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勤:尚勤戒惰
20079400000007

第7章 勤而律己(5)

第二天清晨,小边到操场去,忽然发现操场边上有个人影在移动。渐渐地看清楚了,那不是别人,正是林伯渠主席。在凉飕飕的晨风里,他老人家不知用拐杖比划着什么?为了不打搅他,小边正准备离开,可林主席叫住了他,“小边过来。”小边来到林老身边,林老用拐杖指着操场边上的一块空地说:“把它开了,满可以种瓜嘛。我们几个就在这儿种吧。”

天亮后,林主席立即唤来了秘书、炊事员,还有勤务员小马,向大家说了自己的打算。接着,又兴冲冲地甩掉拐杖,拿起铁锨干起来了。小边跑过去接过林老手中的铁锨说:“林老,您还是别干了。您的任务我们几个包了!”林老笑着问:“为什么?”勤务员小马抢着说:“你是主席呀!”林老听了这话,又一次笑了,他摸着小马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以为我是主席就可以特殊吗?不行啊,主席更应该以身作则!”听了林主席的话,大家心里都很不平静。是啊,主席应该以身作则,政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不都应该以身作则吗?

从此以后,每逢工作之余,他们常常看到林老在田里侍弄。有好多次,他们想赶在林老之前给瓜除草、浇水、施肥、松土,可是都落在了林主席的后面。秋天,一共收了40多个瓜,600多斤重!特别是林主席种的那些瓜,最重的一个竟达25斤。

◎故事感悟

林老对党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与人民同甘共苦、勤劳肯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当代青少年学习。

◎史海撷英

开国大典的主持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林伯渠作新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他虽是63岁高龄,仍不辞劳苦,有时竟连续工作达20小时。为勉励自己,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盖上自己的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10月1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林伯渠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各项伟大斗争,在有关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

◎文苑拾萃

游鄂达里

林伯渠

故老争传鄂达里,

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

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

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

满眼孤乌雨雪诗。

齐白石勤劳俭朴

◎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齐白石(1864—1957),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提起齐白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篆刻家。可是,人们并不一定知道他是木工出身,也不太清楚他的一生是怎样辛勤而忘我劳作的。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只读过半年书,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辍学,在家里放牛砍柴。

他从小就特别勤劳,每天天一亮就把牛赶到山上,然后再去砍柴,日落以后才赶着背上驮着很多柴的牛回家。他15岁开始学做木工,16岁从师改学雕花细木工,出外当雇工做活。他给人家干活,从来不偷懒。每天早早上工,别人休息了,他也不闲着。由于他的勤劳,师傅很喜欢他,把最好的手艺都传给他。这为齐白石后来成为篆刻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齐白石不仅勤劳,而且非常节俭。他把做工的额外收入都攒起来,不是该用的地方,从不乱花。他从小就喜爱画画,可是,家里没有余钱为他买纸,他就到处收集旧账簿和写过字的纸来习画。有一年,齐白石在一个雇主家干活,无意中看到一部《芥子园画谱》,这是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用五彩套印的画谱。齐白石见到画谱,就像发现了稀世珍宝,很想把它临摹下来,可是又不能用写过字的纸。于是,他狠了狠心用做工赚下的钱买了纸和笔,然后整夜整夜地趴在桌上,很仔细、很谨慎地照着画谱进行临摹,生怕浪费纸张。

齐白石一生勤劳、奋进、艰苦攀登,他自学绘画直到成为名家的70年中,几乎每天都坚持握笔画画、篆刻,即使因故间隔了一天,次日他必定要补上。在85岁那年,有一天他连续画了四张条幅,已经到吃饭的时候了,他又挥笔作了一幅画,还在画上题字:“昨日大风,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至此补之,不教日闲过也。”

齐白石一生只有三次间断过画画。第一次是62岁时他害了场大病,七天七夜起不了床;第二次是64岁时,由于母亲去世,他悲恸万分,几天没有画画;第三次,也是因为自己生病,不能起床作画。三次间断的时间加起来只不过一个多月。据不完全统计,齐白石一生作画有四万多幅,写诗千首,治印3000多方。1953年,齐白石已是快90岁高龄了,就这一年,他还画了600多幅画,差不多平均每天作画两幅。

他每天不仅作画,还做户外劳动。为了作画的方便,他亲手种植花木,饲养虫鸟。每天早早起来浇花、喂鸟,风雨无阻,昼夜不停。有时候,他出外写生很晚归来,也不顾疲劳去照看那些花木、鸟虫。

◎故事感悟

齐白石毕生勤奋,从来“不叫一日闲过”,作为有成就的“人民艺术家”,他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勤奋密不可分!

◎史海撷英

齐白石的爱国情操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做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做翡翠,喻意深藏,引人深思。

◎文苑拾萃

齐白石墓

齐白石墓位于现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南魏公村小区1号楼前,西侧为其继室胡宝珠之墓,两墓并立。1982年重修,碑文“湘潭齐白石墓”,为其弟子李苦禅重书。现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鸟画简介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勤·尚勤戒惰》为该套丛书中的一册。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

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