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问:不耻下问
20083400000003

第3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1)

孔子拜小童为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第五》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到了他父辈叔梁纥时,家道早已中落。孔子父早亡,与母亲颜徵在相依为命。他在鲁国做过会计,管过畜牧,据说还当过吹鼓手。

孔子长大成人后,身高八尺,力大可擎起城门,又喜欢学习周礼,为此还专门去洛阳向老子请教,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

孔子奉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晚年学《易》,曾经把穿竹简用的牛皮绳子翻断了三次。

孔子不仅勤学,而且能做到不耻下问。

有一次,在鲁国时孔子率弟子乘车出游,半路上碰见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用瓦片垒城玩。眼看车到跟前,小孩儿还在垒城,对孔子他们这群人不理不睬。孔子生气了,责备道:“车来了,你不晓得避一避吗?”

小儿回答说:“自古及今,只听说车避城,没有听说城避车的!”说完,他顺手指了指垒起的“城”。

“说得有理。我得下去学习一些道理。”孔子把车停在路边,下车和小孩攀谈。

“你叫什么名字?”

“姓项名橐,无字。”

“几岁了?”

“八岁。”

“你知道什么火无烟?什么水无鱼?什么山无石?什么树无枝?什么人无妇?什么女无夫?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雄无雌?什么雌无雄?什么为君子?什么为小人?什么为不足?什么为有余?什么城无市?什么人无字?”孔子问。

项橐答道:“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土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雌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儿无字。”

项橐道:“我能请教夫子几个问题吗?”

“说吧。”孔子很大方。

“鹅鸭为什么能浮?鸿雁为什么能鸣?松柏为什么冬青?”

孔子说:“鹅鸭能浮,是因为足方;鸿雁能鸣,是因为颈长;松柏冬青,是因为心坚。”

项橐道:“不对。鱼鳖也能浮,足却不方;蛤蟆也能鸣,颈却不长;绿竹冬青,内心却空。”

孔子无言以对。

项橐又问:“天上星星有几颗?”

孔子说:“适才是问地,何必谈天?”

“那么地上碌碌有几间屋子?”

“且论眼前事,不要谈天说地了。”

“若论眼前事,眉毛有几根?”

孔子笑而不能答,叹道:“后生可畏。”

此后,孔子更加虚心问道了。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孔子的学识也更加与日俱增了。

◎故事感悟

一个八岁的孩童,孔子都可以把他当作老师,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孔子明白“不耻下问”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所以才会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经典语录。圣人尚如此,何况常人?

◎史海撷英

长幼之乱

历史上,鲁国有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始作俑者,或者可以追溯到周宣王。

鲁真公薨,其弟敖立,是为武公。武公有长子括、少子戏。

武公九年,武公带着两个儿子,西去朝拜周宣王。宣王很喜欢戏,于是做了件荒唐事。他要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卿大夫樊仲山父说:“这个废长立幼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而您一定要做的话,日后鲁国一定会违背您的旨意。违背了您的旨意,那就是要讨伐的。不讨伐的话那对您的威信有损。要真发展到那个地步,对大家都不好。您看,是不是别下这个命令呢?”

周宣王很不满:“现在谁是天子啊?”他不顾重臣意见,下命令立戏为鲁国太子,日后当鲁国的国君。鲁武公有点郁郁不乐,回到鲁国后就死掉了。于是太子戏立,是为鲁懿公。

果然,后来懿公被他哥哥括的儿子伯御带着鲁人杀掉。伯御安安稳稳地做了十一年鲁国国君,最后被周宣王发兵伐灭了。

周宣王把伯御诛杀后,就立懿公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从那个时候起,周天子的威信日益下降,而诸侯国弑其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文苑拾萃

孔 庙

孔庙(本庙)在山东曲阜。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两千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子名言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老门吏出奇计

◎讯问者,智之本也;思虑者,智之道也。——《说苑·卷三·建本》

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无忌。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特别是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逐渐强盛起来,于是就想扩大自己的疆土,派大军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和楚国求救。楚国出兵八万援赵,魏国派大将晋鄙带兵十万援赵。

秦国得知两国援赵的消息,立即派使者到魏国进行恐吓,说:“谁要是援救赵国,等攻下邯郸,我就去打谁!”

魏王吓坏了,赶紧给晋鄙下令停止进军。魏国一停止进军,楚国也按兵不动了。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写信给信陵君说:“赵国就要灭亡了,你的姐姐痛哭不已,你能看着不管吗?”信陵君看了信,心中很着急,他请求魏王发兵,魏王始终不答应。

信陵君很气愤地回到家中,对自己的门客说:“大王不肯发兵,我只好自己去援赵了,哪位愿跟我一起去?”他手下的门客平时得到他很多恩惠,都慷慨激昂:“愿随公子拼命!”信陵君带领门客一千多人出发了。

在出都城大梁东门时,信陵君下了车,去向他最尊敬的人——老门吏侯赢告别,并说明自己要同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万万没想到老门吏冷冰冰地说:“我老了,请公子原谅我。”信陵君出了东门,很纳闷,心想:“我平时对他不错,他眼看我去送死连句送别的话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让队伍停住,自己又折回东门。

老门吏还在那儿站着,笑着说:“我知道公子一定要回来的。”信陵君谦恭地说:“我一定有对不起您的地方,特地回来请教。”老门吏说:“公子养门客三千,为什么没一个人替你想个好主意,而让你去送死呢?来,我给你出个主意。”信陵君很高兴,随老门吏进了屋,老门吏支开其他人,对信陵君说:“大王最宠的美人如姬,父亲被仇人杀害,是你替她报了仇。如今你让她替你做点事,她肯定会答应!你最好请她把大王的兵符盗出来,这样就不愁晋鄙不听命令了!”

此计甚妙。如姬果然盗出了兵符,交给信陵君。信陵君得到兵符准备日夜兼程去救赵国。老门吏却说:“这样去不行!晋鄙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将,你有了兵符,晋鄙未必能及时发兵,他可能派人回都城问明情况,那时全部计划就落空了。我有一个朋友叫亥,擅使大锥,武艺超群,他可以跟您去。如果晋鄙不听您的命令,就让朱亥……”老门吏做了个杀掉的手势。

信陵君拜见朱亥,说明来意,朱亥满口答应。信陵君辞别老门吏,带领朱亥和一千多名门客来到边境魏军大营。晋鄙验过兵符,却不发兵。

晋鄙说:“公子发兵是大事,我还得奏明大王。”信陵君使个眼色,朱亥大喝一声:“晋鄙你想谋反吗?”他举锥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对部将说:“晋鄙不听王命,已被处死,现在我命令,进军救赵。”

信陵君指挥军马向秦军大营冲去!秦军措手不及,被杀得大败,退回本国。赵国得救了,信陵君激动地说:“这都是老门吏的功劳啊!”

◎故事感悟

即使信陵君完全不理会老门吏,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信陵君还是保持着谦恭的态度求教于他。信陵君不愧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他的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赵国。

◎史海撷英

信陵君留赵十年

邯郸大捷后,信陵君知道自己盗取魏安釐王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魏安釐王一定会非常恼怒,所以他让将领们带着魏军返回了魏国,而自己和门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义举,把汤沐邑封赏给信陵君。魏安釐王也原谅了信陵君的罪过,仍然让信陵君享有信陵。而信陵君一直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去。

信陵君在赵国广交隐士,连隐于赌场的毛公和隐于酒馆里的薛公等地位卑微的有才之人都会与他们交游,以求取贤士人才。所以天下的很多士人,包括平原君的门客很多也转归于信陵君的门下。

据《史记》记载,信陵君击退秦军后,赵孝成王很感激信陵君,与平原君商议把五座城池封给信陵君。信陵君听说后,得意洋洋,有居功自傲之色。唐雎就对信陵君说:“有些事情不能忘,有些事情不得不忘。如果别人有恩于公子,公子不能忘记;公子有恩于别人,希望公子能忘了。而且公子假传魏王命令夺军救赵,对于赵国来说是有功的;对于魏国来说,却不能算作忠臣。公子现在自以为有功,还骄傲,私下认为公子不应如此。”信陵君听了,立即自责,显出无地自容的样子。在后来赵王欢迎信陵君时,信陵君表现出了谦恭、退让,赵王因此也没有给信陵君五座城池做封地。

◎文苑拾萃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时人以信陵君为四公子之首。

幕后偷听换“真佛”

◎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说苑·卷三·建本》

戴逵(?—396年),东晋学者、雕塑家和画家。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他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像,在当时并称为“三绝”。

戴逵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和他虚心以人为师听取意见是分不开的。

戴逵在为瓦棺寺塑五世佛之前,曾为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灵宝寺作木雕无量寿佛及菩萨像。这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是戴逵精心制作的成功作品,但他还不满足。为了吸取众人智慧,使作品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佳境,他邀请了许多人欣赏木像,并随意品评。

可是事与愿违,欣赏木像的人们当着戴逵的面尽说些悦耳的话,提意见也是,轻描淡写,很少批评。这怎么能行呢?

戴逵征求意见是诚心诚意的,于是他灵机一动,便藏在木像后面的帏幔里偷听。凡是欣赏木像的人对木像提出的缺点,戴逵都一一记下来,等人们散去,就进行修改。如此三年,直到欣赏木像的人提不出意见了,他才将木像送到灵宝寺。

由于这尊木像集众人智慧反复修改完成,因此其雕刻水平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被吸引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山阴太守、大名士郗超也曾慕名前往观看。

这尊木像一直保存到唐朝,那时的一些著名画家、雕塑家还前去观摩学习。

◎故事感悟

为了听取众多人的“真心话”,戴逵幕后偷听,从而使作品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我们也应像戴逵一样,谦虚听取众多人的意见与建议,才能不断进步。

◎史海撷英

东晋的建立

中国北方一直由后赵、前秦等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公元346年,东晋安西将军桓温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控制汉水上游和四川盆地的成汉政权灭亡。至此,东晋统一了南方,与后赵隔秦岭淮河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