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敏:机敏善识
20080400000008

第8章 “旁敲侧击”收获大(1)

孙息借杂技相劝晋灵公

◎机敏意味着以最佳手段寻求最佳结果。——名言

晋灵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夷皋,晋襄公之子,公元前620年即位。其时年龄尚幼,即好声色,后来渐长,宠任屠岸贾。晋灵公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民怨极重。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某年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说,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敢再说话了。

只有一个叫孙息的大臣很得灵公喜欢。他就告诉灵公,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孙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孙息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孙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因为孙息倘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杀头大罪。

这时,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孙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灵公也被勾起了好奇:“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孙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3年难成,3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故事感悟

孙息为了劝诫晋灵公,巧妙地让晋灵公看了场不成功的杂技表演,晋灵公也因此取消了建造九层高台的念头。孙息并没有直接阻挠,而是间接令其明悟其中的道理,机智之处不言而喻。时至今日,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仍有诸多问题不便说明,不妨来一个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史海撷英

晋灵公好玩狗

晋灵公生活奢华,但有一个喜好使人好笑——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给它穿上绣花衣。颇受晋灵公宠爱的人屠岸贾因为看晋灵公喜欢狗,就用夸赞狗来博取灵公的欢心,灵公更加崇尚狗了。

一天夜晚,狐狸进了绛宫,惊动了襄夫人,襄夫人非常生气,灵公让狗去同狐狸搏斗,狗没获胜。

屠岸贾命令虞人(看山林的)把捕获的另外一只狐狸拿来献给灵公说:“狗确实捕获到了狐狸。”晋灵公高兴极了,把给大夫们吃的肉食拿来喂狗,并下令对国人说:“如有谁触犯了我的狗,就砍掉他的脚。”于是国人都害怕狗。狗进入市集夺取羊、猪而吃,吃饱了就把食物拖着回来,送到屠岸贾的家里,屠岸贾由此获大利。大夫中有要说某件事的,不顺着屠岸贾说,那么狗就群起咬他。赵宣子将要进谏,狗阻止并把他拒之门外,不能进入。

◎文苑拾萃

《赵氏孤儿》

戏剧名。最早为元代纪君祥所作杂剧,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此后又有各种改编过的同名戏剧。戏剧情节叙了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法国文豪伏尔泰曾将此剧改编为《中国孤儿》。

曹冲巧称象

◎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不尽的宝藏。——谚语

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曹操之子。东汉末年,据守东吴的孙权送给丞相曹操一头大象。曹操见了大象很高兴,只见这头大象卷动着长鼻子,四只腿像四根粗壮的大柱子,浑身透露出一种稳重、刚实、摇撼不动的大山似的壮美之气。

曹操上下左右端详了一会儿,忽然想起:“这大象可不知有多重啊?”想着,便向百官问道:“谁家有大秤,把这头象称称?”

群臣听了一个个噤若寒蝉,呆若木鸡。

曹操正要发火,猛地一拍自己的额头,笑道:“罢,罢,罢!世界上哪来称大象的秤呢?”笑了一会儿,又问:“大家谁有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百官们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妙计。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突然,一个小孩儿从人群背后钻出来,说:“父亲,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的吃水面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曹操听完,拈着胡须,微笑着点点头。百官也纷纷喝彩,直夸曹冲神童!

曹操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很快便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故事感悟

曹冲的过人之处,在于敏锐地抓住了事物间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即利用浮力相等的原理达到称大象的目的。由之我们也总结出一个道理,做事情可以灵活地找出其替代物,从个性之中找出其共性之处。而曹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值得学习。

◎史海撷英

骑都尉

骑都尉是一种官名。汉武帝始置。两汉均置,属光禄勋。晋以后历代沿置,唐为勋官十二转之第五转,相当于从五品。宋、金沿置。清为世爵名。乾隆元年(1736)改拜他喇布勒哈番汉名骑都尉,在轻车都尉下,云骑尉上。

◎文苑拾萃

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台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毁,地面上只留下台基一角。

望梅止渴

◎聪明智慧,然而缺少果断,这就只能是婆婆妈妈;有勇气但不聪明机灵,毫无疑问,这只是兽性大发。——《五卷书》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代表作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有一次,曹操带兵去打仗,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这时正是夏天,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一连走了很多天也没有到达目的地,士兵们都已经十分疲乏了。夏天,人们最需要的就是水,可是一路上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渐渐地,将士们的水囊都空了,整个队伍一点水也没有了。头顶烈日,将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裂得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中暑倒下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士兵们看到这样的情景,都没有什么力气走下去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冈,在山冈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这一看让他非常失望,茫茫大地,一望无际,到处是干得龟裂的土地,没有一点有水的迹象。

曹操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冈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他还装着兴致勃勃的样子打马前进。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队伍振奋了起来,行军的速度很快,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故事感悟

谎言在某些时候也可以将人们的潜在能量激发起来,曹操就是机敏地运用了这一点,最终带领士兵们冲出干渴的困境。推而广之,人的一生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困顿,倘若我们能够得到如此机智的谎言,结果或者会有很大改观。智慧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史海撷英

大将军

大将军这一官职始置于战国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而在东汉时却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文苑拾萃

薤露行

曹 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白头萧散

纪晓岚

白头萧散老尚书,还踏香尘从玉舆。

自笑行装先载笔,词林习气未全除。

贾嘉隐巧对朝廷两重臣

◎机智总是力量的劲敌。——格言

唐朝时代的贾嘉隐,是一个既聪明而又顽皮的孩子,7岁时就已经远近闻名了。

一天,皇帝传下令来要召见贾嘉隐。当他走到朝堂的时候,正碰上太尉长孙无忌和司空李勣站在朝堂上说话,他们二人都背靠着一根柱子。二人见了贾嘉隐,就对他说:“听说你很聪明,现在我们想考考你。”

“考什么?请出题吧!”贾嘉隐不在乎地说。

李勣想了一下说:“你知道我背靠的这根柱子是什么树做的么?”

贾嘉隐见过的活树本来就不多,何况这是一根柱子,无枝无叶又无皮,他哪分辨得出来?但他并不肯认输,眼珠转动了几下,就回答说:“这是一根松木柱子。”

“你这是乱猜。这分明是一棵槐树做的柱子,怎么说是松木的呢?这回你可是猜错了呀?”李勣的话音里带着讥笑。

“就是松木的。”贾嘉隐以十分肯定的口气说。

李勣也被他搞蒙了,问:“何以见得是松木的呢?”

贾嘉隐振振有词地说:“李公背靠木柱,公木相配,不是一个松字吗?”

李勣大笑起来说:“回答得好,回答得好!”

长孙无忌在一旁听了,冷冷地说:“好什么?他这是强词夺理,诡辩!”

说完,转向贾嘉隐问道:“我问你,我背靠的这一根又是什么树呢?”

贾嘉隐又转动了几下眼珠,然后说:“槐树。”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松树,你怎么说是槐树呢?我看你怎样狡辩?”

“何必狡辩。以鬼配木,不是一个槐字吗?”贾嘉隐慢悠悠地说。

长孙无忌听后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声说:“你把我比做鬼,可恶!可恶!”

李勣惊讶地指着贾嘉隐说:“这个娃娃长得一副鬼脸(面目丑陋),为什么这样聪明呀?”

贾嘉隐以牙还牙,应声说:“你生得一副胡面(李勣的面孔像胡人)。胡面尚能当宰相,鬼脸又怎能影响人的聪明呢?”

李勣佩服地说:“人人都说你聪明,果然名不虚传。”

长孙无忌报复嘉隐道:“你长得一副鬼脸,你的聪明也是鬼聪明。”

贾嘉隐还不示弱,又回答说:“鬼聪明总比鬼木头好。”

他这里说的木头是指木头木脑。刚才贾嘉隐把长孙无忌背靠着的木头说成是槐树,所以这里又称他为鬼木头。

李勣取笑说:“你们一个是老鬼,一个是小鬼,今天我真是活见鬼啦,哈哈哈!”

◎故事感悟

贾嘉隐机智地与两位大臣针锋相对,驳得对方无言以对。实际上,贾嘉隐的语言的确是一种狡辩,但狡辩并不等于胡说,而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善于捕捉对方语言中的漏洞。7岁的贾嘉隐能在短时间内以如此幽默的语言驳倒对方,实在不简单!

◎史海撷英

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有诗三首。

◎文苑拾萃

凌烟阁

凌烟阁原本是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其中24位功臣分别是赵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禹、褒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公屈突通、勋公殷开山、谯公柴绍、邳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郯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