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健:康体健身
20081700000008

第8章 健身有道 事半功倍(3)

郭沫若健身有方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格言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郭沫若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1892年,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

郭沫若一生不仅在写作、诗歌、戏剧、书法、历史、古文字等领域极有造诣,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郭老生前非常喜欢“静坐养身”,那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

当时他正在日本求学,每天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使他用脑过度,不到一年就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每夜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还时常被恶梦惊醒,并出现心悸、脑部阵痛等症状,以致读书前看后忘,少年时代那超人的记忆力一下子变得很差,苦恼之中他几乎想自杀。后来,他试着练习静坐来调解身体状况,即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都要静坐30分钟。两个星期后,奇迹出现了,睡眠时间延长了,恶梦减少,记忆力也恢复了正常,他又可以高高兴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后来他将静坐作为健身方法坚持终生。

郭老是现代杰出的书法家,终生都勤习书法,这也是他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又一独到之处。郭老认为,长期练习书法不仅能使肩、臂、肘、腕、指等部位能得到充分的活动,使之气血流通,而且能使练者凝神定气,抛去心中一切杂念,有奇特的健身效果。因此,古往今来书法家多长寿就是这个缘故。郭老终生坚持勤习书法,对其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郭老在饮食方面也十分注意,平时以米饭、素菜为主食,常食粗杂粮,还特别爱吃野菜和一些植物的茎、叶、花。虽然喜欢吃辣味菜肴,但力避五味过偏,不吃过于油腻的荤菜。他喝酸奶,但只饮一小杯,爱饮龙井茶,但不过浓。由于郭老健身有方,80多岁高龄还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日夜为国家、为人民操劳。有时还陪外国朋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并即兴赋诗,声音仍如同洪钟,表现了一代学者、伟人的健康体魄和豪迈情怀。

◎故事感悟

健身对于郭沫若先生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也不忘锻炼身体。郭沫若将健身、养生寓为一体,开创了健身新方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文苑拾萃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刘少奇的强身之道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其靠运动。——蔡元培

刘少奇(1898—1969年),原名绍选,字渭璜,中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刘少奇1949年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6年,任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在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时说:“强壮身体最好的办法还是锻炼。”那么,刘少奇是怎样进行锻炼身体的呢?

刘少奇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多,例如游泳、登山、太极拳、散步等等。

刘少奇在1954年(56岁)开始学习游泳。在工作之余,只要有机会,他就抓紧时间去游泳。刘少奇喜欢自由泳和仰泳。一次能游半小时到一小时。有一次到北戴河,他看离开会还有一段时间,刚一落脚,就抓紧到海里游泳去了。当时水温很低,又是阴天,他不顾水温低,游了很长的距离,上岸时嘴唇都冻紫了。大家担心他会受凉。他说,不会的,在凉水里游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习惯了就不会着凉了。

夏天在北戴河开会期间,他还经常动员并指导周围人员游泳。有一次,刘少奇动员身边的护士小陈下海游泳,小陈望着碧波万顷的大海,为难地说:“我不会呀!怎么办?”刘少奇说:“不会可以学嘛!人的比重比海水轻,沉不了,你不要怕。”说着就教小陈两脚怎么蹬水,两手怎么划水,怎么憋气。在他的动员和鼓励下,小陈慢慢漂在水面上了。刘少奇很高兴地说:“这就很好嘛,大有进步!学游泳,第一要不怕,第二要学会呼吸,呼吸掌握了,就能在水上休息,就能游得远。”

在关于刘少奇游泳的记载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同毛泽东一起畅游十三陵水库。

1964年6月16日下午3点多钟,两辆黑色轿车沿着大坝西面的半山公路一前一后直驶到水库的西南岸边,从车上下来两位身材魁悟的人。正在水库游泳的北京体育学院的师生们一眼就认出,走出车来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师生们忘却自己是置身水中,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家争先恐后,像一群矫健的海燕掠过水面,朝岸边游来。

毛泽东和刘少奇站在岸边,亲切地向大家招手致意,接着换好衣服向水库中心游去,毛泽东和刘少奇一面向前游去,一面同身边的师生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刘少奇问身边青年:“你们是体育学院的吗?”王光美向刘少奇介绍说:“是的,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同学,都是游泳专家。”刘少奇笑着说:“我今年第一次下水,第一次来十三陵水库,你们经常游泳吧?”同学们回答说:“我们学校有个游泳馆。”刘少奇说:“游泳馆是暖房,要到长江去,白洋淀去。”青年们齐声回答:“我们一定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

不知不觉大家来到水库中心的小岛。刘少奇、罗瑞卿、杨勇等同志一起登上了小岛。过了一会儿,刘少奇走下小岛的平台,一只游艇靠了过来,打算接他回岸,却被他谢绝了。

当大家从小岛向回游时,突然起了风浪,毛泽东和刘少奇却从容不迫,泰然自若,顶着风浪,仰泳前进,在顶风逆浪中和身边的青年们谈笑风生。

毛泽东和刘少奇回到岸上已经5点多钟了,他们却依然神彩奕奕,毫无倦意。

刘少奇除了酷爱游泳外,还喜欢登山,一有机会就去登山。60岁后,他登山也不要别人搀扶。在兴安岭、玉泉山、庐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刘少奇在近60岁时还认真地学习太极拳。开始学习时,他认真地体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用心地琢磨,每晚都要练习一会儿。通过实践,他体会到太极拳对增强体质有显著效果,对年老体弱者更为适合,建议老年人多打太极拳。

散步也是刘少奇锻炼身体的主要项目,每天睡前半小时的散步,已成为他几十年的习惯。先是慢走,后是快走,最后再慢下来。

刘少奇在中南海办公时,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即使到了深夜也要出去散步。如果遇上下雨、下雪、刮大风时,他就在廊檐下或室内坚持散步。有时出差到外地去,在火车停站或轮船靠码头时,他也要抓紧时间下去走一走。为了保证刘少奇的健康,大夫曾建议他吃一些补品。他风趣地说:“对我来说,散步就是补药,我看强壮身体最好的办法还是锻炼。”

◎故事感悟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代替不了运动,营养品不行,补药也不行。运动是没有捷径的,也是他人代替不了的。只有坚持锻炼,才能身体强壮。刘少奇的健身之道,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史海撷英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家、儒家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文苑拾萃

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是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整栋建筑中间有三个天井,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有茅瓦房30多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而属于刘少奇家的房子有21间半,其他为刘少奇伯父家的房子。次建筑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故居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前面有一口水塘,房后有一抹低山,整个故居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所环抱。

故居正门悬挂的是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的匾额。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1910年病故,刘少奇的母亲1931年病故。客厅是一间横堂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邻横堂屋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值得一说的是,刘少奇的故居专门设有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书是多么重视。

马寅初的热冷水浴健身法

◎一个人需要有一个目标来达到真正健康。——谚语

马寅初(1882—1982年),男,回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马寅初的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建树。

马寅初不仅是我国人口论专家,而且在健身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马寅初爱好体育,注重健身。他活了101岁,如此高寿,与他一生非常重视健身有直接关系。

马寅初从十几岁开始,从未间断过锻炼身体。他年轻时练过骑马和游泳,后来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限制,这些项目都中断了,只好改用其他锻炼方式。他坚持时间最长、收效最大的项目是热冷水浴和爬山。

热冷水浴健身法,是马寅初在美国留学时从耶鲁大学一位90多岁的医生那里学来的。其方法是:每天晚上就寝前洗浴一次,先进热水盆里洗,洗15分钟后出浴,用毛巾搓擦身体。过三四分钟后,再进冷水盆里很快洗一下,出来后再用毛巾把身体擦干擦红,立即上床睡觉。如无大盆,用两个脸盆也可以,先用热水毛巾擦身,再用冷水毛巾擦身,如果有条件,就用热水和冷水先后冲淋,再用毛巾搓擦,其效果更佳。

马寅初坚持用热冷水浴健身法,长达70多年。即使在抗战时期,他在重庆歌乐山被软禁时也每天坚持。在贵州息峰、江西上饶被监禁时没有热水条件,他也用冷水擦浴,从未间断。

当有人问他这种洗法的好处时,他慢条斯理地说:“这种热冷水浴好处有三:一是先用热水洗后,皮肤毛孔张大,身体内的脏东西可以排出去;二是用热水洗浴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加快新陈代谢,使人精神爽快,三是全身血管先因洗热水而张大,后又因洗冷水而收缩,一张一缩,渐有弹性,就不会硬化。”

马寅初的这种热冷水浴健身法对他的健康长寿确实有奇效。72岁那年,他在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身体时,医生告诉他,除了体重有些超重外,心、肝、肺、肾等内脏器官功能都很正常,血压也不高,其健康状况和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差不多,完全不像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马寅初除了常年坚持采用热冷水浴健身外,还有一种重要健身法,就是爬山。他经常利用星期日和寒暑假去爬山。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工作,每个星期回家都不坐“滑竿”,而是利用这个机会练习爬山。后来他被蒋介石软禁,不许他下山,他也每天爬几百米到山顶锻炼。他爬山和别人不一样,速度快,在一定时间内跑到,他把这叫做“跑山”。

马寅初晚年得了直肠癌,医院在考虑是否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时,曾有医生认为,查遍世界医学史,最高的手术年龄是86岁,而马寅初已经91岁了,能够承担这样大的手术吗?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马老一生注重锻炼,身体素质好,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效果良好,创造了医疗史上的一项纪录。

马寅初90多岁还能承受如此大的手术,说明他的体质很好。而强健的体魄,主要是他常年坚持锻炼的结果。体育锻炼不仅强健了马寅初的身体,也锻炼了他的革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