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法:遵纪守法
20081300000012

第12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

执法无私,不为亲隐,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是一个正直的执法者所应具有的品德。

◎史海撷英

晋国始末

晋国,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文苑拾萃

晋国六卿

狭义上的晋国六卿指的是自公元前546年至公元前497年在晋国出现的范、中行、赵、韩、智、魏六个世袭卿族。六卿共主国政,专擅晋权。这也是最经典的六卿模式。

广义上的晋国六卿则是指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重耳始作三军设六卿起,直至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六卿军政制度。期间狐氏、先氏、栾氏、屠氏、箕氏、贾氏、赵氏、郤氏、胥氏、中行氏、温氏、士氏、范氏、原氏、步氏、韩氏、彘氏、吕氏、令狐氏、程氏、巩氏、智氏、邯郸氏、魏氏纷纷角逐晋国政治舞台,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生存,争权,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其间亲情与仇恨交织、恩义与血腥错杂。

晋文公法行所爱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桓宽

晋文公(公元前697—前628年),姬姓,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后在秦国援助之下,于62岁时回国继位。

一天,晋文公正和大臣们讨论刑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说个不停,一时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正在这时,一个人在旁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一出口,大家都觉得挺对,厅堂之内一时鸦雀无声。这八个字就是:“不避亲贵,法行所爱。”意思是说:亲近的人、尊贵的人犯法也要和平常人一样受到处罚;法律对当权者所亲爱的人也要一视同仁,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晋文公当时听了这八个字也是点头称善,但他没有听出来这个人说这八个字所含的一种特殊意味。其实晋文公样样都好,就是有一样,和他一起奔波了十九年的颠颉是他最亲爱的人,就在他身边。这个颠颉可以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叭儿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第二天,有趣的事便发生了。晋文公去打猎,文武百官照样跟随。事先规定,大家必须按时到达,违者斩首。在古代,打猎也是一种军事行动,行令如军令,是必须服从与遵守的。可偏偏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迟到了,他就是颠颉。颠颉是过了半个时辰才到的。他以为自己是晋文公即位的有功之臣,自己迟到是小事一桩,根本没在意。

打猎快开始了。主持这次打猎行动的官员向晋文公报告说:“所有的人员都按时到齐,只有颠颉迟了半个时辰才到。按法当斩,请您定夺。”

这下晋文公为难了。是啊,昨天才开过会,大家议定了那八个字:“不避亲贵,法行所爱。”自己也点头称善,实际是通过了这个“八字宪法”,可今天就碰上了一个难心事。这可怎么办呢?不杀颠颉吧,这等于自己打自己耳光,让自己丢人现眼;可若是杀了他,十九年的颠沛流离,十九年的患难与共,自己又怎能下得了手?想来想去,不知不觉间晋文公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一颗地落在地上。

可是主持官还站在那儿,而且又说了一句:“请您批准,处斩颠颉,以正军法。”

颠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慌忙跪下来,磕头如捣蒜,求晋文公饶命。晋文公一看,自己实在无能为力了,便冲着主持官点了点头。主持官一看国君点头了,便向行刑官下令:处斩颠颉。刽子手随即把颠颉带出,一刀斩为两截。

杀了颠颉,打猎的队伍便出发了。这支队伍向猎区冲去,显得格外的矫健、轻捷……

◎故事感悟

不避亲贵,法行所爱,言出必行,忍痛割爱。晋文公能做到这点,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霸主了。

◎史海撷英

城濮之战

晋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向晋国求救。先轸建议出兵救援,一来回报当初宋国对文公的恩德,二来与楚国争霸中原。但是他认为不能直接救援,要攻楚国交好的曹、卫。文公作三军,“侵曹,伐卫”。楚成王果然收兵,但是楚将子玉认为当初楚王对晋文公有恩,而晋文公如今却故意攻击楚王交好的曹、卫,实在可恶,子玉悍然出兵。晋文公听先轸的意见,“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结果联合秦师,大败楚人于城濮。

◎文苑拾萃

战国虎符

战国时王权很集中,君主都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军队的将帅都由君主任命。战国早期,军将常由相邦充任,以后则由其他高官为之。将帅非常设官,战事结束后即罢。在调动军队时,君主用虎符作为信物。虎符为铜质、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在王所,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经过合符,军队才能听命而动。

腹?,依法斩独子

◎学者于贫贱富贵不动其心,死生祸福不变其守,则天下之事无不可为矣。——王廷相《慎言》

秦襄公(?—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国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平王又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东的土地赐予秦国,为日后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战国时代,秦国有位墨家学派的著名大师腹?。他学识渊博,为人忠直,奉公守法,廉正俭约,很受国人的尊敬。不过,腹?的独生儿子却很不争气,他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与一些纨绔子弟结帮成伙,常常惹是生非,违法乱纪。为此,腹?日夜担心,但年轻人却屡教不改。

有一天,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因为一点小事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中他抡起拳头,拳打脚踢,最后打死了对方。这个命案很快轰动了京城,主管秦国司法的最高长官司寇也知道了这件事。依照法律,杀人偿命,腹?的儿子就要被处以死刑。可是司寇向来与腹?关系密切,交情很深,他想,腹?年事已高,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如果依法执行,腹?家就会绝后,这是很残酷的现实。可是,如果不去问罪,满城风雨,民愤沸腾,国法难容。作为全国最高的司法长官,如果对这么严重的杀人大案不闻不问,就是故意失职,徇私枉法。怎么办呢?思前想后总觉得左右为难。最后,司寇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保住腹?儿子的性命,又不至于使自己受徇私枉法罪恶感的内心折磨,更不会落个庇护杀人犯的罪名。

他想,如果把这件事呈到秦惠王那里,必会求得秦惠王的赦免。于是,司寇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详细报告了秦惠王,并对惠王说:“腹?就这么一个儿子,如果杀人偿命,那么为您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臣就会暮年丧子,这不是太可怜了吗?”刚听完这件事,惠王也感到很气愤,但听司寇这么一说,想到腹?廉洁一生,如今年龄这么大了,失去这根独苗,实在是太残忍了。于是便下了一道指令,让司寇免腹?儿子一死。

腹?自从知道儿子打死人以后,心情非常沉重。一方面,他恨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无故杀人,引来了杀身之祸;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身为大夫而没能教育管束好儿子而深感内疚。但一想到自己的独养儿子将被送上刑场,也不免从心底里感到悲痛。

亲戚朋友听说了这件事,纷纷来说情,有的说让腹?去找秦惠王求情,让他赦免孩子;有的劝腹?找司寇通融,让他从轻发落。可腹?婉言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他对来劝说的人说:“杀人偿命这是秦国的法律,这孩子不学好,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处置。我怎能徇私枉法呢?”腹?横下一条心,就是不去通融求情,只等着孩子受到正法。可是,等了好几天依然没什么动静,腹?正纳闷,有人告诉他说:“秦王看你年迈,只有一个儿子,已经下令赦免了他。”听了这话,腹?不仅心里没有轻松,反而更沉重了,于是马上进宫见惠王。

腹?对秦惠王说:“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这次无故打死人,罪不容赦。儿子犯罪也是我管教不严造成的,怎么能对两个都应惩罚的人如此宽容呢?”秦惠王一向佩服腹?的自律和为人,听了这话笑着说:“你儿子犯了重罪,理应严惩。但我念及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你年纪又这么大,所以我让司寇免你儿子一死,由你好好管教他算了。”腹?对秦王恳切地说:“臣的逆子无故杀人,不应宽怠。杀人偿命,这是法律的规定。大王虽然特别照顾我们父子,但我们不能违背法律,否则以后别人再犯了同样的罪怎么办呢?”“那么你忍心让独生子受极刑吗?”秦王又问道。腹?流着泪说:“我怎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我爱他是让他走正路,为国效力,绝不是让他胡作非为。他犯了死罪,做父亲的是不能枉法袒护的。”

在腹?的一再坚持下,秦王终于撤销了赦免令,重新下了一道命令,把腹?的儿子处斩了。

◎故事感悟

公正护法有时需要非凡的勇气,腹?为法灭亲的行为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所以一直备受后人称颂。

◎史海撷英

三晋伐秦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智伯,智氏覆亡。赵襄子执政,三家架空晋侯,号称“三晋”。公元前425年,赵无恤卒,魏斯继之为执政。公元前413年,魏斯率领三晋联军向诸侯发难,三晋势力急剧膨胀。

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氏迅速强盛,拜吴起为将,侵吞秦之西河,窥视关中。秦简公、秦惠公屡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万与魏军一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输得倾家荡产,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幸运的是,三晋中赵国不满魏国的压制,魏赵反目,三晋联盟瓦解。魏国结怨于诸侯,秦国的压力大减。公元前385年,秦公子赵师隰回国即位,是为秦献公。献公立,仿魏制而用于秦,秦国局势得以稳定。

◎文苑拾萃

《春秋左氏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赵奢秉公执法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号马服君,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公元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赵奢是赵国的田部吏,就是负责收取农业租税的官。在收取农业租税的过程中,他总要碰到一些难啃的骨头,税收工作阻力重重。

有一次,赵奢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超级大户。他就是平原君赵胜。这可是赵国的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县西北),号平原君。惠文王任他为相,对他关爱备至,几乎是有求必应。

地位高,名气大,应酬花费自然逐年增加。平原君也像其他显亲权贵一样,想着法子弄钱,他弄钱的重要手法便是偷税漏税。这样,百姓就苦了。试想:田产大户的税收不上来,国家支出是个定数,还有额外的各种开销,这些费用从哪里来?还不是转嫁到老百姓头上!于是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大户们不肯缴,小百姓缴不起,专司其职的田部吏能不焦头烂额?

这年又到了收税时节,赵奢指挥手下四处征收,一般老百姓的钱很快收上来了,可豪族巨富像往年一样不理不睬。尤其是平原君家,悍奴刁仆,更是不可一世。收税的差役上门,不是被他们阻之门外,就是遭到他们的羞辱谩骂,一文钱也收不到。平原君家这样,其他豪门便群起效尤,赵奢的工作因而难上加难。

按通常的做法,税务官会带上点礼物,到平原君等豪门府上去拜会一次,能收就收一点,不能收就算了。还不忘说些阿谀奉承的话,这是为了结个人缘,以后升官发财好多条门路,这叫公事私办。然后再把他们不缴的税款摊到百姓头上去,自己也乘势从中捞点油水。这样做也不必怕出事,上面有平原君们挡着呢!平原君偷税漏税,赵王不予追究,谁敢去查?这又叫私事公办。可赵奢不愿意这么做,他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坑害,一心想要把平原君的税款收上来;平原君这根骨头啃下来后,其他豪门的事就好办了。他日思夜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赵奢亲自带队到平原君府上来收税,平原君府内管事的像往常一样,不买账,不交税。赵奢毫不留情,当即下令将他逮捕法办。赵奢一路往里走,从门外到门里,从外庭到中堂,一连抓了平原君府上九名管事。抓回去后明正法典,全数斩首示众。消息飞快报到平原君那里,平原君勃然大怒,不由分说派人将赵奢抓入府中,也要将他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