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教:兴学崇教
20082400000009

第9章 兴学崇教(3)

颜元在学术上曾出入程朱陆王之学,且笃信力行有年,一旦幡然醒悟,乃将宋明相传600年的理学推倒,其气魄之大,识见之果决,确是南方学者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所不及。颜元之所以有此气魄和胆识,一方面与他亲身体验的痛苦感受有关,他认为囿于宋明理学是“吞砒霜”,以为拘守理学的八股举业是“焚书坑儒”;另一方面是他目睹明朝灭亡,从切肤之痛中认识到宋明理学的误国之害,故有志于以实学救国。他自述思想变化原因时说:“予未南游时,尚有将就程朱附圣门支派之意。自一南游,见人人禅子,家家虚文,直与孔门敌对。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为孔孟、程朱,判然两途,不愿作道统中乡愿矣。”他说:“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民。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祸甚于杨墨,烈于赢秦。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则痛哭。”他深刻分析了宋儒空疏无用之学误国害民的惨痛教训,严厉地指责宋儒虚妄无才无学,“上不见一扶危济难之功,下不见一可相可将之材”,以致先两手以二帝畀金,以汴京与刘豫,后以少帝付海,以玉玺与元。他还说:“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艰,惟余一死报君恩’,未尝不潸然泣下也;至览和靖《祭伊川》‘不背其有之,有益于世则未’二语,又不觉废卷浩叹,为生民怅惶久之。”

有鉴于此,颜元以为儒家是以事功见用于世的,其学其才应有益于治国安邦,所以其教其习均应以实学实行为内容,注重实践和学以致用才是儒学的精神所在。然而,宋明理学全然抛弃事功实学,虽然“诗书盈几,著解讲读盈口,阖目静坐者盈座”,却于世道人心了无关涉,出而为官,祸国殃民。他尖锐指出,学风腐败至此,不得不革而除之。然推源祸始,则罪在朱熹,因为朱熹只教人读书,此风一倡,遂“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以笔墨为能,以静坐修性为功,阖目静坐为成圣之方,是使天下无学无圣的重要原因。他说:“宁使天下无学,不可有参杂佛老章句之学;宁使百姓无圣,不可有将就冒认标榜之圣。”这种大胆的批评,确是超出了世俗观念的束缚,也表现了作为一代学人的远见卓识。

对宋明理学空疏之弊,颜元不仅深恶痛恨,而且他对八股科举流弊亦抨击不遗余力。他指出“八股之害,甚于焚坑”,因为八股科举考试与宋明理学合流将人诱入文墨世界,而文墨世界之祸,“中于心则害心,中予身则害身,中于家国则害家国”。为此,他主张天下读书人超脱文墨世界,以实习实行的实学经世致用,这样才能直接周孔的“真学”余脉。所谓“真学”,在颜元看来就是《左传》(包括古文《尚书》)所谓的“六府三事”与《周官》所讲的“三物”。

他说:“唐虞之世,学治俱在六府之事,外六府之事而别有学术,便是异端;周孔之时,学治只有三物,外三物而别有学术,便是外道。”六府即金、木、水、火、土、谷;三事即正德、利用、厚生;三物为六德、六行、六艺。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颜元主张以此为真学内容,使教学必得之于习行,必见之于身世,必验之于事功。以为学者应专于一事或一艺,“不必更读一书,著一说,斯为儒者之真,而译及苍生矣”。在诸实学项目中,颜元突出强调兵、农、礼乐。他说:“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颜元不仅在理论上论述了他的实学内容、目的及作用,而且他打破了宋明以来儒者只言礼乐耻谈兵农钱谷的传统,他曾潜心研习了七家兵书并精于骑射技击及攻守战事,于农学方面尤长于兴水利,曾为时人所推崇。

颜元不以道德文章或讲学作为儒者事业,而是以习行有用之学来倡明学术和借此富国强兵。由于他的目标远大,所以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之言。

◎故事感悟

从颜元的著作中处处可见其豪爽倜傥之气,这对于那些“无事袖乎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俗儒来说,确实是不可比拟的。正因为这样,颜元才开一代实学风气,成为一学派的创始人。

◎史海撷英

青少年时期的颜元

颜元8岁发蒙,从学于吴持明。吴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医术,又长术数,因此,颜元从小所受的教育就与众不同。19岁,他又师从贾珍。贾珍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这对于颜元后来的“实学”思想不无影响。同年,颜元中秀才,但不久“遂弃举业”。20岁,颜元“究天象、地理及兵略”。21岁,颜元“阅《通鉴》,忘寝食”。22岁,他学医。23岁,他“学兵法,究战守机宜,尝彻夜不寐”,并且还学习技击。如此广泛的涉猎,为颜元教育思想上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文苑拾萃

事功学派

事功学派是南宋兴起的学派。该学派源于王安石“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实用思想。包括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与理学相抗衡于乾道、淳熙间形成鼎盛之势。事功学派认为理学家空谈“性与天命”,对其“静坐”、“存养”功夫尤为不满。该学派倡言功利,赞许“三舍法”,主张习百家之学、考订历代典章名物,以培养对社会有实际作为的人才。其学说开启了明末清初颜元、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启蒙教育思想。

苻坚修学宫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苻雄之子,前秦开国君主苻洪之孙,苻健之侄。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前期他励精图治,基本统一北方,但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一蹶不振,后国破被杀。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第三任皇帝,符洪的孙子,第一任皇帝符健的侄子,第二任皇帝符生的堂兄。在苻坚的领导下,前秦曾经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宣告纷争割据局面的结束。

前秦符氏是氐族人,原来聚居在关中一带,后赵皇帝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于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主要是河南和山东西部),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汉各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境内)。石虎死后,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汉族的冉闵诛杀胡羯,关陇少数民族流民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他欲率众还关中,尚未成行,就被他的部将毒死。他的儿子苻健继领其众,人称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关中氐人纷起响应,苻健攻占了长安,据有关中和陇一带地方。

351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苻坚改称皇帝,定都长安。

苻坚8岁的时候,向爷爷苻洪提出请个家庭教师学习汉人文化礼教的请求。苻洪惊奇地望着孙子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学,实在太好了。”从此他开始接收汉人的儒学教育。

苻健死后,他的儿子符生继位。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视杀人如儿戏。每逢接见大臣,符生都让侍从箭上弦、刀出鞘,铁钳、钢锯等摆放在跟前,看谁不顺眼,就随即杀掉。如哪位大臣有所劝谏,就被视为诽谤,杀之;反过来若有人对他说奉承的话,就被视为献媚,也要杀掉。一时间朝中人人自危,都希望符生快点死掉,盼望苻坚早些取而代之。《晋书苻坚载记》说当时的大臣叫薛赞和权翼的对他说:“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有德者昌,无德受殃,天之道也。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也是符生福禄享尽命该如此,一日夜里他喝醉了酒,对宫女说:苻坚怀有二心,我明天就杀掉他。宫女向苻坚告了密,苻坚连夜发动宫廷政变,杀了符生,在太极殿登上皇位,号称“大秦天王”,改年号为永兴。

苻坚抢过来的前秦是个烂摊子。关中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民族仇杀此起彼伏,豪强欺民霸田。前秦在战乱中建国,法律制度不健全。苻生又实施残暴统治,加上水旱灾害频频发生,致使千里秦川豪强横行,百姓民不聊生。苻坚即位后,决心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顿吏治,惩处不法豪强,平息内乱,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他深知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所以广招贤才,并首先从调整最高领导机构入手,果断地处斩了帮助苻生作恶的佞臣董荣、赵韶等20余人,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洁的汉族士人参与朝政,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寒门出身的王猛。

王猛是当时的汉学大儒,既有魏晋时期学者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洒脱,又有经世济人匡扶朝廷的大志。说明白一点,就是既有阮籍之流的清高,又有诸葛张良的胸襟。当时就有评价说“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王猛原是山东青州一带人,因战乱迁居现在的豫北一带。据传说,王猛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小小年纪便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回,王猛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王猛虽然穷途末路,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像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后来,在前秦尚书吕婆楼的推荐下,王猛见到了苻坚。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像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苻坚即位后,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后来,苻坚对王猛的信任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不惜杀掉排挤攻击王猛的皇亲国戚氐族贵族来加强王猛的权利和地位。苻坚对王猛的信任换来了前秦的强大和对北方的统一,王猛也位列三公,成为苻坚最信得过的大臣。

苻坚在王猛的倡导下,大力推行文化教育,减税赋、劝农桑、兴水利。前秦设立学校倡导教化,注重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治国人才。苻坚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仰慕儒家经典,为扭转氐族迷信武力、轻视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他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招聘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苻坚每月到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勉励他们刻苦学习,并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到各级权力机构任职。同时他规定,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如果不通一经一艺,则一律罢官为民。由于苻坚的大力倡导,并同官吏的选任结合,前秦很快就出现了劝业竞学、养廉知耻的风气,不仅培养了官僚后备队伍,提高了统治阶层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故事感悟

苻坚统治的王朝虽然以悲剧告终,但他创建的前秦盛世并没有被历史遗忘,他大力推行的文化教育功绩也被后人所称颂。历史记下了他的失误,同时也记下了他的辉煌业绩。

◎史海撷英

苻坚魂断新平寺

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征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慕容家族先是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慕容宗族的子弟跃马披甲,遍地狼烟;羌族的姚苌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乌丸相续起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苻坚困守长安,看见前燕贵族背信弃义,把慕容 叫到面前大骂:“你们家族兄弟子侄布列上将,当时虽称是灭国,其实我待你们像归家一样。现在慕容垂、慕容冲、慕容泓各个称兵,你们家族真是人面兽心,枉亏我以国士待你们。”虽然如此,苻坚看见在自己面前涕泣陈诉装孙子的慕容 等仍不忍诛杀。

长安城外,慕容 之弟慕容冲率军歼灭秦军数万,占据阿房城,步步逼近。慕容冲是个阴狠凶戾的人,12岁时前燕国亡,他曾与14岁的姐姐清河公主一道被苻坚纳入后宫,作为娈童伺侍苻坚,姐弟专宠,旁人莫进。最后王猛切谏,将其放出外任做大州刺史。

鲜卑大军进攻长安城,苻坚凭城观看,心里慨叹敌人之强,派人送一锦袍于慕容冲,想打动对方念忆从前床笫之情。但殊不知,这段记忆带给慕容冲的只有仇恨。慕容冲答道:“孤家现在以天下为任,怎能看这一袍小惠。如果你束手来降,我们慕容家对待你也不会比你从前待我们家差。”苻坚气得几乎吐血,大叫:“后悔不用王景略和阳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虏敢猖狂如此!”(鲜卑族人皮肤白皙,故苻坚呼之为白虏。)

长安城内,犹有鲜卑数千人在大宅子里住着,慕容 时刻不闲,秘密招集族人准备埋伏人马袭杀苻坚。其间消息泄露,苻坚大惊,这才诛杀慕容 父子及其宗族,城中鲜卑不论少长及妇女全被杀光。自此之后,灭人国者如果不忍心对亡国家族下绝杀令,劝谏者往往以苻坚为“柔仁邀名”的首例,致使后代亡国之皇族罕有保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