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利:利用厚生
200815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利,《说文解字》说:“铦也。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段注》:“铦者,臿属。引申为铦利字。铦利引申为凡利害之利。”就是说:铦是臿一类的农具,因为开了刃所以锋利,由锋利又引申出利害之义。

利,后来引申的意义越来越多。《战国策·秦策》说:“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是富饶的意思。《易·贲》说:“利有攸往”是适宜、吉利的意思。《淮南子·说山》说:“不憎人之利之也”是取得的意思。《易·系辞》说:“耒用之利”是功用的意思。《史记·越世家》说:“逐什一之利”是赢利、利润的意思。此后,就有了顺利、便利、胜利、势利、利益等说法。

利用厚生是指追求经济效益。经济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人们穿衣吃饭都属经济范畴。上层建筑是受经济基础制约并且服务于经济基础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巩固的经济基础是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纵观中华五千年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史。

凡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就是国家最富强的时期,相应的,也是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反之,国家经济发展滞缓,国家就贫弱,文化也相应落后。这已被中国的历史所证明。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重视利用厚生的,利用就是使社会财富增值,厚生就是把增值的财富造福于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农民千方百计提高地力和工艺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工人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更多产品;科学家搞发明创造,提高生产力水平;商人来往于山南海北使物资流通……这一切都在使中国的科技工艺水平、农业发达程度,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及各种商品销往全世界……

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的先人兴修水利开凿运河,铺修道路,兴建桥梁……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运河网络几乎遍布神州大地……

但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孔子“罕言利”,只讲“道经”、“仁义”,不讲国计民生。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心远远不够,甚至对民间正常的经济生活横加干涉限制,认为商业是“末业”,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从而扼杀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活力。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就是“国力的竞争”。“经济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短短的20几年内,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几十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便民利民政策,不断提出、落实。私营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显示出勃勃生机,很多私营企业走出国门。21世纪重又成为“中国世纪”,续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最大的利益;中国人民是有理想、与人为善的人民,我们有信心用我们的劳动成果造福世界,并同世界人民一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开创共生共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