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庸:不依为庸
20086600000004

第4章 中庸大度处事以和(2)

唐朝时期,郭子仪作为三朝元老,功高盖主,当然也就成了新君的心头隐忧。为了防范郭子仪,唐代宗仿效唐肃帝做法,解除郭子仪的兵权,调回长安闲置起来。可是不久吐蕃进犯,攻陷长安,唐代宗重新起用这位能征善战的老将。郭子仪以弱对强,用疑兵之计击退吐蕃,第二次收复长安。此后,唐将领仆固怀恩联结吐蕃、回纥进犯长安,又是郭子仪临危受命,凭借自己巨大的威望,分化联军,直至粉碎联军,保卫了长安。

对唐代宗来说,如何对待这位“再造唐室”的功臣,成了一件棘手的事。尽管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唐朝的皇室仍然处于一种内忧外患之中。内忧主要是宦官专权,外患则是藩镇坐大,边疆吃紧。在内外交困之下,唐代宗要守住这副烂摊子,实在太需要郭子仪的武功威望了。但是,他又害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图谋生变,内心的焦虑矛盾可想而知。

郭子仪一生可谓战功赫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重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将其封为国公,并让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此后,朝政变迁,郭子仪也经历了三起三落,但总能逢凶化吉,最后晋封“汾阳王”,并获唐代宗颁发“铁券”,立誓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处分加罪于他。

为了表示朝廷的诚意,唐代宗便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郭暧因此也受封为侯爵,郭家的荣贵至此已算是一个高峰。

这时的郭暧与升平,都只有十三四岁的年纪。

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身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中,各自的脾气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其中的导火索,就是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

公主可是皇帝的女儿,在名分上,她是“君”,而驸马一家都不过是“臣”。由于驸马与她“夫妻一体”,所以驸马也沾光升级。即使在成亲的喜堂上,婚仪都要倒过来,由公婆向儿子媳妇跪拜叩头。

而现在,郭暧居然要升平公主向公婆行民间的儿媳礼仪,升平公主自然不能接受,因此经常与驸马争吵。

在一次家宴之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怪她在家宴上没有履行儿媳的义务,居然高坐在公婆之上。升平公主对郭暖的愤怒嗤之以鼻,甚至反唇相讥。

郭暧两三年来一直压着的怒气,这次终于借着酒劲爆发起来。他抬手就打了公主一个耳光,恨恨地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驸马居然说出这样无法无天的话来,顿时气得脸色都变了,立即乘着公主的辇驾,直奔皇宫去向父皇哭诉告状去了。

幸好唐代宗还是一个有些头脑的帝王,听了女儿的控诉后,他沉吟良久,将事情轻重反复掂量,然后对正在气头上的女儿说:“郭暖说的可全是实话呀。假如当年你公爹有心要做皇帝的话,谁也挡不住他,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

升平公主当时也只有十四五岁,还不能真正理解父皇这番奇怪的话,但见父皇没有为自己出气,她还是哭闹不休。于是,代宗便将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喊来,让她开导女儿。

皇宫里闹得不可开交,郭府则自公主冲府而出那一刻起,也已乱成了一团。

郭子仪追问儿子及侍婢之后,得知方才儿子与公主大打出手,而且还说了一句要命的大话,顿时吓得手脚发抖。这句话的后果可轻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这句话的由头把郭家满门抄斩。

大惊失色之下,郭子仪便将儿子郭暖捆绑起来,直接送进宫中,向皇帝请罪。

代宗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叹的话:“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随后,代宗宽解郭子仪道:“小儿女们在闺房中几句戏言气话,我们做长辈的何必当真?又何必去管这种夫妻闲事呢?”

皇帝亲家居然能这么轻易地放过自己,倒真是令郭子仪大松了一口气。但为了警戒年少无忌的儿子,回到家里,郭子仪还是拿出大棍,亲自动手,要将郭暧家法处置一番。

领军打仗的郭子仪力气可不小,何况这一顿棍子其实是打给皇帝看的,更是又狠又准,打得郭暧几乎昏了过去。

毕竟是自己的丈夫,郭暧自己硬着不求饶,一边的升平公主可心疼了,只好红着脸求公爹罢手。郭子仪当然顺杆而下,放下了手里的家伙。

代宗对这场夫妻吵闹如此了结,女儿最后能够体恤丈夫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因此对升平公主和郭暧也更加宠爱,每有赏赐,总是远远超出其他的女儿女婿。

等到升平公主的哥哥德宗继位之后,他吸取了这场“打金枝”的教训,下令修改礼仪,公主还是应该向公婆行礼恭让。

◎故事感悟

唐代宗在处理公主与附马的矛盾上,选择了中庸之道,并未因郭暧的忤逆之言而惩罚郭家,而是说了句“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既不损皇家的尊严,又避免了杀戮功臣。在复杂的问题面前,处理得简单一点,是最好的方法。

◎史海撷英

唐代宗诛杀李辅国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李辅国曾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李亨即位后,是为唐肃宗。而李辅国也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

之后,李辅国又由于拥立唐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李辅国便为所欲为起来,甚至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

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李辅国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

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暗中派人扮做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又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就这样,代宗秘密而巧妙地除掉了李辅国。

◎文苑拾萃

《打金枝》

《打金枝》是晋剧中著名的剧本。《打金枝》讲的是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郭子仪花甲寿辰,子、婿都纷纷前往拜寿,唯独升平公主不来,从而引发议论。郭暧很生气,回府怒打公主。公主便向父母哭诉,逼求唐皇治罪郭暧。同时,郭子仪也绑子上殿请罪。

然而,唐皇明事理、顾大局,不仅没有责怪郭子仪和郭暖,还额外加封郭暧。皇后也劝婿责女,让升平公主与郭暖夫妻俩消除前隙,最终和好如初。

王僧虔庸道保身

◎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博志》

王僧虔(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玡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王僧虔是王导五世孙,王羲之四世族孙。其曾祖父王洽是东晋吴郡内史,善书;祖父王珣是东晋司徒,善书;父亲王昙首右光禄大夫。王僧虔是王僧绰之弟,喜文史,善音律,解星象,工真、行书,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伎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