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谏:能谏则诚
200871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观历史,不乏有贤臣进谏,指君之过;有明君纳谏,改己之过。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所谓能谏则诚,追古思今,细细思量,在皇帝一统天下的封建时代,很多帝王都有着从谏如流的气概,朝臣且有犯颜进谏的勇气,所以他们所在的时代都会民富国强、繁荣昌盛。

敢于进谏,也就是敢于讲真话。就是我们历来所倡导的: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敢于进谏,就要有勇气。进谏难,讲真话难,难就难在需要胆略和勇气,难就难在要有敢于牺牲的精神。历史上不乏敢于进谏的忠臣义士,却往往留下悲惨的故事。或许是“前车之鉴”太多,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有一些人不敢讲真话,不愿讲实话。敢于进谏,就应该克服心理障碍,要以国家事业为重,以非凡的胆量、以宏大的气魄、敢于坚持真理,无私无畏,勇于直言。

敢于进谏,还要有策略。讲真话,要注意策略,注意方法,做到善于讲真话。邹忌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从生活琐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娓娓道来,入情入理,由于其善于进谏,他的意见得到了齐王的采纳。我们提倡讲真话,不是信口开河地乱说,不是不假思索地乱发议论。勇于纳谏,就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以虚怀若谷的肚量,广开言路,广征良策,达到促进工作、成就事业之目的。

勇于纳谏,要有真诚的态度,真心诚意地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实实在在地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不搞哗众取宠的虚架子,不装徒有虚名的假姿态。用真心,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用诚意,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勇于纳谏,还要有磊落的胸怀。对待批评,对待意见,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是正确的指正,还是一时的误解,均虚心接受,让进谏者彻底消除怕打击报复、怕事后给小鞋穿的顾虑。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恶意的批评,也不搞“秋后算帐”、“一棍子打死”。只有保持这种宽广的胸襟和自信的气度,勇于纳谏才能蔚然成风。

勇于纳谏,更要有高效的结果。齐王纳谏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齐国终成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无不是从谏如流氛围的结果。我们讲勇于纳谏,应追求高效的结果,是把所纳之谏作为完善工作的依据,把批评意见当作成就事业的起点,而不是束之高阁,徒有虚名。

总之,进谏和纳谏是历史贤臣和我们当今贤明执政者的使命所在,更是我们广大群众的职责所在。唯有如此,才可形成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的局面,才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