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法:遵纪守法
20081300000003

第3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1)

郑子产铸造刑鼎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郑子产(?—前522年),原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末期郑国人。

春秋早期,新建的郑国(今河南新郑)位于晋楚两大霸主之间,地狭势弱,强国为邻。为了避免被强国吞并,郑国国君从一开始就着意进行社会改革,调整贵族和商人、个体农民之间的关系,使商人和个体农民获得了许多权利和自由。子产的父亲子国,就是一个帮助国君进行改革的人,后来在旧贵族发动的一次武装叛乱中壮烈牺牲了。

郑子产在平定那次武装叛乱后,被国君委任为“执政”,负责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他年轻有为,懂得立国的根本是要安抚好平民百姓,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因此,他首先采取措施改革军赋制度,从而限制了贵族势力,使他们不能“越制”;提高了商人和个体农民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取得了在某些方面能与贵族“平等”的权利。这项改革遭到了许多贵族的责骂,但子产很坦荡地说:“他们想怎么骂就怎么骂吧,只要对国家有利,我还会舍出性命去做。我知道行善政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过去,郑国的法律刑书是被秘密藏起来的,平民百姓不知法,不懂法,犯了过错任凭执法的贵族随意处置。平民百姓与其说是怕刑罚,不如说是怕执法的贵族。因为执法的贵族说上一句话,平民百姓就会在糊里糊涂中“犯罪”,遭致倾家荡产甚至身首异处的厄运。对于这种做法,郑国的商人和个体农民很不满意。

郑子产深知密藏法律刑书对平民百姓是不公平的,因此他极力主张实行“猛政”。“猛政”如火,他说:“火性是猛烈的,使人看见害怕,反倒很少有被烧死的人。水性是懦弱的,人不怕水,喜欢玩水,反倒有许多人被溺死了。”这里说的“猛政”,就是要把严厉的法律刑书公之于众,让平民百姓知道触犯刑律的严重后果,知道畏惧,因而不敢再去做犯法的事情。

为了实行“猛政”,郑子产力排众议,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也就是把郑国的法律刑书一条一条地铸在一个很大的金属鼎上,再把这个刑鼎放置在通衢要道,使人人都能看得见,都能知法懂法,依法办事。

郑子产铸刑鼎在春秋各国引起守旧派的一致反对。晋国旧贵族的代表叔向就直接给子产写信,质问子产说:“法律刑书一经公布,平民百姓就知道了如何来避免刑罚,他们就不再害怕执法的贵族了。是非曲直都由刑鼎上铸的法律刑书来决定,那执法的贵族还有什么用处呢?”郑子产回复说:“我这么做是顺应民心的,也是为了救世啊!”

郑子产说得很对。因为郑国从铸刑鼎以后,就限制了执法贵族的权力,使商人和个体农民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安居乐业,放心大胆地发展生产了。这样,郑国就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和国力丰厚的局面。二十多年后,叔向所在的晋国也学郑子产的做法铸了刑鼎,公布范宣子所做的刑书。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学派逐渐形成,而郑子产则被尊奉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故事感悟

无规矩不成方圆,郑子产铸造刑鼎把法律公之于众,让广大百姓都认识到了法律的存在,让是非曲直大白于天下,这是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

◎史海撷英

郑国始末

郑,先秦姬姓诸侯国。西周末年,周宣王封其弟桓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幽王时,桓公为王室司徒,见西周将亡,便东迂至虢、郐之间(今河南荥阳、新郑一带)。西周灭亡,桓公死难,其子武公拥戴平王有功,为王室卿士,遂在虢、郐间建立郑国,建都新郑。郑的势力不断发展,到庄公时(公元前743—前701年),侵伐许,破息攻宋,大败北戎,又同周王交换质子,抗击周桓王统率的周、陈、蔡、卫诸国联军的进攻,大破王师并射伤桓王,成为春秋之初相当活跃的小霸主。后其内部争权夺位事件不断发生,发展受挫。但因地处中原,交通方便,商业活跃,兵力亦强,春秋时期一直是大国争夺的中心,在政治上也占有显著地位。春秋晚期,贤臣子产执政,他团结贵族大臣,选贤举能,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加强军备,公布成文法典,整顿内政,同时注意各国形势变化,利用各种机会维护本国权益,受到晋、楚诸国的尊重。进入战国后,郑国内有君臣的权力角逐,外受韩国的不断蚕食,力量日益削弱,到郑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被韩吞灭。

◎文苑拾萃

伯 爵

中国古代封爵名。传说自尧、舜始置,周朝已有明确记载设置,战国、秦、汉时期废伯爵封号,魏、晋、南朝有伯爵封号,北朝曾废伯爵封号,后又复之。隋文帝置伯爵封号,隋炀帝废之。自唐朝至清朝皆有之。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伯爵封号也随之终止。

田穰苴严法治军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田穰苴(生卒年不详),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世称司马穰苴。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叫田穰苴。当时,晋国攻击齐国的阿邑、-邑,燕国又侵占齐国的河上地方,齐军屡战屡败,溃不成军。为此,齐景公整天寝食不安,愁眉不展。田穰苴当初不过是个地位普通的人,但他的好朋友晏婴则是齐国大臣。

一天,田、晏二人正在屋里下棋,有人禀报说:“齐王召晏丞相立即进宫,有要事相议。”晏婴便放下手里的棋子,匆忙进宫去了。原来,齐景公正为齐军败阵、边关吃紧而犯愁。看见晏婴,便忧心忡忡地说:“晋国和燕国不断蚕食我国,本应回击他们,但是眼下齐军没有一个好统帅,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晏婴沉思了片刻,向景公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田穰苴,此人文能安抚人心,武能克敌制胜,而且精通兵法,您不妨让他担当此任。”

景公马上召田穰苴进宫,跟他谈论边防和军事,结果发现此人文武全才,便提出让他担任大将军,率兵抗击侵略。田穰苴对景公说:“我地位低下,君王把我从平民破格提拔到三军主帅,恐怕军内官兵不会服气,百姓对我也缺乏信任。资历浅薄而权威不足的人是无法统率大军的,希望能派一位君王的宠臣,官兵所尊敬的人来担任监军。”齐景公笑着说:“这个你放心,我将派大将军庄贾做你的监军,有他辅佐你,我看不会有人敢不听你的号令。”于是,田穰苴便接受了这个职务。

接着,齐景公又传庄贾进宫,向他介绍了新的三军主帅。庄贾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田穰苴,毫不在乎地说:“既然晏丞相保举田穰苴来统率齐军,说明他有统兵的才能,何必还要监军呢?”景公解释说:“你德高望重,久经沙场,而田穰苴是初次指挥这么大的战事,在齐军中还没有树立起威信,由你来做他的监军,将士们必然会听从号令的。”听了景公的话,庄贾得意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那我只好奉命前往了。”当下二人商定,次日中午在营门会合。

回到家里,田穰苴告别了母亲和妻子,立刻去了军营。他下令全军:明日正午,准时出发!并特意让人在营门之外装了一个测影日晷,又安放了一座滴漏,以此来检查将领们是否遵守军令。

可是庄贾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回到家就与来送行的亲戚朋友喝起酒来。到了约定的时间,庄贾没到军营,田穰苴下令撤去日晷,放掉滴漏中的水,全军列队,开始检阅。宣布完军纪,检阅完将士,已是太阳偏西,这才见庄贾带着几个侍从姗姗而来。田穰苴压怒火着问道:“为什么迟到?”庄贾一脸酒气说:“我不才,有劳大夫和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田穰苴说:“将军接受命令,就应忘掉家庭;面对军纪法规,就应忘掉父母;击鼓进军与敌作战,就应忘掉自己的身体。如今敌国入侵,国内不安,君王焦虑,士兵艰辛,国人的性命都在你掌握之中,为什么还要怠慢!”田穰苴召来军正问道:“按照军法,违约迟到者怎么办?”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害怕了,派人飞报景公求救。但还没等信使回来,田穰苴就斩了庄贾,三军将士无不震惊。

过了一会儿,信使拿着景公的符节来赦免庄贾,骑马奔进军营。田穰苴说:“将领在军中,对君王的有些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又问军正道:“在军营中骑马奔跑,军法怎么说?”军正说:“应当斩首。”使者惊慌失措,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节,不可杀他。”于是斩了使者的仆人,砍了车子左边的车轩,宰了左边的那匹驾车的马,以此来号令三军。随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田穰苴则率领齐军开拔。

由于田穰苴军纪严明指挥有方,齐军军威大振,连战告捷,很快收复了失地。

◎故事感悟

执法如山,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严明军纪、令行禁止,战无不胜。

◎史海撷英

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是指战国初年齐国卿大夫田氏家族取代吕氏成为齐侯的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吕贷死,吕氏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彊于天下。”——《史记·齐太公世家》

◎文苑拾萃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在当时为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刘邦约法三章

◎世不患不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盐铁论·申韩》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为小名),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出身平民。他成为皇帝之前又称沛公、汉中王。

秦朝末年,当过亭长的刘邦起兵沛县(今江苏沛县),参加了农民起义大军。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军的领袖相继牺牲以后,他和项羽领导的军队成了反秦的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乘项羽在巨鹿大胜秦军之时,领兵攻进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进抵灞上(今西安市东)。这时秦二世已死,他的侄儿子婴率满朝文武俯首投降,把刘邦迎进了咸阳。

咸阳(今咸阳市东北)是秦王朝的都城。这里人稠物丰,繁华富庶。尤其是秦始皇修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美人、钟鼓、珍宝、古玩应有尽有。刘邦军队的将士长期生活在穷苦闭塞的农村,一到咸阳这个花花世界便觉得样样新奇。他们以胜利者自居,在街面上和阿房宫里乱抢乱拿奇珍异宝和衣物用品,有的人还酗酒闹事,打人杀人,闹得市人惊恐,东躲西藏。

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刘邦的部将樊哙提出应该用纪律来约束部下。谋臣张良支持樊哙的建议,他说:“要得天下先要得民心,绝不能再让将士们这样胡闹下去了。要快点公布一个法令,让大家依法行事,把社会治安搞好。”

刘邦听从了张良和樊哙的建议,就派人把秦朝的府库官仓全部封存起来,制定了三条法令,把部队撤回灞上军营进行整顿。与此同时,刘邦还把咸阳和关中各县老百姓的代表召集起来,对他们说:“过去秦朝的严刑苛法使你们动辄得咎,吃够了苦头。现在为了使大家能安心做事,我只制定三条法律。这就是:第一,杀人罪判处死刑;第二,伤人者按情节轻重治罪;第三,偷盗者也按情节轻重治罪。其他秦朝苛法一概废除,你们不必再提心吊胆过日子了。”接着,刘邦命人广泛宣传,使三条法令家喻户晓。

这三条法令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关中父老百姓知道了刘邦的“约法三章”,又看到刘邦的军队撤到灞上后纪律严明,从心里感到高兴。于是,大家争着拿出酒肉、粮食和衣物到灞上慰劳他们。这时,刘邦告诉他的将士,要好言好语地劝说父老百姓把慰劳品都拿回去,今后军中所需的一切物品都由府库供应,绝不准随便拿老百姓的东西。

从此,刘邦和他的军队严格地按“约法三章”办事,保持了咸阳和关中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几年以后,他就打败了项羽,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故事感悟

无法纪不足以成事业。法令的作用在于保持一个国家、一个军队应有的尊严和准则。刘邦制定的“约法三章”对其能开创汉朝基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史海撷英

武昭宣盛世

西汉时期并存着多个政权,其中有一个代表中国主权的政权叫“汉”。公元前141年3月9日至公元前48年1月10日,“汉”政权的三个国家元首刘彻、刘弗陵、刘病己在任时,“汉”政权的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史学上很多人认为:这段历史的主要贡献人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和霍光君臣。

◎文苑拾萃

东汉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