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责:尽职尽责
20086800000005

第5章 职责是永恒的信念(3)

在工作中,史慕华善于旁征博引,为新入学的学生全面介绍大学生活,同时还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事业观。课下,她还通过联系校友为要毕业的学生就业广开门路,不断搜集一些就业信息,积极为学生捕捉机会。通过努力,行政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历年平均都在80%以上,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与赞扬。

史慕华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向学生们传递了一种信念,那就是凡事都应“责任为重”。她用最朴素的行为语言告诉学生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做到尽职尽责、问心无愧。

◎故事感悟

责任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财富。无论你的职业是否是平庸的,只要你处处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去工作,就能增添个人的荣耀。史慕华正是秉持这种信念,用行动践行责任二字。

◎史海撷英

“211工程”

“211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郝振铧尽显英雄本色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格言

郝振铧(1975—),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任牡丹江市公安局阳明分局刑警大队内勤、严打办主任、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身患癌症以后,他更加忠于职守,忘我工作。2000年5月,郝振铧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曾获得牡丹江市阳明区“优秀共产党员”、牡丹江市公安局“追逃专项斗争”先进个人、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0年,郝振铧考入西南政法大学,1994年8月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担任内勤工作。

由于家在外地,又是单身,在工作期间,郝振铧一直住在单位,而且一住就是三年,工作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那几年正赶上刑侦工作大变革,作为全国的先进单位和刑侦改革试点,郝振铧身感自己所在岗位的责任重大。

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外,郝振铧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涉及刑侦改革、侦查破案、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文章,并参与了多起大要案件的侦破工作。经常都是夜深人静时,郝振铧仍然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制订侦破行动方案,梳理汇总破案信息,有时甚至会通宵达旦,而他对此却总是乐此不疲。而郝振铧的工作成绩也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全局民警的认可。

然而,1999年秋,郝振铧经常感到胸椎间歇性地出现锥痛,而且经常感冒,呼吸也感到很费力,还伴有血痰。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他的工作,他每天依然像个没事人一样忙碌着。

一直到2000年3月,郝振铧的病情开始加重,才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到医院检查。诊断的结果是支气管肺癌晚期,医生断言,他的生存期限不会超过半年。

面对这个结果,回到单位后,郝振铧并没有声张,而是开始默默地整理着手头上还没有完结的工作,暗自作好了移交前的准备。那时,全局正在开展严打工作,病重的郝振铧依然忙得团团转,他没有因为病情而放弃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在癌魔喘息之间,郝振铧依然利用这十分难得的宝贵时间,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着,继续为党和人民尽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

一天下班后,郝振铧感觉发烧得很厉害,头重脚轻。回家后他连饭都没吃就一头扎到了床上。天黑的时候,局里来电话,说有行动,郝振铧赶紧挣扎着爬起来,让妻子扶着他赶回分局加了一个夜班。结果第二天一早,郝振铧就被急救车送进了医院,不得不接受了放、化疗。

郝振铧病情依然在不断恶化,不久,他又到北京解放军总院接受了开胸手术。但由于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肿瘤组织与肺底静脉严重粘连,手术宣告失败。

这样残酷的打击并没有让郝振铧绝望,反倒让他越挫越勇。对生命的渴望,尤其是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成为郝振铧在最艰难痛苦时期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郝振铧的病情在几经反复后居然稳定下来。

领导考虑到郝振铧的病情和业务专长,将他留在局办负责调研工作。但是,郝振铧并未因此而放松自己,而是抓紧一切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各项调研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累计撰写了20多万字的调研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许多独到又可操作的工作措施,给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照依据。

与此同时,郝振铧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曾多次在《警官》、《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他还被牡丹江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担任市散文诗会副会长等职务。

2002年4月,全国范围的严打整治斗争进入关键阶段。在郝振铧的请求下,这个在医学理论上早就被判了死刑的人,毅然接手了严打办负责人的工作,使全局严打综合工作得到了保证。

2003年7月1日,郝振铧作为牡丹江市优秀民警,在全市公安系统“建党八十二周年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第一次讲述了自己勇抗病魔、顽强工作的不平凡事迹,在广大干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大力宏扬、学习郝振铧同志勇斗病魔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公安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上级机关多次作出向郝振铧同志学习的决定和批示,并先后授予郝振铧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光荣称号。

2006年4月,在郝振铧的请求下,他被调到经侦大队从事外勤工作。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与战友们一道摸爬滚打,冲锋陷阵,先后侦破了50多起重特大案件。

在生与死对撞的夹缝中,郝振铧以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以羸弱的身体与病魔进行了一次次的殊死搏斗,充分展现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卓越风采。而郝振铧勇抗病魔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为公安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更是成为公安战线学习的楷模。

◎故事感悟

郝振铧,一个敢于和魔鬼抗争的名字。在生与死的夹缝中,他依然把职责放在首位,而且从不懈怠。他为我国的公安事业尽职尽责,死神也望而却步,彰显了人民警察大无畏的精神。

◎文苑拾萃

镜泊湖风景区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距牡丹江市区110千米。

镜泊湖是历经五次火山爆发,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高山堰塞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因此,镜泊湖以天然的独特风姿和峻奇神秘的景观而闻名于世,更是成为国家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镜泊湖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来又改称为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称忽汗海,明朝开始时被称为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现在仍然通称为镜泊湖,意为湖水清平如镜。

镜泊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满山达子香,满湖杏花水;夏天,绿荫遮湖畔,轻舟逐浪欢;秋天,五花山色美,果甜鱼更肥;冬天,万树银花开,晶莹透琼台。

忠于职守的邮递员王顺友

◎但愿苍生皆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

王顺友(1965—?),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王顺友被四川省邮政局评为四川省邮政劳动模范;2001年5月1日,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授予王顺友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邮政局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名普通乡邮员。1984年,年仅19岁的王顺友从当乡邮员的父亲手里接过马缰绳,成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一名普通的马班邮路乡邮员。当时,父亲拍拍王顺友的肩膀,郑重地说:“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以后,王顺友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高山绵延起伏,全县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大山就有20多座,平均海拔也在3100米左右,因此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王顺友负责的邮路是从木里县城经白碉乡、三桷桠乡和倮波乡至卡拉乡,往返里程多达584千米。

1999年,王顺友开始负责木里县城到白碉乡、三桷桠乡和倮波乡三个乡邮件的投递工作。这条邮路往返有360多千米,他每个月有两个邮班,一个邮班来回就要14天。也就是说,王顺友每个月有28天的时间都徒步跋涉在这苍茫大山中的邮路上。

在邮路上,从海拔近5000米到近1000米,依次经过察尔瓦山、雅砻江河谷、座窝山、矮子沟、鸡毛店山、山王庙峰、刀子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沟谷,还要穿越四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而必经之地的察尔瓦山气候更是异常恶劣,一年中有6个月都被冰雪所覆盖,气温低达摄氏零下十几度。可是,一旦走入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时,气温又高达40多摄氏度,酷热难耐。从白碉乡到倮波乡,还要经过当地老百姓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在这里,拐连拐,弯连弯,山狭路窄,抬头就是悬崖峭壁,低头则是波涛滚滚的雅砻江,稍微有点不慎,就可能会摔下悬崖,掉入滔滔江水中。这条路,就是王顺友走了20年的邮路!

在这条邮路上,没人能帮王顺友分担这些近乎残酷的艰苦。当万家灯火、家人团聚的时候,王顺友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山洞、牛棚、树林里甚至是露天的雪地上,只有骡马与他相伴。饿了,就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块冰。而到了雨季,他穿的衣服几乎就没干过。

由于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王顺友落下了一身的病痛,经常犯胃病,心脏、肝脏和关节也都在受着病痛的折磨,人看上去也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苍老10多岁。

面对这样的艰苦,王顺友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孤独寂寞和艰难险阻,每年投递报纸达8400多份、杂志330多份、函件840多份、包裹600多件,为大山深处的各族群众架起了一座“绿色桥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

王顺友总是这样告诉自己:“人总有一死,如果是为工作而死,值得!”

正是凭借这份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多年来,王顺友从来没耽误过一个班期,也没丢失过一个邮件和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了100%,为中国邮政的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也为自己尽职尽责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壮歌。

◎故事感悟

“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王顺友的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只要有这样的职业精神,平凡的工作也变得不平凡了。

◎史海撷英

王顺友智勇斗劫匪

2000年7月,王顺友在翻过察尔瓦山,途经树珠林场时,突然从树林中跳出两个劫匪,恶狠狠地冲他叫喊:“把钱和东西全部交出来!”

面对匪徒,王顺友没有胆怯,而是以更高的声音,正义凛然地喊道:“我是乡邮员,是给大家送报纸信件的!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在说话之间,王顺友便悄悄靠向自己的马,从背篓中拔出了刀子,准备与匪徒搏斗。两个匪徒见王顺友一身正气,没有一丝胆怯,还穿着邮政标志服,又带着刀,不知如何是好。趁匪徒愣神的工夫,王顺友急中生智,纵身上马,从匪徒身边冲了过去。

一个乡邮员的“职责”

◎把简单的事情办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平凡。——全二平

全二平(1971—),中共党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全二平从事乡邮投递17年,踏实工作、服务乡亲,扶残助困、不计功利,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全二平曾获乌拉特前旗优秀青年、十佳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行业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巴盟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连续15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邮政先进工作者、优秀投递员;2007年,被树为巴彦淖尔市邮政行业爱心邮路的标兵和旗帜。

1991年,20岁的全二平成了一名乡邮员,主要负责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偏远山区小佘太镇的邮递工作。

全二平的工作就是要完成40多个自然村80多个邮点的投递任务。每出去一次,全二平都要走100多千米的山路。

2006年秋天,全二平给西梁村的王培雄家送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正好赶上天下大雨,而且极可能发生山洪,但全二平却全然不顾,毅然骑上自己的破摩托车就往西赶。洪水过后的沟漕里都是泥浆和虚沙,路十分不好走,全二平只好骑一段推一段,三四十里的山路,他足足走了6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