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齐:见贤思齐
20085600000008

第8章 以先贤为楷模(2)

即位后不久,刘聪便逐渐骄横起来。因为温明、徽光两座宫殿没有按期竣工,他杀了将作大匠靳陵。他爱吃的鱼蟹供应不上,就又杀了左都水使者刘摅。他还心血来潮,跑到汾河岸边去观看捕鱼,连夜晚也不回宫。

中军大将军王彰对他说:“陛下近来的行为,令人痛心疾首。百姓并未死心塌地地依附大汉,还有人对晋朝恋恋不舍。刘琨的兵马近在咫尺,陛下怎能轻率出行呢?”

刘聪勃然大怒,叫人把王彰拉出去斩首。王彰的女儿急忙赶来为父亲求情,王彰才免于一死,被关押起来。

刘聪的母亲看到儿子才坐天下就滥施淫威,气得三天没有吃饭。皇太弟刘义、单于刘粲抬着棺材冒死劝谏刘聪。刘聪大骂道:“我又不是桀、纣,犯不上这么小题大做。”

太宰刘延年、太保刘殷带领公卿大臣一百多人,都摘去官帽来到朝堂,哭着说:“陛下功高德厚,为什么因一点小事就妄杀王公大臣?”

刘聪看到众意难拂,就顺水推舟地说:“前几天醉酒,才做了那些蠢事,多亏你们指出了我的过失。”

于是,他赏赐给每个人100匹绢帛。

刘聪又派侍中拿着符节去赦免王彰。随后,召王彰进宫,对他说:“你对汉室立下的功劳,我怎么能忘记呢?以后我有过错,还请你指正。”

他又提升王彰为骠骑将军,把王彰封为定襄郡公。

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三月,刘聪把贵嫔刘娥立为皇后,下诏为她建造凰仪殿。廷尉陈元达上书说:“陛下受命于乱世,所占有的地方,不过是汉文帝时的两个郡,现在晋朝的残余还在,李雄占据巴蜀,石勒、曹嶷的贡奉也越来越少,这一切足以令人担忧。陛下自即位以来,已经建了四十多座宫殿,难道还嫌不够吗?”

刘聪怒声喝道:“我身为天子,建一座宫殿,难道还要经过你批准吗?”说着,他回头命令侍从,“把他拖出去杀了!灭族!”

陈元达进殿时事先准备了一条锁链。他听到刘聪的命令,立刻跑到堂下,把自己锁在一棵树上,高声喊道:“我为社稷劝谏陛下,陛下却要杀我,我能和龙逄、比干同游,心满意足啦!”

刘聪的侍从想把他拉出殿外,可是怎么也拉不动。

这时,大司徒任顗,光禄大夫朱纪、范隆,河间王刘易一起来晋见刘聪,为陈元达求情。他们说:“陈元达是先帝所器重的大臣,他对汉室竭忠尽力,知无不言。我们这些人尸位素餐,每次见到他都感到非常惭愧。希望陛下宽恕他的鲁莽直率。”

刘聪沉默不语。

刘皇后在后宫得知此事,急忙亲笔写了一份奏章,让人立刻送给刘聪。奏章上说:“陛下为我建造宫殿而杀谏臣,我将成为万人唾骂的罪人。我实在没有脸面再侍奉陛下。如果陛下不接受陈元达的劝谏,我也只能以死来替陛下补过了。”刘聪看完奏章,神色大变。

任顗等人还在不停地叩头,以至于把头磕破,血流满面。刘聪看着他们,慢慢地说:“我最近因为中风,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陈元达是忠臣,各位磕破头让我了解了陈元达是忠臣。”

说罢,他让任顗等人整理好衣帽,把陈元达也叫来,然后,拿出刘皇后的奏章给他们看,说:“外有大臣的直言劝谏,内有皇后的深明事理,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刘聪让人拿出粮食和绢帛,赏赐给任顗等人。因为陈元达和刘聪的这场争执发生在逍遥园李中堂,刘聪又下令把逍遥园改名为纳贤园,把李中堂改名为愧贤堂。

刘聪对陈元达说:“你本来应该怕我,现在我反倒怕你了。”

◎故事感悟

刘聪不是真的怕了,而是为这些忠臣的举动所感动了。这些忠臣为了国家社稷而舍生取义,所以刘聪“怕”他们了,也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去做。

◎史海撷英

刘聪即位

刘聪年轻时,经常到洛阳京城游历,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的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也成为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以后,刘聪逐渐被提升为骁骑别部司马、匈奴右部都尉等。

291年,八王之乱爆发。此后,刘聪又先为河间王司马颙赤沙中郎将,后又归依成都王司马颖,被拜为右积弩将军,参前锋战争。

永嘉四年(310年),匈奴汉国君主刘渊死后,刘聪杀掉即位的太子刘和自立,改元光兴,尊刘渊妻单氏为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刘义为皇太弟,领大单于、大司徒,立妻呼延氏为皇后,以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文苑拾萃

六朝门前赵刘聪

(唐)周昙

戎羯谁令识善言,刑将不舍遽能原。

垂成却罢凤仪殿,仍改逍遥纳谏园。

石勒比先贤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得知。——张载

石勒(274—333年),即后赵明帝,字世龙,原名匐勒。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人,出身最低微的国君,羯族人。幼年时与同乡在洛阳做小贩,打零工。20岁时被人卖到山东为奴隶,后与汲桑聚众起义,不久投奔刘渊,被封为大将。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在位14年,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后赵吞并前赵后,后赵群臣拥立后赵王石勒为大赵天王。

不久,石勒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有一天,他大宴群臣。席间,他问记室徐光:“我可以和古代的哪个帝王相比?”

徐光回答说:“陛下雄才大略超过汉高祖,其他帝王无法和陛下相比。”

石勒笑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徐卿的话太过分了。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应当向他北面称臣,和韩信、彭越同列比肩。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将和他逐鹿中原,但不知鹿死谁手。”

◎故事感悟

石勒雄霸一方,成就了自己的功业,但他有自知之明,以汉高祖、光武帝为自己的目标,积极向先贤去学习、比较,体现出了见贤思齐的精神。

◎史海撷英

石勒求贤纳谏

石勒在位期间,曾准备到襄国的近郊去打猎。这时,主簿程琅劝谏他不要去,并举孙策行猎遇刺为戒,认为即使是枯木朽株,也可能暗藏危险。石勒认为,这完全是书生之言,不听。等到打猎时,石勒所骑的马触木而毙,石勒自己也几乎丧命,因而他开始懊悔没有听信忠臣之言,是自己的过失。回来后,石勒立即封程琅为关内侯,并赐以朝服锦绢等物。由此,“朝臣谒见,忠言竞进”。

此后,石勒认真听取谏言。太和二年(329年),石勒在巡行州郡时,引见了高年、孝悌、力田、文学之士,赐予谷帛;并令刺史太守宣告所属,凡有意见要说的,不要隐讳不说,朝廷正如饥似渴地希望听到忠言谠论啊!

建平二年(咸和六年、331年)三月,石勒打算营建邺宫,准备迁都于此,而廷尉续咸上书切谏,石勒大怒,要杀了他。徐光力救,劝石勒不可因为直言就杀掉列卿,石勒叹息地说:“为人君,不得自专如是!岂不识此言之忠乎,向戏之耳!”

虽然石勒暂时停建了邺宫,但他还是赐予续咸绢百匹、稻百斛,以为奖赏。并且,他又借此机会下令与公卿百寮,每岁推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试的答策为上第者拜官为议郎,中第者为中郎,下第者为郎中,并令“其举人得递相荐引,广招贤之路”。

◎文苑拾萃

题石勒城二首

(唐)吕温

长驱到处积人头,大旆连营压上游。

建业乌栖何足问,慨然归去王中州。

天生杰异固难驯,应变摧枯若有神。

夷甫自能疑倚啸,忍将虚诞误时人。

折臂荐贤

◎千金何足贵,一士固难求。——逑贤

高欢(496—547年),北齐神武帝,鲜卑名为贺六浑。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北,也作绥远固阳),成为鲜卑化的汉人。东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

孙搴是东魏丞相高欢的主簿,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高欢对他十分满意。然而,他在和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司徒高季式一起喝酒时,因为喝得太多,居然死了。高欢亲自到孙搴的灵堂哀悼,司马子如向他叩头请罪。

高欢说:“你折断了我的右臂,就得给我找一个能替他的人!”

司马子如就推荐中书郎魏收。然而,魏收干得远不如孙搴。

有一天,高欢对高季式说:“你喝酒害死了孙主簿,眼下魏收管理文书实在不行,司徒以前曾说过有一个人做事谨慎严密,他是谁?”

高季式回答说:“是司徒记室陈元康。这个人不光办事有效率,还有个本事,能在夜晚没有光亮的情况下写东西。”

高欢就任命陈元康为大丞相功曹,很快又提拔为大行台都官郎。

这个陈元康的确不同凡响,凡是朝政大事,他都了若指掌,有问必答。

高欢曾经外出,在马上口头下达了九十多条指示,陈元康全都记在心里,一字也不漏。而且,他生性柔顺谨慎,高欢非常看重他。

高欢对人感叹地说:“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是上天赐给我的。”

◎故事感悟

对于一国君主来说,任用贤人、能人是他们保住江山的基本国策。打江山难,保江山更难,高欢为失去“臂膀”而难过,也为得到“臂膀”而高兴,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史海撷英

高欢调和胡汉矛盾

高欢在位期间,深知属下鲜卑士兵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为此,他左右逢源,对鲜卑人说:“汉人是你们的奴仆,男人为你们耕作,女人为你们织衣,上交粟帛赋税让你们温饱无忧,为什么还要欺凌他们呢?”接着,他又对统下的汉人说:“鲜卑人是你们雇佣的兵客,得到你们一些衣物吃食,为你们防盗击贼,能保你们安宁度日,为何要那么恨他们呢?”

对于迂腐不知变通的汉族大臣,高欢也想方设法予以说服。有一次,高欢要出门打仗,一位名叫杜弼的大臣请求高欢在出征前先消除内贼。高欢便问这内贼是什么人。杜弼说,就是那些掠夺百姓的鲜卑贵族。高欢没有立刻予以作答,而是下令营中军士都搭弓上箭,高举大刀,握鞘向前,夹道层层而立,接着,他命令杜弼在行列中来回走动一次。

杜弼是个书生,哪见过这种阵势,顿时吓得浑身哆嗦,冷汗直流。见此,高欢便对杜弼说:“即使搭箭不射,持予不刺,举刀不砍,你都被吓得这样失魂落魄了。诸位勋贵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百死一生,虽然有人可能有些贪污冒抢的行为,但与他们平时的战功相比,怎能相提并论!”

杜弼听后,立即跪地顿首,为自己冒失的举谏表示道歉。高欢处理此事一举两得,既堵住了谏官的嘴,又收买了鲜卑军士的心。

◎文苑拾萃

咏史下·高欢

(宋)陈普

段韶谷刹千金铸,彭乐丁公七宝装。

虎子得来成底事,何如抱犊卧云岗。

夏侯端持节

◎珠莹则尘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刘昼

夏侯端(?—627年),祖籍谯郡铚城(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是梁朝时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在隋朝做大理司直一官。

唐高祖时期,大理司直夏侯端在兵马护送下,奉命到各州县传递檄文,有二十多个州县派使者到长安表示归附大唐。夏侯端请求带着符节和招抚的手谕去招降,于是,唐高祖李渊便拜他为大将军,让他担任河南道招慰使。

夏侯端在走到谯州时,因汴州和亳州向郑帝王世充投降,他返回长安的路便被切断了。夏侯端被困在沼泽中,粮食也快吃完了,而他的两千多名士兵仍然跟随他。他杀了马匹犒劳士兵,流着泪说:“我身奉王命,必须持节自守。你们都有妻儿老小,不必仿效我。长期困在这里,难免一死。请你们砍下我的头献给贼人,你们一定会得到富贵的。”

士兵们听了夏侯端的话,都泪如雨下,说:“夏侯公不是什么皇室宗亲,为了忠义却要牺牲自己。我们虽然地位卑微,但都有良心,怎么能害了夏侯公去求得自己的私利呢?”

夏侯端说:“既然你们不忍心杀我,我就自刎!”

说着,他便拔出佩剑要自尽,却被士兵死死抱住。大家在沼泽地中艰难地行走,既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又要对付王世充军队的追杀。五天后,跟随夏侯端的士兵只剩下52人了。

一路上,夏侯端始终手持着作为使臣信物的旌节。当时,河南除了杞州外,其他地区都是王世充的势力范围。杞州刺史李公逸派兵迎接夏侯端,王世充也派人用官职收买他。

夏侯端当着王世充使者的面,烧了王世充给他的诏书,怒斥道:“我是天子的使节,怎么能接受贼人的官职?除非杀了我!”

夏侯端取下旌节上的旄藏在怀里,把刀插在节竿上,披荆斩棘,昼夜兼程,返回长安。随行的士兵有的被虎狼吃掉,有的坠崖溺水,活着的只有二十多人,个个都是鬓发脱落,全没了人样。夏侯端觐见李渊后,丝毫不提一路的艰辛,只是抱憾自己没有完成使命。

◎故事感悟

夏侯端在威逼利诱之下始终不为所动,依旧手持使臣信物旌节,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大义凛然,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史海撷英

夏侯端与李渊

唐高祖李渊在未显贵时,与夏侯端就是朋友。大业中期,李渊到河东讨贼,上表让夏侯端任副将。

起义军兴起后,夏侯端在黄河以东,官吏把他捉到并送往长安,李渊进入京师后放了他,引他入自己的内室,提升其为秘书监。

夏侯端善于占及相人,他曾对李渊说:“今玉床摇动,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谁乎!主上猜忍,尤忌诸李,金才既死,公不思变通,必为之次矣。”李渊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