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20081000000019

第19章 任人唯才 平等待人(1)

武丁托梦用傅说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

傅说(约公元前1335—前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武丁是商代一个有作为的国王,相传少时在民间生活,了解民间的疾苦,也熟悉下层的人物。他对国事和用人问题上的见识,远在他的父王小乙之上。

武丁即位后,遍观宫中大臣,没有一个可以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的。于是,他想出一个计谋。

一日,武丁与群臣宴饮,正在兴奋之际,武丁突然昏倒,人事不省。大臣恐慌,多方调治不见效,三天之后,武丁突然清醒,对大臣述说他几天来做的一场奇梦:

我昏迷之中,上天见到天帝,天帝叫我尽心国事,不拘旧法,选拔贤人,革除积弊。临别时,天帝告诉我有一个奴隶叫“说”的,是个贤才,上天赐之于我。你们赶快四下寻找,尤其不要放过在边远贫苦之地做苦工的奴隶。

群臣受命四出察访,终于在傅险一带(今山西平陆县东)找到那个叫“说”的人,面貌、名字都和武丁梦中所见一样。“说”是一个奴隶,正在傅险那个地方修筑城墙。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因为是在傅险得到的,因此定名为“傅说”。

武丁是怎样想到傅说呢?司马迁说是“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乃使百工营求之野”。比较可信的解释是:武丁少时在民间曾到傅险一带私访,他扮作杂役,遇见筑城的傅说,谈及国事民心,意见十分相投,深感傅说是个不凡的人。即位以后,意欲拔以重任,又恐众人不服,于是才演出梦见天帝圣人的故事。

◎故事感悟

举人为贤,不拘出身资格,一旦发现,百计求之,这是武丁的成功之处。

◎史海撷英

武丁盛世

武丁,商朝君主,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

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商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武丁中兴”。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既匈奴)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3000人,有时甚至达5000人;对鬼方用兵3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武丁在位59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文苑拾萃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孟尝君用人不拘一格

◎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朱熹

孟尝君(?—前279年),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少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3000人而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虽以善于养士著称,但他最初也并非来者不拒,对不太喜欢的士人他也常逐之。后来,经过鲁仲连的劝说,他才真正懂得了用人不拘一格的道理。

一次,孟尝君要驱逐一位不喜欢的食客,正巧遇到好友鲁仲连。鲁仲连对他讲了一番十分耐人寻味的话,使他改变了主意。鲁仲连说:“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三尺之剑,而操铫镰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取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他这段话的大意是,人都是各有所长,亦有所短,若弃长取短,人人都成了愚人;若用其所短,就更为不智。

鲁仲连的一番话,说得孟尝君茅塞顿开,不再驱逐那位食客。从此,他更加广泛地延揽士人,不拘一格,来者不拒,各种人才都奔走于他的门下,为他所用。

齐湣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7年),孟尝君应秦昭王之邀入秦,秦昭王准备任命他为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秦昭王因此没有任命,并且把孟尝君囚了起来,企图将他杀死。孟尝君知道后,派人请求秦昭王的宠姬帮助,这个宠姬说:“妾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曾有一件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但刚到秦国时,他便献给了秦昭王,再也没有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食客起了作用。孟尝君忧心忡忡,问门客怎么办,大家都无言以对,唯有一个在下座、能作狗盗的人说:“臣能得狐白裘。”于是,他在半夜中学狗叫入秦宫,盗取了孟尝君所献的狐白裘,转手献给了秦王宠姬。孟尝君因而被秦昭王释放,他当即便打点行装,改变姓名逃奔齐国,半夜时分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秦昭王放走孟尝君后,又有些后悔,派人骑快马传令各关口,勿放孟尝君出关。秦国有一条法令,到鸡鸣时才能开关放人过境,孟尝君唯恐追兵赶上,急于出关,问门客有何办法。有一门客当即回答说,他能学鸡鸣,愿效力。此人一鸣,众鸡齐鸣,守关者一听鸡鸣,立即开关放人,孟尝君一行人得以出关。走了没有一顿饭的工夫,秦使者来到关前,听说孟尝君已出,只好回去复命。孟尝君得以返回齐国。

◎故事感悟

这个故事说明,用人要不拘一格,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鸡鸣狗盗虽为世人所鄙,但在关键时刻却起到了其他人无法起到的作用。若能懂得其中的道理,便不会有无人可用的感叹。

◎史海撷英

孟尝君纳谏

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他对孟尝君门下人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差使,我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愿意送给你。”公孙戌答应了。他见到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延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份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罢回答说:“你说得有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还没出小宫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扬、神采飞扬呢?”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

◎文苑拾萃

聘齐经孟尝君墓

(南朝陈)陈暄

薛城观旧迹,征马屡徘徊。

盛德今何在,唯余长夜台。

苍茫空垄路,憔悴古松栽。

悲随白杨起,泪想雍门来。

泉户无关吏,鸡鸣谁为开。

出身奴虏的托孤大臣

◎君子至公引类,小人徇私立党。——何坦

金日?(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深受汉武帝喜爱。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侯。金日?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武盛世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一人才群体中,有两个人格外突出,一个是僮仆出身的大将军卫青,另一个是出身奴虏的托孤大臣金日?。

金日?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前117年)休屠王和昆邪王密谋降汉,休屠王临事反悔,为昆邪王所杀,其部众归汉。金日?与其母、弟都没入官府为官奴婢,输黄门养马,当时他才14岁。作为匈奴休屠王当年的太子,金日?度过了屈辱、痛苦的岁月,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从养马上寻求解脱。由于他从小与马匹打交道,加之尽心尽力,所养马匹个个膘肥体壮,历史终于向他展示了脱颖而出的际遇。

一天,汉武帝游宴苑囿,巡视马匹,随从的有大批官员和后宫妃嫔。马夫牵着所养马匹从殿下走过。马夫都偷偷地觑看皇帝和后妃的风姿,只有金日?目不斜视,加之他的状貌魁伟,所养马匹肥壮,使武帝十分满意,“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由一个奴虏被提拔为皇帝的亲近侍臣后,从来未犯过失,武帝对他甚是信爱,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一些达官贵戚对此很忌恨,说:“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武帝听了以后,对金日?更加器重。

史书称赞金日?“笃慎”,他对武帝忠诚,处事则周密谨慎。金日?的两个儿子是武帝的弄儿,经常与武帝嬉戏。后来弄儿长大,在殿下与宫人戏,正好被金日?看见。金日?恶其淫乱,当场将他杀死。武帝听说后大怒。金日?不住地叩头,将事实经过奏报。武帝此后内心里对金日?很是敬畏。金日?在武帝左右数十年,目不忤视,武帝赐给他宫女,他都不敢近身。武帝想将他的女儿纳入后宫,金日?也不同意,使武帝特别赏识。金日?母亲阏氏病故,武帝将她的肖像置于甘泉宫,图上标明“休屠王阏氏”,以示尊重。金日?的“金”姓,也是武帝赐予的。

汉武帝重用金日?,并非仅仅出自于招徕少数民族的政策,而是赏识和器重他的德操和才能,是因为金日?持重可靠,能托付大事。武帝末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错综复杂,近臣马何罗兄弟蓄意谋反,金日?察觉其行为反常,昼夜提防。一日,马何罗手持利刃想谋刺汉武帝,幸亏被金日?及时发觉,武帝才幸免于难。武帝临终,仓促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命霍光辅佐少主。霍光辞让,推荐金日?。金日?认为自己是外族人,坚决不肯接受。武帝于是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同受遗诏辅政。武帝遗诏封金日?为秺侯,金日?以昭帝年少,不受封。后来,金日?两个儿子金赏、金建在昭帝世也都贵显一时。

班固《汉书·霍光金日?传》赞语说:“金日?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

◎故事感悟

将外族俘虏收为亲信,付以托孤之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武帝用人不拘出身、资格,大胆使用,表现了知人之明和非凡的胆略。

◎史海撷英

忠正之臣金日

金日?两子,武帝很喜爱,时常留在身边嬉戏。由于长子放荡不羁,和宫女嬉戏,被金日?亲手所杀,武帝对金日?敬重有加。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由于江充诬陷太子事件败露(即“巫蛊之祸”),武帝诛灭了江充。江充好友马何罗阴谋反叛,被金日?察觉,并暗中监视他。一天,武帝出行到林光宫,金日?因小病卧床休息,马何罗窜入宫中向武帝行刺,早有警惕的金日?迅速上前抱住马何罗,大喊“马何罗反了!”侍卫们一拥而上,马何罗被擒,后治罪。从此,金日?的忠诚笃敬和聪明才智闻名于朝野。

◎文苑拾萃

《轮台罪己诏》节选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