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吴帝国
20074700000042

第42章 陆议之涅槃(3)

刘备曾经多次抛弃自己的妻子,唯独对甘夫人割舍不下,因为她为刘备生下了儿子阿斗。当日如果孙尚香能与刘备有一儿半女,结局也不会如斯悲惨。眼下这件事,陆议如果有二心,大概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孙舒城!

本来就是孙权塞给陆议的妻子,如今却当做人质,岂不是很可笑么?

“叔叔如果对伯言不放心,更该让我去夷陵。”孙舒城说,“听说古代大将出征,国君会派出一名监军,我就做伯言的监军好了。”

“哈哈,什么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孤对伯言放心得很!”孙权以一阵大笑掩饰自己的尴尬,他不得不说孙舒城很聪明,一言中的!陆议目前掌握着总计五万的兵,甚至超过了当初的周瑜。孙权对他没有一丝猜忌,那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无论是以往的周瑜还是如今的陆议,孙权坚持不派监军,因为他一旦派出监军,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温情便会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难堪的相互猜忌。身为都督的陆议一定会想:“主公毕竟还是对我不信任!”而派去担任监军的那位老兄则会千方百计寻找陆议的不是,如此一来,彼此掣肘。战事未决,败象已经流露。

如果是派孙舒城去,倒是可以显示孙权的大度以及对陆议的充分信任:“老婆都给你送来了,可见你我君臣相知的情义是多么深厚!”而孙舒城身为孙家的女儿,也一定会忠实地监视陆议,将一切不轨的萌芽掩灭于雏形。

“哎呀,真是拿你这小丫头没办法,如果一定要去夷陵的话,明日就动身吧!”

孙舒城得偿所愿,想到不久可以见到陆议,她两颊绯红地退了下去。孙权注视着她的离去,心道:“到底是大哥的女儿,与一般妇人不同!”孙权在孙舒城身上依稀看到有祖母吴氏(孙权之母)的影子。以柔克刚,这正是女子的优势所在。有了她在旁,孙权觉得自己可以对陆议放心了。回想起来,当初孙尚香可能就是在这一点吃了。

为什么总是想起妹妹孙尚香呢'孙权一声叹息,或许是因为对手是刘备,无论此战是胜是负,孙尚香都不可能再回到刘备身边,这一场短促的政治联姻,当年曾寄托了孙仲谋多少的希望,如今却成了不愿再提的苦涩往事,孙权无比痛恨背信弃义的刘玄德。

不过,在刘玄德那里,可能以为孙权才是背信弃义之辈吧!因为妹子是孙权自己接回去的,不是刘备遗弃的。而孙刘联盟的破裂,也可以归罪于孙权,因为他指使吕蒙偷袭了关羽,直接导致了联盟的完全破裂。

但是,对于刘备的这些指责,孙权的回答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刘备自身,是他欺骗了孙权,口口声声说不忍心对益州下手,实际上却是排挤孙权独吞益州。更因为他借了荆州又赖着不还,所以孙权不得已才出手偷袭!

说到底,孙刘之间的恩怨纷争不过是权力的争夺而已。虽然身为盟友,可是孙刘之间一开始就没有协调好彼此的关系,孙权阵营则千方百计地想打压、控制刘备,使其成为自己的小弟,而刘备阵营一贯地见好就上、偷奸耍滑。

至此,两家的纷争已经难以用一场争论来解决,唯有一场空前的厮杀,在血肉中照出彼此的真实实力,才能化解孙权与刘备的积怨。

64.书生大都督

“这是夷陵城么?”

“不,是猇亭!”

孙舒城望着周遭,这是长江东出三峡的最紧要处,南北两岸群峰叠嶂、悬崖峭壁,一个“险”字难以道尽。陆议的军队,横跨大江两岸,犹如—把大铁锁般扼守住峡口,令刘玄德不能越雷池一步。

猇亭在两山之间,对着湍急的江水,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暗礁丛生,陆议的部队,分成水陆两大营,如一对大戟般迎着刘玄德的东征大军。

汉家制度:十里一亭,所谓猇亭,其实真的有亭。这亭据说是张飞修建,猇是老虎吼叫的意思,这附近山里从前也许有虎,但如今很少见了,孙舒城听着大江奔驰咆哮的声音,倒是有点虎吼的意思。

猇亭在江北,立在山头的孙舒城可以望见江南的夷道城,西北方向则可以望见马鞍山,那已经是刘备军控制的地盘了。

天已经渐渐热了,江滩上行进着一支军队,看他们的旗号应该是刘备的前锋。大概是因为天热,陆议又坚守不出,这些刘备军的士兵们脱下了厚重的盔甲,有的甚至敞开了衣裳,裸露着汗津津的背,有的则一屁股坐在地上,手中的兵器都摔下了,更有甚者奔到了江边撩水冲凉。

猇亭城头的守军士卒早已望见这奇异的情景,飞报大将。然而陆议的反应却是十分冷淡:“不要管这些,由他去!”

陆议正陪着夫人看风景呢!

然而这时城头却擂起了咚咚的鼓声,这是告知将领们武装叠城、准备出城厮杀的信号!

其实,敲响大鼓的乃是朱然、韩当等一班将领。由于前线吃紧,他们率领后备军于不久前进抵猇亭,与陆议会合。

“刘备的军人如此懈怠,正是我军出击、一举破敌的好机会!”朱然面目抽搐、紧握双拳,看得出他的情绪很激动,也许是憋了太久、立功心切。

韩当相对来说要沉稳一些,他慢条斯理地为大家分析军情:“刘备出征已有数月,大军跋涉艰苦,走了很长的山路到这里又找不到决战的机会,斗志渐渐衰竭,警惕性也也开始减弱,曹刿论战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如今刘备军衰竭而我军斗志旺盛,出战定能破敌!”

“然而出击的话还是要请大都督下令才行!”

“算了吧,这位大都督只知道防守、防守,诸位可曾听说过哪一朝的天下是守出来的!”有个胆大妄为者终于忍耐不住,说起了上司的坏话。

“不要乱讲,大都督可不是这样的人!”虽然如此说,朱然、韩当却在内心赞同此人的看。

“自古以来,哪有书生领兵的道理!当年赵括纸上谈兵以至赵国覆亡,想不到如今我们的江东也要重蹈覆辙!”

“不要说了!”韩当毕竟是老将,觉得这话说过头了。

“算了,别管大都督了,我们自己出战好了!”

“不可,违令出战会受军法惩处的!”

“天下哪有惩罚胜利者的道理!”

在胡乱叫嚷的将领中,二十五岁的孙桓最为血气方刚,他又是宗室成员,打小得到孙权的宠爱,这次出征更是打好了狠狠表现一番的算盘。

“如果只是坚守,哪里会有表现武勇的机会!”对于一味强调防御的大都督陆议,孙桓极为不满。

“好了,让我们召集起部曲出击吧!”孙桓大叫大嚷着说。

江东实施的是部曲制,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部曲,少则数百,多者数千。这种部曲,由将领自己负责招募、补给、训练,说到底是一种私人部队,除非将领死亡无人继承,否则孙权很难直接掌握这些部曲。

然而就在朱然、孙桓等人准备下城楼各自召集部曲之时,一队士卒却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把他们堵在了城楼上。

“岂有此理,你们这些无名小卒居然敢阻挡我等的去路!”朱然大怒。

“义封兄请稍安勿躁!”

义封是朱然的字,朱然大吃一惊,这小卒居然敢和他称兄道弟,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然而当他看清小卒的面孔,他更加惊愕了!原来这小卒不是别个,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大都督陆议。

“诸位想出城么?”

一时闹哄哄的众人鸦雀无声,就连韩当也觉得保持沉默比较靠谱,唯有孙桓小声嘟囔了一句,但是谁也听不清说了什么。

“其实我也想和大家一起出城来着。”陆议微笑着说,“只是我刚刚想起了一件事,所以改变了主意。”

“什么事?”孙桓脱口问道。

“我想起自己是大都督,主公把这荆州交付给了我,怎么能轻举妄动呢?”陆议的语速很缓慢,可是说话的力度却慢慢增强。细心的将领注意到他的手按在了宝剑上,而他身后的那些士卒都紧握着长戟。

这些士卒都是陆议的私家部曲,若是陆议发出命令把在场的将领全部干掉的话,他们也不会有一丝犹豫吧!

“众所周知,刘备是个天下知名、久经沙场的老手,就连曹操也对此人不敢小觑,如今他就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一个很强的对手!”陆议说着,扫视一周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韩当的面前。

“呵呵,大都督所言极是!”韩当说,“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才是!”

陆议朝韩当点点头,对他的附和表示感谢,他接着说:“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

“但是……”陆议的话锋一转,“如今却有人不配合本都督的部署,无视军令,真是岂有此理!”

朱然们听了心中一紧,这是要杀一儆百么,可是我等也是为了国家、一片赤心、天日可鉴哪!

“我不过一个书生罢了,可是主公去卩委我以重任,我想这是主公认为我也有可以称道的长处,譬如说能够忍辱负重。既然如此,我便不能有负主公的重托。大家各有各的职责所在,岂能推辞!军法在此,谁敢轻犯!”

说完这些话,陆议扭头便走,一帮士卒也随之而去。城楼上只剩下尴尬的朱然等人而已,呆立半晌之后,韩当说:“好了,散了,大家都回自己的位置去吧!”

“话说到这份上,也只好如此了。”

“吉人自有天相,说不定大都督真有破刘备的妙策,我等还是不要瞎操心了!”

一时间散个干干净净。

“真是没劲的一帮人!”说话的是孙桓,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城楼的人,看看城下毫无戒备、懒散松弛的刘备军,孙桓叹了一口气:“这就好像美食在前,却不能下筷子,真是遗憾!”

65.钓上了一条小鱼

刘备心急火燎地望着猇亭城,他故意让吴班带着数千老弱残兵解衣卸甲、行列不整地出现在陆议的眼皮底下,目的是为了诱敌出战,可是几天过去了,不见一个吴兵出来。

“真能沉得住气啊!”

刘备无奈,只好下令埋伏在山后的八千人马撤出来。城上瞭望的吴将们看得分明,朱然、韩当等人个个目瞪口呆。

“原来真的是有阴谋。”

“好险,幸亏没有冒失出击,否则一定亏大了!”

这时,人群中突然响起朱然的暴喝声:

“蠢货”

“义封你说什么?”韩当愕然。

“我说原来我们才是个蠢货!”

朱然的话令众将默然,不错,本来这些自命不凡的老将贵戚们都把陆议看成了胆怯畏敌的愚蠢之徒,而如今,包括朱然在内的一些人已经意识到:实际上真正的蠢货不是陆议,而是自己。

自古以来,征战沙场者无数,堪称将星者寥寥无几。所谓的走向胜利之路更是五花八门,有久经沙场、熬尽岁月者,他们很早便加入行伍,摸爬滚打数十年才悟出沙场征战之道,成为一代名将,譬如战国时期的廉颇;也有横空出世、一战成名的天才,他们只是因为偶然的机会才登上将坛,有的不识兵书,有的则未经历沙场,然而他们却成竹在胸、运筹帷幄之神妙虽宿将不能明其所以然,譬如楚汉之际的韩信、武帝时代的卫青、霍去病。

韩当暗想: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在沙场上出生人死数十年的韩当,沙场见识居然不如书生拜将的陆议,可见天公本来就是偏心的,有些人得了太多天地精华,而有些人则一无所有。

“原来陆议就是所谓天公宠爱之人,天意保佑江东,派下将星来此,我韩当不识好歹,错把擎天玉柱当成腐木烂梁,真是可笑!”

当年程普与周瑜为难,今日朱然、韩当们藐视陆议的权威,往事重现,韩当觉得无比羞愧,他似乎觉悟到了什么。

“我们去向都督致歉吧。”

“我也有此意。”

“都督宽厚大度,一定能原谅我们的愚蠢。”

“是啊是啊,都督饱读圣贤书,一定不会和我们一般见识。”

一群人簇拥着朱然、韩当为他们的代表,向都督行辕走去。可是在这群人中,并没有孙桓。他默默地离开了人群,冷冷地看着朱然、韩当们远去的身影,孙桓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真是蠢货,陆议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老鼠罢了。这帮人却把他当成了神,可笑啊可笑!不过也好,乘着他们迷糊的时候,我正好单独行动,建一件奇功给他们看看!”

孙桓从相反方向下了城楼,这年他才只有二十五岁而已,血气方刚、急于表现。

孙桓祖上其实不姓孙,他的父亲是丧命于丹杨之乱的孙河,本姓俞,当初受到孙策的偏爱,赐姓孙,列名在宗亲名册上。孙桓是第三子,父亲不幸被害之时,他才六岁而已。而他的大哥、二哥,偏偏又死得很早,所以孙权对这个侄儿十分爱怜,本没有让孙桓随军征战的打算。

“叔武,你就待在后方做个文官好了。”

可是孙桓三番五次地请求,甚至抬出了父亲孙河:“父亲为我所取之字中有个武字,可见父亲也希望我征战沙场,请主公应允吧!”

无奈之下,孙权只好答应。

孙桓的第一次作战是随同吕蒙围剿关羽,在荆州,这小子干得不错,关羽帐下不少将士居然被他成功地诱降过来,事后整顿,合计有五千之多,另外还得了不少军械和马匹。

“这五千人,就作为你的部曲好了。”对于这个侄儿,孙权难得地慷慨一回。

这一次出征夷陵,孙权又为孙桓增兵数千,此时孙桓的部下已经达到万人。

“当年霍去病以八百骑兵长途奔袭于漠北,大破匈奴,得到冠军侯之美爵。我孙桓如今有兵万余,为什么不能像冠军侯那样擒贼擒王!”

汉代名将中,孙桓最为推崇马踏匈奴的少年军神、骠骑将军霍去病。在他眼里,当年的霍去病也是如他这般英雄年少,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大破匈奴,扬威沙漠。

想到这一点,孙桓热血沸腾。

此时,刘备正在江南的大营中沉吟,自从出兵以来,汉军的攻势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从巫县到秭归、夷陵,吴军只有抵抗之功、没有反击之力,倒是连绵数百里的山路延缓了汉军的行军速度。因为水军薄弱,刘备只能选择翻山越岭、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