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义:取义成仁
20080100000022

第22章 深明大义(6)

安庆失陷后,陈玉成退守庐州,“请命自守”,并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远征豫陕,“广招兵马,早复皖省”。陈玉成打算分兵扫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但这时他的处境十分困难,外有敌军多隆阿部进逼,内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职处分。1862年5月,多隆阿围攻庐州,陈玉成决定弃城北走,同远征的西北军会合。正在此时,盘踞在寿州已暗投清军的苗沛霖诱劝陈玉成前往寿州,结果中计遭擒,被送往清帅胜保营中。

陈玉成在敌人面前表现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就义于河南延津,时年25岁。

◎故事感悟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敌人面前毫无畏惧,年仅25岁的英王浩气冲天义勇杀敌的形象永远都不会被人们遗忘!

◎史海撷英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改革制度,同时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还涉及经济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却没有真正实行过。从客观上讲,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上讲,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文苑拾萃

洪秀全早期诗三首

其一

天下太平真日出,那般爝火敢争光!

高悬碧落烟云卷,远照尘寰鬼蜮藏。

东南西北群献曝,蛮夷戎狄尽倾阳。

重轮赫赫遮星月,独擅真明耀万方。

其二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投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南西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其三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

李红光东北抗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李红光(1910—1935),是党领导的磐石抗日武装的创始人之一,原名宏海,朝鲜族,1910年出生在朝鲜京畿道龙岩郡一个农民家庭,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善于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每次战斗中李红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关心同志,爱护战士,深为士兵、群众所爱戴。李红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字将军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南满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他英勇善战,是东北抗日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

“九一八”事变后,李红光积极参加和领导当地群众的反日斗争,并在党领导下组织了人民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任队长。1932年5月,李红光与孟洁民等在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林指导下,发动了著名的“五七”蛤蟆河子大暴动,参加群众达1000余人,抓捕日本走狗50多人,没收粮食1000多担,拆毁铁路数里,破坏铁路桥梁工程,烧毁了枕木,锯倒了电线杆。接着李红光等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日本走狗和反动地主,把没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全县掀起了抗日热潮。同年夏初,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成立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简称“磐石工农义勇军”,李红光任纵队参谋长。11月,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磐石,将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下辖三个大队一个教导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敌人四次向游击根据地“讨伐”,都被游击队打退,南满的抗日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1933年7月,杨靖宇、李红光召开当地各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成立抗日军事联合参谋处,李红光当选为参谋长。联合参谋处决定各抗日部队共同攻打磐东重镇呼兰集场子(即呼兰镇)。这里有汉奸、反动地主高希甲的地主武装盘踞,并有日伪军驻守。联合参谋处调集兵员1600余名,由杨靖宇任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从8月13日开始进攻,连续三昼夜未克,日军200多人赶来增援。有的抗日队伍阻击不力,自行撤走,最后只有南满游击队坚持战斗。守敌乘机发起两次反扑,均被打退。高希甲见援军已到,得意忘形地从敌营走出来,呼喊:“看见没有,高老爷出来了,看高老爷的手提式……”话音未落,即被游击队一枪击毙,顿时敌阵大乱。

1933年9月,东北革命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对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是极大的威胁。独立师在杨靖宇、李红光指挥下,又接连攻克大荒沟、凉水河子等城镇据点。东边道“剿匪”司令、伪军少将邵本良调动本部“围剿”独立师的行动被粉碎。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东北人民军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李红光任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1月25日,李红光率一师配合军部袭击通化三岔河邵本良部和驻三源浦日军守备队,毙敌30余人。12月3日,又袭击邵本良老巢,毙敌20人。李红光还利用有利时机,率部进入朝鲜境内,打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抗日斗争精神。

1935年5月,率领部队在桓仁、新宾县境与日寇讨伐队遭遇,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故事感悟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抗日英雄为了祖国的完整独立在斗争中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无怨无悔,勇往直前;他们的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史海撷英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