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20089700000052

第52章 尾声天女之思(1)

天女,是天津女排的“粉丝”对女排姑娘满含感情的爱称。

在球迷的心目中,可爱的天津女排姑娘,不就是圣洁的天女吗?

天津有天女,是天津人的福分。

天女在天津,给天津人以财富。

热爱天女,书写天女,最终要共享天女福祉,引发天女之思,让我们的生活浸染天女的灵气,让我们的城市充溢天女的精神。

1.地域文化

2010年3月21日晚,为庆贺天津女排成为全国女排联赛“七冠王”,中国文联副主席、今晚传媒集团高级文化顾问、著名作家和学者冯骥才在第一时间发来祝贺短信:

在紧张又激动的电视直播中,看到天津女排获得全国冠军,我无比高兴,你们是天津的骄傲,你们为天津的城市增光添彩,你们是天津老百姓心中的英雄,我爱你们,爱宝泉教练,宝泉是全国最棒的教练,你们是全国最棒的球队,我们永远支持你们!

冯骥才先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天津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对天津女排的钟情与关注,引发人们从天津地域文化的视角,注视天津女排和球迷现象。

冯骥才先生时常有关于天津文化的独到见解:“天津是有性格的城市。一个城市有特色不难,有性格不易。特色是指一个城市的外表长相,性格是指一个城市的性情品格。城市的长相表现在它的建筑和景观中,城市的性情则集中地体现在这个城市人的身上。”

一方水土养育一个城市的性格。说到天津的城市性格,冯先生有过具体的阐释:比方说,天津城市形成较晚,此地人更多乡土的纯朴;天津地处燕赵故地,豪爽侠义之气与生俱来;天津自始就是商埠,辄必喜欢热闹,注重人气,人际亲切,生活味道浓郁.天津是个市井城市,平民意识强,不畏权势,草根能人能够成为社会偶像;天津还是北方顶大的码头,逞强好胜,讲里讲面,钦佩天下有真本事的能人。这些便是此地人共有的性格。

冯先生的阐释,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天津女排和球迷现象似乎都能从天津地域文化那里找到某种渊源。你看,天津女排历来不畏强手,庄敬自励,不管对手是何方神圣,我自放低身段,顽强拼搏,上下同欲,不到最后一个球落地,决不轻言放弃;天津女排是天津人自己的孩子,大多数出自平民家庭,她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富贵不骄,失意不馁,执着地走自己的路,循着普世的价值和生态;天津球迷崇尚本土的能人和天津女排,拿出自己全部的真诚和智慧,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从一而终,不离不弃.天津球迷也都来自平民,平民与平民,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容易理解,凝成合力,为了自己母亲城市的荣誉,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聚……

有一句经典的话语:“天津人喜欢自己家乡的女排,并不是因为她拿过多少冠军,而在于她表现的精神,天津人的精神!”争强好胜的天津人,寻觅了多少年,在一群小丫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憧憬的精神境界!

2010年9月7日,天津女排训练馆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萝卜哥”的业余音乐人张士强。

张士强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市民,平素酷爱写歌唱歌,迄今创作了上千首歌曲。十年前他从工厂下岗,生活变得异常艰辛。他摆过摊,送过水,卖过饭,却始终没有间断写歌唱歌,每当遇到挫折就写唱一两段歌,用音乐鼓励自己。2003年,他在电视荧屏前看到天津女排第一次夺冠,就被女排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情不自禁地哼出了歌唱天津女排的旋律。从那时起,每有天津女排比赛转播他必看,每看女排姑娘的顽强拼搏,他都在丰富、提炼着讴歌天津女排的词句和旋律。天津女排永不言败的精神,鼓舞着他走出困境,乐观坚强地直面人生。

2010年夏天,张士强完成了为天津女排创作的原创歌曲《永不言败》,并乘着天津“永安杯”中老年歌唱大赛在北辰区海选的机会,以饱含激情和力量的演唱感染了评委和每一个观众。张士强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面把这首《永不言败》唱给天津女排姑娘们听。北方网理解张士强的心愿,帮助联系天津女排,安排了他与女排队员的完美约会。

9月7日刚好是张士强47岁的生日。在训练馆里,他第一次近距离地目睹了天津女排刻苦训练的情景,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两眼噙着泪花说:“以往我唱《永不言败》,总是骄傲地说歌的词曲作者是我,今天我才发现,这首歌的词曲的真正作者是女排姑娘们。”面对天津女排姑娘们,张士强深情地唱起这首孕育、创作了八年的《永不言败》:

汗水压弯了腰,

你还一次次不停地跳,

摔了多少个跤,

爬起来再奔跑。

历经场场激战,

坚持分分秒秒,

不变的是你的目标,

永恒的是你的微笑。

从默默无闻到金牌闪耀,

你忍受了多少煎熬。

从青春年少到伤满战袍,

有付出就有回报。

啊,天津女排,永不言败,

你是我心中的骄傲!

啊,天津女排,美丽女孩,

我为你而自豪!

迎来落叶飘飘,

伴随寒风萧萧,

何惧北方硬仗,

吹响南下号角。

一场场绝地反超,

一次次战胜疲劳,

失去了花前月下,

收获胜利的微笑。

从默默无闻到金牌闪耀,

你忍受了多少煎熬。

从青春年少到伤满战袍,

有付出就有回报。

啊,天津女排,永不言败,

你是我心中的骄傲!

啊,天津女排,美丽女孩,

我为你而自豪!

张士强铿锵有力的歌声回荡在训练馆里,每句歌词都唱到了天津女排姑娘们的心坎里。听着这首歌,姑娘们脸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张士强拿出朋友帮他刚刚录制的《永不言败》光盘送给天津女排,他希望今后在更大的舞台上唱这首歌,让天津女排精神鼓舞更多的人。

“萝卜哥”张士强为天津女排创作《永不言败》的故事,是天津女排与天津地域血肉联系的事例之一。它启示人们,天津女排与天津球迷,是草根与草根的结合,是人民与人民的汇聚,大家拧成一股绳,无往而不胜,同心奏凯歌,携手创奇迹。

2.队伍魂魄

2010年5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到漳州视察中国女排备战训练和队伍情况。他说,什么是女排精神?老百姓都能脱口而出那就是顽强拼搏!顽强拼搏是女排精神的重要标志,但它只是标志之一。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界的宝贵财富,既然是财富它就不仅仅是单一层面,它应该包括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把女排精神仅仅和顽强拼搏等同起来,把顽强拼搏仅仅和苦练死练等同起来就显得非常片面。所以我认为,顽强拼搏的训练比赛作风,科学完整的训练系统,不断创新的技战术体系才是女排精神的综合体现,才是中国女排的队魂。

7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到训练局排球馆,视察中国女排的备战训练。他强调,新女排今年的比赛,无论局面是领先还是落后,都能拼劲十足,不言败不言输,能打硬仗,这就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所在。新女排不仅在技战术上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在女排精神上有了新的发展,这才让我们看到,这支女排队伍是大有希望的。三个多月的时间,球队已经树立起了信心,看到了实力,展现了精神。中国女排是全国人民的一种情结,女排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相信一定会在你们的肩上发扬光大。

刘鹏、蔡振华讲的是王宝泉带领的中国女排,从中人们何尝不能引发有关天津女排的思考?从2003年天津女排第一次夺取全国女排联赛冠军到今天,人们明显地发现,这支队伍已经不是最初拿冠军的那些队员,人员已经换代了。天津女排迄今的二十多个桂冠,是由不同年龄段的队员摘取的,也就是说,天津女排在人员换代以后,她们的风格、传统和业绩依旧延续。

有人说,天津女排是个“熔炉”;也有人说,天津女排像个“学校”;还有人把天津女排比喻为一锅“老汤”。说法不一,但基本意思相同,都说的是经过多年的积淀,天津女排已经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主流品格,即一个团队的魂魄,而这种魂魄一旦确立,就具有强大的磁场和辐射力,使后来加入的成员不可抗拒地受洗和归属,进而成为天津女排魂魄的新的体现者。也正是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形成天津女排魂魄繁衍的良性循环,致成天津女排精神的薪火相传。

一位天津女排的老队员自豪地说,很难找到像我们天津女排这一群队员,我们的运动生涯中面临着苦累、荣誉、伤病三大关。最初是苦累关,当你还没打出名的时候,要经受住吃苦和受累;出了名以后,要经得住荣誉的考验,不能原地踏步,你还要进步。然后要过伤病关,要咬着牙挺过去,尽可能延长运动寿命。这些年来,天津女排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苦和累,都经历了荣誉的考验和伤病的磨砺,但大家都不说,都把过这三关当做在天津女排安身立命的常态。因为我们有一个队魂,这个队魂附在每个队员的心灵深处,谁进了这个团队,都会进入这种状态。

所以,解读天津女排精神,与其仰慕她们的辉煌表象,莫如解析她们的魂魄内核。仰慕表象只会浅尝辄止,解析内核才能溯源探微,领略“熔炉”、“学校”、“老汤”的奥秘,打造学习主体的文化软实力。

说到天津女排的作风和灵魂话题,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汪大昭说,直观地讲,第一条就是天津女排的作风。一支队伍通过多年的磨炼,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点,没有作风保证是不成的,必须要一个球一个球地天天磨炼。从赛场上外行都看得出天津女排打不死,这一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作风问题,天长日久的磨砺已经培养成一种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讲,如果没有这种作风,排球虽然隔着网打,也依然不适合中国人。排球第一争夺点是在网上,虽然规则是以地面来判断输赢,但争夺是在网上,网上历来是欧美人的天下,天津女排的作风能够上得去,一旦上去了就坚持住,自己的优势就能够保得住。你不能不承认,这里确实有个灵魂的东西。这个东西曾经在当年的中国女排身上闪耀,所以让中国人有了那么持久的女排情结。后来,这个东西确实有点流失,而在天津女排这支队伍上又看到了这一点。这是中国排球的基本内容之一。如果有一支队伍能够坚持这种作风,它就会在低潮期的时候显得独树一帜,就比别人要强,天津女排就把这个事办得挺好。天津球迷喜欢天津女排,恐怕直观的比赛作风就是其中原因之一,这个东西是无形的,却是潜移默化、摄人心魄的。