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吴帝国
20074700000026

第26章 紫髯儿的决断(6)

已经两天过去了,明日便是黄盖与曹操约定的投降日期。庞统还没有看到一缕东南风。其实在乌林的曹军这边,也有人提醒曹操,船只首尾相连,行动不便,小心周瑜火攻。曹操大笑,我在西北他们在东南,纵火也得看风势,想烧我的船,必须得是东南风。这冬季的天空,怎么可能刮东风?

曹操的话符合常理。这时已是十一月底,因为黄盖的请降,曹操在长江北岸的乌林按兵不动,而周瑜的水师在南岸也悄无声息。时为冬季,凌厉的西北风呼嘯吹过,曹操先后收到留守邺城的荀攸和许县的荀或来信,都说北方已经下雪,天寒地冻,黄河的多处河面已经结冰。

要说天气有什么异样,那确实是有的。这几天,乌林、赤壁一带出现了回暖的气象,尤其是白天,晴空万里无云,江面平静无波,气温一点点回暖,感觉不是在人冬,倒仿佛是回春。

庞统暗想:这难道是预示江东即将生灵涂炭的怪异天象?

十一月二十二日酉时日落时分(17时至19时,正是现代人的晚餐时间),江面微风乍起,庞统摇曳手中的小旗,依旧是北风。

黄盖带领三百名勇士来到江边,他们的面前是十艘蒙冲斗舰,帷幕遮盖之下的是燥荻、枯柴和灌油。舰首插着一面青龙小旗,舰尾则系着一条小船,这是火船点燃之后的逃生艇。

十艘蒙冲斗舰之外,是江东水师的主力舰队。他们将跟随在火船之后,实施对曹操水寨的突击。韩当立在船头,向黄盖挥手致意。

“这一战,或许会死吧!”

黄盖这样想,虽然已经抱定了必死的信念,可是在这一刹那,谁能不留恋世间?

跳上战船,黄盖向北岸乌林而去。

这时,庞统看着手中的小旗,还是北风。

大约在戌时黄昏时分(19时到21时之间),这时江面已经渐渐为夜色所笼罩,万物朦胧,庞统的视线也渐渐昏暗,不知不觉间,手中的旗帜在猛烈地摇曳。

“是东南风!”

庞统大吃一惊,同样大吃一惊的还有江北的曹操。他在自己的水寨中忽然接到巡逻船队的急信,说是黄盖率船队前来,似乎是如约倒戈。曹操心情激动,立刻登上船楼眺望,只见东南江面上数十艘快船插着青龙旗帜,快速接近本方水寨。果然是黄盖船队,遥遥可听见船头士兵的喊声:“我们是来投诚的!”

与此同时,一直警惕性颇高的程昱提醒曹操,江面已经吹起了强劲的东南风,而且黄盖的船只吃水颇浅,似载有可疑之物,不宜让他靠近本方水寨。曹操一听,脸色亦是大变,他搞不懂,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吹起罕见的东南风?难道真的是天意弄人?

这时黄盖已经点燃了蒙冲斗舰,扔出最后一支火炬,他纵身跃到舰尾所系的小船上,砍断绳索。目送火船在强劲的东南风中猛冲向曹军水寨,黄盖大声呼喊:

“烧啊!”

若干年后,晋人虞溥在《江表传》中写道:

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正如此言,曹操的庞大舰队此刻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岸上的陆军营寨也很快着火,背后亦传来敌人的喊杀声,显然这不是意外,而是孙氏的精心策划,曹操的乌林大营登时崩溃。

曹操奋斗数十年的统一大计,也随着这一片大火,倶成灰烬!

此刻,曹军将士们纷纷搭弓射箭,可是大火扑面而来,不少士兵放下手中的兵器跳人水中,有些人一边跳一边在喊:“天哪,我不会游水!”

这是一场混战,火苗到处蔓延,箭在乱飞。黄盖一不留神,一支流矢射中了他的肩头,翻身落水。

“我黄盖不能这样死去!”

黄盖强忍痛楚,在冰冷的江水中挥舞双臂。有人救起他,却不认识他,把他扔在船的一侧。半昏迷状态的黄盖迷离中仿佛看见了韩当。

“义公!”(韩当字义公)

用尽力气喊了这一声,黄盖便无意识了。

始撰于孙权末年的《吴书》记载这一段说:

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江北火光冲天,江南岸上的庞统目瞪口呆,原来真的有东南风存在。

然而这东南风究竟从何而来?

若干年后,曹操依然耿耿于怀,认为周公瑾这小子不过是一时走了狗屎运,这才侥幸成功!数百年后的唐代,对历史一知半解的杜牧更写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句,可谓为曹操喊出了内心的不屑。待得历经千年,历史的面目愈加模糊不清,勾栏瓦舍里便附会出了这样的演义: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罗贯中《三国演义》)

如果诸葛亮重生,他一定会耸耸肩说:“与我何干?”

不关人事,实质上是天象。赤壁位于亚洲大陆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盛行来自内陆西北草原戈壁的西北风,所以按照常识,冬季的赤壁是应该吹西北风的。

然而气象上又有所谓“湖陆风”。由于夜间陆面温度低于湖面,风从陆吹向湖。白天陆面温度高于湖面,风向从湖吹向陆,从而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陆风。(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张靖龙、周汝英两位先生。他们从乌林一带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着手,详尽地分析了“湖陆风”的形成原因,认为“湖陆风”是由水域和陆地之间的温度与气压差异而造成的。)

面对对岸的曹操水军,数量上居于劣势的江东水师唯有出奇制胜。赤壁的东南方正是鄱阳湖,周瑜此前正是在此地训练水军,对当地的“湖陆风”颇有心得。“周郎火烧赤壁”最关键之东南风,由此而来。

所谓侥幸之中必有合理之处,周瑜的胜利,看似蹊跷,其实却有着周密的计划。世上大多奇人异事,莫不如此。熟悉这一带水陆地形的周瑜当然知晓这一特殊气象的存在,因此算好日期,预先做好准备,一旦东南风起,便是火攻之时。

然而,东南风会不会不来?这实质上还是冒险。周瑜运气不错,他冒险成功了!曹操杯具了!

38.第二把火没烧好

然而赤壁之战并非一把火那么简单,黄盖的火攻只是整场大战的序幕而已。在江面的熊熊火焰照耀之下,悄然登陆的吴军突击部队发起了对曹军陆营的攻击,同样是用火,不知有多少人,也不知自哪个方向而来,总之令惊慌失措的曹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恐慌之中。

张辽和徐晃是曹军陆营的主要将领之一,他们是名扬北国的猛将,如今却在突如其来的夜袭火攻中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近处是火,远处则是茫茫无边的黑夜。

“可恶,敌将究竟在何处,出来厮杀!”徐晃愤怒地咆哮,可是敌人并不会因此现身,蔓延而至的火势似乎是对他的嘲笑与回答。

这是一次诡异的大战,无论从人数和军器装备上都远胜于对手的曹军在这一夜崩溃了。

负责登陆突击的江东将领是吕蒙和凌统,他们所带的军队人数其实不多,但是巧妙地采取了灵活的闪击战术,以十人为一组,随机突袭曹营一处,并不恋战,杀死外围哨兵、投掷火把后便转移至另一处继续放火、偷袭。因此造成了曹营处处慌的,令张辽等大将顾此失彼。

想当年曹操曾在乌巢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官渡战局。八年之后的赤壁,那种情景似乎再现了,可惜这一回受伤的是曹操。

“真是壮观的大火啊!”

实际上,乌林的这一把火只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前戏,在周瑜的计划之中,另一把火才是对曹操的终结之火。

“曹军船队遭遇火攻之后,必然舍弃船只退守陆地"所以真正的决战还是在陆上。可是我军兵力有限……”

“把陆上之战交付给刘玄德如何?”鲁肃及时地提出了建议。很显然在江东阵营中,他是对刘备的实力评估最高之人,难怪私底下已经有人讥讽他为亲刘派。

“子敬莫不是在当阳收了刘备那厮的红包?”

“刘备是个收买人心挖墙脚的好手,当年在徐州他收买了陶谦的部下。前年在荆州又狂挖刘表的墙脚,我们可得防着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