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有时明知别人是在跟我开玩笑,但我心里也很不舒服,事情过去了很久,仍念念不忘。
(6)我很内向,不太爱说话,不知道怎样和陌生人交流,我怎么样才能变得外向些?
……
也许,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场合的表现应该更加出色一点,甚至非常的出色,但是事与愿违,该做的事,自己没有做,该说的话,却不敢说,或者话虽然说了出来,却达不到自己心中想象的效果,总感觉现实中的我与想象中的我相差太远,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太懦弱、太不理想而造成的。
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很想改变现有的自我性格,希望自己变得更加理想一些,希望自己变得让自己更满意一些,那么,我们怎样正确面对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说,我们究竟如何认识“我想改变我的性格”这个问题呢?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常常关注性格的人,他们的性格都没有问题,起码没有大的问题,我认为,“我想改变我的性格”犯了两个基本认识上的错误:
其一,“我想改变性格”是将自己的努力目标搞错了!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他们内向、懦弱,甚至让我们感到窝囊和可笑,然而,令我们大惑不解的是,他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格有问题,最起码,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而时常苦恼不堪,虽然他们生活得很不起眼,但内心却很坦然,这是为什么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将“非事实性事物——我要改变性格”当作生活的目标去努力。
“我要改变性格”是我们将自己的努力目标搞错了,因为“我要改变性格”是一个典型的非事实性事物,长期关注“我的性格问题”,会使我们脱离眼前实际,长期关注非事实性事物,这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其二,意识不能改变性格,性格跟随我们大量的实际经历而逐渐发生改变。
性格的本质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自我固态性思想,性格是靠“大量的实际行为和大量的事实性感受”长期汇集而形成,靠我们的意识努力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然而,性格会跟随我们个人的大量生活阅历而逐渐发生转变,中国有句古语“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句话对性格的形成和转变,堪称精辟。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所遇到的性格问题呢?
2.成功路一条——事实角色
“我想改变性格”这个努力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它的错误就在于这个努力目标是一个非事实性的努力目标,它会使我们的精神活动脱离眼前事实而去大量处理主观的非事实性事物,而长期关注处理非事实性事物是强迫症形成的主要诱因。
(1)长期拥有忙碌的事实角色,会给我们带来面对事实的基本价值观。
先举两个事实角色的例子:
①我们家门口有个小卖部,老板是两口子,还有一个9岁的女儿,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发现,小女孩写完作业后,经常跟着大人一起忙活,一会儿拿可乐,一会儿拿牙刷,或者是收现金,甚至是跟着爸爸妈妈搬运货物,我跟老板聊过此事,他说,我们店太小,为了节省开支,没有雇员工,忙的时候,我就让我的女儿跟着打打下手,久而久之,我店里上百种商品,她竟然都能准确地记住价格和所摆放的位置,除了个子矮、年龄小,其他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甚至给某些供货商打电话也可以独立完成;在节假日期间,店里生意很忙,我们两人根本忙不过来,女儿就跟着我们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所做的一切跟成年人几乎一模一样,且很少出差错,现在只要写完作业,她就主动跟着忙活,没办法,店虽小,但事情却很多,人手不够,我们只能这样了。
②我认识一个朋友,关系很好,听说他最近买了一辆出租车,就打电话约他出来喝酒,算是恭喜一下,可是,打了很多次,他都说没有时间,半年后碰巧在路上遇到,就简单聊了几句,他说,我太忙了,自从买了这辆车后,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早上开车上路,眼睛就不停地在行人中找来找去,看看谁想打车,当拉到客人后,要以最快路径到达目的地,然后继续在路上寻找客人。因为出租车行业竞争很激烈,一不小心,“活儿”就被同行抢走,车子就要在路上白白地消耗燃料,因此,注意力要格外集中,看到有人像是要打车,就得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询问,同时,还要注意收听公司里的叫车热线,听到近处有人叫车,得马上赶过去,不然,“活儿”就又被同行抢走了。另外,还要格外注意安全,格外注意交警,因为,一不留神,一天的忙活就白干了,晚上,要干到22∶00,甚至更晚,因为,出租车每月要上交很多管理费,我每天多跑几个小时,就能多赚点儿,哎,我太忙了!
以上,我举了两个很常见很普通的事实角色例子,小卖部的小女孩和出租车司机,你能从中看出什么吗?也许你会说,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事实角色,都很忙碌,是的,他们确实很忙碌,但除了忙碌以外呢?你还能看出什么吗?
我来告诉你——
长期忙碌于事实角色的人,都会自然地产生一个精神特点,那就是——他们总是重点关注事实性事物。
换句话说,长期忙碌于事实角色的人,不会重点关注非事实性事物。
那么,什么是非事实性事物呢?
“我想胆大,我想有个好性格,我想性格外向,我想与人交往时头脑灵活,我想潇洒,我不想谨小慎微,我想性格豪爽”等等,所有这一切有关“我想转变性格”的努力,都是“非事实性事物”!
有关“我想转变性格”的所有努力,都是精神在关注非事实性事物!
请记住:
只有长期忙碌于事实角色的人,才能形成自我最基本的健康人格。即形成正确的、最基本的固态价值观——总是重点关注事实性事物。
长期缺乏忙碌的事实性角色的生活方式,是最不利于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理疾病的温床,这种生活方式会使我们总是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
只有长期缺乏忙碌的事实性角色的人,才会重点关注“我的性格”之类的非事实性事物。
说到这里,插上一句话,有很多人说强迫症就是闲出来的病,其实这句话不无道理!但这个责任并不全在于患者,而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代社会所造成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本书的第三部分。
朋友,我们的性格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关注“我的性格问题”是错误的,错就错在我们将“非事实性事物——我想改变性格”当成了重点关注,结果得到的都是主观的、非事实性的精神感受,长此以往,会形成非事实性的固态思想——强迫症。
朋友,我们应该将事实性的事物作为我们的努力目标,长期地关注事实性事物,得到的必然都是事实性的成功,也必然形成面对事实的、健康的固态思想,自然也就不会为了“非事实性的事物——我的性格”而苦恼了。
长期追求事实性的目标是最利于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得到此方式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长期拥有鲜明的事实角色,长期性投入忙碌的事实角色。
总之,长期关注“我的性格问题”是错误的,是我们将最重要的、最值得关注的事物搞错了,我们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事物”必须是眼前事实性的事物,只有大量关注眼前事实性事物,才会最有利于精神的健康,也只有大量关注眼前的事实性事物,才能形成自我健康的“事实角色固态思想”,我们处世的性格就是它的表现之一。
(2)意识不能改变性格,但大量的事实性经历可以使性格逐渐发生转变。
没有人将“我想有个好性格”当作努力目标,就可以得到好的性格,因为这等同于缘木求鱼、闭门造车,严重脱离了客观实际。
然而,长期忙碌于事实角色的人,却可以在长期的、大量的忙碌中,使性格跟随其不同的“事实角色”而发生相应的转变,且这种转变是不知不觉中的自然转变。
长期从事营销的推销员,久而久之,会形成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口齿伶俐的性格。
长期在逆境中成长的人,会形成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
经常登台演出的演员,面对几千、乃至上万的观众,会镇定自若,不紧张、不慌乱。
长期从事外科的医务人员,面对常人难以接受的血腥现场会处惊不乱、淡定从容。
久经沙场的战士,即将面对血与火的战场时,那份胆量与自信,是新兵喊一万次口号也无法得到的。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会形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个人品质。
经常参与赌博的人,会形成挥金如土、不务正业的恶劣人格。
从事政治斗争多年的人,会让人感觉老练沉着、城府极深。
经历过多次重大挫折的人,在生活中会让人感觉不拘小节、心胸豁达。
……
性格不必去苛求,我们想拥有什么类型的性格是强求不来的。当你长期地、大量地、忙碌于实际事物,你的性格会随着你的“事实角色和事实性阅历”自然地发生转变,这正是所谓“强求时难觅,不请时自来”。
总之,性格不会受人为因素而在短时间内突然转变,无论你是否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找到自己的事实角色,长期地忙碌于事实角色,在长期的忙碌中,性格会跟随你本人的大量阅历逐渐地发生相应的变化,到那时,转变的不只是你的性格,还有你的很多思想认识。
人到四十而不惑,也正是这个道理。因为人到四十,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有其丰富的个人阅历资本。
3.为什么我们会关注性格
既然关注性格是关注“非事实性事物”,长期关注“非事实性事物——性格”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自己的性格呢?
这个问题要从强迫症的病因谈起,在此只简单讲一下。
人类在进入电气时代以前,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绝大多数人必须从事体力劳动或繁琐的手工作业,这使得人们的精神总是处于“有必须做的客观事情”状态,即总是处于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从整体上讲,人类在进入电气时代以前,仍然整体处于“人与自然的竞争时代”,人们总有必须关注的眼前客观事情,精神最重要的关注总是在事实中,且长期如此。
当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脱离繁琐手工作业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从整体上由“人与自然的竞争时代”转换为“人与人的竞争时代”,当人与人的竞争成为主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格问题,自然就会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
同样的性别,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学历,不同的性格在工作中的迥然不同表现,让人与人的差别,优劣立判,因此,似乎我们真的到了一个性格竞争的时代。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性格的问题,经常会听到有关性格的探讨,大家都是那么的关注性格,几乎一夜之间,性格成了一个热得发烫的话题。
我们讨论性格问题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是,从精神的天性上讲,如果长期去关注性格,并以此为第一精神努力目标,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就是,精神活动长期脱离眼前事实,形成主观性的畸形固态思想。
具体地讲就是,长期关注非事实性事物,会形成非事实性的畸形价值观、畸形注意力固态指向、畸形的固态情绪反应等一系列畸形的非事实性固态思想,强迫症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疾病之一。
总之,我们之所以会关注性格,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多人失去了长期的、忙碌的事实角色,致使他们失去了长期的、必须关注的客观事物;从而,使长期性关注“非事实性事物——性格问题”成为可能!
附:不用调查,我可以肯定地讲,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高低与地区经济的发展高低成绝对正比。
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中、并经常吃不饱肚子的人,得强迫症的概率几乎是零,理由很简单,他们总是有必须关注的客观事情,因为靠长期的主观性幻想是不能填饱肚子的。
4.如何正确面对“性格问题”
不可否认,在有些时候我们也确实会遇到很多“性格问题”,比如有的朋友讲的,与人交往时,明知对方说的话带有挑衅性和攻击性,虽然自己内心一切都清楚,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击,但我就是说不出来,心里焦急万分,但一着急更是说不出话来,即使是勉强将话说了出来,也完全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或者干脆恼羞成怒,反应过度,事后自己也感觉非常不妥,但自己遇到此类问题时总是处理不好。
再比如,有的朋友刚刚作推销员工作,但是到了陌生的地方,看到众多陌生的面孔,心中一紧张,出汗、脸红、心跳加快,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发颤,的确让自己苦恼不已,也的确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这也的的确确好像是自己的性格问题所造成的,似乎真的需要改变我的现有性格了。
有些刚刚踏上领导岗位的朋友,在许多人参与的会议上,或其他人数众多的公众场合,总想表现地好一点,但却因紧张、没有经验而放不开,甚至遇到不同的意见时,被下属问得哑口无言,自己私下很苦恼,感觉很没有领导才能,很缺乏领导的魄力,这种现象似乎也的确与个人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视上常常出现的主持人竞赛,选手们与其说是知识的竞争,更不如说是性格的激烈角逐,因为,能够进入复赛的参赛者,在学历等各方面绝不会有巨大悬殊,然而,在电视台精心安排的一个个考验面前,面对亿万观众,面对评委,心理素质的优劣立即体现无余,胜者是胜在了性格,输者也似乎是彻底输在了自己的性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