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廉:廉不妄取
20085400000004

第4章 廉正为官(2)

羌人很看重清廉的官吏,以前都尉都很贪财,经常敲诈他们,使他们吃尽了苦头,怨声载道。现在看到张奂这样公正廉洁,他们都心悦诚服了。

◎故事感悟

“公生威,廉生明”,这是精神武器的力量,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则。中华民族从来就是看重公正廉明的品格,尊重公正廉明的人。

◎史海撷英

历史上的羌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羌人又被称为“姜”、“羌”、“氐羌”、“羌戎”、“西羌”等。

羌人曾是古东方的一个大族,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区。“姜”、“姜姓”部落集团是羌人的一个分支,也是古中原的地区最为著名的民族共同体之一,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至春秋战国,“姜姓”族群在中原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是西羌的一种。事实上,“姜”与“羌”本为一字,因姓氏称之“姜”,为族名称之“羌”,以羊为图腾(早先以畜牧业为主)。

顾协棒打送礼人

◎名师应是廉师,廉师也应是名师。——格言

顾协(470-572),字正休,又字正礼,南朝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历任散骑侍郎、鸿胪卿、中书通事舍人等。

梁武帝时期,顾协被拜为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主要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命令。

顾协上任后,一些人看到顾协可以接近皇上,位高权重,就想着巴结拉拢他,好让他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日后也好青云直上。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地贿赂顾协,多则数百金,少则几十金,有的则送上珠宝、古玩、衣物、布匹等。

可是,顾协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无论送的是什么,钱也好,物也好;无论什么人送的,高官也好,百姓也好,一概拒收。每次送礼的人来,顾协都要给他们讲道理、作解释,常常说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有些人还是硬把礼物留下就走,顾协还得抽时间给他们送回去。

尽管顾协拒收一切礼物,但那些有求于他的人还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常言道:“当官不打送礼的。”所以他们觉着送总比不送好。顾协有时苦口婆心劝说送礼者,人家还常常误会他,顾协烦恼极了。

这天,顾协从前的一个学生自以为和顾协关系不错,心想:老师再廉洁,也不会拒收学生的礼物吧。这个学生便带了些银两、布匹登门叩谢恩师来了。顾协一见学生造访,也很高兴。但一听说有礼呈上时,顾协勃然变色。他心想:这送礼的怎么制止不住呢?我的学生也竟敢破我的规矩!看来,对他们不能再客气了。什么“当官不打送礼的”,不打,此风怎能刹住?此风不刹,官怎么好为官?想到这,他终于下定决心,得罪人也得这样干!

于是,顾协吩咐仆人将自己的学生逐出大门,重打二十大棍。顾协棒打送礼学生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顾协送礼了。

◎故事感悟

在封建社会里,官员想要保持清廉有时是很困难的,没有决心,还真不容易办到。不过总有一些事例令后人感动。

◎史海撷英

梁武帝出家

527年,梁武帝萧衍到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后下令改年号为大通。

梁武帝在信佛后,便不近女色,不吃荤。而且不仅他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

后来,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结果导致朝政昏暗,使后期的政绩日益下降。

◎文苑拾萃

《梁书》

《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50余年的史事。其中,有26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目都是出于姚察之手,而且数量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

姚思廉所撰的《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姚察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该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其特点之一,就是引用文以外的部分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的。

何远为官清廉尽责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陈录《善诱文》

何远(470—521),字义方,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何远初仕于南朝齐,为江夏王国侍郎,后参与崔慧景与江夏王萧宝玄围攻宫城之事。事败后他逃亡在外,曾投降北魏。后由北魏返回,迎接梁萧衍的义军,为梁朝的建立立下功勋。以后他出任武昌太守,他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何远的父亲何慧炬,在南朝齐曾任尚书郎。何远最初担任江夏王国侍郎,转任奉朝请。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中,江夏王萧宝玄在京口被护军将军崔慧景所拥戴,入围宫城,何远参与此事。

事情失败后,何远便逃到长沙宣武王萧懿处,萧懿对他妥善保护,将他藏匿起来。何远又求得桂阳王萧融的保护,不久被发觉,搜捕的军兵来到时,何远越墙而逃,得以幸免,萧融及何远的家属都被捉到,萧融被杀死,何远的家属则被关押。

何远逃到长江边上,让他的朋友共同聚集人马,打算迎接梁武帝萧衍的义军。东昏侯的党羽听到消息,派兵逮捕何远等人,他已聚集的人马又战败溃散。于是何远就投降北魏,进入寿阳,拜见刺史王肃,打算与王肃同倡义举。但王肃不能采用何远的建议,于是何远就请求迎接梁武帝,王肃同意,派遣士兵护送何远到梁武帝的军营。

梁武帝见到何远时,对张弘策说:“何远美丈夫,而能不惜破家以报答旧德,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临时委任何远为辅国将军,随大军东下。

梁武帝即位后,以何远为步兵校尉,并由于迎驾的功勋封他为广兴男,封邑有三百户。后来,何远又迁任建武将军、后军将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在府中竭尽心力,知无不为,萧恢也推心置腹,倚仗他处理事务。两人关系亲密,相互信赖。不久,何远迁任武昌太守。

何远努力尽到自己的职责,杜绝交游,对亲朋的馈赠,丝毫不受。武昌地区的人们都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嫌江水热,经常花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何远宁愿不喝也不取水。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种做法虽然像是假装的,但也表现出何远的廉洁自律。他的车辆与服饰尤为简陋,所用器物没有铜制器或漆器。江南盛产水产品,价格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不过吃干鱼数片而已。

由于何远的性情刚正严厉,官吏及百姓多因小事受到鞭罚,因此被人控告,被征召到延尉受审,被弹劾有数十条罪状。当时士大夫犯法后,都不接受测立等拷问,何运知道自己是清白的,就坦然接受测立,21天没有招供,但最终还是以私藏违禁甲仗罪被除名。

后来,何远又被起用为镇南将军、武康令。他仍然保持清廉的节操,以身作则,百姓都对此十分称赞。太守王彬巡察属县,诸县都以盛宴款待王彬。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下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运送他到县境,送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临别赠礼。王彬与何远开玩笑说:“你的礼物超过东晋时的陆纳,恐怕会被古人所讥笑吧!”

梁武帝听说何远的才干,擢升他为宣城太守。由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宣城郡曾遭受过盗匪抢掠,经何远尽心治理,盗匪绝迹,人民安居乐业。过了一年,何远迁任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一路上抢掠骚扰,但进入始兴境内,一草一木都不敢侵犯。

何远在任时,注重整修街巷、城墙,小至百姓住宅、交易市场,大至城墙堑壕、马厩仓库等,他都尽心竭力加以修治。他应得的田秩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把这些钱作为他们的税款上缴,并长期坚持这样做。然而他听理诉讼也像一般人一样,不能以教化使百姓不发生诉讼,而他性情果断,百姓不敢非议,只是心中畏惧而感到可惜。

何远任职过的地方,百姓都为他建立生祠,并上表报告治理的情况,梁武帝经常下诏予以表彰。天监十六年,梁武帝下诏说:“何远先前在武康,已因清廉公平而著名,又治理二郡,更显出他的清白。治理郡务,以道义为先,惠留民间,深受百姓爱戴,即使是古代的贤良太守,也没有超过他的。应当将他擢升为朝内的重要职务,以表彰他的政绩。可任用他为给事黄门侍郎。”何远随即奉调入朝,担任仁威将军长史。不久,他出任信武将军,监吴郡事。他在吴郡因饮酒过量,颇有失误,被调任东阳太守。何远处理政务时,对豪强富户恨如仇敌,对贫民百姓亲如子弟,因此,特别为豪强所畏惧。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者诬告,并被免职还家。

后来,他又被起用为征西将军咨议参军,中抚将军司马。他于梁武帝普通二年去世,时年52岁。梁武帝给予他的家人优厚的抚恤。

◎故事感悟

清廉的官员总是受人称道的,何远尽心职守,又清廉过人,青史留名,是理所应当的。

◎史海撷英

何远不说假话

何远为人耿直清高,不徇私情。在与他人交往时,杜绝请谒,也不拜访别人。与别人写信,无论贵贱,所用的称谓礼节都是一样的。因此,何远也多受到俗士的忌恨。

但是,何远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当他离开东阳归家,数年间口不谈荣辱,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而且说话从无虚妄,都是出于他的天性。

他经常与别人开玩笑说:“你能抓到我一句假话,我就给你一匹缣作为酬谢。”大家都注意他,但从未能找到。

◎文苑拾萃

莫愁歌

(南朝梁)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王安石为政清廉

◎不贪为宝。——春秋·左丘明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为政清廉,从不收取任何人的馈赠。

有一次,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地方官薛向听说他患有严重的气喘病,紫团参却对这种病有显著疗效,而自己任职的地方又盛产此参,所以,特地在进京述职时给他带来了几两紫团参。但是,王安石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有好心人劝他:“荆公,您治病非用此药不可,还是不要辜负薛大人的好意吧!”王安石却幽默地说:“我平生没有紫团参,不是也活到了今天吗?请你们不要再为此操心了!”

王安石生来脸黑。他的属下吕惠卿等人多方打听,得到了一个偏方:用澡豆洗脸,可以使脸变白。于是,又到处张罗,弄到了一些澡豆。他们满以为王安石会高兴地收下来,不料,他却诙谐地拒绝道:“我的皮肤是天生的,用澡豆洗脸又有何用!”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时,见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尤其是神宗立场动摇,加上自己体弱多病,儿子王雩又英年早逝,遂力请解除相职,神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将他降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当王安石离京而去江宁时,为了不给地方官和百姓添麻烦,决定微服而行。他租了一只小船,顺流而下。开船之前,还一再嘱咐:“我虽是前任宰相,但现已挂冠而归。若沿途有人问及我的姓名、官职,切莫对他们说实话!”

王安石临终之前,仍对其夫人吴氏说:“我死,不需挂念。只是散尽家财,广修善事罢了。”言罢,就不能再说话了,不多时,便停止了呼吸。

王安石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傅。后来,又赐谥号为“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1104),又配享文宣王庙,所居地位仅次于颜回和孟子。

◎故事感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一生致力于变法图强,用其高尚的廉洁情怀谱写着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

◎史海撷英

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

熙宁四年(1071)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其中,“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方田均税法清出了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文苑拾萃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耶律楚材拒白银万两

◎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公正。——格言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生于燕京(今北京),契丹族。他的父亲耶律履,是金代著名学者,曾在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年间担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