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敦:敦风化俗
20084000000019

第19章 整顿风气(4)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康熙大刀阔斧整顿歪风邪气

◎宇宙进化的大路,只是一个不息的长流,只有前进,没有反顾,只有开新,没有复旧。——格言

康熙(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8岁登基,在位61年,他除鳌拜,削平三藩,攻占台湾,遏制沙俄扩张,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帝国统一;崇尚儒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是一位英明的帝王。去世后葬于景陵,庙号圣祖。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善于治国的帝王,也是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涉猎。他写过近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康熙即位后,立志要把国家治理好。他决定敦风化俗,建立全新的社会秩序。他说:“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是保证民生安定的重要前提,对前代沿袭下来的不良风气必须彻底根治。”

整顿科举舞弊之风,就是康熙在敦风化俗运动中的英明之举。

自从隋炀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科取士以来,历代统治者除了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外,一般都采取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治国人才。

九品中正制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这种制度把选拔的对象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由“中正”官向朝廷荐举。由于担任“中正”的人都是世家大族,以致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显然会埋没人才,是极不公平的。

清朝初年的科举制度和前代一样,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考中乡试的秀才称举人;举人在京师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帝殿试,考中者称进士。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不断地扩大治国人才的队伍;读书人也通过科举考试,一步一步地争取官位,以实现济世安邦的抱负。

在科举考试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乡试。

乡试每隔三年在各省省城,也包括京城顺天府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天举行,所以也称“秋闱”。那时称考场为“闱”。旧时有一句话叫做“一举闻名天下知”,就是说只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后,就可以天下闻名了。

因为乡试在科举考试中特别重要,为防止营私舞弊,当时的试卷是采取“糊名”制的,所以通关节的事儿常常在这一环节上发生。通关节就是考生在考试前先和考官约定好符号,到时在试卷中标明,以便考官对号录取。符号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在试卷中写几个虚字,像“也”、“矣”之类,有的在试卷中加几个小点。据说加一墨点要送银一百两,加一黄点要送金一百两。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八月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刚刚完毕,参加乡试的秀才们每天都到贡院门前跑几趟,盼着发榜的日子。

发榜这天,贡院门前围满了人,一双双眼睛盯着揭晓名次的红榜,从上到下、从右至左急速地浏览着,都想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有几个秀才看完了红榜,又挤到副榜前。副榜是附加榜,名列副榜者可供备取,还有一线希望。秀才们看着看着,都叹息起来,他们都名落孙山了。

这时,一个秀才喊道:“诸位!咱们这些看榜的人里哪一个是大官巨富的公子哥儿,不都是些没门路的穷秀才吗?”

经他这一提醒,大家相互打量起来,果然如此。那个秀才说道:“诸位再看看榜上有名的都是何人?王景曾是大学士王熙的孙子。那个姓李的是大学士李天馥的儿子。熊本是工部尚书熊一潇的儿子。那个叫张三第的,他父亲也在礼部任职。这次乡试,主考官李蟠、副主考官姜宸英捞了许多银子。听说王熙、李天馥两家就送给正副主考3000两银子,熊一潇送了上万两银子。没有这些银子,这些官宦子弟怎能考中?工部尚书熊一潇的儿子熊本今年才14岁,三场考试一场也没到,每场都是一个叫魏嘉谟的人代考,居然也考中了。”

大家一听,都怒不可遏,一个秀才说:“真没想到他们竟这样无耻。咱们十载寒窗,心血岂不白费了!”

另一个秀才说:“主考官真是昧了良心。他们上不念朝廷委任的恩典,下不想我们穷书生的难处,不好好为国家选拔人才,咱们岂能就此罢休!”

秀才们喊道:“对!我们决不罢休!快把他们的罪恶行径写成布告张贴出去,再上书皇上,让他知道。”

“对,皇上正在励精图治,根治歪风邪气,不会有他们好下场的。”

落第的秀才们把正副主考官李蟠、姜宸英纳贿徇私、舞弊违法的行为写成布告,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出来。很快,此事在京城内外便无人不知了。

都察院御史鹿祐没等秀才们的上书送到康熙手中,就抢先报告了康熙。康熙正要整顿科举不正之风呢,得知此事勃然大怒道:“前些时朕听到两句民谣:‘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原来是说他们二人合伙纳贿徇私,实在可恶!”

鹿祐说:“李蟠少年及第,狂妄不法;姜宸英虽年近七十,也不念皇上恩典,罪在不赦,请皇上发落!”

康熙说:“我朝自顺治二年开科取士以来,科场舞弊案时有发生。不严惩不足以树新风,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也难以选人才。爱卿快去查明实情,朕定当严惩!”

过了几天,调查结果表明,李蟠和姜宸英纳贿舞弊一案完全属实。

康熙为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秀才,又对这次乡试中举的秀才进行复试,结果除一人考中外,其余的都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弟,连考卷都答不上。

康熙立即下令将李蟠、姜宸英罢官,逮捕入狱。

后来,姜宸英死于狱中,李蟠被流放到边疆。

◎故事感悟

康熙勇于敦风化俗,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科场纳贿舞弊的李蟠、姜宸英等人的严惩深得民心。

◎史海撷英

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是发生在康熙年间,为驱逐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俄军所进行的自卫反击战。

由于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因此得到了军民尤其是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而且,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也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战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加上实行了军政兼施的指导方针,在以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先对侵略者严词警告,警告无效后,才发兵反击。反击时,清军采取先扫外围的方式,然后水陆并进,三面对敌军进行包围,一面进行堵截,截断了敌军的外援,迫使侵略军困守孤城并攻克之。雅克萨之战,清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该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朝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是雅克萨战的胜利成果,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定。

◎文苑拾萃

松花江放船歌

(清)康 熙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声,浪花叠锦绣縠明。

彩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王皋谟善任父母官

◎乐以敦风化俗,礼以安上化人。——吴兢

王皋谟(生卒年不详),清朝雍正年间人,曾任福建晋江知县,以善于办案而著名。

王皋谟是江苏人,清朝雍正年间,他被任命为福建晋江知县。而在此之前,该县知县办案以刑讯严苛而著名。尽管如此,百姓之间的争讼却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