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健:康体健身
20081700000007

第7章 健身有道 事半功倍(2)

一、扫地。陆游身边经常放着一把笤帚。当他读书、作诗累了的时候就洒水扫地,扫完屋里扫屋外。他认为,这样做能舒筋骨,平气血,省按摩。他曾写诗赞这种锻炼方法: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洁,延年直差易。

二、骑竹马。当他扫过几次地,地也很干净了的时候,已经没有必要反复扫地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整理一下书籍,擦一擦桌案、茶几等。把这些活儿也看做是一项运动,从不叫别人做。同时他也常和孙辈一起操起竹竿,夹在胯下当马骑。且一手扶着竹竿,一手举得高高的不住地摇晃着,就像手拿着马鞭,嘴里不住吆喝,直到浑身出汗为止,然后再坐下来读书、写字。

有人笑话他,说他这是胡玩。他却说:“我是根据吴普的一句名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而做的!人要常活动才能永葆健康。”

他曾为骑竹马写了一首诗:整书拂几当嬉戏,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三、散步练剑。陆游有饭后必散步的习惯。尤其是晚饭后,他还要散步到较远的地方。在散步时,他总是带着医书,腰上佩着剑。偶尔遇到病人就给他们免费治病,看到草药就随时采集。

散步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同时也为他的诗作增添了新的内容。陆游写了许多关于散步的诗作,如《步至西村》、《雨后散步泠园》、《登太平山》、《游春》等。

关于练剑,陆游也有诗记载,“少年学剑白猿公,曾破浮生十岁功”。正因为他少年时有十年练剑的功底,所以他不但练就了娴熟的剑术,更练就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有一次,他游览南部大山时,遇到了一只猛虎。陆游临危不惧,挺身与其英勇搏斗,竟杀死了这只虎。

四、登山。登山是锻炼全身心的活动。陆游就很爱登山,也游览了不少名山,直到60岁,他登山时都不要人扶。他的《看钟》一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这说明陆游登山已经不是一日之功了。没有长期锻炼,不可能有“六十登山不用扶”的强健体魄。

五、按摩。陆游喜欢按摩健身。他的不少诗谈及按摩,如《自叹》诗中有“饭罢宽腰习按摩”之句。《自解》诗道:“先生要是常谈尔,吐纳余闲即按摩。”《病减》诗云:“病减停汤煲,身衰赖按摩。”在《幽居》诗中亦有“朝晡两摩腹,未可笑幽居”之句。

六、爱劳动。在陆游的许多诗作中,劳动几乎俯拾可见。他的《小园》这样自述劳动:“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阳一径科。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遣怀》写道:“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秋日遣怀》亦云:“晨几手作墨,午窗身碾茶。岂为要小劳,亦以御百邪。”从这些诗中可见,陆游很注意以劳动锻炼身体,消除疾病。

七、多吃粥。陆游爱吃粥,特别年老时几乎每餐不离粥。他的《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易消化,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故常吃粥可以减轻胃肠负担,也是健身良法之一。

八、爱书法。“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爱好书法也是陆游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他在《草书歌》中写道:“此时驱尽心中愁,捶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书法可以陶冶性情,所以书法家多长寿。而书法中的草书,更能倾泻感情,调节情绪。

陆游一生多坎坷,若不是他有这么多的爱好情趣,又怎能获得“已迫九龄”的高寿呢?

在许多人看来,扫地、擦桌子、整理书籍、骑竹马、吃粥、书法等,这些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并不能锻炼身体,特别是“扫地”、“擦桌子”之类的事情,很少有人重视。可这些在陆游那里却变成了锻炼身体的项目,而且作为一种养生之道长期坚持,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这说明,体育锻炼并非一定要有专门的设施和场地。其实,体育锻炼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养生之道就在生活之中。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并且有一种健身养生的思想意识,很多日常活动都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故事感悟

陆游不仅是文学爱好者,而且也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陆游创建的健身八法简单而且易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苑拾萃

红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宋)陆 游

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

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

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

酌之一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

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

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

却驾白凤骈斑虬,下与麻姑戏玄州。

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

乾隆皇帝长生有术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清)颜元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1735—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史称乾隆皇帝。乾隆帝即位后,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蠲免钱粮;军事上多次平定西部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他六下江南,大修宫殿、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病逝,终年89岁。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马兰峪裕陵。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从秦始皇到清末光绪帝,前后两千多年的时间,历代帝王年逾花甲的很少,达古稀之年的更是寥若晨星。可清朝的乾隆皇帝竟活到89岁高龄。他在位60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掌权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君王。

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皇帝80多岁的时候,身体仍然很健康,精力充沛。《清帝外记》一书中这样描写过乾隆皇帝,“其年龄虽已八十三岁,但其外表观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季,秩序规则极其严肃,殊堪惊异”。

乾隆之所以能如此长寿,与他一生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据清代御医的后代所讲,乾隆皇帝在长期的养生健身实践中,总结了十六字长寿秘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就是每天黎明即起,在室外运用柔和匀长的口呼鼻吸,从而达到“正气内存,邪不能干”。

活动筋骨。乾隆经常打太极拳、散步、爬山、旅行、狩猎。他虽贵为一国之君,事务繁多,却还是经常弯弓骑射,沐浴汤泉,游山觅川。他六下江南,轻装简行、暗访民情,并把这些都看成是活动筋骨的好办法。

十常四勿。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即食勿言、寝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十常有助于运气行血,抗御外邪;四勿更有助于炼精养气,起居规律。这养生之道也使乾隆皇帝精力充沛,神采焕发,身登高寿而体不衰。

适时进补。就是根据不同的季节经常调剂食品组成,常吃一些瓜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偏食,不贪食,不滥吃补品、补药。

乾隆皇帝的十六字长寿秘诀使他获得了历代帝王长寿之冠,可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乾隆贵己重生,同时还很讲究生态道德。他曾在著名的《哨鹿赋》中这样写道:“我曾研究哨鹿之理,觉得可以总结出‘五德’来:哨鹿每年只一次,不再来二次,这是仁;对跑来的鹿射毙它,对逃窜的鹿任它逃窜,这是义;把鹿肉做成美味,放在祭器里,祭神祭祖,这是礼;引鹿而能来,成功抓获它,这是智;吹哨而进,诚敬地遵从孔子不射夜间熟睡动物的教导,这是信。这样做,可以说是符合圣人的大道,难道还算潘兵、司马相如所告诫和讽刺的那样吗?”

《哨鹿赋》全文被镌刻在石碑上,现存于承德避暑山庄。

◎故事感悟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他提出的“十常四勿”,使后人多为效仿。因健身理论较为科学,他获得了中国历代帝王长寿之冠,真让人羡慕!

◎史海撷英

乾隆时期的几大战役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与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第一次清军作战不利,地方政府接受屈辱条件而议和,向中央谎报战功;不久廓尔喀兵再次入侵。第二次反击廓尔喀,乾隆帝决心坚定,福康安指挥果断,清军翻越喜马拉雅山连续作战,大败敌军,保卫了国家领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对边疆的经营是乾隆帝最大的功绩。清朝的疆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而最后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基础。

◎文苑拾萃

朱华山酹酒(祭酒)

(清)爱新觉罗·弘历

兆叶维熊意举男,髫龄书史即深耽。

坟前省识吾怀悼,地下应知汝抱惭。

觉后梦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难堪。

从今拟废苍舒诔,古佛无生叩宝龛。

苏轼的保健功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格言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非凡成就,可谓北宋时期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苏轼一生著述甚丰,涉及面十分广泛。他对养生术也很有研究,写过《问养生》、《养生说》、《养生诀》等20多篇养生文章。清代王如锡从苏轼著作和信札中,开列出1100多条有关养生的内容,编纂为《东坡养生集》。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这是苏轼养生的主要论点。他认为,要使身体强健,最重要的是“习动”,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喜欢打猎、射箭、野游等户外活动。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游览的足迹。他说:“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冶性。”苏轼还自编一套保健功,“原自养炼”。即天刚亮起床,盘足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呼吸吐纳,摩擦脚心、脐下、腰背间和眼耳颈等部位,直至发热为止;再接着捏鼻两侧五十次,最后梳发百余次。他以亲身体验总结说:“此法特奇妙,其效初也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他奉儒但不迂腐,信佛而并非执迷不悟,好道却没有厌弃人生。他经常从儒、道、佛各家学说中汲取知识,用以从政、养身。苏轼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苏轼由于秉性刚强,直言敢谏,屡屡碰钉子,多次被贬谪他乡,但他都能以乐观的精神对待。面对困苦的生活,他“扪腹而笑”。他说:“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苏轼不仅注重活动身体,在他的养生术中还包括饮食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苏轼不仅个人很讲究饮食卫生,对饮食也很有研究。他主张人应该多吃菜而少吃肉,“蔬食有过于八珍”,一可安分以养福,二可宽胃以养生,三可省费以养财。关于什么时候应该饮食,什么时候不该饮食,苏轼也做了很好的说明,强调“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故事感悟

苏轼在坎坷与困难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积极进取。在锻炼身体方面,苏轼有自己的一套健身方法,他的健身之道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发着无穷的人格魅力。

◎史海撷英

东坡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上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此下联有情景,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被视为巧对。

◎文苑拾萃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