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37

第37章 分蛋糕和猜火车

【案例分析】

猜火车:一群小朋友在两条铁轨附近玩耍,一条铁轨废弃多年,一条铁轨还在使用。只有一个小朋友在废弃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都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这时火车来了,火车已经不可能停下来了,而你正站在铁轨的搬道岔的旁边。你可以让火车转向停用的铁轨,这样就可以救下大多数小朋友。但是,这意味着那个在废弃铁轨上玩的小朋友将被牺牲掉。所以,如何选择?

随着资本全球化的进程,全球的贫富分化日益明显,《资本论》中关于财富的分化的一般规律是这样的: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一极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财富积累,财富量在不断地增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以无产阶级为主的贫困积累,贫苦人口的队伍不断扩大,失业率和贫困向劳动者积累。时代在前进,全球的劳动者的收入在提高,甚至在西方发达社会内部形成了一个富裕的中产阶层,但是这些不能否认《资本论》关于财富分化和资本积累的理论,因为当我们把视角从微观局部放大到宏观全体,我们会发现贫富分化的程度并没缩小,反而是扩大了。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最富20%与最穷20%人口占世界总收入,1960年是69.5%、2.3%;1970年是70.0%、2.2%;1980年是75.4%、1.7%;1990年是83.4%、1.4%;2000年是86%、1.1%;世界最富20%与最穷20%人口收入差距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是60:1;2000年是75:1。世界贫困人口状况:1990年10亿;1999年24亿; 2002年28亿;2004年34亿,占当年世界人口的67%。以世界经济实力第一的美国为例,它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是贫富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家庭平均收入4.6万美元。美国最富20%人口与最穷20%人口的收入之比,1947年为8.6倍,1973年为7.5倍,1998年为11.5倍,2001年达11.4倍。综合观察,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说到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基尼系数”。它是世界各国所认同的贫富差距的标准。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美国的基尼系数1947年为0.376,1973年0.356,1993年0.401,2001年0.453,2005年为0.469。

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人群收入差距分化、贫富分化的现象。197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18;在全球排名接近最低,是最公平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94年就翻过了“警戒水位”,达到了0.434,1998年达到了0.456,1999年达到了0.457,2000年达到了0.458,2001年达到了0.459,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这个情况,在某种意义上,是20多年来经济运行的结果,而这种运行又是经济政策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政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平。

问题:两个人要分一块蛋糕吃,应该怎样分才公平?

这个简单日常生活中的分蛋糕问题,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很多聪明过人的人,要么还没有想清楚这么个简单问题,要么想清楚了却装糊涂。这个简单的问题要实现公平,首先要回避一个致命的分法,就是不可以把切蛋糕和分蛋糕的权力,同时集中到一个人的手里。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拥有自己给自己发钱的权力,那么会发生什么?在一个同时拥有切蛋糕和分蛋糕权力的系统中赚大钱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成为这个人。

蛋糕如何分才能公平:分权制衡!分权制衡的主要特点:一是分配政策具有公开性。把分配的政策摊在“阳光”下,使每个人都有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这里既包括司法系统、媒体也包括广大民众。二是分配的权力具有分散性。不是把分配的权力交予某一个人,而是把权力合理分为“分”和“选”两个部分,任何一个人拥有的权力都只是权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从而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问题。两人一个动刀子切,另一个动手先挑。切者不能挑而挑者不能切。三是滥用权力具有惩戒性。如果分配者在分配中不按原则,不负责任,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分配不公的,最终受到惩罚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高薪养廉必须制造不“廉”的惩处机制。

当分权制衡的分蛋糕制度一旦建立,这蛋糕必越分越合理。这个制度不在于消灭人性中的贪婪和恶习,却迫使人为私利求公平。迫使魔鬼伪装成圣人。相反,只要分蛋糕的人有权先挑,即使他当初的确是圣人,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利益诱导之下也会堕落成魔鬼,这蛋糕也只会越分越不均。哪怕开始分得均,以后也会不均。当我们把分蛋糕和选蛋糕的权利一股脑儿都交给了一个人,过不多久就开始埋怨分蛋糕的人不地道。实在受不了就把此人宰了换一个。过若干年又宰又换,永远逃不出这个怪圈。

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增长在以效率优先的同时,多多少少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本来属于社会的财富流入私人手中,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过大的收入差距。另外,由于人们在对公共财富和公共产品的关系上机会不平等,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经济难题不是皆大欢喜,作为政府,我们总是面临两难选择:效率还是公平?其实质是:富人、穷人,必须选择一头,也就是说,必须偏重于一头,另一头做出让步。对于今天中国的现状,事实是穷人已经太穷了,除了生存的权利,已经无法再“让”出什么了。

下面回到猜火车的案例。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改变火车轨道,牺牲在废弃车轨上玩的小孩,从理性和效率上,以一个孩子的代价挽救大多数孩子的生命是仿佛理所当然的选择。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个选择在废弃铁轨的小孩是唯一遵守规则的孩子,而他却不得不为那些不遵守规则,甘冒生命危险的孩子们而去牺牲。这,公平么?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有多少少数人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无论这些多数人是多么的贪婪、愚蠢而无知?

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应该做的理性的选择是不要改变轨道。在使用轨道上玩的孩子自然应该知道这个轨道在使用,他们会跑开的,即便不跑开因此而牺牲的孩子也将成为警世的成本,否则那个在废弃轨道上玩的孩子必定会牺牲,因为他从没想过火车会开到废弃轨道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打破规则的孩子们如果看到那个遵守规则的孩子被牺牲,它们甚至会嘲笑那个遵守规则的孩子,而对自己的侥幸逃脱沾沾自喜并强化自己不讲规则的行为,而旁观者也会改变自己对未来的预期。社会的规则底线将被击穿。更为重要的是:废弃的轨道之所以被废弃,是因为它非常有可能是不安全的。如果改变轨道,牺牲的不仅仅是那个遵守规则的孩子,未来整车的乘客可能会一起陪葬!

在这个很简单的案例里,浓缩了在我们这个社会体制最重要的太多的选择问题,三聚氰胺、贫富分化、诚信问题等等。一个社会应该有着最起码的底线,就是不能让人们遵纪守法的成本高于违法乱纪的成本。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一段有名的对话: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