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正:持正不阿
20080200000002

第2章 导言

范濂在《云间据目抄》中说:“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持正不阿是为官者面对强权时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持正不阿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以此为基础,才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种注重人格独立、立身以道、持正不阿的精神,数千年来代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是无数志士仁人所信守、崇奉的格言。他们或为民请命,正气凛然;或舍身求法,不畏强暴;或临难不苟,视死如归,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和佳话,展示了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勇于斗争的传统美德。

本书中的小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这种持正不阿的道德精神。这些故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面对着某些弑君篡位的奸臣贼子的威逼利诱,宁愿选择“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或汤镬鼎烹,也不愿降志以从,苟且偷生。“窦光鼐舍命查贪案”、“持节不变的洪皓”、“不惧权贵抨击弊政的吕夷简”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二是面对恶势力不惧胁迫,慷慨赴难,身可杀而志不可移的钟炌、宁死枪下不为敌伪唱义务戏的程砚秋,直言敢谏的虎臣姚天福,他们持正不阿的气节可歌可泣。尽管这些持正不阿的事例都带有一定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整体看在一定意义上都表现着中华民族尚志崇道、持正不阿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并加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