和新挑战,对新形势下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工作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各种思想观念的交锋、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都会在社会上每一个人身上留下烙印。参政党也不例外。这更加要求参政党加强思想建设,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但是,社会的开放性使得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慢慢失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中不断创新,开拓思想建设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局面。

首先是信息开放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对思想建设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以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思想文化的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渗透更加直接和迅速,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互联网本身具备的信息传播不受国别限制、分散点多、交互性强、流量大、管理复杂等特点,使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输入我国的渠道和机会增多,文化传播、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几乎完全开放的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件、流行的思潮、进行的活动以及各种生活方式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这些事件、这些思潮、这些活动、这些生活方式都会对人产生影响,有时可能是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所进行的思想建设对我们的成员而言,只是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源的一种,只要不是唯一的,就是可能被选择也可能被拒绝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做不到信息封锁,也不应该进行信息封锁,我们只能发展我们的园地。这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观念、方式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思想建设更加需要利用互联网这个全新媒介扩大我们的影响,表达我们的观点,同时对网络上可能和正在出现的错误思潮进与负面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种分析应该是专业的,而不是说教的,从而保证既尊重我们的党派成员的选择权利,也能引导我们的成员保持正确的方向。

其次是思想多样化对我们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开放性、多样性不断发展,我们社会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的特征更加明显。在价值观上,我们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一元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往往又表现出多样化的色彩。这种多样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自由和宽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对目前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格局中的每一个政党而言,在一些基本的政治立场上,比如说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选择上,这是不能多样化的。每一个政党成员既是社会的一员,又不同于普通公民,一举一动都会带有政治色彩。在行动上,我们可以有多样的方式阐释我们的价值追求,但一些基本的政治立场我们必须坚持。否则,超越了当前的政治格局就会产生不利于本政党、不利于国家、也不利于自身的后果。我们必须看到,市场经济在培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功利意识和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使得部分党派成员在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受到影响,思想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当然这一方面表现为新时期民主党派成员已经不满足于老一辈“听、跟、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表现出更多的理性色彩和反思色彩,这对参政党保持活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是很有利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要真正让参政党成员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这在开放的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艰巨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理性和反思性对我们的思想建设而言,并不仅仅上挑战,更是机遇。只有经过反思的判断才能坚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决定才更为牢固。只要我们能探索出一条适应多样化社会特征的思想建设之路,真正实现工作创新,就能既保证我们参政党的政党活力,又能把这种活力纳入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治中来。

(三)适应参政党自身结构的变化,对加强新一代代表性人士的培育和引导提出了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民主党派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通过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达八十多万人,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参政党组织形成了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成员结构的深刻变化,基本成为一代新人政党。近年来,四十岁以下的年轻成员加入党派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新时期加入参政党的成员占成员总数的95%以上。二是参政党实现整体性新老交替,特别是经过2002年换届后,其新一代代表人物基本上成为参政党领导人的主体,政治交接任重而道远。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参政党的一些成员在政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多样性特征在发展。此外,参政党的组织状况和群体结构也有新的变化。近些年来,参政党各级组织机构和基层组织的数量都在增加,分布的地区也更广。特别是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如非公经济人士、自由职业者等等,他们纷纷加入参政党,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参政党队伍的影响不能忽视。

参政党的上述变化,给思想建设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一是社会基础的变化将对参政党政党性质带来影响。政党的社会基础是与政党的性质是紧密相联系的。参政党社会基础的变化,必然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参政党的性质和参政党建设的政治方向,对巩固多党合作的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参政党社会基础和成员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参政党成员政治思想状况的新情况。新成员思想活跃,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较高,这对参政党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年轻成员没有像老一代那样经历过与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政治考验。有的人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刻了解,也有极少数人受西方政治理念和政党观念的影响较深,对西方民主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比较认同。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带来挑战。三是对参政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新的课题。新一代参政党领导成员思想基础和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不少同志行政经验丰富,有利于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作用。但是,从政治经验、政治阅历和政治把握力,以及个人威信方面看,也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探索适应新一代代表人物特点的工作方法,对他们在政治思想感情、领导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帮助他们在实践磨炼中不断得到提高,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参政党自身变化给思想建设带来的课题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是新一代代表性人士的培育和引导,因为他们决定着二十一世纪我国参政党的面貌。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培育,二是引导。所谓培育就是要能够让参政党在新时期有这样一批群体,他们真正成为参政党的代言人和领导者,成为基本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参政党的领军人物或者是旗帜性人物。所谓引导,就是让这一批旗帜性人物带领参政党在当前的政治框架内发挥更大的作用,自觉地维护和发展我们目前的政治格局,推动我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