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13

第13章 消费商品化

【案例分析: “神曲”《江南Style》】

《江南Style》风靡全球,已经成了“世界名曲”,不管人们在哪里都能看到骑马舞,《江南Style》也因此成了史上最受欢迎的视频。2012年11月8日,韩国歌手PSY的“神曲”《江南Style》(Jiangnan Style)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成为YouTube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视频。对于神曲,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其一夜爆红?其一夜爆红背后的社会根源何在?是文化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别?我们从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商品说起。

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核心的契约经济,其经济行为最重要的载体和单元就是商品。商品之于经济,就如同细胞之于生物学,abc之于英文,我们要深入市场经济的核心,就必须从商品的本质研究开始。从广义上来看,商品是一个外在之物,一个以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之物,并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一方面各个消费领域越来越多的商品层出不穷,这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更多的领域在不断地商品化,这是一个趋势问题。

现代社会依靠经济而发展,其实它刺激经济的方法很简单,主要就是利用无尽的商品去激发人类无尽的消费欲望,引导人类在欲望的驱使下思考、行动,把无尽的欲望转为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把人类社会主导向以消费主义为中心的对于物质和金钱的追求;在这种人性以贪婪为主导的动力面前,有时一切法律都可以是幌子、一切道德都可以是遮羞布。因此现代经济社会的力量源自人性,尤其是欲望和贪婪的一面。对于消费者是物质欲望刺激、对于生产者直接动机是对于金钱的追逐,本质动机仍是对于物质的欲望。那么,为了经济永不停滞地发展,更广泛、更深入、更细化的消费商品化的趋势是其必然的选择。有欲望、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没有需求,我们就应该寻找机会创造需求,所以俗话说:只有不努力的销售,没有卖不掉的商品。

消费商品化是现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脉络之一,不要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甚至婚姻、排队、分数、宠物等等都可以变成商品,几乎所有看得见的都可以卖,而看不见的有时也可以买卖,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可以卖。消费商品化已经渗透到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甚至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也已经开始产业化、商品化。并且,对于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最重要的商品是标志性的商品,比如说:汽车、房地产等等。

所以,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秘密十分简单,最为本质的两个驱动力对应市场经济实体和虚拟的两个面:实体经济上是消费商品化的趋势,为社会提供更广泛更细化的商品;虚拟经济上是财富资本化的趋势,为社会提供更多购买商品的钱。当然,万事有始必有终,市场经济消费商品化的极限是一切消费垃圾化:文凭、爱情、人、官位等本不应该可以买卖的事物也皆可买卖交易,举目之间一切皆可沦为商品;财富资本化的极限是一切财富泡沫化:房地产、股票、期货、债券。当市场经济中,消费垃圾化与资产泡沫化达到了极限,在一个地区、国家、地球的范围内再也找不到可以垃圾泡沫化的宝藏时,那么这个地区、国家、地球的市场经济的游戏也就Game Over了,而且因为它垃圾化和泡沫化了所有的一切财富,并且在此过程中把未来的财富也进行了垃圾泡沫化,所以其破灭几乎都是崩溃式的,并且连今天带明天一起输进去了。

回顾一下现代市场发展历程中,起着领头羊作用的全球性国家的脉络,16世纪-18世纪的荷兰,其人口规模大致100-300万;18世纪-19世纪的英国,1700年人口1630万;1800年人口4160万;20世纪至今的美国,从1900年1亿人口至今3.5亿。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人口规模在呈几何级数放大,其人口的消费内容也在呈现同等程度的放大。以今天的美国为例,她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消费至上主义的消费主导型国家,其消费内容几乎可以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并且最为重要的是,美国人举国创造了一种对于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的消费模式:今天花明天的钱的透支消费模式,这帮助美国造就了世界第一的消费市场,也成为美国未来发展的致命之处,这一段的深入内容我们主要放到货币等章节中讲述。

关于消费商品化,下面我们着重分析消费商品化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动力。在物质层面,消费商品化需要足够的生产和流通能力的物质支撑,使得越来越多的商品被人们消费成为可能。人类近代社会历史中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社会化的大生产兴起从物质层面为社会商品化的深入打开了物质之门,使得商品化浪潮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消费的领域在全球的范围内变得更加细化、更加泛化,经济全球化在另一个角度就是商品全球化。

第一次新技术革命:1784年,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工具,由此产生了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革命。由蒸汽和机器引起的产业革命,由早期的简单协作的手工工场阶段带入了机器大工业阶段,从而为现代社会企业化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产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由农业和商业阶段向工业化和市场化转变。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正因为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它在财富分配上的邪恶和丑陋。

第二次新技术革命: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是一次以新式炼钢法、化学方法和电力的广泛运用,电动机、内燃机等新型发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整个产业结构中重工业部门逐渐取代轻工业而占据重要地位,这种情况客观上需要社会生产在有足够大的规模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中小企业只有走合并和股份公司的道路才能得到生存。第二次新技术革命为生产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间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向更高境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特别是电脑网络信息技术问世以来,电脑所具有的逻辑和数字运算的功能,部分地代替和扩大了人脑的作用,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又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使得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最后的历程。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人类在最近三十年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人类以往历史所创造的总和。这次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真正开始全球化融合。

对于消费商品化,社会工业化生产只是在物质上为消费提供了可能,人类是有思想的生物,如果在思想上没有消费的意愿,那么再多的商品也形成不了商品化的趋势,因此如何在思想上使得人们想消费、愿消费,更多更快地消费,如何奖励超前、透支消费,政策向想消费、乐于消费的群体倾斜,这些都是对于现代社会重要的命题。因此,对于消费商品化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在文化思想上的灌输消费至上的理念,通过各种广告、媒体、杂志,运用图色、文字、实例、榜样等使得消费主义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下面看一下现代社会形成的以“购物狂”为代表的商品拜物主义commodity fetishism。

在商品经济中,当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时,似乎它具有决定人的命运的神秘力量,人们把商品当做崇拜对象,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它完全被物质的关系所代替,用前一段在中国很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中一个女嘉宾的话来说:“我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肯坐在自行车上笑”。人们的交通工具的差别已经足够可以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

这里回到开篇的史上最受欢迎的神曲——江南Style。这首歌中所指的江南其实是首尔一个象征富裕与时尚上流社会聚集的地区,歌曲内容不过是宣扬了江南区豪华高富帅奢靡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从其全球流行成为神曲,大学生、小学生、官员、警察、和罪犯统一翻唱DIY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统一的价值观传播,警察和罪犯会有共同的价值观么?!就媒体与人的关系来说,本是信息接收主体的人却逐渐变成了媒体的隶属品,神曲的出现恐怕是传媒商品拜物最好的例子了。现代社会,媒体通过广告、娱乐、文艺等各种形式将不同文化、习俗、阶级、品位的人都连接在传媒系统中,将不同人的思想、体验、价值观都整合在同一频道、观念和价值观之中。这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在电视前全部消失,私人空间公有化和世界家庭化进而导致了全球一体化,同时也加剧了传媒对人们心灵的异化。

以广告为例,广告出现的商品上笼罩的文化符号色彩,使得商品极其广告的宣传对人的身份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人的身份、地位和贵贱不再像在其他社会那样仅由他的出身和地位所决定,而是由他们使用的商品的品牌和价格来决定。一个开宝马、用iPhone和喝茅台的人被看做高人一等,这让消费者自己有种身份非凡的快感,这其实并不是因为车和酒本身的实用性能所致,而是因为笼罩在商品上的物质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新闻:2011年10月,南京大一女生陈珂妮愿陪睡5天换iPhone4;2011年6月,90后女生网上叫卖“初夜”换iPhone4;2011年4月,17岁的安徽小伙子以2万2千元价格将自己一个肾卖掉,换购iPad2、iPhone4;2012年8月29日,烟台龙口家长不给儿子买苹果手机,儿子当街掌掴亲娘;2012年8月,北京女孩与母亲到电子卖场采购“苹果三件套”,女孩说:“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 当然这些都是非常极端的案例,但是在这些案例之上,有没有映射着你我这些貌似正常、内心实际上早已经被完全异化的“正常人”的影子呢?

在这种日益商品化的物欲横流之中,当商品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物质至上的思想价值观之下,当自己连自身、亲情都已经不再爱惜时,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尊老爱幼?“苹果”遭追捧固然最为典型,其他汽车、房子消费的不断膨胀,其实无不打上了消费主义极端异化的烙印。消费至上的最坏结果,就是导致人的异化:欲望无限、索取无度、甚至自己都迷失了人性和物质的边界。社会空气的净化,需要每一个人控制物质欲望,重塑积极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