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20080800000007

第7章 以产业报国(3)

徐润是晚清广泛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大商人。他出身贫寒,后以买办起家,又投入洋务派企业,还在各行各业广泛投资。

晚清时期,中国遭遇数千年来未有的变局,西方的风气以各种方式渗入中国。在得风气之先的广东香山(今中山和珠海)出现了一个买办群落,容闳、唐廷枢、徐润都是香山的著名“买办”。史界近年对“买办”进行了重新评价,有学者认为买办在中国的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最早一批实业救国的民族企业家大部分都是有过买办经历的人,徐润就是其中之一。

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这是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主持招商局是徐润为国办实业的第一项任务,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自办的股份制企业。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最大的经济实体,总局设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成败的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1873年6月,李鸿章约见了穿中式长袍戴西式瓜皮帽的徐润,并正式委任徐润为轮船招商局会办,主持轮船招商局的业务经营。在主持局务期间,徐润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明确规定招商局的经营以揽载为主,漕运为次;并开办保险公司,承担营运风险。这家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在草创时期,不仅经受住了来势汹汹的外商联合抵制与压价竞争,而且不失时机地收买了当时东亚最大的商业船队——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使招商局的规模和实力大增,从而控制了长江航运、沿海航运的大部分经营权,奠定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基础。

轮船招商局就是今天中国香港、台湾等地招商局的前身,它的发展轨迹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经济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创业阶段中,徐润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二月十七,招商局“福生”号轮船被怡和洋行“澳顺”号轮船撞沉。查“福生”号船装酒米杂货,并搭客上下65人,船上华洋执事53人,船员23人遇难,唐廷枢和徐润对此悲痛不已。这次惨痛的教训也使唐廷枢和徐润下定决心要成立中国人自己的保险公司。

1876年,徐润集股25万两创立仁和水险公司。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由华人自办自创的保险公司,将原本外商独占的保险业资金回归国人自身,对于招商局内经费节省及利润的收取影响不小。1878年,徐润又成立了济和水火险公司,集股50万两,扩大了承保能力和覆盖面。1886年,徐润又将这两家保险公司合并为仁济和保险有限公司。他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模式,创办自己的保险公司,以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仁和”、“济和”这两家保险公司,也实为中国保险事业之滥觞。

1879年至1883年短短四年中,招商局又有七艘船失事。如果没有保险,损失可谓大矣。徐润成功开办保险公司使得“保险”这一现代商业概念渐为国人所认可。时人万元煦以“保险公司”为题,写了一首诗:“水火偏灾本风因,险能寞脱事鲜新。莫于利实开来巧,问有仁心保卫人。”

在这之后,徐润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奔波大江南北的各个矿区,为中国近代矿业的发展进行实地勘探与开采,对中国近代矿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机器印刷厂,以翻印中国古典文献为主,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康熙字典》,为中国古典文献的保存做了许多工作。

此外,徐润在推动中国文化、卫生事业走向近代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创办格致书院、仁济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等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选派中国幼童官费赴美留学和创办同文书局。

晚年的徐润组织编修《北岭徐氏族谱》,撰写《徐愚斋自叙年谱》,派人回故乡北岭村修建村道、祠堂,修筑“竹石山房”(即“愚园”),捐资办义学。1911年3月9日,徐润在沪逝世,终年73岁,其灵柩从上海运回北岭村安葬。

◎故事感悟

徐润被誉为近代“实业救国”的先驱,他开发矿产、引入保险业、创办实业等,对中国近代工商业贡献甚大。他的所作所为,还是渗透着中华民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道德传统。

◎文苑拾萃

茶的分类

金茶,最早发现于数千年前,《中茶志》中曾有提及。极品金茶遍体金色,泡出茶汤为琥珀金色。纯天然生成,主要产地在湖南、福建。目前仅有湖南保持少量金茶原叶产地。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我国绿茶的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白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青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即藏、蒙、维吾尔族等地。

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

◎“通民情、参民政”才是西方国家民富国强的“大本大原”。要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就要学习西方致富致强之“体”。——格言

刘笃敬(1848—1920年),字缉臣,号筱渠,山西太平县(今襄汾)南高村人。1867年丁卯科优贡,1875年太原乡试中乙亥科举人。1920年病逝,终年73岁。刘氏家族各辈在清为官者不下20人。因家私颇富,财源甚广,素有“刘百万”之称。

刘笃敬出生在山西省太平县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大家族,他在兄弟九人中排行第二。1867年,刘笃敬为丁卯科优贡,1875年太原乡试中乙亥科举人。此后曾三次进京应考进士,但皆名落孙山。在京期间,刘笃敬结识了后来史称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山西闻喜人杨深秀,两人志趣相投,来往甚密,并由杨深秀推荐任刑部主事。其父刘向经为清朝候补道,后因刘笃敬任刑部主事加员外郎衔,其父以子贵,加赠通奉大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平阳帮的杰出代表就有襄汾刘家。据《太平县志》载,太平刘家在盛极时,家中庄园几乎占了整个南高村方圆百余亩地,刘家拥有深宅大院九十多座,房屋一千二百多间,花园四处。土地仅河南南阳和山西汾城(1954年,汾城县与襄陵县合并后称襄汾县,汾城县“降格”为汾城镇)一带就有两万多亩。刘家经营的工厂、矿山、盐山、钱庄、当铺、商店二百多处,几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和华北中小城镇。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西方列强利用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肆向中国倾销洋货,山西各地的市场上的洋布、洋面、洋烟、洋油、洋火、洋线、洋纸、洋画、洋书等洋货充斥市场,洋商、洋号到处都是,因而国内各大城市的主要商品市场都洋货盈市,几乎被洋商垄断。山西商人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民族商业步履艰难,危在旦夕。

山西商人之所以受害最深,是因为山西距北京和天津很近,洋货迅速渗入,国货全面滞销。在这种洋货泛滥成灾的关键时刻,是坐守待毙还是立起竞争是摆在中国商人,特别是山西商人面前的迫切难题。具有中国商人自强不息而又善于审时度势的大晋商刘笃敬,眼看民族商业日渐危机,他胸怀大志,知难而上,振臂而起,与洋商、洋货展开竞争,以力挽狂澜。

明末清初,山西铁、煤、矾、石炭、盐、瓷器、兵器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当时小煤窑有92个,矿工两千八百多人。到清朝中期,太原成为全国的炼铁和硫磺生产基地。

1892年,洋务派山西巡府胡聘之集资2万元,创立了山西第一个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1898年,又相继开设了机器局、工艺局。同年,清廷又批准了胡聘之开发山西煤炭和铁矿的奏请。1894年,成立了“山西招商局”。1898年,受外资侵入的影响,成立了“太原机器局”,从事机械修理事务。

刘笃敬在杨深秀被清政府杀害后,不顾压力,亲自为杨深秀操办了丧事,并将灵柩运回山西闻喜安葬。1900年,刘笃敬结识了胡聘之。后被派赴日本神户考察工商业,四年后回国,在太原成立王封磺矿公司。1906年在冶峪开办庆成煤窑,继又开办永春煤窑。

1905年,刘笃敬任山西商会会长(商务局总办)。这一年,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洋货运动,纱布突然畅销,纱厂利润颇丰。刘笃敬利用商会会长身份,将原绛州纺纱厂全部接管过来,出赁给山西稷山县均和村薛见山经营。

1907年春,经晋籍京官赵国良等拟具章程,并举渠本翘为总理,王用霖为协理,呈请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立案,一个属于山西省自己的、规模空前的民族资本煤炭企业保晋公司就此成立了。最后经清外务部出面调停,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月20日签订了《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议定赎回开矿制铁运转合同》十三条,用275万两白银将平定、盂县、潞安、泽州、平阳各矿产赎回自办。

与此同时,在胡聘之等人的支持下,在刘笃敬担任山西同蒲铁路有限公司总理期间,他从同蒲铁路款经费以及私立光华女子中学(现太原五一路小学,1907年创办)筹措白银3万两(合计20.9万银元),1908年,在太原市南肖墙(现山西晋能公司院内)创办太原电灯公司,安装由蒸汽引擎带动的60千瓦直流发电机一部。这是山西第一座独立的公用发电厂。1914年,太原电灯公司在城内晋生路附设机器面粉厂,占地30亩。初期由刘笃敬独资经营,有德式磨机一部,后又投资同类式制粉机两部及其配套设备,并从上海聘请了陈乾荣为技师,很快投入生产。该厂每袋面粉44.16斤,产品分为头、二、三三个等级,并注册了红蓝“电灯牌”产品商标,使电灯和面粉工业结合在一起,成为工业动力用电之始。

◎故事感悟

刘笃敬是一位勇于振兴工业、敢与洋货抗争的爱国实业家。他的产业之多、经营范围之广让人惊叹。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求富之路格外艰难。像刘笃敬那样能在内忧外患下闯出一条路的人,实在太少了。

◎史海撷英

情谊相随

刘笃敬在京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过往甚密,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法维新思想。庚子年后,回归山西结识巡抚胡聘之,继而赴日本神户考察工商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山西会会长(即商务局总办)。三十四年(1908年)兴办山西第一座发电厂——太原电灯公司。宣统三年(1911年),接替渠本翘任保晋矿务公司总经理,修建同蒲铁路太原至榆次段时任总办。

刘笃敬颇重友谊,戊戌变法失败后,杨深秀牺牲,亲为其运送灵柩,办理殡葬,为人称道。

◎文苑拾萃

天塔狮舞

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是尧舜文化、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源头。这片热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天塔狮舞就是其中一朵最亮丽的奇葩。

舞狮始于汉朝,广传民间,人们把它看成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化身。相传陶寺舞狮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经久不衰,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被称为“天塔狮舞”。

天塔狮舞具有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征。塔台高高耸立,动作大起大落,令人惊叹;表演过程内含科学的力学原理,再加上安全的保护措施,看上去险实则无险;狮子眼、舌、尾活动自如,能做口吐条幅之类的表演,使人感到稀奇。天塔狮舞在力量中融入技巧,特技中渗透文化,堪称一绝。这种高台表演,空中造型优美,显示出动人的魅力。

从买办到维新商人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1年),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署罗浮偫鹤山人等,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出身于买办而逐渐走上维新之路的著名民族资本家。郑观应的一生多姿多彩,曾两任买办,数度进出于洋务派企业,多年经商,遂成富翁。经商之余,写下具有划时代意义反映其维新思想的巨著《盛世危言》,在近代中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郑观应任太古公司买办期间,正是洋务派集资办近代企业之际。这股潮流吸引了他,他也对投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产生了兴趣。他先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中投资入股,接着联合盛宣怀等人集股开采山东登、莱、青、莒四府五金矿产,并对锦州采矿业加入股银10万两。他还热心于筹资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该局始办之际,他即“筹垫万金”,之后又认股5万两,并努力参与筹建工作。此外,建立津沪电线时他加入不少股份。一些朋友开设公司也有他的投资,如盛宣怀、唐廷枢、徐润等开办的烟台采矿公司、缫丝公司、建平金矿公司、上海牛乳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