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20080800000021

第21章 身在海外,心系祖国(3)

1905年,慈北淫雨成灾,十余万亩禾棉都遭水淹,数十万民众受灾。其时,正逢吴锦堂回乡扫墓,触目伤怀,决心出资兴修水利。整个工程规模宏大,包括重建西界漾塘,加固杜湖、白洋湖两湖大堤,增设两湖减水坝,疏浚四条通海大浦,增设十多处大小桥闸,完善排灌系统。吴锦堂曾亲临工地,冒风雨,蹈洪波,主持其事;又请来日本工程师指导技术,前后历时六七年,终于完成。

不仅如此,吴锦棠在国内的投资范围涉及采矿、冶炼、纺织、铁路建设、金融、农田水利和教育事业等各个方面,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更重要的是,吴锦堂为启迪民智、发展科学文化,又出资20余万银元在故乡东山头建成锦堂学校。学校于1908年落成,次年元月正式招生。他还从社会实业需要着眼,注重培训农业方面的人才,亲选学生去日本深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称吴锦堂、陈嘉庚、聂云台为我国“办学三贤”。

◎故事感悟

“抱济世热忱,推食解衣,不愧万家生佛;奋海外事业,含辛茹苦,允推当代人豪”,这是吴锦堂死后家乡人民献上的挽联。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吴锦堂的一生和他的卓越贡献。

◎史海撷英

关心革命事,正义志不移

吴锦堂非常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他在积极创业的同时,也热心支持革命活动。

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梁的维新思想就在日本神户华侨界引起反响。变法失败后的1902年,梁启超逃亡日本,在神户登岸,吴锦堂隆重接待他,并与梁启超合影留念。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吴锦堂更以鲜明的态度支持新生的共和政府,曾分别捐献上海、宁波军政府银2.65万元和1.64万元,并出任浙江省军政府财政水利顾问。

◎文苑拾萃

吴锦堂墓

吴锦堂先生墓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的白洋湖畔,由墓园和墓庄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墓前湖堤横贯东西,东接金仙寺,西邻湖口村,东南近杜湖,西北是漾塘。

墓园平地起墩,四周条石砌筑。进大门入墓园,墓道左右置抱鼓石,墓前外明堂石狮相护,内明堂石鼓对列,周围长条石兼作石凳。正中圆锥形墓穴,高4.81米,四周建花坛32个,植松柏栽花木,环境幽美。墓碑由清代末科状元张謇题写,横刻“吴锦堂先生墓”六个大字,墓表由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家章太炎书丹,两侧镌刻锦堂先生自撰对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寄托了他对祖国乡土深深的眷恋之情。

1986年秋,日本神户侨商领袖陈德仁拜谒锦堂先生墓,并在墓东侧建“泽乡亭”,立“泽乡碑”。

旅法华侨潘元禄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潘元禄(1913— ),又名林岩,浙江省瓯海县人。因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贫困,从小就失去了上学机会。从10岁开始,随父上山砍柴、牧牛。1937年去往巴黎。在欧洲风风雨雨,苦心经营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温州旅法华侨的富商之一。

潘元禄先生旅居法国五十余年。这个出生山区、家庭贫穷、目不识丁的农村孩子,如今已成为浙籍旅法华侨中的富户之一。他的可贵之处,就是永远不忘祖国,一片丹心,热爱桑梓,积极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做贡献。

1937年,潘元禄只身一人去巴黎谋生。到巴黎没几天,就因出国时“包客”办的护照有误,被法国警察关了几个月,直到1939年才艰难地向家中寄回自己人生的第一笔钱。

1940年5、6月间,德军占领法国,温州、青田籍旅欧华侨,谋生处境非常困难。潘元禄从法国北部城市夏龙又重返巴黎12区,先受雇于同乡潘可寿开设的皮革工场做帮工,后和同乡潘可寿在巴黎3区合股开设皮革工场,制作皮夹、皮带等小手工业品,获利颇丰。

1943年4月,潘元禄自筹资金独资开办一间小的皮革工场,自己购皮,自己制皮革产品,自己销售,艰难地度过了两年战时光阴。1945年5月,欧战结束。为医治战争创伤,欧洲各国急需发展民用工业,解决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潘元禄乘此良机,扩大工场生产规模,雇用少数职工,生产皮夹、皮包等产品,进一步打开了销售局面,获利可观,为以后在法国发展皮革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小没有上过学的潘元禄在欧洲风风雨雨,兢兢业业苦心经营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温州旅法华侨的富商之一。这与他的老伴——法国人玛丽女士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玛丽女士生于1908年6月,比元禄大五岁。1950年,潘元禄在巴黎3区开设的皮革工场,产品赊给玛丽女士贩卖。久而久之,她对潘元禄产生了爱慕之心,1959年开始与元禄共同生活。她认为,潘元禄经营作风踏实,为人诚恳,因此一心一意为他出谋献计,全力支持他的皮革事业。她了解到潘元禄想扩大皮革经营规模,但生产资金不足,便千方百计帮助他筹借资金。1961年5月,她把自己的私房划出500平方米出售,把所得资金7万法郎给潘元禄做资本。潘元禄十分感动,自己也向朋友筹集了3万法郎,共计10万法郎,买下一幢7层楼房,约占地500平方米。楼房第一层开设皮革工场;第二层开设皮革商店,自产自销。为了搞好供、产、销,潘元禄和玛丽的分工是:潘元禄分管生产和销售;玛丽为内当家,分管账册、工场和商店。共雇用职工10人,产销并举,生意兴隆,每天营业额达1万至2万法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法国巴黎,温州籍旅法华侨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并立即筹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活动。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还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中国台湾驻法国“大使馆”的官员仍与法国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他们为使自己在法国继续驻下去,便四处活动,企图分裂旅法华侨队伍,制造华侨中的“亲台派”。

面对此种情况,为联络广大侨胞,反对国民党在旅法华侨中搞分裂活动,潘元禄和徐存盈、叶福澄、李义、任岩松、张日林等人,发起组织“旅法华侨工商互助会”,选举产生执委19人,潘元禄是其中之一。他负责福利方面的工作,不厌其烦,任劳任怨,关心侨胞疾苦,热心为他们服务。因此,他被旅法华侨誉为“侨胞中的贴心人,旅法工商互助会的好执委”。

潘元禄在旅法华侨工商互助会的活动,引起了中国台湾驻法“大使馆”官员的密切注视。他们对潘元禄等爱国华侨进行反共宣传,挑拨拉拢。见潘元禄等不予理睬,甚至拒绝参加国民党官员召集的任何活动时,便进而施行威胁、迫害。潘元禄面对他们的无耻勾当毫不惧怕。

1964年中法建交,我国在法国巴黎开设了大使馆。大使馆三等秘书薛启华同志是温州人,常到温、青籍旅法华侨中做工作。这样,潘元禄逐渐熟悉了薛启华同志。这时,一些外国敌对势力对潘元禄仍进行监视活动,潘元禄便把此事向薛启华同志反映。薛对他说:“你在法国谋生,一不干坏事,二不打骂法国警察,三遵守法国的法律。注意并做到以上三点,你一点儿也不必害怕。”潘元禄听了薛的话后,感到有祖国做靠山,心里更有底了。

1964年7月,与家乡阔别27年的潘元禄从法国回到了家乡温州市清明桥华侨新村。他第一次跨进了这幢崭新的4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他感慨地说:“27年前的今天,我还住在西岸乡贫困的横垟村,如今搬进这座楼房,真叫人高兴呀!”元禄回忆旧社会自己在海外和父亲在家乡的苦难生涯,看到新社会全家无比的幸福生活,十分感谢共产党,他十分拥护新中国政府的各项政策。此后他虽身在欧洲法国,却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祖国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奉献。

1957年,潘元禄捐资帮助温州兴建华侨饭店(今墨池坊招待所)。1959年捐资支持温州兴办华侨中学。1983年他和瑞安旅法华侨任岩松等人捐资为温州市松台山公园兴建“松绿亭”。1986年捐资兴建了西岸乡横垟桥。1987年又捐资为瓯海县西岸中学兴建教室和添置教学设备。温州人民都称赞潘元禄有一颗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潘元禄的长子潘金照,于1966年下半年赴法国巴黎继承父业,先在潘元禄开设的皮革工场里当帮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自开一家皮革工场。中国改革开放后,潘金照是较早回国投资经营房地产业的海外华侨之一。他与温州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合资,在市区府前街兴建“皇家大厦”;还独资或合资创办了宾馆、轻工业等多项企业。1972年后,他被选为旅法华侨俱乐部第一至九届常委,第十届副主席,第十一、十二届主席,为促进华侨团结爱国以及华人社团的联合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多次组织代表团到温州参加“情系温州,重创大业”的活动,推动侨胞在家乡投资办企业,并应邀担任温州市政协委员。

2002年,潘元禄开始回国长期定居。他不断鼓励子女回乡投资,把祖国建设好。

◎故事感悟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潘元禄先生的一生经历,充分反映出中华儿女对祖国、对家乡割不断的情思。无论他们走多远,这种情思将伴随他们一生。

◎史海撷英

法国华侨华人会大事记

法国华侨华人会,前身是旅法华侨工商互助会,成立于1949年。1964年中法建交后改称旅法华侨俱乐部申请注册,于1972年获准;1998年1月1日更名法国华侨华人会。自1972年建会以来,每届任期两年,至1997年第十三届,原副主席杨明(温州籍)当选主席,1999年第十四届连任。2001年该会换届,林加者(瑞安籍)当选主席,第一副主席王银友(温州籍),这一届名誉主席有潘金照等16人。2003年该会换届,林加者连任主席,林精平为第一副主席。

1974年,第十六届华人华侨会在巴黎4区购置会址,1998年在巴黎近郊建文化中心,设有多项文化设施,且办有中文学校12个班,学生370名,还为侨胞开设电脑学习班,长期以来为团结旅法华侨、促进中法友谊作出贡献。1997年香港回归,杨明被推为法国侨界庆祝活动召集人,并在会上致辞。1999年7月主持召开法国侨界社团为筹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及澳门回归而举行的社团代表联席会议,并应邀代表旅法华侨赴澳门参加回归庆典。1999年9月29日晚,瑞安侨胞刘玉滔遭暴徒殴打身亡,华侨华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维护侨胞合法权益与迫害华人族群的犯罪行为作斗争。1999年9月,温州遭受百年未遇的暴雨,会员捐资共150万元,支援家乡抗灾救灾。

◎文苑拾萃

温 州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别称鹿城。温州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温州也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树是榕树,市鸟是海鸥,市歌是《会飞的家乡》。

我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雷汉辉(1936— ),广东中山人。15岁到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与父亲团聚。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高中还没毕业就与父亲一起做起了上门推销蔬菜的生意。24岁来到美国,经朋友引荐进入地产中介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地产华商。

雷汉辉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却有着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在加拿大和美国创造了从摆摊卖菜到地产富商的传奇经历。

雷汉辉15岁到加拿大,小小年纪就和父亲一起挨门逐户做推销蔬菜生意。由于他起早贪黑地劳作,服务态度好,又守信誉,业务发展很快。

1960年,24岁的雷汉辉首次到美国加州旅游,在这里遇到一位让他一见钟情的姑娘。一个月后,雷汉辉毅然决定为爱而放弃在加拿大的事业,把加拿大的生意交给兄弟打理,专程赴美国与她团聚。从此成就了一段佳缘,也开始了雷汉辉在湾区的创业生涯。

1970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父亲的雷汉辉卖掉了经营十年的杂货铺,转而应聘做一名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代表,从此开始了他人生事业的又一次转折。凭着执著和对市场独特敏锐的眼光,也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和诚恳自信的精神,他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稳步迈向事业的顶峰。1981年,在房地产业崭露头角的雷汉辉成立了蓝带实业投资公司,之后又陆续成立里麦国际房地产买卖公司和一间贷款公司,人数最多时达到70人,几年下来营业额就达到两千多万美元。

凭着独到准确的投资眼光,雷汉辉的地产生意发展得相当顺利。在创立了第一间地产中介公司以后,他又先后创立了加州第一联合贷款公司和加州蓝带实业投资公司,而且都亲任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