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正:持正不阿
20080200000014

第14章 是非分明 正直不阿(3)

咆哮发怒的乾隆发出谕旨后不久,事态有了急转而下的变化,原来他接到了窦光鼐在平阳调查后写的奏折。乾隆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毕竟是一代英明之主,从有关天下吏治兴衰的角度,极为重视严惩贪官污吏。因此乾隆并未文过饰非,看到窦光鼐证据确凿的奏折后,认为黄梅确有勒派侵渔之事。窦光鼐呈阅的田单、印票、借票及收帖一半“钤有官印及伊私用图记,断非捏饰”,“确凿可据,岂可以人废言?”并且在谕旨中称:“若朕唯阿桂、曹文植、伊龄阿之言是听,而置此疑案,不明白辩理,不但不足以服窦光鼐之心,且浙省现值乡试,生监云集,众口籍籍,将何以服天下舆论?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不彻底根究,以服众惩贪!”并认为伊龄阿等“不免为属员所欺矣”,表示“朕不回护,唯有大公至正而已”。随即乾隆下旨让已经回京的阿桂再赴浙江秉公办案,并加派江苏巡抚闵鄂元协办。阿桂、闵鄂元回奏乾隆帝,窦光鼐所言确有其事,结果阿桂、曹文植、姜晟、伊龄阿皆交付刑部议罪。窦光鼐则连升三级,署光禄寺卿,六年后升任左都御史。

曾经轰动京师及浙省的牵涉千万的贪赃案的查办并没能保障窦光鼐今后仕途的平坦,“人本迂拙,不识事体”的概念在乾隆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了。乾隆六十年(1795),窦光鼐被赏赐四品衔,回家赋闲养老去了。

◎故事感悟

窦光鼐宦海浮沉一世,迂拙酸腐的结论也跟了他一生,可以说在封建史书中窦光鼐“迂拙”是盖棺论定了。但站在今天的角度,他的“迂拙”、“不识时务”难道不可爱吗?“公正”二字就寓于窦光鼐的“迂拙”之中。这可以说是窦光鼐执法办案的特色,也是他为人立世的本色!

◎史海撷英

窦光鼐的文学成就

窦光鼐学问精湛,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文词清古,素有“才子”之称,深受乾隆皇帝雅重。每逢盛大典礼,便令其作词赋铭颂;御制诗文,都令他校阅。与纪文达(纪昀)、朱正文(朱圭)、翁方纲等名流在朝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影响颇深。其著作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文苑拾萃

别蛮诗

(清)窦光鼐

馆阁居官久寄就,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萧寺寻僧叙,闲戏花轩向晓行。

情切辞亲摧寸草,抛撇朋辈譬飘萍。

生逢盛世识书士,蛮貊氓民慕美名。

敬肃官微敢犯权贵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敬肃(生卒年不详),字弘俭。河东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人。“少以贞介知名”,历仕隋文帝、炀帝两朝,虽然宦位不达,屈于下僚,但历任“俱有异绩”,以政绩卓著饮誉天下。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天下朝集使云聚东都洛阳,年逾七旬的敬肃也以颍川(今河南许昌市)郡丞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盛会。好大喜功的炀帝在得意之余,指令极善品评人物、才华横溢的司隶大夫薛道衡写一篇状文,概括参加朝贺的所有官员各具特色,道衡为敬肃立的状文是“心如铁石,老而弥笃”。笔墨虽少,却一下子就抓住了敬肃的神髓,一位不阿权贵、矢志不回的刚正之士的形象极为生动传神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可惜的是,有关他的材料过于简略,使我们不能了解他何以“老而弥笃”。但是,他在颍川郡丞任上的事仍然可令人一窥他的风范。

当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正受到炀帝的重用,权宠倾天下,所有趋炎附势的佞幸小人都竭力投机钻营于他的门下,而恰恰在颍川就有他的封邑。为此,宇文述经常派人给敬肃捎去私人信件,嘱托敬肃为自己办一些私事。照理来说,这可是一辈子屈居下僚的敬肃向上钻营的良机,但他却根本不屑于与如此恃势横行的权贵为伍,每次接到宇文述的私函不开封,就令使者带走。宇文述的宾客一旦有放纵、不法行为,他都“以法绳之,无所宽贷”,为此,宇文述衔恨在心,时刻想报复。大业八年(612),敬肃又以朝集使身份在涿郡朝见,炀帝怜其年老,又有治绩,想提拔他,却被宇文述阻拦。大业末年,屡遭宇文述诋毁的敬肃被迫以颍川郡丞的身份告老退休。离官之日,家无余财。约年余卒于家,时年80岁。

◎故事感悟

敬肃身为颍川郡丞,至多不过从七品下吏,却敢于触犯权贵,排除干扰执行法律,所作所为虽说不上什么石破天惊的壮举,但正是这样许多的不畏权势、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执法者,支撑起了法律尊严的脊梁。

◎史海撷英

占领吐谷浑

大业四年,隋炀帝再次运用“以胡制胡”之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向东逃走,逃入西平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遣安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宇文述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地抵达临羌城,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胆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三千余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20人,虏男女4000人回师。

大业五年,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炀帝命令刘权继续率军进占吐谷浑的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并在赤水大破吐谷浑军,击溃吐谷浑军主力,伏允率众保覆袁川。炀帝分命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四面围之。吐谷浑可汗伏允仅仅率数十骑潜藏于泥岭之中而逃走,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来归降,其中六畜有30余万。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4000里,南北2000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

此时,大隋在炀帝的统治下达到极盛。《资治通鉴》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地征服、占领了吐谷浑,打开了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隋书》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文苑拾萃

不避强御

解释: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同“不畏强御”。

出处:《后汉书·王符传》:“夫谨敕之人,身不蹈非,又有为史正直,不避强御,而奸猾之党横加诬言者,皆知敕之不久故也。”

示例:操持贵幸,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直言敢谏鲁宗道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孟郊

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人。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歙州军事判官司、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为右正言谏章,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后升任户部员外郎,直龙图阁。在任期间,他对官吏的考察整理出标准,把考察的情况一条一条公布于殿庑之下。时章献太后临朝参政,当时有人上疏请立刘氏七庙,众大臣认为不妥而不敢言。鲁宗道直言劝阻,使章献太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因鲁宗道直言敢谏,被称为“鱼头参政”,卒后谥“肃简”。

鲁宗道是宋仁宗的副宰相,是位忠于职守、直言敢谏的人。因他骨头硬,刚正不阿,又姓“鱼”字打头的“鲁”,因而被人们称为“鱼头参政”。

鲁宗道自幼父母双亡,由外祖父抚养长大。他的舅舅们都是武将,看不起他。他心里憋着一口气,发愤读书,不久便成了一名博学多能的人。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鲁宗道担任朝廷谏官,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使宋真宗颇感厌烦。鲁宗道便对宋真宗说:“陛下用臣当谏官,仅仅是为了收到纳谏的美名吗?我以身居谏官之位而不干实事为耻辱,请陛下罢了我的官吧!”宋真宗一听大为感动,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让大臣们向他学习。不久,宋真宗把鲁宗道晋升为户部员外郎。第二年,又晋升他为左谕德。

有一天,鲁宗道到离家不远的小酒馆喝酒。突然,宋真宗急召他入宫相见。使者在门口等了好久,他才从酒馆里出来。使者问他:“如果皇上责怪你姗姗来迟,怎么回答啊?”鲁宗道说:“实话实说。”使者关心地说:“这样说,皇上一定会降罪于你的。”鲁宗道说:“饮酒是人之常情,如果欺骗皇上,那罪可就大了。”宋真宗听说这事后,认为鲁宗道诚实可靠,可以做大事。

后来,宋真宗曾向刘皇后说起此事。因此,当刘皇后临朝听政时,鲁宗道便得到了重用。

宋真宗死后,他12岁的儿子宋仁宗即位,刘皇后成为太后,即章献太后,开始临朝听政。

刘太后想当武则天,一天问鲁宗道:“唐朝的武则天如何?”鲁宗道回答说:“她是唐朝的罪人,几乎葬送了大唐江山。”刘太后听了,默然无语。

因为章献太后临朝听政,有人想讨好她,便上疏请为刘氏立七庙。按礼制规定,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建立供奉七代祖宗的太庙。大臣们认为刘太后这样做是不妥的,但又不敢进言。只有鲁宗道直言劝阻,认为万万不可这样做,他说:“若立刘氏七庙,将置皇上于何地?”章献太后听了,只得放弃这一计划。七庙是皇权的象征,刘太后对此有觊觎之心,表明她想做女皇。但在鲁宗道的大力反对下,她只得收敛野心。后来,当程琳献《武后临朝图》时,她把图掷在地上,并说:“我不能做有负祖宗的事。”这说明她的态度已经转变了。

有一天,宋仁宗与刘太后一同到慈孝寺去,主管官员想让刘太后坐的大安辇在宋仁宗的车驾前面走。鲁宗道直谏道:“妇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妇人之道啊!”太后听了,便命令大安辇走在车驾的后面。

当时,汴京城里有个大地主,名叫陈子城。他平白无故打死一个雇工后,畏罪潜逃,在外面避风头。宋仁宗大为震怒,下令悬赏捉拿逃犯。但是没过几天,情况大变,宫中传出消息,要停止对陈子城的追捕。原来,陈子城通过权臣,用巨额贿赂买通了内宫这条路子。此事传到鲁宗道的耳朵里,他立即朝见皇太后,直言进谏道:“太后,陈子城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大富豪,朝廷不该庇护他。否则,将大大损害朝廷的威望。”刘太后听了这番话后,很不高兴,板着脸反问道:“你怎么知道他是大富豪呢?”鲁宗道毫不畏惧,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如果陈子城不是大富豪,怎么会有那么多钱托人说情,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道行,打通内宫这道关节呢?”皇太后这才意识到陈子城杀人案事关重大,如不追究会有损朝廷的威望。于是,她不得不下令从速办案,从重处理。

刘太后在鲁宗道直谏时总是很生气,但事后冷静下来时,觉得鲁宗道能拾遗补过,对朝廷一片忠心。因此,鲁宗道受到刘太后的重用。

当时,枢密使曹利用自恃权高,骄横跋扈,鲁宗道数次当着皇帝的面驳斥他。为此,掌权的贵戚都很怕他。

鲁宗道在朝任职七年,从来不追逐名利。后来,他积劳成疾,病情加剧,宋仁宗亲自过问,特地赏赐白银3000两。

不久,鲁宗道去世,刘太后亲自去祭奠他,对这位刚正不阿的老臣之死深感惋惜。

◎故事感悟

鲁宗道为官刚直不阿,在任期间不图富贵、不图美名,一心维护事情的道义公理,被人称为“鱼头参政”,这个称号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贤臣,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佳话。

◎史海撷英

高梁河之战

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宋军于二十二日回师河北,二十九日大军云集镇州(今河北正定)。六月十三日,宋太宗率军数十万兼程北上。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迎战于沙河(今河北易水),被宋军击败。二十三日,宋军兵临幽州城下。幽州城坚垒固,方圆30余里,由辽南京留守韩德让等率8万兵士驻守。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军屯于得胜口(今北京昌平西北),得知奚底军败,为避宋军锋锐,遂以奚底之青色军旗置于得胜口诱敌。宋军轻敌冒进,斜轸设伏兵袭其后,宋军受挫。二十五日,宋军以少数兵力与斜轸军相持于清沙河(今北京清河地区),集中主力四面围攻幽州城。在宋军强大攻势下,城中人心浮动,辽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率部出降,城中更加不稳。时屯兵燕山后的辽将耶律学古率兵赶来救援,城中稍安。宋军攻城不下,太宗于二十六日领兵转至城北攻打斜轸军,激战竟日,斜轸军败退。三十日,宋军再次攻城,300余人一度登上城头,被学古军击退。宋军顿兵坚城之下,将士倦怠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