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谏:能谏则诚
20087100000008

第8章 诚心谏言亦有道(6)

“现在陛下有昆山之玉、隋侯之宝、和氏之璧,佩着明玉之珠,悬着太阿之剑,骑着纤离之马,树立的是翠凤之旗,摆设的是灵鼍之鼓,这些宝物没有一样产于秦国,可陛下喜欢,为什么选用人才不能这样呢?倘若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那么就使夜光玉壁不能装饰宫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为玩物,郑、魏之地的美女不能进入后宫,而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圈,江南的金锡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绘画。倘若用来装饰后宫、充任堂下、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一切,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用宛珠装饰的簪子、缀有珠玑的耳饰、细缯素绢的衣裳、织锦刺绣的服饰就不能进呈到大王面前,而时髦优雅、艳丽多姿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击瓮敲缶,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国的声乐,而郑卫之地的民间俗乐、《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他邦的音乐。现在舍弃击瓮敲缶而追求郑国卫国的音乐,撤下敲击瓦器的音乐而采取《昭》、《虞》之乐,像这样做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合观赏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客卿就得驱逐。这样做,所重的是女色、声乐、珍珠、美玉,而所轻的是人啊。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所应采纳的方略啊!

“我听说土地辽阔,粮食就富足;国家强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泰山不舍弃微小的泥土,就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溪流,就能造就它的深广;国君不拒绝百姓的归附,所以能显示他的高尚品德。因此,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本国他乡,一年四季风调雨顺,鬼神降福,这就是三皇五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您却抛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国,驱走客卿而去帮助诸侯各国成就功业,使天下的贤才退避而不敢向西走,停住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种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产不产于秦国,值得珍爱的很多;贤才不出生于秦国,而愿意效忠的也很多。现在陛下驱逐客卿去资助敌国,减少本国人民去增强敌人的力量,在国内使自己虚弱,在国外与各诸侯国结成怨仇。这样做,要想使国家没有危险,是根本办不到的。”

秦王看到李斯的上书后,幡然悔悟,从国家大局出发,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后来又调升他当廷尉(秦国掌刑狱的最高官吏)。李斯辅佐秦王共20多年,秦终于统一了天下。

◎故事感悟

“千古一帝”秦始皇,曾做过许多残暴不仁、致使民不聊生的事。然而,在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身上,也有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闻谏留客卿”的故事,即表现了他从善如流的美德。李斯的这篇奏疏也值得人们称道。在这篇谏疏中,李斯广征博引,慷慨陈辞,先列举秦王先人重用客卿,使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事实,接着指责秦王重视利用他国出产的物品而不重视利用他国人才的错误,然后陈述拒绝人才的危害。整篇谏疏说理透彻充分,也自然打动了秦王的心。

◎史海撷英

书同文,车同轨

“书同文,车同轨”一语出自《礼记·中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治国措施,统一了六国的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甚至规定了造车、制造兵器、采矿、耕种的标准,从而使中国的各个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苑拾萃

大父令赋捕鱼

(宋)苏籀

寒鱼不乐水,遇汕辄来依。

溪边蓑笠翁,智深鱼莫知。

网罟既不设,钓竿亦罢携。

萧然徒手来,一一收无遗。

幽人买鱼食,心亦怜鱼痴。

早知烹割苦,宁如在流澌。

世人岂异此,外物常见羁。

好在李斯犬,当观庄子牺。

刘敬献策和匈奴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刘敬(生卒年不详),本为齐国人,后投刘邦。白登之战中,他敢于直言不讳,违逆皇帝的意思。战后,他被封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号为建信侯。他的和亲之策被后朝数代统治者沿用。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他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

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公元前200年冬,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派兵镇压韩王信叛乱。汉军在进入太原郡后,连连获胜。

由于节节胜利,汉军便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刘邦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在代谷(今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带)驻兵,就派了十余批的使臣出使匈奴。匈奴故意将精锐部队隐藏起来,将老弱病残的士兵列于阵前。所以汉朝派去的使臣回来后,都说匈奴可以攻击。

刘邦又派刘敬再去出使匈奴,结果他回来报告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然而,刘邦不仅不听劝告,还大骂刘敬,把刘敬抓起来囚禁在广武城,准备凯旋回来后处罚他。

刘邦率领骑兵先到达了平城(今山西省陵川县以北),此时,汉军的步兵还没有完全赶到。冒顿单于见汉兵蜂拥赶来,便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单于便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截住了汉军的步兵,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上,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彼此相救。

刘邦发现自己的军队被包围后,马上组织突围。但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也没能突围出去。之后,冒顿单于又率领骑兵从四面围攻刘邦:匈奴骑兵的西面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将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都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汉军的士兵不习惯北方寒冷干燥的生活,很多人都冻伤了,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就这样,汉军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白登。刘邦便采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阏氏(皇后),阏氏劝冒顿单于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持满傅矢外乡”,“徐行出围”,才得以脱险。回国后,刘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可击的十余名使臣,赦免了刘敬。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订立的盟约,不断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刘邦感到十分忧虑,就征求刘敬的意见。

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兵士们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武力来使他们屈服。冒顿杀父即位,把父亲的许多姬妾当成自己的妻子,靠着武力逞威风,这种人,是不可能用仁义感化他的。我们唯一的办法,是用策略使他的子子孙孙永远做汉朝的臣子,只是怕陛下做不到。”

刘邦说:“如果的确是好办法,有什么做不到的?究竟该怎么做呢?”

刘敬说:“如果陛下能把嫡长公主许配给冒顿做妻子,并送上一份丰厚的嫁妆,冒顿知道是大汉皇帝的女儿,又有丰厚的嫁妆,一定会敬重爱惜她,一定会让她作阏氏,生下的儿子一定做太子,接替单于。为什么呢?为了贪求汉朝的厚礼。陛下每年经常按时拿一些我们多余的而他们缺少的东西慰问他们,同时派辩士以礼节劝讽、教化他们。冒顿活着,他是大汉的女婿;他死了,陛下的外孙继任单于。我们哪听说过外孙对抗外祖父的?这样,就可以不用经过战争而使匈奴屈服了。如果陛下不愿意送去大公主,而让皇族或后宫的女子冒充公主,他也会知道,从而不肯尊重、亲近她,那就没有用处了。”

刘邦说:“好。”于是就打算把大公主许配给冒顿。吕后闻之,日夜哭泣,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为什么要把她抛弃在匈奴!”

刘邦最终没能送去大公主,而是选了一个宫女假冒公主,嫁给单于,并委派刘敬前去缔结和亲盟约。

此后,汉朝每年都要送给匈奴大批的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故事感悟

刘敬既有深刻的洞察力,又有耿直的品行。他不被敌人的诡计迷惑,敢于直言,不怕得罪皇帝。被赦免后,他不计前嫌,一心为国。他用激将法使刘邦同意了用公主和亲的策略,换来了国家的安宁。他的分析条理清晰,策略切实可行,所以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并取得实效。

◎史海撷英

匈奴族历史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代称荤粥,商代称鬼方,周代称猃狁,秦代称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4年,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等地,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为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

汉朝初年,对匈奴实行了一系列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经过汉朝的沉重打击,匈奴人逐渐一部分内附,一部分西迁。

◎文苑拾萃

苏武牧羊

(现代)翁曾方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恸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能使匈奴惊心碎胆,恭服汉德威。

冯唐谏君救魏尚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

冯唐(生卒年不详),西汉时赵国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后徙居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汉文帝时,冯唐做过中郎署长。他因谏言保魏尚一事名垂青史。《史记》、《汉书》有传。

汉文帝统治时期,云中太守魏尚镇守边疆,屡建奇功,在朝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有一次向汉文帝报请战功时,他因误查六颗敌军的头颅,被汉文帝捉拿下狱。

不久,北方边塞频频告急,当时有个老郎官,名叫冯唐,对魏尚遭遇的不公正的处罚很不服,一心想救出魏尚,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接近汉文帝。

有一天,汉文帝乘着漂亮的宫车在京城里漫游。在路过郎暑时,看见有位老人在迎接他。一问,知道这个老人便是冯唐,两人就热乎地说起话来。

汉文帝得知冯唐的祖先是赵国人,就夸奖起历史上的赵将李齐如何勇敢。冯唐认为,李齐的骁勇还比不上廉颇、李牧。文帝叹了一口气,说:“现在匈奴逞强,屡犯边塞,如果廉颇、李牧尚在,我以他二人为将,还怕匈奴吗?”

冯唐见来了机会,赶快要为魏尚说几句公正话,于是大声说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颇、李牧,也不一定就能重用他们。”

魏尚的事情还没提到,汉文帝就气呼呼地起身回宫了。冯唐感到很沮丧,现在看来,不但魏尚救不出来,自己的厄运恐怕也要降临了。

不一会儿,宫中派来一个侍臣,把冯唐带去了。见到汉文帝后,汉文帝和颜悦色地说:“刚才听了你说的话,我一时生气回了宫,这是我的不对。不过,你也得说说我为什么就一定不能重用廉颇和李牧呢?”

冯唐刚被带进宫殿的时候,是准备受汉文帝处罚的,现在见皇上诚心诚意的样子,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因此,他沉静地回答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都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我的祖父也说,李牧将军在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都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朝廷从不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赵王迁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结果被秦人俘虏。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治军有方,因此匈奴人远远地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也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了很多敌军。可现在,魏尚只是错报多杀了六个敌人,陛下就削夺了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汉文帝听到这里,恳切地说:“我以前这样对待魏尚是错了,你赶快传我的命令,到狱中释放魏尚,让他官复原职,立即出镇边疆。”

匈奴畏惧魏尚,不敢冒犯,边陲又安定下来。

◎故事感悟

冯唐年纪虽大,却不惜残年,为保住国之良将,他大胆抨击皇帝的错误。在皇帝表示要虚心听取意见时,他以著名的历史故事为证,说明了国君用人不疑、大胆授权的重要性。汉文帝知错能改,同样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