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子”是绰号,大名叫朱建宇,是天津球迷的一位领军人物。朱建宇小时候绰号叫“帮子”,天津人讲话叫“锛头”,但朱建宇对这个绰号不爱听,觉得别扭。有一年,天津各界球迷开联席会,有些文人、记者到会。大家聊到“小帮子”,有人说天津有“码头文化”,有时候一个人的名字喊不响,而绰号可能就让人记住了。有一家报社把这事给登报了,说“小帮子”有天津特色,体现了天津人的地域文化。从那时起,朱建宇慢慢就接受了“小帮子”这个称呼。此后关于“小帮子”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加上中国男足正在准备世界杯外围赛,于是朱建宇索性成立了“天津小帮子球迷俱乐部”,组织球迷到各地看球。
朱建宇看球,兴趣广泛,他从足球起家,却足、篮、排、乒,全都喜好。在他记忆中,看天津女排是从赵雪琪教练那时开始的,看着天津女排迈出的几大步,他感到了女排的魅力,尤其当足球让他失望的时候,女排的胜利仿佛给了他补偿。慢慢地,他发现有他这种感受的球迷不在少数,就开始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组织起“拉拉队”。他记得,那时5角钱一张门票,很便宜,观众却不多。他就带着三五十人去支持天津女排。后来王宝泉接手天津女排,打进四强,拿了冠军,他就成了天津女排的“铁杆球迷”,主场比赛他一场没落。天津女排队员对朱建宇也特别好,每年联赛结束后,教练员就拿排球送给他。
在朱建宇的记忆中,看到了天津女排“过五关斩六将”,也看到过姑娘们“走麦城”。2006年联赛输给辽宁女排那次,当天津女排拼尽全力却无法挽回败局的时候,朱建宇觉得热血升腾,一股子跌倒算什么的豪气溢于胸中,他出口成词,带领球迷有节奏地高喊:“天津女排,明年再来!”“天津女排,从头再来!”久久不愿离去,感动得天津女排队员都哭了。她们仿佛没见过对球队这么不离不弃的执着球迷,一种绝处逢生的力量就在那一刻孕育。
与天津女排的同甘共苦,让朱建宇和球迷逐渐与女排姑娘们成了朋友。他们有女排姑娘的手机号码,经常在第一时间祝贺女排获胜。他们知道女排队员过生日,就打去电话问候。每逢天津女排得了冠军,他们就组织球迷买些礼品送去。女排姑娘们在训练馆里训练,他们就在外面等候,姑娘们一出来就送给她们。朱建宇和球迷跟女排队员真正成了一家人。朱建宇说,我们在体育馆敲锣打鼓,有些人不理解,说我们是看你们还是看比赛?其实他们有所不知,我们敲锣打鼓都是规则允许下的行为,全国各地都这样干。敲锣打鼓里有学问,包括敲鼓时机的把握,我们曾经得到专业人士的点拨,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天津女排。
让朱建宇感到欣慰的是,天津球迷的作用在体育局和市领导那里挂了号,领导把球迷当成自己人看待,节骨眼儿上想着发挥球迷的力量。2005年10月第十届全运会期间,天津女排跟辽宁女排打半决赛。赛前,天津市体育局联系“小帮子”到南京为天津女排加油。
朱建宇前一天下午接到电话,第二天晚上就比赛,他联系火车票和飞机票都没有了。他和两个哥们儿一商量,三个人当晚开车直奔南京。其中一个哥们儿是干企业的,朱建宇说你把企业先放一放,天津女排的事儿最重要,市里招咱去,咱别掉链子。朱建宇忙中有细,临出发前又通过互联网,召集和发动天津球迷到南京去,一些球迷闻讯而动,一支天津拉拉队悄悄地向南京集结。
晚上8点朱建宇一行离开天津,经过一夜奔驰,天刚亮就到了石头城。下车找到住地,朱建宇一边赶紧联络和召集天津球迷,一边准备晚上呐喊助威的家什。他们本来带了一面大鼓,但赛场不让进,只好临时到体育用品商场物色新家什,新家什的要求是既要声响大,又要体积小,便于带进体育馆。
他们物色来物色去,不是家什体积大,就是家什声响小,没有合适的,让朱建宇很失望,无奈准备再去其他商店。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忽然,在一个柜台的角落里,朱建宇发现一个新疆舞蹈节目用的手铃,都是铁片做的,让他眼前一亮,忙请服务员拿出来给他看。
朱建宇把手铃拿在手上,举起来使劲一摇,只听得“哗啦啦”的响,动静挺大,而且掖在怀里进场时不易被发现。他又两只手各拿一只,让同去的哥们儿跟他一样也是两只手各拿一只,他们一起摇起来一试,声响更大,惹得商店里的顾客都看他俩。见此,朱建宇像遇见了宝贝,也顾不上问价钱,兴奋地拍着哥们儿的肩膀大叫:“真是好玩意儿啊,老天爷帮咱的,买六个!”
当晚,南京龙江体育馆里人声鼎沸,由天津市体育局同志联络的在南的三四百名天津籍大学生前来助威。朱建宇和两个哥们儿上了看台,手持手铃使劲一摇,立马被在场的天津球迷看到了,大家向朱建宇靠拢,居然集结了二三百人。天津籍大学生和天津球迷顿时形成一个为天津女排加油的拉拉队阵势,“天津加油”、“天津必胜”的呐喊声此伏彼起,形成了浓浓的主场气氛。在天津人拉拉队的助威下,天津女排战胜辽宁女排,挺进决赛。
10月22日,天津女排决赛对阵老对手八一女排。朱建宇和天津球迷如法炮制,乘胜发挥,加油的高潮迭起。这天因为有八一女排参赛,比赛的主办方特意组织了南京军区的军人方阵到场为八一女排加油。这些人军装整齐,军歌嘹亮,看似威风凛凛,但他们缺乏拉拉队的专业常识,把握不住加油的火候,不清楚应该什么时候喊加油,什么时候叫倒好,与天津球迷一比,有些相形见绌。在朱建宇现场指挥下,天津球迷出尽风头,天津女排也势如破竹,3比0战胜对手一举夺冠,第一次登上全运会的领奖台。
就在天津女排夺冠的同时,从棒球决赛场上也传来捷报:天津棒球队的小伙子们不负众望,以7比0大胜老对手北京队,荣获棒球比赛金牌。这就出现同一日天津代表团拿到两个集体项目金牌的盛况。由于集体项目双计分,因此当日天津代表团女排棒球各取双金,一日四金,使金牌总数达到了15.5枚。更为巧合的是,天津女排夺冠是3比0,天津棒球队夺冠是7比0,3加7是10,于是有人高兴地称之为“十全十美十运会”。
当天还有一件让天津人觉得露脸的事情。与全运会女排决赛同时进行的是女篮决赛,央视体育频道转播的是女篮决赛,女排决赛被天津卫视转播了,这一下大得人心,特别是外地球迷都说天津卫视干了件好事。因为天津卫视节目是上星的,所以收看女排决赛的不仅是天津观众,传播效果相当于放在了央视体育频道,让很多喜欢女排比赛的人也大饱眼福。
胜利当晚为天津女排庆功,市体育局负责同志拉住朱建宇,热情地说:“你别走,一块儿去吃饭,给女排庆贺!”饭桌上,朱建宇和天津女排姑娘们兴奋地相互祝酒,他仿佛第一次领略球迷现象的社会意义。
南京之行拉近了朱建宇与女排姑娘们的距离,他向女排队员李娟提出一个球迷的“夙愿”:“能送我一套你在国家队的队服吗?”
李娟笑了:“这有嘛不行的,不过,我的运动服你能穿吗?”
朱建宇说:“我是想留个纪念。”
李娟爽朗地问:“我穿过的,你介意吗?”
朱建宇说:“我不介意。”
李娟认真地说:“那好,我想着这个事儿,等我们再比赛时给你带来。以后你跟女排有嘛需要我办的事儿说话!”
朱建宇高兴地答应:“好嘞!”
过了些日子,朱建宇再到体育馆看比赛时,李娟如约带来了送给他的国家队外套队服。那是一套印着国旗,还有CHINA字样的队服。李娟穿着这队服曾驰骋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如今它被天津球迷朱建宇珍藏,走进地地道道的民间,女排姑娘与平民百姓的血肉联系,不言自明了。
朱建宇这么喜爱天津女排,总有他的缘由。他说,一支球队,最重要的是打出精气神,按照天津人讲话,输赢都得有士气,宁可站着输,不能跪着赢,打球即便是输了,打得特别顽强,精神出来了,就值得佩服。天津女排能继承老中国女排的精神,踏踏实实,我们就高兴,不能苛求她们取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她们打出平时训练的东西来,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去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把老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来自平民阶层的朱建宇,喜欢天津女排姑娘们的平民作风。他说,她们没把自己当英雄,特别热情,主动跟球迷打招呼,很亲密无间,让球迷觉得很容易接触,不是人们所想的,这些人是奥运冠军、全国冠军,得多傲啊。在比赛赛场,她们在活动热身,球迷上去喊她们,她们主动跟人家摆摆手。比赛结束以后,球迷要签名,她们就过来签,不像有的大腕不给你签。包括我在赛场喊渴了,她们在边上站着,我说给我来瓶水,就有队员跑那边,拿瓶水递给我。这一瓶水就拉近了感情,让我们跟女排没有距离感。
说起天津女排,朱建宇滔滔不绝,话匣子收不住。别看他是平民百姓,对学习天津女排挺有见地:“天津女排的精神,不光她们要发扬,天津所有市民都应该学习和发扬。比如在生活、工作当中,不要总是埋怨,你为嘛去埋怨,中国有句老话叫‘责人先责己’,你怎么不先问问自己为嘛这样,别人为嘛能那样?不要老去想,他有门子他腐败,人家都腐败,那没腐败的你看见了吗?所以,你肯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先得列出自己一二三四五的不足,你才能进步,你总是找别人的不足,为嘛不找自己的?”
朱建宇2005年注册成立天津小帮子球迷俱乐部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是目前天津市最火爆、最全面参加各项体育赛事的球迷团体。朱建宇与球结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由球而成就了自己的婚姻。他的妻子杨芳就是他当年到重庆去看球,在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结识的一位重庆女球迷。他们由球生情,终成眷属。让朱建宇念念不忘的,是他在玉华台大酒楼办婚礼那天,许多名人和球迷都来祝贺,他的婚礼主持人就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李起厚老师。那天,李起厚老师用他那带着磁性的美妙声音,声情并茂地讲述朱建宇的球缘和姻缘,让他觉得自己的思想跟精神很富有。朱建宇说他的天津女排情结还要继续下去,要伴随着女排姑娘走向新的辉煌。
5.媒体朋友
春日,和煦的阳光撒在京郊大地,气温虽然不是很高,却让心里有事的人也有莫名的焦躁。此刻,在京津高速公路的北京台湖收费站入口附近,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士,站在一辆白色小轿车的跟前,不时打着手机,焦急地朝着北京市区的方向张望。
过往车辆里的人们,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这天上午刚刚宣布上任、引起国内排坛注目的中国女排主教练王宝泉,车里司机位置坐着的,是他的助理教练陈友泉。他们正在等待两位天津媒体的朋友。半个小时之前,他们约好在这里会合,一同回天津。
下午3点半,一辆蓝色与橙黄色相间的北京出租汽车疾驶而来,两个背着记者采访包的年轻人匆匆下车,一边说着不好意思,一边赶紧钻进白色小轿车。车子立即启动,通过高速公路入口,向天津方向驶去。
陈友泉驾车,王宝泉坐在后排,与坐在他旁边的年轻人说道:“有嘛话咱赶紧聊,五分钟你不说话,我就睡着了。”
年轻人是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体育新闻中心记者孟凡强,前面副驾驶位置坐的是与孟凡强搭档的摄影记者崔跃勇。孟凡强顾不上抹汗,掏出包里的录音笔,忙说:“好吧,王指,那就让您辛苦了……”
这一幕,发生在2010年3月25日。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倒叙到3月21日天津女排夺得全国女排联赛冠军的时候。
孟凡强是天津日报跑排球多年的体育记者,他采访排球,不满足于动态报道,总想探询排球人的内心世界,作出深度报道。因此,他发表在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几张报纸上的访谈类文字,受到读者的青睐。这也就形成,每隔一段时间,孟凡强总要约王宝泉做些聊谈。
3月23日上午,孟凡强按照惯例来到天津女排训练馆,此时还没想到也不知道王宝泉要去国家队当主教练。那天上午球队集体到健康机构做体检,回到大队就解散了。孟凡强和王宝泉在训练馆聊天,聊了这年联赛的感受和一些队员的情况。孟凡强知道王宝泉要去朝鲜访问,就问哪天出发,王宝泉说他不去了,孟凡强问您为什么不去,王宝泉说有点别的事,球队由常指他们带着。
孟凡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聊到国家队,随口一问:“您又拿冠军了,国家队去年成绩不理想,让您上去的呼声挺高,您怎么想的?”王宝泉说:“干教练这一行的,肯定都希望试一试去当国家队教练,我有机会肯定也会搏一下。”当时孟凡强没有听出王宝泉的弦外之音。两个人从馆里出来,王宝泉对孟凡强说:“这些年,我们的关系配合得挺好,将来你还要支持我啊。”孟凡强当时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就约去王宝泉家采访他的爱人徐玉英。
王宝泉当时很痛快,约定当天下午4点多去他家。孟凡强如约而至,与徐玉英聊了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王宝泉坐在旁边听,也不说话。其中聊到有些动情的时候,孟凡强看着王宝泉要掉眼泪,这是这么多年第一次看他有这种感觉。他一般给人都是铁汉子、特别坚强的印象。其实这是王宝泉要去国家队的信号,徐玉英肯定是知道他要去国家队,要去承担更大的压力,所以她很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