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20080800000005

第5章 以产业报国(1)

卜式富而报国

◎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陆贾《新语·慎微》

卜式(生卒年不详)。西汉武帝时河南郡(今河南温县)人。他是孔子的门生——战国著名文学家卜子夏的七世孙。因捐家财助公,召拜为中郎,后为缑氏令,赐爵关内侯。官至御史大夫。享天年而卒。

卜式,河南郡的一个普通农民,以种田和畜牧为生。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一百多只畜羊,进入山中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却家业衰败,一贫如洗,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和匈奴作战,消耗巨大,国库很紧张。卜式上书表示愿意把财产的一半拿出来支援抗击匈奴的战事。

汉武帝便派遣使者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呢?”

卜式答道:“我从小就放羊,只会放羊种地,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习惯过官吏的生活,我不愿意做官。”

使者接着问:“那家中是不是有冤屈的事打算上告,让官府帮助你打赢官司?”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来就从不和人争执什么。对我的家乡人,生活困难的我就借他们钱粮,对行为不端正的人,我就开导教诲他。我住在家乡,人们都信赖我,对我都很友好,我能有什么冤屈呢?”

使者百思不得其解,便问:“既然是这样,那你拿一半财产出来是想做什么?”

卜式诚恳地回答道:“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前线拼死作战,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出来,资助军队。有力出力,有财出财,这样我们大汉才能把匈奴消灭了。”

使者把上面的话汇报给汉武帝,皇帝便把这些话说给丞相公孙弘听。公孙弘是当时著名的儒士,平时大道理讲过不少,可是碰到卜式这样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的人,他就不好理解了。于是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回答道:“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法纪。请陛下不要答应。”于是汉武帝一直没回复卜式。这样拖了几年,卜式一直在家乡继续种田放牧。

汉武帝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他大兴兵事,对外讨伐其他所谓的蛮夷国家,对内则大肆封赏有功劳的臣子,导致国库空竭,于是宣布可以用钱来给奴婢们赎身,给他们终身的自由,元朔五年,宣布平民可以用钱买爵位以及赎出因为犯罪而被囚禁的人,而且彻底免罪。又设置赏官,称作武功爵。还大搞盐铁专营,以增加收入。

又过了一年,匈奴浑邪王率众投降,汉武帝自然有封赏无数,导致国库更加空虚,贫民纷纷迁徙,官府无法全部供给。这时,卜式再次拿出20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帮助那些迁徙的民众。到了河南上表报告帮助贫民的富人名单的时候,汉武帝从中看到了卜式的名字,认出是前几年打算拿一半家产资助边境军事的人。于是汉武帝赐给卜式400人更赋钱,而卜式又把这些赏赐归还了朝廷。那个时候,有钱人都绞尽脑汁地藏匿钱财,只有卜式总是想帮助国家。汉武帝认为卜式是个忠厚的长者,便征召他,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又赐予他良田10顷。并诏告天下,想用这样的尊荣显贵来带动其他人。

起初卜式不想做官,皇上道:“我上林苑中也有羊,想让你为我养它们。”于是卜式做了中郎,穿着布衣戴着草帽趿着草鞋去养羊。一年后,他养的羊又肥繁殖又多。皇上经过他养羊的地方,很欣慰地夸奖他。卜式便说道:“不只是养羊,治理国家也是这样的道理。‘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皇上很惊异他能有这样深刻的见解和精辟的言论,就想试试让他帮助治理国家。于是拜卜式为缑氏令,卜式很轻松地将缑氏治理得非常好。便升迁为皋令,结果卜式的政绩仍然非常好。皇上因为卜式的忠诚质朴,拜他为齐王太傅,后来转为齐相。

后来南越吕嘉反,卜式上书道:“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弩下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也。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吕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他请求汉武帝批准他父子和齐国熟习舰船的人前往南越效死。皇上认为他很贤德,下诏书道:“朕闻报德以德,报怨以直。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悉,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着实把卜式表扬了一番,又封侯又赐物,又想利用他的行为来带动天下人。

可惜全国无人响应,当时列侯数以百计,没有一个人要求从军打南越。汉武帝很生气。正好举行酎祭活动,天下列侯奉命进献黄金助祭。少府检查所献黄金,凡重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的,皇帝命令一律以“不敬”罪加以参劾。结果,因此而被革去爵位的有106人。丞相赵周也被指控“明知列侯所献黄金重量不足,却纵容包庇”,被逮捕下狱,赵周自杀。

当时的大司农桑弘羊主持盐铁专营,常自诩为计臣能手,说什么“民不加赋,国用自饶”。结果被卜式斥责他“不务大体,专营小利”。

元鼎(公元前116—前111年)中期,皇帝征召卜式代替石庆为御史大夫。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卜式就上表说盐铁专卖不好而船运也要算钱,应该停止。皇上因此而不喜欢卜式。元封元年应当封禅,卜式又不擅长写文章,便被贬秩为太子太傅。卜式最终得享天年。

◎故事感悟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却知道富裕不能忘国的道理。在国家需要他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心为国为民。能有这样的思想和作为,确实可以流芳千古了。

◎史海撷英

汉武帝悔过罪己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也骄奢淫逸,与秦始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到处修建苑囿、宫殿,内饰穷极豪华。还和秦始皇一样喜欢巡游,先后出巡十几次,其中公元前110年的出巡是他一生中最庞大也是耗费最多的一次巡游。他先是到关外朔方,向匈奴炫耀军威;然后南下登中岳嵩山;东巡海上,又跑到泰山封禅,再沿海北上至陨石,再向西沿北郡经九原折回长安,行程达1.8万里。汉武帝沿途赏赐所用帛百余万匹,金钱巨以万计,所费远远超过秦始皇。

汉武帝还想着自己能长生不老,迷信鬼神,寻求长生不老仙药。骗人的方士破格被封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乐通侯,赐黄金万斤,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方士。但最后骗局败露,汉武帝恼羞成怒,腰斩了此人。但他痴心不改,还不断派人到海上求仙。

汉武帝老年更是疑神疑鬼,有一次梦见数千木人打他,醒后病倒,认为是臣下诅咒造成的,于是出现“巫蛊之祸”,先后牵连其中并遭到杀害的有数万人。其中包括丞相公孙贺父子,武帝亲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皇后的侄儿长平侯等显贵人物。后来还把太子也牵连进去,使得太子不得不假传圣旨捕斩主持此事的江充,发兵攻占长安各要害部门,最后兵败自杀,皇后也自杀。后来,丞相刘屈蓬和将军李广利也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刘屈蓬被杀,李广利投降匈奴,所统帅的7万大军全军覆没。此时,一生多次大胜匈奴的汉武帝才醒悟过来,觉察到所谓巫蛊活动纯属江充等人制造的冤案,于是诛灭了江充全家,结束了这一惨祸。

一连串的教训使晚年的汉武帝开始检讨自己的过错。公元前89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出巡,走到矩定县(今山东广饶县北)时,看到农民正忙着春耕,他便拿起农具,亲自到田里参加劳动。他到泰山明堂里祭祀时,对着天地神灵和大臣们自我检查。不久,汉武帝又按大臣请求遣散了所有的方士,并于当年六月下“罪己诏”,标志着汉武帝一生政策的一大转折。自此以后,他采取了与民休息、思富养民的政策。经过两年的努力,社会又趋于安定。

公元前87年,在完成了对身后事的安排后,汉武帝逝世。

◎文苑拾萃

《汉乐府·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兄弟出资筑铁路

◎欲富而家,先富而国。——韩非子

张榕轩(1850—1911年),名煜南;张耀轩(1861—1921年),名鸿南,广东梅县松南乡圳头村人。

张榕轩年少时只身往南洋荷属苏门答腊谋生,初投大埔籍华侨巨商张弼士门下任职员。后初立门户,在荷属苏门答腊棉兰经营商业、垦殖业及开办银行等企业,并招其弟耀轩前往,协助发展事业。

张榕轩、张耀轩兄弟,是我国近代华侨中的先驱拓荒者、著名华侨实业家和爱国侨领,潮汕铁路创办人。

张榕轩是广东梅县松口镇溪南村人。据当地族谱所载,他是闽粤张姓始祖张化孙的23世裔孙。父母生下兄弟七人和一个妹妹。父亲开了一间小杂货店经营米谷、杂货,因本小利微经营惨淡,难于维持十口之家生计。他在村里私塾念过几年书,因为家贫,辍学就商,帮助父亲做生意。

明清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大量远涉重洋到异地他乡谋生。清朝末年,西方殖民者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了“猪仔馆”,拐骗运送中国的青壮年到国外充当劳工,称为“卖猪仔”。这些劳工大部分在荷兰殖民者办的矿山、农场做苦工。

松口是粤东重镇,水陆交通便利,旧时有“松口不认州”之说。清朝乾隆年间海禁开放后,有些松口人远涉重洋到异地他乡谋生。其中有部分华侨从事“水客”职业。“水客”(又叫侨批员)一般为终身职业,定期来往于国内侨乡和海外侨居地之间,为海外侨胞及其家属办理信件往来和汇兑及物品等,事情办妥后华侨送红包(即劳务费)相谢。有的华侨都是由“水客”带出国。水客所带出洋者,少则二三人,多则二三十人,费用先由华侨来支付,日后做工有钱时再还给水客。为了生活,张榕轩跟随“水客”前往南洋荷属东印度的苏门答腊谋生。张榕轩出国后不久,父亲在家乡病逝,杂货店务由他弟弟耀轩经营。

张榕轩在苏门答腊谋生初期,在大埔籍华侨巨商张弼士的企业任职员。由于他诚实守信,善于经营,所以极受信任并被重用。后来,他手头有了积蓄便自立门户,并招其弟耀轩前往办企业。他另行组合新股,投资荷属东印度一些商埠的烟、赌、酒、当铺,居然大有所获。不久,调驻该地的荷兰殖民政府军队由于后勤补给线过长,改从当地征购军需粮秣,张氏兄弟多方钻营,取得了代行采购一部粮食补给任务,从而发了一笔大财。

清光绪四年(1878年),张榕轩投巨资与张弼士在爪哇日惹合股创办垦殖公司,经营橡胶、椰子、咖啡、茶叶,先后开辟橡胶园八所,茶叶加工厂一处,地广百余里,拥有职工数千人。后来又与张弼士合资创办一家日惹银行,以调剂全埠金融。历经十余年锐意经营,其资产总额累达数千万荷盾,成为该埠华侨中之巨富。

清光绪五年(1879年),张耀轩应其兄之邀前往棉兰。在其兄所办企业出任总管,鼎力协助其兄发展事业。后来张耀轩也在西甫兰地区买下一处大种植园,经营种植橡胶,成为该地第一个华侨种植园主。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张弼士应清政府邀请回国商议筹办中国通商银行事宜时,深悉张榕轩之弟张耀轩善于筹算,因而十分信任他。归国前,张弼士就将其在东南亚的所有企业委托张耀轩全权代理。这样,张氏兄弟顿时声名显赫,一跃成为东南亚实力雄厚的财团之一。

随后,张氏兄弟继续投资,与张弼士合股在巴达维亚、亚齐创办“裕昌”和“广福”两个远洋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与货运。与此同时,又参与筹办中华银行,在总股份600份中,以张耀轩名义便认购了200份。从此,张耀轩也把企业实业进一步扩展到爪哇岛。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黄遵宪出任我国驻新加坡总领事时,深知张榕轩富有爱国心,也熟谙侨情,早已成为当地华侨公认的头面人物。于是举荐张榕轩为我国驻槟榔屿副领事。张榕轩于1895年上任后,从此由商界步入仕宦之道,但仍然亦官亦商。那时,槟榔屿无正领事,一切外交政务均由副领事行使职权。他在任内,侨民安谧,友邦亲善,因而备受侨民钦敬。

荷兰殖民当局以张氏兄弟辟埠有功,又操埠中金融大权,且备受广大华侨的拥戴,为嘉奖其功,就向他们兄弟二人先后授予霄珍兰(相当于中尉)、甲必丹(相当于上尉)之职,张榕轩还被提任为华人玛腰(相当于少校)职务。这些职务是西方殖民者据有东南亚后,为便于华侨社区的内部自治,授予所委任的华侨领袖人物的官衔。

1898年,张耀轩随张弼士从巴达维亚前往新加坡办理商务时,德国邮船公司推行种族歧视政策,他们极为反感。那时华侨纳税是估算个人收入计征的,往往多估,使华侨增加负担,蒙受损失。张氏兄弟出任荷印华人官职后,兴利除弊,凡苛虐华侨之条例,必出面与当局交涉,到取消为止。深受当地华人所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