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谏:能谏则诚
20087100000018

第18章 知难而谏,大义凛然(2)

眼看意见一边倒,吕后就要拍板,下令出兵了。这时,季布站出来唱反调:“樊哙应当斩首!当年高祖刘邦率40万大军,还被匈奴围困在平城达七天之久。幸亏有陈平的妙计,才从平城突围出来。当时樊哙也在军中,不是不知道匈奴的厉害。现在樊哙竟夸下海口,想领10万兵横行匈奴,这是当面欺蒙圣上。我们不要忘记,秦朝正是由于防御匈奴,修筑长城,搞得人困马乏,民生凋敝,结果闹出了陈胜起义,导致灭亡的。现在汉朝饱经战乱,百姓生计艰难,正需要休养生息。樊哙鼓动这时候出兵对匈奴作战,是何居心?岂不是要动摇国家的根基吗?”

季布说罢,众将吓得噤若寒蝉,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原来,樊哙是刘邦的同乡,本来是杀狗的屠户,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鸿门宴上,若不是樊哙在项羽面前吃生肉、喝大酒,全力保驾,刘邦很难脱身。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樊哙娶吕后的妹妹为妻,是吕后的心腹干将。樊哙虽然是一勇之夫,但在当时也是炙手可热的权贵,谁敢说个不字?何况季布做过项羽部将,还多次围困过刘邦。说得再有道理,也没人敢支持。

还是吕后头脑清醒,她知道季布说的全是实话。当时的形势对汉朝不利,如果当真出兵去打匈奴,恐怕要闹出乱子。于是宣布退朝,不再商议出兵匈奴的事了。

季布后来做了河东守。汉文帝即位后,有人推荐季布,汉文帝立刻召见了季布,打算任命他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可是这时又有人对汉文帝说季布酗酒,就没有任命季布。季布留在京城一个多月,没见动静,知道有人说坏话,就对汉文帝说:“我在河东工作,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说我的好话,蒙骗您;现在,我到了京城,又不任命我,一定是有人说我的坏话了。您身为皇帝,仅凭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凭一个人的诋毁就斥退我,恐怕天下有识之士要非议您轻率了。”一席话说得汉文帝感到很惭愧,沉默了很久,才自我辩解地说:“河东是我特别重视的地方,所以召见你。”

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故事感悟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季布的厚道为人。对于国家,他同样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了国家大局,季布敢面斥权贵樊哙,直言皇帝的过错,丝毫不为自己的前途、安危考虑。他的耿直之性和忘我之心令人钦佩。

◎史海撷英

朱公荐举季布

刘邦称帝后,派人到处追捕季布。季布为了避祸,就躲在朱家做奴隶。后来,朱公求见汝阴侯夏侯婴,便问:“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

夏侯婴说:“季布多次替项羽逼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罢休。”

朱公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夏侯婴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朱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就仅凭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器量如此狭小呢?再说,凭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

夏侯婴知道,朱公是一位大侠客,现在说出这样的话,那么季布一定就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后来,夏侯婴等待机会,按照朱公的意思向刘邦奏明,刘邦便赦免了季布。

◎文苑拾萃

送李中丞、杨判官

(唐)李嘉祐

射策名先著,论兵气自雄。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流水蒹葭外,诸山睥睨中。

别君秋日晚,回首夕阳空。

龚遂勇谏无道君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龚遂(生卒年不详),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曾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宣帝时任渤海太守,境内大治。后官至水衡都尉,以勇于谏诤、为政清廉而闻名,后世把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合称为“龚黄”。

龚遂是西汉时期人,他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因通晓儒学而做了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

龚遂见刘贺整日只知道寻欢作乐,不修品德,其手下也大多都是阿谀逢迎、助其为恶之人,就想联合官员们一起向刘贺进谏。他对那些官员们说:“大王任性放纵,我等听之任之,不使大王迷途知返,这是为臣者最大的失职啊。”

可是,那些官员对此却冷眼视之。有的说:“大王有大王的安排,你危言耸听,就不怕大王先治你的罪吗?”和龚遂友善的人也私下劝他说:“天下是刘氏的天下,为王者嬉戏无度,这也许就是他们应有的快乐吧。眼下人人心知肚明,之所以无人进谏,不过是怕给自己招祸罢了。”

龚遂见无人应和,就想:即使只有我一个人也要对大王说真话,劝谏大王。

第二天,龚遂便入朝见刘贺。此时,群臣都环绕其身,刘贺正兴致勃勃地玩着打斗的游戏。龚遂眉头紧皱,直上前去,一下跪在刘贺面前,放声便哭,声震厅堂。刘贺一惊,群臣也都面面相觑。

刘贺很生气,厉声道:“你无故哭号,坏我兴致,你当真不怕死吗?”

龚遂抽泣着说:“臣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将话说完。大王亲近小人,不事正业,上坏朝纲,下毁清誉,如此下去,国之将亡了,您不可以不谨慎啊!臣闻‘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请允许我选择一些通经术有道德的侍从郎官与您共处,平时起居多诵读诗书,熟悉礼仪,应该大有益处。臣不敢言忠,却未忘汉室的天恩,今出言冒犯大王,恳请大王纳谏。”

刘贺听完,冷笑着说:“你是要陷我于不义啊,这也是忠臣所为吗?我暂时不杀你,却也不能任你以下犯上。”于是下令责打龚遂。有同情龚遂的几位大臣苦苦求情,龚遂才免受酷刑。

汉昭帝去世后,因其无子,昌邑王刘贺便继承了皇位。消息传来,王宫中一片欢腾,人人都喜不自禁,唯独龚遂闻听之后更加忧虑。他对家人说:“无德者窃居高位,这并不是件好事啊。天子之位尊崇无比,人人注意,似大王无德无能,荒唐放纵,纵是恃势而为,又岂能长久?最后终成祸事。”

家人听了,劝龚遂干脆辞官不做算了,龚遂却摇摇头说:“为臣者虽知凶险,又怎能弃大王于不顾?大王身边尽是谄媚之人,有我在或可让大王有所收敛,消解此难。”

龚遂随刘贺入京后,不时地苦劝刘贺,常常跪地不起。刘贺越来越讨厌他,便再也不准他进见了。龚遂便上书言事,仍不罢手。

昌邑王即位27天,便因淫乱放纵而被废。昌邑群臣被杀死的有200多人,他们的罪名都是陷王于不道。而龚遂因诤谏不止,忠心可嘉,朝廷特许他免于一死。

汉宣帝即位后,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龚遂上任后,将渤海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富裕繁荣,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故事感悟

龚遂为人耿介,不以自己的前途、安危为念,力谏无道之君,虽未能使昌邑王改弦易辙,但却让人认识到了正直、正义的力量。

◎史海撷英

龚遂治理渤海郡

汉宣帝在位期间,渤海郡盗贼横行,民生凋敝,于是有人就推荐龚遂治理渤海郡。

龚遂只身赴任,到了渤海郡后,命令所属的县将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统统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盗贼于是停止了活动。

龚遂打开粮仓,把粮食都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的官吏对百姓进行安抚管理。他自己也以身作则,生活俭朴,鼓励百姓务农。

经过几年的治理,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社会也日益安定,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龚遂由此名声大振。

◎文苑拾萃

龚 遂

(宋)徐钧

带牛佩犊俗难平,喜得公来便息兵。

最是有功能不伐,君前犹自逊王生。

以死相谏,感悟君主

◎义之所在,贱不可忽。——苏舜钦《乞纳谏书》

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官至辅吴将军,谥曰文侯。

熟悉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吴国有一个反对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谋臣,名叫张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冒死进谏,感悟孙权。

东汉末年,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张昭避难扬州。当时孙策正在创立东吴大业,见张昭为人忠厚,并且有才干,就委以重任,选用他作长史,文武大事一概托付给他办理。原为普通人的张昭为报孙策知遇之恩,恪尽职守,勤勉不怠,鼎力辅佐孙策,使东吴的事业蒸蒸日上。

英雄命短,在兴亡存废的关键时刻,孙策早逝。孙策在临终前,特意在卧帐内召见张昭,对他说:“我死后,我的弟弟就托付给你了,请你倾全力辅佐他。你们要并力同心,共图吴国大业!”张昭挥泪向孙策言道:“请君主放心,我会忠心辅弼仲谋(孙权的字)的!”

孙策死后,张昭以自己的威望率领众臣拥戴孙权为君主,做了许多安抚工作,使吴国很快稳定下来。

有一次,辽东太守公孙渊派使者到东吴,表示愿意向东吴称臣。孙权听后十分欣喜,不假思索,就想立即派人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

张昭得知后,急忙赶到孙权那里,对孙权说:“公孙渊这个人反复无常,靠不住。他新近惹怒了魏国,因惧怕魏国,才远道而来,欲和我们结交,称臣并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一旦改变主意,投靠魏国,那么我们派去的使臣就成了他的见面礼,我们东吴也将成为人们的笑柄。”

孙权不同意张昭的看法,两个人争辩得面红耳赤。孙权最后按捺不住了,按着刀柄怒气冲冲地说道:“吴国的士人入宫则拜见我,出宫则拜见你,我对你的器重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你却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我难堪,我真担心有一天会因为不能容忍而杀死了你。我的主意已定,任何人都不得忤逆我。如果你再执意激怒我的话,我恐怕要做出控制不住自己的事情了!”

张昭这时也激动地说道:“我出于一片愚忠直言劝谏,实在是由于你哥哥临终的嘱托呀!”说着就痛哭起来,哭得泪水横流。见张昭如此,孙权木然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最终孙权还是派人去了辽东。张昭见孙权如此一意孤行,十分气愤,于是假托有病,不去上朝。这一举动更加惹怒了孙权,他就派人用土封住了张昭家的大门,表示永远不再用他为官。张昭看孙权把他家门堵了,非常气愤。他也不示弱,索性在院里用土封住了门,表示永远不出门为孙权办事。

不久,公孙渊果然杀了东吴使臣,消息传回吴国,孙权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愧对张昭,决定亲自去向他道歉。

这一天,孙权很早就来敲张昭的家门。张昭推托病重在床,不见孙权。

孙权又几次派人前去,都吃了闭门羹。继续叫门,干脆没人搭理了。

怎么办呢?孙权灵机一动,就派人放火烧张昭府上的大门。他想,大火一着起来,张昭还不往外跑?到那时,自己不就看见他了吗?

孙权觉得自己的主意不错。没想到,张昭看见孙权放火烧门,索性把大门关死,等着大火把他烧死。

孙权一看这招不灵,大惊失色,真怕火着起来把张昭烧死,于是慌忙下令扑火。

在烟火弥漫的大门外,孙权久久地站立着。他回想着和张昭并肩战斗、休戚与共的日日月月,回想张昭为帮助自己建立东吴呕心沥血、不畏权势肝脑涂地的件件往事,深恨自己办错了事,伤害了这位股肱之臣一颗火热的心。

他越想越后悔,越想越伤心,事到如今,想进不能,想退不是,真难办啊!

孙权在门口暗暗责备自己,站着就是不走。张昭的儿子一看再僵持下去也太不像话了,就连劝带拉硬逼着父亲出来见孙权。孙权一看张昭终于出了门,不禁喜出望外,抢先一步赶上前去,一把扶住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诚恳地请他到宫中一叙。

张昭来到宫里,孙权向张昭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要尊重他的意见,搞好君臣关系。张昭见孙权这样诚心诚意,满肚子的闷气顿时一扫而光,就又继续上朝了。他照样直言相谏,忠心耿耿地辅弼孙权。张昭死后,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只用一条白绢束头,用粗糙的棺木盛殓了他。出殡那天,孙权身着白色衣服亲临吊唁。

◎故事感悟

在君主专制下,进谏逆耳忠言是要冒极大危险的。张昭冒死进谏,虽然未能阻止孙权的失误,但却能促使孙权弥补自己的过失,不失忠臣本色。

◎史海撷英

张昭不念旧恶

张昭年轻的时候,徐州刺史陶谦举荐他为茂才,张昭不应举,陶谦便认为张昭是看不起自己,一气之下就把张昭抓了起来。幸好有赵昱等人的极力营救,张昭才得以释放。

但是,后来陶谦死后,张昭还专门写了一篇祭文来悼念他,对陶谦治理徐州时期的功绩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可见,张昭是个不念旧恶、品德高尚的人。

刘毅直言不讳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管仲

刘毅(?—285年),字促雄。西晋东莱掖(今山东莱州)人。刘毅年轻时便立志做一个超凡脱俗的清官。在那个“口不臧否人物”的年代,他却十分热衷于品评人物。他不避权贵,敢于大胆指斥朝政,以致“王公贵人望风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