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36

第36章 金融核心(2)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三个。首先是投融资,就是为资金的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和为资金供给者提供投资对象。其次是定价,为金融品种决定价格。一个有效的金融资本市场,可以使资产价格变化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定价的形成和波动既包含了市场对公司过去经营业绩的评价,又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通过估价水平、供求关系以及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推动资产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第三是资本配置,就是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合理流动,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机制从而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促使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资源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增量资源配置优化—为企业融资;存量资本配置优化—引导资本向有生命力的企业流动。

狭义上的金融市场包括短期融资的货币市场和长期融资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而更广义的金融市场则更涵盖了黄金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等。货币市场侧重于其“货币性”,该金融工具“能够迅速低成本地转换成狭义货币”。期限在一年之内的融资活动,通常只能形成企业的流动资金,被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它们对资本形成贡献很小。货币市场工具:政府短期债券、中央银行短期债券、商业票据、银行同业拆借、债券回购以及外汇远期交易或互换交易。

资本市场,侧重于其“资本性”,该金融工具或金融合同“能够形成经济单位的资本”。期限在一年以上,筹资者方能运用所筹资金进行诸如建造厂房、购置机器设备、更新技术等形成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资本市场工具有:股票、中长期债券(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也叫权益融资)。

现代虚拟经济主要是以制度设计把未来财富以资本化等金融形式体现在现在的资产价格上,因此虚拟经济是以预期和预测为变量,是面向未来的,这与实体经济以过去的积累为依托有着本质的区别。金融资产的价格必然会提前反映对经济的未来预期,而这个预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由此就构成了现实中金融资本市场的上下波动。在虚拟经济中,价格偏离现实的所谓合理价值是常态,这是由虚拟经济的本质决定的。

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私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懂得敬畏市场,顺势市场,而不是梦想着去战胜市场。市场是什么?市场本质上是所有经济体的总和,市场的方向本质上是各种经济体行动的合力所构成,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经济体都在合力形成的趋势之中,那么又如何去战胜包括自己在内的市场趋势?所谓的政府调控,本质上只是让市场的预期发生改变,但改变不了的,是市场仍然是各种预期合力的本质。没有人是上帝,没有人可以去预测未来,没有人可以去精确地改变其他人的预期,更何况,其中还包括了改变他人预期的人的未来预期,仍然无法准确预测。

正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可调控,就使得对金融市场运行规则的确认与维护成为虚拟经济运行中唯一可行的有效手段。这道理就如同一个裁判不可以去调控比赛的结果,但可以根据规则去维护比赛的进程一样简单,但这一点似乎并不是每一个应该明白的人都能真正明白。

金融市场的建立,其实是市场经济游戏最为亢奋的部分,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潮。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先有了货币的幻象,进而有了资本的幻象,再进而有了资本市场的幻象。在实物资产与虚拟资产之间,用金融市场这个交易游戏,就可以用蛇吞象似的方法把大量的现在和未来的社会财富资源吞进一个虚拟的镜像空间里,本质上,这最终是一个财富大分配的过程,其实当资本明目张胆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不可能时,这实物与虚拟经济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把戏,就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升级版本。这是一种财富分配的规则。这种规则对于财富的掠夺比任何其他的手段都要隐蔽、有效。站在经济战争的角度,金融市场也成为现代经济中最邪恶、最污浊和最血腥之处。

全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的不平衡性,又使得这种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资本游戏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战争的最直接武器。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可以像黑洞般把世界资源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发展动力。一个没有强大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体系下的经济体,妄想打赢经济战争,永远只能是妄想。任何全球化现状下的大国崛起,都是资本大国的崛起,也是强大金融资本市场的崛起。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谁控制了金融资本市场,本质上就控制了该国的经济血脉与心脏。

马克思当年说过“金融是对内掠夺,战争是对外掠夺”。但在拥有核武器的时代,热兵器对国家战争已经只有威慑和心理意义、没有实际行动意义。但国家战争本质的利益掠夺,完全可以依靠经济手段和金融武器完成,因此,对于现在社会,金融是最高形式的战争。一切都在无硝烟的背景下进行,战争已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失败者会崇拜成功者。金融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程度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甚至国家实力发展程度的最高标准。

以美国为例。1900年时,美国各类证券与金融票据(包括银行存款单、债券、股票、保险、基金等等)的总价值是64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GDP的3.2倍,也就是说,相对于一美元的GDP,有3.2美元的金融票据与证券在流通。1945年,各类金融票据和证券的总值为一万亿美元,是GDP的4.6倍;到1970年金融票据与证券总值升到4.8万亿美元,是GDP的4.6倍;1980年时,金融票据与证券总值破新高,14万亿美元,是GDP的5倍;可是,在2006年,金融票据与证券总值达到129万亿美元,是GDP的9.7倍:相对于每一美元GDP,有近10美元的金融票据与证券在流通!这129万亿美元中,股票市场占21万亿美元,债券占28万亿,住房按揭贷款占11万亿,消费者贷款占2.5万亿美元,这些都是对资产和未来收入流资本化的结果。

马克思曾说:“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列宁说:“金融资本,是资本历史形态之一,也是资本的最后和最高的阶段”。这里说的资本历史形态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社会价值的增值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金融资本主要是以借贷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形式,通过满足企业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从而获取利润的资本。

市场经济决定金融、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金融资本及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货币产生以前的实物经济时代,根本就不需要金融,也没有产生它的基础;到货币经济时期,金融资本、金融市场才随着货币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和扩大;到了信用经济时代,金融资本及金融市场才成为经济体系和市场的核心和枢纽。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必然也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因货币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相对于实物的分离、信用的产生而得到发展。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源配置,目的是为了企业资金融通服务,现代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其组成要素:人、财、物。人是企业的灵魂;物是企业的肌体;而财—良好的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正常的血液循环不仅需要造血功能——投资,同时也需要输血功能——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造血功能或许规模有限,输血功能在理论基本可以无限。

了解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人会知道,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的资产有两部分组成,负债部分是银行的贷款,这一部分就是间接融资。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的投入,这一部分就是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权益融资为主导的模式;间接融资是以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与两种融资形式对应,金融资本可以分为借贷资本和权益资本两种。借贷资本(loan capital),又叫生息资本,是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其他资本形式使用的货币资本,其来源是各种资本循环产生的闲置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所有方被称为债权所有者,银行是借贷资本的专业部门。借贷资本主要是企业为代表的需求方通过举债的方式向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本的供给方取得公司扩张发展所需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最大特点是其收益率基本是固定的,不受公司利润和经营情况的影响,风险性很低。

权益资本(equity capital),又叫权益性资本,它是投资者投入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本金,体现出资者权益。权益资本的所有方被称为股权所有者。权益资本主要是公司向机构投资者和社会投资者以转让公司部分产权的方式(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取得所需的货币资本,权益资本的最大特点是收益性不固定,要与企业共担经营风险,当然也按比例与公司共同分享所得利润。在权益投资主体里,主要是以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风投)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IPO上市公开发行以后的广大的社会公众投资者。

权益资本和借贷资本进行一下对比。风险性:银行贷款等借贷资本讲求安全性,回避风险,而权益资本属于风险偏好,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流动性:借贷资本以流动性为本,而权益资本以不流动性为特征,在相对不流动中寻求增长。持续性:借贷资本着眼于企业现状,看重现在的资金周转和偿还能力;权益资本放眼未来,看重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高速增长潜力。着眼点:借贷资本考核的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实物指标;权益资本考核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素质,这些都很难以货币计量。方式:借贷资本需要抵押、担保。它一般投资方向是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权益资本不需要抵押、担保,它投资到新兴的,有着巨大潜力的企业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