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眼力:刘光启自述
20077000000011

第11章 查抄文物中的珍宝(1)

一一《葛洪徙居图》

《葛洪徙居图》这件绘画作品,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整理查抄文物时发现的,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那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相关政策,退赔"文革"中被查抄的文物。我先是与同事一起,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经过清理、编号,对所有书画做到了心中有数。然后,又经过多方努力,动员藏有珍贵书画的物主,主动向国家捐献。《葛洪徙居图》就是其中的一件,捐献这件文物的是张叔诚先生。

张叔诚( 1898—1995),名文孚,别名忍斋,直隶通县(今属北京市)人。前清工部右侍郎、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之子,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文史馆馆员。1911年入南开中学就学,后长期居津。数十年间,他致力于文物收藏与鉴赏,发掘珍品,不惜重金。张先生于1981年、1986年、1987年先后三次将自己的藏品,包括历代名画、古玉器、青铜器、碑帖、敦煌遗书、印章等,悉数捐献国家,其中仅历代名画就达二百余件。我在前面讲李唐《濠梁秋水图》考证中提到的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也是张叔诚先生捐献的。目前所知,范宽的作品存世仅两件,《雪景寒林图》为其一。该图原为清宫所藏,存于圆明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掠。后在外国士兵街上出售时,幸被张叔诚之父张翼发现,以重金买下。现这件文物已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另一件《溪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当初发现《葛洪徙居图》时,我对其做了认真的研究与鉴定。初看这件《葛洪徙居图~,"徙居图"三个字为冒政所题。冒政,明代成化乙未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为官廉正。但是这幅画没有落款,不知是哪个朝代、哪位画家的作品。关于这件作品的断代,书画鉴定专家们持两种意见,一是宋代,一是元代。当初我看到这幅画时初步断定为宋代绘画。

这幅画卷是以人物故事为内容,画卷高31厘米,长171厘米。画中的葛洪一家正在迁徙,有肩挑者,携琴者,荷锄者,各尽忙碌奔走之态。画法古朴,赋色丽雅,人物的面貌宽额长颐,衣纹挺拔。

研究此画,有必要先了解葛洪其人及其"徙居"。

葛洪( 284—354;一说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丹阳郡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代表作有《抱朴子》。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1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境很快败落。但他刻苦求学,向人家借书阅读,涉猎经书、史书、百家之言以及"短杂文章"。曾任广州刺史嵇居道的参军。葛洪先到广州,由于居道在途中被杀,葛洪留居广州。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南海太守鲍玄。鲍玄精通养生术和医药学,他器重葛洪的才华,不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把自己的学问也传授给他,最终使其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在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有所成就。

葛洪对炼丹和医药很感兴趣。据说他年老的时候,听说交趾(今越南)出产炼丹的主要原料丹砂,于是向朝廷请求到靠近该地的勾漏县(今属广西)去当县令。当朝认为葛洪资望很高,而县令的职位太小,没有同意。葛洪一再请求说,并非以当大官为荣,而是因为那里有丹砂的缘故,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但他路过广州东面的罗浮山时,见其景色秀丽,便留在此处,炼丹、行医、著述,直到逝世。至今罗浮山的道教"第七洞天"仍有"葛洪炼丹处"遗迹。

历史上有很多画家都围绕"葛洪徙居"这一情节,作画描述,如"葛洪徙居"、"葛仙翁徙居"、"葛稚川移居"等。最早有文字记载唐代就有人画葛洪徙居。但是哪朝哪代画"葛洪徙居"都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唐代画"葛洪徙居"是唐代的味道,五代或者宋代画葛洪徙居,体现的是宋代的时代特征,元代也同样。虽然都叫"葛洪徙居",但画面中行走图像不一样,表现人物的动态也不一样。

我们搞书画鉴定有两项,一个是鉴,一个是考。只鉴不考,难辨真假。但是不能把历史上的东西拿来就考证,考证是有基础的,它是科学的、辩证的。我在鉴定书画的时候就是找规律,有规律可循。我之所以断定《葛洪徙居图》为宋代作品,是经过反复考证后得出来的结论。

1.对题跋的考证

书画作品中的题跋,是我们鉴定书画的依据之一,尽管不是所有的书画上都有题跋。题跋本身是书,可供鉴定参考的是它的文字内容,这些文字内容,或者以诗歌来咏叹书画,或者以散文来评论书画,或者记述书画作者,或者评论前人题跋的当否并对书画加以新的评价,对鉴别书画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葛洪徙居图》上的题跋有二,一为明代的王世贞所题,一为清代的成亲王永瑆所题。王世贞( 1526—1590),明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进士,万历十七年( 1589)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好古诗文。对于成亲王的题跋,因其年代较晚,可搁置一边不提。王世贞的题跋只能说明这幅画是明代作品。于是我查阅有关宋代绘画的资料,但没有查到,我的这一断代结论缺乏依据。后来我看《故宫周刊》,偶然间发现里面介绍的《东图玄览》一书中,提到有关"葛洪徙居"之事。《东图玄览》的

作者詹景凤,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明代书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同时还是鉴定家,官至吏部司务。其绘画学元代画家黄公望、倪瓒的山水,在折枝花卉方面较为擅长,晚年以书法笔意画竹;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狂草极富变化,不拘泥古法,似有神助。天津博物馆藏有他的草书《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