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20081000000018

第18章 揭竿而起追求平等与大同(5)

南京有外城和内城两道关口。陆建瀛逃回南京以后,想凭借坚固高厚的城墙固守,和太平军顽抗。太平军水军停泊在南京城北面的长江上。从上游新洲戴胜关到下游七里洲,布满了船只,一眼看不到边际。陆军则在长江岸边建立了24座军营,威武严整。为了减少攻城的阻力,洪秀全叫太平军战士在南京城外空旷处搭了许多高台,让口齿流利的人到高台上向城外的群众宣讲反清的道理和太平军的纪律。他们说:“天王领导的太平军决不伤害老百姓,乡亲们不要害怕。你们回去转告街坊邻里和亲戚朋友,就说太平军是专门打妖官妖兵,让大家过上太平日子的。”太平军还发布安民告示,安抚老百姓。老百姓听了,人人眉开眼笑,议论着说:“太平军为咱们打仗,可得吃饱才有力气啊!”他们都争着把自己家里的大米.蔬菜和猪、鸡、鸭送来慰劳太平军。有的人还把身边的钱掏出来,交给太平军战士。

守在南京城头的清军官兵抬眼望去,见从南京城外到江东门,纵横十几里,遍地都是头戴红巾,身穿短衣,手拿刀矛的太平军,不觉心惊胆战;又看到太平军战士和老百姓亲热得像一家人,他们就更心慌意乱了。陆建瀛急得没办法,哄骗士兵说:“不要害怕。有观音大士帮助咱们守城。只要大家都磕头烧香,就保证没事儿。”又叫士兵把丧门神的凶相抬上城头,吓唬太平军。太平军战士看见都哈哈大笑,嚷着说:“拿鬼吓唬人,真是无奇不有!”

做了充分准备以后,太平军决定攻城了。从广西来的挖煤工人悄悄地爬到南京城边,在北门凤仪门的城墙下埋了火药、地雷。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在弥漫的硝烟中,城墙倒塌了。太平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冲了进去,一场短兵相接,清兵纷纷倒地。守在这里的陆建瀛也被砍死。清兵纷纷丢下刀矛,慌忙向四处逃散,太平军占领了外城。接着,太平军又冒着内城守军的炮火,攻开南城聚宝门和水西门、旱西门,像潮水似的涌进内城,杀死清军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攻占了南京城。

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首领在十多万太平军将士的簇拥下,进入南京。他们决定改南京为天京,把它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文苑拾萃

陈玉成就义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的重镇安庆失守,陈玉成被迫退守庐州。这时,驻守在寿州(今安徽省寿县)的将领苗沛霖给陈玉成送信说:“庐州是孤城,粮缺兵少,而寿州兵多粮足,可以固守。如果英王愿意来,我们非常欢迎。”陈玉成急于解决士兵的吃粮问题,就率领4000人来到寿州。可是,陈玉成刚刚进了寿州城,城门前的吊桥就撤去了。陈玉成与太平军战士被分开,城中一股伏兵冲过来,把陈玉成逮住了。原来,苗沛霖早已经投降了清军。他是奉了清军统帅胜保的命令诱捕陈玉成的。苗沛霖让侄子苗景开劝陈玉成投降,陈玉成愤怒地斥责说:“你叔叔是无赖小人,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我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岂能投降妖贼,为虎作伥!”

苗沛霖把他送到胜保那里。陈玉成抬头挺胸,毫无惧色。胜保走下座位,亲手为陈玉成解开绳索,请他坐下,又命侍从端来好酒好菜,招待陈玉成,说:“你这么年轻,何必固执?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啊!”陈玉成怒不可遏,大声说:“我怕死就不参加太平天国,即参加了太平天国,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要杀要剐由你,要我投降,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胜保说:“你再仔细想想吧。”陈玉成说:“大丈夫死就死了。你还啰唆什么!”

胜保无法,只好把陈玉成送往北京。途中听说太平军和捻军要拦劫囚车,搭救陈玉成,就急忙命人把陈玉成在河南延津教场杀害了。陈玉成牺牲时只有26岁。

争女权秋瑾离家革命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秋瑾(1875—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清末至五四时期,是对中国现代史和当代史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期。其间,几千年来传统的文化思想支柱轰然折断,封锢而锈迹斑驳的镣铐纷纷瓦解,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偶像轰然坠地。这当然要归功于世界的进步以及因西学东渐而高扬人性大旗的先驱者们。彼时,新科学新思想如长夜中的霹雳闪电,向黑沉沉的神州大地投来一线曙光,摇撼了陆沉的东方。东方开始了觉醒,先知先觉者呼啸而出,如龚自珍、魏源、章太炎、梁启超、康有为、严复、谭嗣同、邹容、孙中山、李大钊、秋瑾、胡适、鲁迅。在世界大潮流冲击之下,妇女的解放问题理所当然成了当时国人瞩目的焦点之一。

中国近代力倡妇女解放的先锋,非秋瑾莫属。她自幼刻苦好学,奔放不羁,认为“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同时,受到国运日衰、西学东渐的影响,再加上后来她家世的衰败、婚姻的苦痛,遂逐渐养成了反抗叛逆的思想性格,而“爱国”与“女权”则成了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主题。她在《宝刀歌》一诗中写道:“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汝。”拳拳忧国之心足可使许多男子汗颜。

1904年4月,秋瑾东渡日本求新学,与其他留日革命者一起重组了“共爱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三合会”,成立了“演说练习会”,创办了《白话报》,参加了光复会,后又加入同盟会,结识了陶成章、蔡元培、徐锡麟等人。后因形势变化,遂于1906年初回国,一边大倡女权,创办《中国女报》,一边在浔溪女校、大通学堂从教,联络革命志士,组织光复军,准备武装起义。1907年7月6日,因人告密,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秋瑾率少数师生孤军奋战,旋即被捕。在狱中她坚强不屈,“坚不吐实”,并在供状上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秋瑾此前是可以逃走的,有人劝她,但她慷慨陈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5日凌晨,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

秋瑾认为,争女权、求平等,第一须“自振”:“使读者触目惊心,爽然自失,奋然自振,以为我女界之普放光明。”第二须“自立”:“女子被凌辱都是女子不谋自己养活自己的学问艺业,反倒讲究缠脚扮装去媚男子,一生唯知依靠男子,毫无自立的性质的缘故”;第三须“合群”:“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第四,须求“自由”:“秋月如镜照江明,一派清波敢摇动。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

◎故事感悟

由思想的解放,到经济的独立,到学业技艺的掌握,直到政治的斗争,这既是秋瑾躬蹈身践的革命之路,也是她践行的妇女解放之路。

◎史海撷英

秋瑾从容就义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光绪三十四年,秋瑾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

◎文苑拾萃

宝刀歌

秋 瑾

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

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

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

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

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

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

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

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

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

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

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

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

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

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

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

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

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