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42

第42章 通货膨胀(1)

【新闻案例:史上最高的通货膨胀:人人都是“亿万富翁”】

2008年,津巴布韦年通货膨胀率暴涨到231000000%(0.23亿倍)!津巴布韦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公交车票钱。人们的失业率已经上升到80%,1/3的人口离开了这个国家。蔬菜和水果的价格隔日就翻番。2008年1月,津巴布韦储备银行推出面额1000万津元的钞票。4月发行世界上面额最大的5000万津元纸币;5月发行面额5亿津元的纸币。7月津巴布韦发行人类历史上面值一千亿元的最大额纸钞。千亿大钞不值钱,因为现在乘坐公交就需要2千5百亿津元的车费。由于纸钞印制太多,以至于印钞纸供货商货源供应不上。津巴布韦现存的印钞纸可能很快用完。2008年8月,津巴布韦钞票100亿津元支票将“砍掉”10个零,这意味着100亿津元将与改革后的1元新币等值。2008年12月,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在砍掉10个零的津元的基础上,重新发行面额为1亿津元新钞。12月19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正式宣布发行面值为一百亿的津元纸币。这样的政府最有权势的人就是中央银行行长,津巴布韦的央行行长甚至被爆跟总统夫人有婚外恋。

商品和货币构成了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两者的发展共同维持着整个经济系统,一个发展更具有竞争力,带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一个发展更具有维持力,用虚拟的繁荣来实现经济的平稳;一个发展不可避免地形成“过多的资本追逐过少的利润”的生产过剩之下的通货紧缩,另一个发展不可避免地形成“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商品”的消费过剩之下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由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所引发,就是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超过了实际需要量,造成物价普遍上涨之现象。从表现上看,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则一定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在类型上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和趋势可以分为三类:爬行(最佳)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不超过2%—3%,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状态。温和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在3%—10%之间。奔腾式通货膨胀,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幅度为10%以上,100%以下。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级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的年上涨率为100%以上的通货膨胀。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就属于此类。

衡量通货问题最常用的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指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的一揽子商品与服务的平均价格,选择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消费(销售)数量(金额)大、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的商品,以美国为例,构成CPI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共计251个基本分类,600-700种规格的产品价格。

关于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和成因,在经济学理论上是基本达成共识的,就是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就会上升。如哈耶克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政府行为的后果”;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大师们拂去经世浮华,直指问题的核心,洞穿通货膨胀的本质和根源就是政府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简单地说,就是钱印多了。其他诸如:垄断、社会动荡、财政赤字和石油价格等在中长期内对通货膨胀都没有影响,除非它们引发更高的名义货币增长。换言之,或许通货膨胀的诱因和传导机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货币供应量过多,拧开的水龙头最终会让池子里能飘起来东西的都飘起来。

理解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名义价值是指货币面额单位;实际价值是指把货币换算成购买力平价的商品,然后再进行比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得货币名义价值增加,即名义收入增加,而货币的实际价值不变,单位货币实际价值下降,即社会实际收入减少,1921-1923年,德国平均每月物价上涨三倍,而货币平均每月也多印三倍。

具体来说,通货膨胀从引发机理和传导机制上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过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总供给,导致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增加时,只使得物价上扬而产出没有增加,所以是纯粹的物价膨胀。促使需求拉动膨胀的因素很多,可能来自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或者预期物价上涨的心理。

二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衰退并存的现象是由总供给的减少所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成本的增加导致总供给减少,使得产出减少及物价上涨。需要通过特定产业中的工会与资方的市场力量的更迭来解释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工会增加工资,因而劳动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反应是减少供给和提高价格以转嫁成本,于是导致大宗商品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三是结构失调性通货膨胀: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结构失调性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产业结构在升级换代过程中,一些产业部门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该部门的产品价格和劳务价格上涨;而一部分产业部门的需求量将减少,但由于劳务价格的刚性造成该产业部门的工资价格不跌或跌幅很小,两项加总社会总价格呈上涨趋势。信用过度扩张—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决策失误造成。四是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外贸的巨额出超,外汇收入急速增加,导致消费和投资过热。外资大量流入和进出口货物价格的上升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事实上,最后很难从某个单独的原因上来分析现实中的通货膨胀。任何一种成因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方面,每一种具体条件下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和机理都不尽相同,我们要综合考虑。

比如我们考察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石油价格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影响中国物价变化并对经济产生影响。首先,国际石油价格直接推动物价上涨,这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其次,因石油进口价格提高,中国生产环节成本随之提高,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利用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多部门价格模型》测算表明,按照国际石油价格上涨20%计算,影响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其中消费下降0.15%,投资下降0.31%,出口下降0.5%。

从通货膨胀与货币的历史过程的关系看,在简单商品经济之下只有偶然性的通货膨胀;而金本位制下的通货膨胀也不是经常和大量的现象;当全球废除金本位之后,通货膨胀开始频繁发生,并开始成为经济问题的核心矛盾和表现。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一极是商品,另外一极是货币。金本位之下,货币一极的总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利润的积累主要在商品的一极以生产性资本方式进行,财富向资本倾斜最终导致贫富分化,也就是以货币一极财富分配的结构不合理,富人积累资本,消费能力有限,穷人消费能力不断下降,那么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的累计必然导致通货紧缩。大萧条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信徒不认为是制度的本质缺陷造成了危机,反而认为是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和人们不能花钱消费导致了大萧条,于是全球性废除了金本位,人类从此进入了法币时代。废除金本位之后,当货币的一极也加入市场波动后,在货币发生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对应的商品数量就会下降,商品名义价格就会上涨,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但此时企业和居民的名义收入增加,生产和消费失衡将会缓解,经济表面一片繁荣,于是制度性的通货紧缩经济危机因为货币总量和结构同时发生改变,而越发呈现复杂而多变的状况。

金本位之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一直向上,或者说通货膨胀是常态,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史,从时间上基本是99%通货膨胀+1%通货紧缩。在某种程度上,现代经济实际上是以通货膨胀来促进短期的经济发展。而从长期来看,无法改变矛盾的本质,原因很简单,从社会总体层面来看,多印货币,对于人们的总体福利没有任何提高,因为我们不能消费货币,吃掉货币本身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现实的一种货币规则,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和货币购买力,所以它将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分配以及一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物价的上涨,它不仅有其前因—消灭大萧条;也有后果—社会财富分配;而且最重要的是还包含谁能够在通胀中获利、谁利益受损;谁喜欢通货膨胀,谁厌恶通货膨胀等问题。就财富分配而言:

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败家子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契约根据都是契约签订时的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通货膨胀之后,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借钱的人受益,而借给人钱的人受损。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市场经济通过通货膨胀的方法从制度上“奖励”超前透支的群体。

企业和劳动力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企业而不利于劳动力。因为在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可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某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资产和现金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资产持有者,不利于现金持有者。绝大多数资产在通货膨胀中不仅可以保持实际价值,甚至可以增值。现实的状况是少数富人把持绝大多数的资产。在通货膨胀发生时,富人资产价格膨胀的收益完全可以覆盖现金的贬值损失。而穷人主要持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静态资产,并且将一直持有到通货膨胀将其所有现金资产抢劫一空。

老人和年轻人之间:通货膨胀之下,只听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大批26-35岁左右高学历的白领阶层月收入1万成为中产,以动态工资收入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的福利。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跨越“八十年代万元户”等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因为市场经济更需要的是有消费意愿的年轻人,社会在以强制新陈代谢的方式抛弃旧人,进行社会新老交替。

拥有印钞权的部门是通货膨胀最大的收益人,这个部门通常为政府所有。政府财政赤字有三种方法解决,首先是向公众借债——国债;其次是税收;第三是直接印钞。通货膨胀是一种特殊的税收,既不需要任何法律的允许,也不需要征管机构的管理,只要有印刷钞票的权力。通货膨胀通过货币的贬值把私人持有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发行货币的政府部门,所以也叫“通货膨胀税”——铸币税,更直观地说,通货膨胀相当于对全体货币持有者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