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20081000000017

第17章 揭竿而起追求平等与大同(4)

太平天国政治纲领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消灭地主阶级,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英、法等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迅速发展的需要,他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资本主义国家的“平等”、“民主”思想也随之在他们所占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开来。作为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中优秀人物代表的洪秀全,其家乡位于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前沿(广东花县),面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思想的传入,他终于摒弃了儒家传统思想的那一套,在四次科考失败后,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进行深入研究,接受了书中“平等”的思想主张,开始产生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主张作为反抗清朝专制主义统治的理论武器。清王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统治阶级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自绝于世界近代化潮流之外,使得我们这一伟大文明的古国逐渐地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嘉庆、道光两代皇帝时,清朝的统治更加腐朽衰败。处于内外交困形势下的清王朝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中国人民因此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改变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这种极不平等的状况,中国人民强烈地期待着“改朝换代”的这一天。身临其境的洪秀全顺应了中华民族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针对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提出了“平等”的思想主张,得到了强烈要求平等的劳动人民的热烈拥护。他在早期的《原道救世歌》一文中说:“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在《原道醒世训》一文中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在《原道觉世训》一文中,洪秀全又提出:“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

洪秀全针对中国贫苦百姓被封建统治阶级当做牛马,而提出一系列平等的思想主张,这对于激发广大贫苦百姓起来同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作斗争,有着十分重要的鼓动作用。

1843年,他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一起建立了拜上帝会,用以组织贫苦百姓。拜上帝会成了洪秀会推行平等思想的重要组织机构。在拜上帝会的领导下,拜上帝会众们为建立一个平等的理想社会进行着一系列的活动。拜上帝教的会众们心里明白,要改变自己被奴役、受压迫的悲惨处境,实现平等的理想社会,就必须跟着洪秀全,推翻清朝政府的黑暗生活。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到1850年底,紫荆山地区的会众迅速发展到几万人之多。太平天国运动因此而有了重要的群众基础。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历史告诉我们,洪秀全是靠“平等”这一思想主张赢得了广大贫苦百姓们的支持与拥护,而使运动得以顺利开展起来。可见,平等思想原则对于鼓励贫苦百姓所起作用之大。

1851年9月,太平军一举攻克永安州城,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此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建设。洪秀全等人针对太平天国军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发布诏书,申明军纪,他要求“各军各营众兵将,各宜为公莫为私”,凡是在攻打敌人和占领敌城池时所缴获的绸帛金银宝物等财产,不得私藏,一律尽数交归圣库,“逆者议罪”。洪秀全用极其严格的军事纪律限制将士们的私心,坚持对待将士们一视同仁。将士们一律平等,这对于加强军队内部的团结,尤其是促进士兵们的作战积极性,推进太平天国运动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平等的原则下,士兵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将领们身先士卒,前赴后继。其中南王冯云山在全州阵亡,西王萧朝贵在长沙牺牲。他们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平等的理想社会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以想象到,“平等”这一理想社会,对于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大众来说是何等的向往。平等思想原则在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迅速颁布了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该制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以宗教语言否认一切私有财产权,规定了废除一切私有制的总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据此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实行土地平均使用制;规定凡16岁以上的男女均可分得田亩,15岁以下减半,好田次田搭配,绝对平均。农民的农副产品除自用外,均缴“国库”,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迫切愿望,是对行之两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然而它把小农业与农民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具有阻碍生产力发展、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它所宣扬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案,只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太平天国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这样一个人间天堂或人间天国的理想。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国家,太平天国设立了“圣库”制度,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支出都由“圣库”开支,土地一律归公,再按人口平均分配,每户必须从事农副业生产,“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猪,无失其时”,它描绘出一幅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太平军进入南京后,曾一度解散了原来的城市、取缔了商业,他们没收了天京城内的一切私有财产,包括商店,手工作坊,小手工具等所有的个人的私有财产;所有的人都按军事组织分别进行男女编组,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在这里洪秀全进行了他所谓的“太平天国”理想国家的试验。

鸦片战争以后,土地高度集中,封建政治空前黑暗,农民阶级深受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他们强烈要求改善自己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奴役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所倡导和坚持的平等原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因《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而使反封建的斗争进入到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在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领导下,太平天国军队进行北伐与西征,打败了江北大营、江南大营的清军,解除了天京外围的威胁。这再一次显示出“平等”主张在定都后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故事感悟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同历史上许多次农民起义一样,也是以建立“大同”、“平等”作为口号,但农民起义是不会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的,即使起义成功,农民起义也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建立政权之后,也没有逃脱这一历史规律。不过,太平天国提出的口号,确实比以往的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有一些新意。

◎史海撷英

攻克南京城

太平军进军到湖北东部广济县老鼠峡的时候,两江总督陆建瀛率领3000多名清兵进行堵截。刚一交战,清军就败退,陆建瀛率领残兵败将,逃到南京去了。太平军势如摧枯拉朽,很快就占领了九江、安庆、芜湖等地,兵临南京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