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吴帝国
20074700000060

第60章 黄龙猛浪若奔(6)

玄菟城外,是莽莽荒原,四个来自江南的士大夫为了求生,只好鼓足了勇气,向密麻麻的山林中乱钻。

“西面是敌人的城池,南面有军士阻截,我们唯有向东北方向走了!”

“那岂不是越走越远?”

“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先逃避追兵再说。”

雪上加霜的是,张群的膝盖上生了一个疮,疼痛难忍,走路艰难,虽然好朋友杜德一直搀扶着他,可是以这样的速度前行下去,就算不被追兵杀死,四个人也会冻死或饿死在山里。

“这是天意啊,我大概是活不下去了,各位自便吧,不必管我!”张群一屁股坐在了草地上。

“我们离家万里来到这里,生死与共,哪有抛弃你的道理!”

四个人在草地中守望痛哭,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

最后还是杜德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秦旦、黄强先走,自己留下陪伴张群。

“此地有不少野果野菜,我和张公多少能支持些日子,你们二人一路前行,若有生机,再来相救!”

茫茫荒原,哪里有生机。所谓“再来相救”,这不过是安慰话罢了。可是四个人都困守在此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最终,秦旦、黄强挥泪起程,他们翻越过这道山林,终于发现了猎人的痕迹。

“你们是辽东奸细?”这些猎人以生硬的汉语叱问。

“不是,我等是吴国人!”

秦旦、黄强的南方口音和猎人的生硬汉语实在难以沟通,可是至少猎人们也看出了这些人的古怪,他们决定把这些古怪之人送到“大王”那里去。

“让大王来决定你们的生死吧!”

数日之后,秦旦、黄强终于被带出了茫茫山林,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座险峻的山城。原来这几个东吴人在不经意间居然从玄菟进人了高句丽国境内,眼前这座山城便是丸都,多年前与公孙氏的战争中,公孙氏的军队摧毁了高句丽在山下的都城(国内城),于是高句丽人迁徙到山上,修筑了新的都城。秦旦、黄强所至,正是高句丽人的新都。

上苍给了秦旦、黄强一线生机。高句丽人是公孙氏的敌人,而秦旦、黄强是从玄菟城中逃亡出来的犯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句话在这里是否适用呢?

93.别了,张夫子

这一年是公元233年,当时在位的高句丽大王乃是第十一任国王高位宫,史称“东川王”。六年前,高位宫的父亲、修筑了丸都山城的山上王病死,高位宫继承王位至今谨慎地保持对辽东的公孙氏的警惕,同时也念念不忘寻找辽东的空隙袭取土地与人民。

和中国土地上大多数部族一样,高句丽自认为是三皇五帝的后代。《晋书》记载说:“朱蒙(高句丽始祖)自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子帝喾。

听说城外猎户逮到了两个中华衣冠、古怪口音的人,高位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知道在公孙渊的西方,有强大的魏国,在南方则有吴国。高位宫一直希望和魏国取得联系,这样可以东西夹攻辽东,消灭他所痛恨的公孙氏。然而魏国却一直对辽东笼络姑息,高位宫不免大失所望。

“尔等是魏国人么?”高位宫在师傅的教育下,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汉话。

“我二人是从吴国来的。”答话的是秦旦,他知道高句丽与辽东不和,为了求生,他决定撒一'个弥天大谎。

“吴国么?敝国与吴国素无往来,为何二位会突然来访呢?”

“吾皇听说大王虽然身在夷狄,而颇慕华夏之风,所以特命小臣前来赐金。”

“哦!”听说有赐金,东川王提起了兴趣。

“大吴皇帝所赐之物,有黄金一百斤、白银二百斤、高句丽王金印一枚,另有宝剑、珍珠等物。”虽然是扯谎,礼官出身的秦旦也说得若有其事。

“所赐之物何在?”

“小臣等乘大船而来,不想被海风误吹至辽东,那辽东太守公孙渊,不分青红皂白,杀了臣的从人,夺了臣的船只,更将大吴皇帝所赐之物全部掠去!”秦旦唯有指证辽东,不过公孙渊得了孙权的黄金珠宝乃是事实,秦旦所言也不全然是假。

“岂有此理!”

东川王大怒,不过他怒的是辽东世仇公孙渊,对于远道而来的东吴使臣,他欢喜还来不及呢。

“公孙氏委实可恨,将来大吴皇帝若是发兵惩戒,我高句丽一定出力!”

“多谢大王美意。不过小臣还有两个从人,被困于山林中,希望大王能派人相救!”

这事简单。东川王立刻派人去林中接来了张群、杜德。四个吴人重相逢,逃过一劫,仿佛重生一般,真是喜出望外。东川王又选派二十五名奴仆送秦旦等人从海上返回吴国,更向孙权进贡东北特产貂皮一千件、鹖鸡皮十具。

这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秦旦等人在数月之后见到孙权时,悲喜交加,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辽东的事,朕已经知道了。”孙权说完这句话,喉咙哽咽了。

为何当初就听不进张老夫子的忠告呢?

这时,张昭的府邸大门还被泥土封着呢,张家的仆人每天用梯子爬到府外去买菜及日用杂物,然而身为士大夫是要守信的,张昭确实一天也没有出过门。

“把封泥都拆了吧,请老夫子出来相见。”孙权说,“朕要向他道歉。”

泥墙很快被打碎了,可是门敲不开,因为里面还糊着一道墙呢,那是张昭自己糊的。

“张公,请出来吧!”

墙里面回话的居然是一个下人,他回答说:“将军(张昭的官位是辅吴将军)确实病得很重,陛下请回吧!”

嘿!孙权说,既然病重,那就让御医进去为张公瞧瞧吧。那下人说:不必了,将军说他的病情自己知道,不用劳烦御医。

空扯了半天,孙仲谋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跟一个下人唧唧歪歪。他只好打道回宫,一路上越想越气,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公孙渊的错。

特别是从边关传来曹魏嘉奖公孙渊、加封他为乐浪公的消息之后,孙权更是怒不可遏,宫里人都说:皇帝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简直都快气疯了!

这一日的早朝,孙权咆哮着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亲征辽东。

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孙权说自己活了六十岁,什么事没见过,居然会被公孙渊这个鼠辈戏弄。此刻孙权内心的火焰奔涌如山,如果不能亲自砍下公孙渊这个鼠辈的人头扔到海里,自己还有什么脸面治理国家。就算是国破人亡,也要雪这个耻!

孙权真的是生气了,生气到了口不择言,连“颠沛”这样不吉利的话都说出来了。亲征辽东,若是说说泄恨也就罢了,若是孙权真的想这么干,东吴就完了。可以断言,孙权的双脚一踏上北上辽东的大船,曹魏的大军便直指建业。

以陆议为首的一班文臣武将,自然纷纷上书劝阻。

不过是气话罢了,孙权还不至于混蛋到这个程度。

“如何能让张子布出府呢?”近几日孙权所思无非这件事,倔〗虽的老夫子让人很是头痛啊!

“自古以来,有像张昭这样不给皇帝面子的大臣么?”孙权问吕壹。吕壹回答了一个字:“无!”

“你有法子引张子布出来么?”

“有!”

吕壹的灵感,源自春秋。当年介子推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下令放火焚山。吕壹劝孙权也玩一把火,来个火烧张府。

“张公毕竟是个书生,一见失火,必然惊慌失措,夺门而出,到时候陛下正好守在门口,堵个正着!”

这么个馊到不能再馊的主意,居然被孙权采纳了。这夜张府的大门忽然燃起一把大火,不用说,这就是孙权干的好事。

“陛下,慢饮一杯酒,等张公出来吧!”吕壹还颇有兴致、别出心裁地为孙权准备了酒肴,一边饮酒,一边等张昭衣衫不整地出现。

“哈哈,这倒也有趣!朕很想看看张公狼狈时的样子!”

可是眼看着大火熊熊燃烧,张府大呼小叫之声不绝,可是不见一个人出来。

“吕卿,晋文公火焚绵山,后来介子推出山了么?”

“不曾,介子推被烧死了!”

“嘿!”孙权一把推了吕壹一个踉跄,赶紧下令救火。

火很快就扑灭了,孙权急冲冲地奔至被烧得一片焦炭的张府之门户,久久地站立无语。

庭院中,张昭的两个儿子张承和张休扶着一张榻,榻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正是张昭。

一时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为好,许久还是孙权打破了僵局:“张公,多日不见,你老了。”

“老臣已经是七十七了,能不老么?”

“朕也已经五十多了,在张公面前不敢言老。可是岁月毕竟不饶人,张公,这把岁数咱就不要闹别扭了!”

孙权亲手扶着张昭上了自己的皇家马车,请他人宫,向他致歉。

随着马蹄声的远去,张家的儿子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后来的史官如是记载了这史上罕见的君臣一幕:“吴主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吴主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三国的君臣关系中,曹操与郭嘉、刘备与孔明、孙策与周瑜的君臣之交都被后人传为美谈,至于孙权与张昭的这一段你来我往的真实故事,实在叫人感怀万千,说不出是该称赞还是惋惜,唯有一个“真”字可以概括其中深意。

也正是因为“真”,千古之中,只此一例!

三年后,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遗嘱中吩咐儿子对其薄葬,只需裹一块头巾、简单的棺材、穿寻常的衣服即可。闻知噩耗,孙权素服吊唁。

从此东吴帝国失去了一个老人的见证,后世演义小说对这位老人颇为贬低,然而史册还是为他留下了应有的位置。陈寿评论说:“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事实上,张昭在很多方面都像一个人,那便是项羽的亚父范增。

只是孙权的性格较项羽更为柔和,所以最终的结局在伤感之余也有了一份温情。在冷冰冰的历史岁月中,这样的一份温情实在是很难得。

别了,张子布!——一个固执而又可爱的老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