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俭:俭以成德
20080600000008

第8章 厉行节俭(2)

于是他就派手下人想尽方法,把各种美味佳肴都巧妙地包进粽子里,让皇帝剖开粽子,便能吃到各色精致的菜。当粽子做好之后,果是天下一绝,其色彩艳丽,犹若桃花;形状美观,犹若菱角;而香味扑鼻,让人馋涎欲滴,有猪腿一般大,上面还有“端阳喜欢”几个字。当粽子献上给齐明帝后,齐明帝也赞道:“好粽子!好粽子!”他一看,又只这一道菜,也没违反规定,而剖开却有多种美味,齐明帝想责怪吧,又觉得没有什么根据;不责怪吧,它确实违反了自己的规定。他沉思片刻后说:“制粽之人,用心良苦,如此佳作,世所罕见,我不能不给予赞扬。这一大粽子,实际是我两天的食粮,现在要你们把它一分为四,我每餐只能食用一块。”他旁边侍候的太监说:“皇帝不必太俭,一年只一次端午,百姓小民都要喜庆一番,你多吃一点,也是常理。”齐明帝说:“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下。我提倡节俭,不从我做起,天下人是不会认真去做的。”

◎故事感悟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帝王的饮食,大概五道菜就算做节俭了;而平常的百姓之家,如果是五道菜,就是太奢侈了。而作为帝王的萧鸾能够以身作则,提倡节俭,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史海撷英

萧鸾暴政

即位前后,萧鸾为了篡夺和保持帝位,大杀宗室。直到病死之前,他还唯恐宗室和他争位,将高帝和武帝的子孙悉数召入皇宫,连襁褓中的婴儿也令乳母抱来,然后命太医煮了两大锅辣椒,命护水监办好数十具棺材,准备在深夜毒杀他们。后经大臣极力劝谏,才作罢。

◎文苑拾萃

齐·明帝裹蒸

(唐)孙元晏

至尊尊贵异人间,御膳天厨岂等闲。

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一颗麦粒,千分辛苦

◎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餐。——格言

李勣(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赐李姓,为避太宗讳,去“世”字,单名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南)人。唐初大将,任唐右武侯大将军、司空等职,曾被封为东海郡公、曹国公、英国公。

李勣官高位显,禄厚薪丰,却十分节俭,尤其以悯农爱粮著称。

一天,家乡一个年轻人到京都拜见他。吃饭时,桌上只有几盘素菜和几个麦饼子。李勣谈笑风生,大口大口地吃着。年轻人吃了几口菜,觉得味道清淡,就懒得伸筷了,咬了几口饼子,觉得饼子很硬,就把饼皮撕下来,偷偷扔在地下。

年轻人的举动被李勣看见了,他心里很不高兴,便对年轻人说:“年轻人,我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年轻人道:“您老识多见广,何言请教?您有什么话只管说吧!”

李勣说:“我自幼家富,不知这饼子是怎么来的。你生在农村,一定熟悉,能讲给我听听吗?”年轻人回答:“这很简单,经过犁、耙、种、锄、收、打,便可得到麦粒;再将麦粒磨粉,就可得到面;再将面用水和,上锅烙,便可得到饼子。”

李勣捋着胡子笑着说:“哈哈,你说得不错。可是,这犁、耙、种、锄、收、打,还有磨、和、烙,就像你嘴说那么简单吗?锄,得头顶烈日,脚踏灼土,大汗淋漓,嗓子冒烟!还得浇水吧,那可要吱呀呀、吱呀呀,不停地摇辘轳,从早摇到太阳下,摇得腰酸背痛手又麻。年轻人,你没干过这些活吧?”

年轻人回答:“我父亲从不让我干这些。”

李勣说:“怪不得你这样不珍惜粮食呢!”

年轻人听了,面红耳赤。李勣令仆人拾起扔在地上的饼皮,用水洗净拿来,一块块放在嘴里。他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吃完,他抹了一下嘴说:“谁知一颗麦粒,千分苦啊!”从此,年轻人改了旧习,李勣悯农爱粮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故事感悟

李勣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无论担任任何职务,都不忘农民种田收获的辛劳,始终保持着农民节俭、仆实的作风,并以适当的举动教育后辈崇尚节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省的!

◎史海撷英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是使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年),前六年号永徽。在即位之初,高宗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30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文苑拾萃

李勣煮粥侍姊

唐英公李勣,身为仆射(宰相),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和头发。姐姐劝他说:“你的妾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勣回答说:“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我是想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长孙皇后临终托俭葬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红楼梦》

长孙皇后(601—636年),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高祖稚,大丞相、冯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将军。父晟,字季,涉书史,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为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乐安王高励之女。

长孙皇后于仁寿元年出生于长安,大业九年(13岁)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二子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谥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

唐朝有位贤明的皇后,她就是唐太宗的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她一生尊崇节俭。

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一天,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见东宫用器太少,要求皇后添置一些。皇后不许,并说:“我替太子忧虑的是德不立而名不扬,并非器物太少。如今国家新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刚刚安定下来。太子作为储君,应多多体恤民情,注意节俭,方为人君之德。”

她不仅对太子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躬行节俭,凡是衣物车马,只要够用就好,从不讲究。六宫上下,都以皇后为榜样,不敢靡费。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临终之际,正是大臣房玄龄因一点小过错被太宗遣归家门之时。长孙皇后从大唐朝的利益出发,再三向唐太宗求情说:“玄龄跟随陛下时间最长,处事小心谨慎,参与国家机密,从来不泄漏一句。为官以国为忧,孜孜求治。平日生活节俭,从不奢侈浪费,一日三餐不食山珍海味。这是多可贵的品质啊!只要没有犯什么大错,请您不要罢免他。”长孙皇后又说:“我的本家有幸与皇上您结成姻亲,但他们并不是靠才德获得高位。生活上不注重节俭,追求华贵,贪图享受。这很容易闹出乱子,请皇上不要让他们掌握大权,只以外戚的身份入宫请见,我就放心了。”

最后,长孙皇后又用低微的声音说:“自古圣贤都崇尚节俭,只有无道之君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我死之后,不可破费厚葬,只愿依山为坟。不用制造棺椁,所需器服用品,都用木瓦。如能以俭约送终,就是皇上对我的最好怀念了。”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太宗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默默地应允了她。这位历史上少有的贤德之后,只活了36岁。

◎故事感悟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深明大义,不愧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这种崇尚节俭的作风也值得我们去提倡和学习。

◎史海撷英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文苑拾萃

《女则》

长孙皇后生前编有《女则》一书,将古代名女子的事迹整理汇编,目的只是平日翻阅以随时提醒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没有见过这部书,直到她去世后,宫女拿出来呈献给李世民,他才得知有这样一本书,而且皇后严格地按照书上的榜样和规则协助着他治理国家。可惜的是,《女则》一书没能流传下来。

文德皇后挽歌

(唐)李百药

裴回两仪殿,怅望九成台。

玉辇终辞宴,瑶筐遂不开。

野旷阴风积,川长思鸟来。

寒山寂已暮,虞殡有余哀。

赵匡胤倡导节俭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

赵匡胤(927—976年),涿州(今属河北)人,北宋的创建者。五代时,为后周将领,以战功升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后周显德七年(960年),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都城开封(今河南)。他以三年时间平息内部反对势力,随后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征战十余年,平定荆南、后蜀、南汉等各地割据政权。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军事、政治、财政、科举等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位17年,庙号太祖,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在位期间,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是一代开国明君,他还是一个倡导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

在过七夕节的时候,开封城里非常热闹,大家都喜气洋洋。赵匡胤只是送给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几吊钱作为节日礼物,别的什么也没有。

其实,宋太祖有的是钱,当时开封的32个国库里装满了财物,但赵匡胤一点也不挥霍,生活一直很朴素。他睡的宫殿里只挂着青布和苇帘,用的丝织品都没有绣图案。

有一次,赵匡胤把一件用麻做的衣服展示给身边的人看,说:“这是我以前穿过的衣服。”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史称宋太宗)说赵匡胤过于俭朴。赵匡胤严肃地说:“你忘记了以前的艰苦生活了吗?”赵匡胤的皇宫里起初有320个太监和宫女,后来遣走了50人。

赵匡胤倡导节俭从自身做起。

他的御轿已经修理过好几次了,且无装饰。

皇后问他:“陛下既做天子,怎么不坐一个好的轿子,并用金银装饰一下呢?”

赵匡胤严肃地说:“我以四海之富而富我,别说轿子,我管的金银就是装饰宫殿也用不完。但是,天下的子民若都用金银装饰,则不能装饰一个纽扣。国家之财是天下百姓之财,我不能随便用。天子要以有余奉天下,以后,你不要再说这种话了。”此后,赵匡胤还是照样乘坐那顶修补过无数次的轿子。

赵匡胤还要求子女生活节俭。开宝五年(972年),赵匡胤的三女儿永宁公主17岁,青春妙龄的她喜欢穿漂亮的衣服。赵匡胤就对她说:“你生长在富贵之家,现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经够优越了,你应当珍惜这种幸福生活,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怎么能带头铺张浪费呢?”永宁公主听了惭愧万分,忙跪拜称谢,保证从此再不奢侈了。果然,此后永宁公主的衣着打扮就朴素起来。赵匡胤看在眼里,心里很欣慰。

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打了很多胜仗,却从未搞过一次大庆。从建隆元年到乾德和开宝年间,三次更改年号,从未搞过一次庆典。虽然当时的大宋朝国泰民安,社会和谐,赵匡胤却从未自诩过天下太平,他始终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赵匡胤以节俭为本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整个社会形成了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当时的州县官去上任,大多穿着草鞋拄杖而行,骑驴已经算是奢侈的事情了。

《宋朝事实类苑》中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北宋平定了后蜀之后,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到了开封,进献给赵匡胤一个精美绝伦的尿壶,上面装饰着七彩珠宝,名贵无比。

赵匡胤看到这个精美的尿壶后,把它摔到地上,让侍卫把它砸碎,并声色俱厉地对孟昶说:“一个尿壶竟然如此奢华,那你用什么东西来贮藏食物?你如此骄奢淫逸,怎能不亡国?”

赵匡胤对两旁的大臣说:“人人都应记取这个教训,千万不要有奢靡的行为。”满朝文武深受教育。

当时江南的吴越王来开封朝拜赵匡胤,献上一条罕见的超级犀角腰带。赵匡胤婉言拒绝了,并说:“朕已有三条宝带了,这条还是你留着用吧。”吴越王提出想看看这三条宝带,赵匡胤说:“这三条宝带,一条是汴河,一条是惠民河,一条是五丈河。”

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奠定了大宋基业。北宋的前几个皇帝都很好地延续了赵匡胤俭朴的生活作风,尤其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后仍然崇尚节俭。只是北宋后期的那些皇帝无法保持赵匡胤崇尚节俭的生活作风,尤其是宋徽宗时期,奢侈达到了极致,为了换取妓女李师师一笑,宋徽宗大兴土木,一掷千金。如此奢靡荒淫,亡国是必然的了。

◎故事感悟

赵匡胤恪守信条,不事铺张,崇尚节俭,同时以自己的言行砥砺部下和后代,倡导“勤政节俭”的思想,为宋朝初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行为对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