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珊夫妻—亲子互动模型
夫妻沟通模式对孩子的生活品质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近二十年的临床心理咨询,使我充分意识到夫妻的沟通模式对孩子个性形成、人际交往品质、亲密关系质量都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修正,我终于设计出一个坐标系。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在这个坐标系中找到位置。圆圈内为舒适区,绝大多数家庭是在这个区域的,特点不明显,最多是具有某种倾向性而已。越向两极发展,特点就越明显。
该坐标的横坐标是父亲掌控家庭气氛的程度,纵坐标是母亲掌控家庭气氛的程度,从而形成了四个象限。不同性别的子辈身处同一个象限所形成的个性、思维、行为都会不一样。
不同的家庭,塑造不同的男孩
无所适从的男孩
第一象限家庭的男孩:父母在家庭中都很强势,他们会以各种方式争夺着家庭的主导权。男孩从小看到父母双方争夺,他被双方的力量撕扯,缺乏主见,难以担当选择的后果。
这样家庭的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
一是软弱,无主见,充满依赖。父母将孩子的生命能量彻底地打压,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被动、被欺负。
二是反叛,无原则,无法自控。当孩子通过正常手段争取自己的合理权利无法得到满足后,他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比如像父母一样大喊大叫,摔东西……有的孩子还会用逃学、谈恋爱、乱性等方式来挑战父母的权威,如果父母表现为无奈、无助、退缩,孩子则由此症状“获益”,他们会继续通过问题行为来争取“权益”。
缺乏榜样的男孩
第二象限家庭的男孩:母亲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强势,父亲处于弱势。弱势的父亲有其自身的问题,比如事业上不成功,性格退缩,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等。男孩从小就崇拜母亲,讨厌父亲的软弱无力,甚至会因为自己是男孩而自卑和自责,对未来自己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没有任何的自信心。他习惯于被母亲全盘掌控的生活局面。
缺乏学习榜样的男孩无力应对生活的各种状况,缺乏决断力。进入青春期之后,他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对成年人有了逆反,他会在周围寻觅比较强势,善于与成年人对抗的女生,希望以此获得与母亲抗争的力量。随着斗争的深入,他会依恋强势女生,如果被对方嫌弃则会变得更加被动和退缩,那样他会更加痛恨软弱的父亲和强势的母亲,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因到他们的身上;如果他被强势女孩接受,则又陷入父亲的宿命。
懂得爱和被爱
第三象限家庭的男孩:无论夫妻双方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如何,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无心争夺家庭的主导权。男孩在和平的气氛中成长,被成年人尊重的体验使男孩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生命能量被充分地激发。男孩因为很小就被允许参与家庭决策,所以长大后会比较有主见,能够对自己的一切选择负责。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男孩的修养和礼貌会自然地流露,他会有很好的异性缘儿,与异性交往的丰富经历使他对异性有全面的了解,也能够感悟出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异性。成熟而审慎的择偶为他完美的婚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立寒秋的大男人
第四象限家庭的男孩:在充满男尊女卑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男孩会不自觉地形成大男子主义价值观,使他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很难受人欢迎,这更加使他痛恨或鄙视女生。小的时候他会以恶劣的态度对待女生,这无疑更加恶化他与异性间的关系。随着成长,看到周围的哥们儿获得女生的欢迎,并获得爱情,他会屈尊,在与女生的交往中尽力克制自己的真性情,长期的压抑会使他在某一个场景下爆发,激化双方的关系。
不同的家庭,塑造不同的女孩
压抑或暴戾的女孩
第一象限家庭的女孩:父母都很强势,他们会以各种方式争夺着家庭的主导权。在这种充满硝烟的家庭氛围中,女孩很难养成温顺的性格,她的内心总是涌动着反叛的能量。无意中学到母亲的强悍,她甚至会与母亲进行家庭权利的争夺,甚至用各种问题行为向母亲挑战,直至母亲不得不向女儿投降。
这种家庭的女孩常会为了展示自己的能量而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造成人生的扭曲。我接待过许多有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的女孩来自这类家庭。
进退两难的女孩
第二象限家庭的女孩:母亲强势,父亲弱势。女孩耳濡目染了母亲如何训斥老公,她习惯了男人在家庭处于忍让、服从的状态,一切听从妻子的调遣,处于卑微地位。
如果母亲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女儿的关系,使女儿从内心认同母亲的话,在未来的婚姻中,她会模仿母亲。
如果母亲的强势殃及到女儿身上,女儿则会挣扎,站在父亲一边,为父亲抱屈,全盘否定母亲,与母亲争斗。这样的女孩在未来的两性交往中会比较尊重男性,但又因为对母亲的否定隔绝了与母亲的感情连接,表现出生命能量的低微。
善解人意的女孩
第三象限家庭的女孩:这里所说的掌控力量只表明在家庭中双方的互动,与夫妻二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无关。这样的家庭是平等和民主的,家庭和谐。女孩充分享受和平的气氛,因为在充满爱和理解的氛围成长,使她的内心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够应对成长中许多的问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她有比较好的包容性,使得她拥有非常好的人际关系。她们会将人生的智慧带入自己的婚姻之中,并将爱的能量继续传递。
充满纠结的女孩
第四象限家庭的女孩:父亲的强势使她生活在压抑的状态之中,她恨母亲的不争,鼓励母亲与父亲斗争,甚至支持母亲离婚,结束没有自尊和幸福感的婚姻。
这些女孩在对男生的态度上充满了纠结。从生理角度,她们也希望能够与异性有好的交流;但从心理上,她们对男生充满不信任,甚至排斥。
有的因为与父亲的矛盾尖锐和激化,渴望寻找一个强悍的男生来保护自己,当自己与父亲斗争时能给自己力量,但却复制了母亲的命运。我接待的这类家庭的女孩,有的在青春期会表现出低自尊,用发生性关系或在做爱中无原则迎合男生来维护“感情”,以此满足对原生家庭抗争的快感。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都应该竭力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来自不同象限原生家庭的人在婚恋中都有自身的特点,《你可以嫁得更好》一书中也有这方面的论述。
虎父铺就的犬子之路
事业成功的父母在为孩子搭建比较好的成长平台的同时也缩小了孩子成长的空间,加大了孩子获得成功的难度。孩子会认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所收获的成果与父母的巨大成就相比都会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儿子的问题成了家里的痛点
心理机构的接线老师对刘子蝉的印象特别深刻。她在预约电话中反复说:自己和老公在事业上很有成就,儿子王奇却没有遗传他俩的任何优秀品质。她怀疑孩子在妇产医院抱错了。如果去做亲子鉴定,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一旦确认抱错了,如何与医院交涉?又通过什么途径找回自己的亲生儿子?
接线老师问她,是否咨询过医学和法律相关人士?刘子蝉说这一切必须在咨询后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她要求马上替她预约丽珊老师的咨询。
与刘子蝉第一次见面,我发现这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女士,寒暄间流露出干练。但转入主题后,她马上变得焦虑、主观、缺乏层次感。
“我老公出身贫寒,通过个人奋斗,现在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我自己的公司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儿子王奇根本不随我们……”刘子蝉介绍说,王奇从小就没有一点儿精气神,整天蔫头耷脑,闷不作声;他的“厌学”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在普通中学的学习成绩始终稳居最后的位置;进入青春期以后,情绪总是处于波动之中,经常无来由地乱发脾气,摔砸家里物品的频率越来越高;沉溺网络游戏,经常因为晚上玩得太晚,早上无法起床,旷课已经是家常便饭……现在都高三了,没有一点儿的紧张。最近妈妈无意中发现他偷看网络上的色情图片自慰……说到此时刘女士突然站起来冲进卫生间,从里面传出来极为痛苦的干呕声……
当一个母亲不满意自己的孩子已经到了出现强烈的生理反应,我们既能感受到母亲的无奈,又能想见亲子关系恶化的程度。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终日面对不接纳自己的母亲,他的心理感受又如何呢?
刘子蝉回到房间,表情依然痛苦。“周围人经常假惺惺地安慰我,说人不可能样样完美,并且说孩子成了这个样子和父母有直接关系……我知道他们表面上是安慰我,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窃喜。”
“周围人为什么会窃喜呢?”
“我和老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事业上都很成功,那么大的企业我们做得游刃有余,但孩子却一点儿都不随我们,他的不成器给周围人在我面前指手画脚提供了一个把柄……下属们有意在我面前炫耀自己教育孩子如何成功,考上重点中学或好大学。每次听这些,我的内心都揪得慌,越发为孩子的不争气而气恼……”
母亲内心的焦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对她的儿子陡然升起一丝悲悯,王奇现在是怎样的状态呢?
刘子蝉将咨询安排在“亲子鉴定”之前,已经充分表明,她的内心其实很清楚儿子的身世。每个人人格的形成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当一个母亲不满意孩子到了怀疑血缘关系时,我能感受到这种无助,她希望用外在的借口来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刘子蝉告诉我,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别人提及孩子,她就会浑身不自在,“现在中年人在社交应酬中最常见的话题就是孩子,我觉得人家的孩子都有闪光点,可是一想起王奇,我的情绪马上就低落下来,甚至猜测别人存心让我难堪……”刘子蝉曾多次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应酬时中途离场。
最近,压力更是从四面八方向她袭来,她有种窒息的感觉。王奇已经三周没有去学校了,昼夜颠倒地玩游戏,老师们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问她,王奇是否参加高考?老公整天唉声叹气,抱怨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上周,陪大客户吃饭时,她又因孩子话题失态,由此引发对方对她的不信任,并无期限地推迟合作……
显然,儿子王奇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家庭气氛、夫妻感情,而且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形成了痛点,变成了一颗随时引爆的情绪炸弹。从刘子蝉的描述中,我觉得王奇的确存在一些行为问题,但绝不至于让母亲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是母亲避重就轻还是另有隐情?
为了让刘子蝉全面地看问题,我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分别写出孩子的10条优点和10条缺点。刘子蝉很顺利地写出了10条缺点,却没有写出一条优点。
每个孩子都会有优点,就算别人眼中乏善可陈的孩子,母亲也能找出诸如从不挑食、长得比较白等优点。刘子蝉眼中的儿子没有优点,是比较极端的。从以往的经验看,这种极端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孩子不仅存在行为问题,而且造成了巨大的无法克服的现实困难;二是父母对孩子的期许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三是父母心理健康水平过低,陷入了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在母亲眼中没有优点的孩子,他是如何感知自己、感知他人的呢?亲子关系就像跷跷板,父母一方过于强大,孩子只能处于劣势地位,他的生命能量在压抑下不断地消耗,却没有任何补充。
父母担心的只是自己的面子
王奇一米八的个头,瘦削得让人心疼。原本应该上大二的他,因为旷课太多而休学两年,现在还在上高三。他脸色灰蒙蒙的,没有丝毫朝气。他无奈而又无所谓地坐在我的对面,眼睛始终看着地面,做出一副“任你怎么说,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
“小伙子,你今天来是父母安排的还是自己要求的?”
“我从来没有任何要求,他们说什么都行。”
“你真随和。”
“这不叫随和,这是任人宰割。我就像个寄生虫,厚着脸皮得过且过。我的存在使他们的人生不完美了,他们一直在寻找体面的理由把我扫地出门……”王奇好像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虽然刘子蝉告诉我,她对儿子身世的怀疑从未在儿子面前暴露过,而事实上,孩子是极为敏感的。
“好奇怪的念头,你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呀。”
“他们不在意儿子,只在意面子,只有让他们有面子的事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我的存在使他们的人生不完美了,但为了面子,他们既不能将我赶出家门又担心我自杀,以背负‘连自己孩子都不容’的恶名,他们希望我能够人间蒸发,比如出车祸什么的……”
王奇的话让我内心充满了寒意,尽管才10月,但我还是将空调的暖风打开。“孩子,你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只是立论有些偏差。如果他们不爱你,为什么百忙中带你从北京跑到天津来?他们渴望我能够帮助你找寻到生活的价值和乐趣,让你享受快乐人生。”
王奇显然有点惊讶,看得出他在纠结是否和我继续交流。我没有急于说话,看到他用衣服紧紧裹住自己,我递给他一个披肩,示意他盖在膝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